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浩抬头见小桃正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样小菜和糕饼,还有一碗二米粥。显然小桃这又是刚去热饭回来。
“现在什么时辰了?”
“已经是辰正时分了!”
钟浩一听,不禁有些尴尬了。原来这都十点多了,看来这小桃肯定是把这早餐热了好几次。往日钟浩都是差不多卯正时分吃早饭的。这两个时辰,估计小桃真得热好几次!
“呵呵,让小桃你受累了!”钟浩讪讪的坐下,准备吃饭。
“嘻嘻,这有什么累的!再说,伺候公子是应该的,奴家高兴着呢!”小桃边往桌上摆餐边笑道。
“小杏呢?”
“在这呢,公子找我什么事儿?”小杏正在精舍的外间收拾钟浩的考箱,听到钟浩问她,不由的探头过来。
“呵呵,没事儿,就是问问!”
“哦!”小杏答应一声,又回去继续忙活手中的事情。
钟浩吃着早饭,小桃在旁坐着看。
钟浩见小桃在那几次想要开口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忍不住开口问道:“小桃你有事儿?有事儿就直说,和公子我客气什么?”
“公子你这试考完了,是不是要走了?”小桃听了钟浩的话,当下开口问道。
“嗯……呃……应该是吧!”
钟浩现在忽然发现自己应该考虑一下,关于下一步的去向的事情了。
若是考中进士,自然是听朝廷的安排。可是自己考中的概率不大,若是考不中,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呢?
呃,按说若是参加锁厅试的考生考不住,是可以回原任继续干自己的差遣的。这也是现在锁厅试的考生如此大的重要原因。
若是跟以前一样,参加锁厅试需要先把以前的官职和差遣辞了,估计参加锁厅试的考生会少很多。
毕竟好不容易混到个官身,除了那特别有才的,对自己有超常自信的,谁敢轻易辞官去参加这取中概率不大的锁厅试。
虽然锁厅试有差不多十比一的取中比例,比正试高很多,但是毕竟还有九个落榜的啊!若是真要必须辞官才能参加这锁厅试的,估计没多少人敢冒这么大险。
不过钟浩当初去河西任那管勾窟野河屯田练兵事宜的差遣,为得是能完成自己泰山老丈人对自己穿上绯袍的才能成亲的要求,也是因为自己提出那什么平夏策略被自己老丈人抓了壮丁。
如今钟浩觉得自己已经混到这爵位了,绯袍算是到手了,对再去西北还真没有太大热情。
虽然那静羌寨是自己一手创建的,虽然那平西军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自己和那里的感情也很深,也很是有些舍不得。但是钟浩其实骨子还是有惰性的,是有些贪图享受的,他心中并不是太想去那种苦寒之地。
若是任钟浩自己选择,他还是更愿意回青州的。
如今自己有官身,也有爵位了,回青州也能有不错的地位!因此去青州去享福,混吃等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前提是自己要娶上媳妇之后。
自己这几年被自己老丈人鞭策着努力向上,如今好不容易达到他的目标了,自然要先娶上媳妇再说。
不过这娶媳妇似乎又有些问题,自己该在哪里娶呢?
在东京自己也没宅地做婚房啊?而且自己在这个年代唯一的亲人婉儿和姨母还在青州呢!
自己虽然跟杨怀玉很熟,但总不能在人家这里成亲吧。
唉唉,还真是有些麻烦。
钟浩觉得若是自己考不中进士,他便去并州,在哪里跟富若竹成亲算是一个不错选择。
反正现在富若竹正好在并州,也省得她在奔波了。而且到那肯定是又自己泰山老丈人张罗,自己倒是能省了不少麻烦。
呃,当然这些事情现在还都没法定下来,如今还是看情况吧,走一步算一步。
小桃见自己问了一句钟浩接下来的去年,他便陷入思绪飞扬的状态,倒是也没有打扰他,在旁静静着的等着。
钟浩回过神儿来,见小桃一双粉臂撑在桌子上,双手托着香腮,一双大大的杏眼正满眼爱慕的看着自己!看着小桃可爱的模样,钟浩不禁失笑。唉,其实若是和考试前那样,在这精舍里由俊俏小丫头陪着,整日不问世事,倒也是清净自在的很。钟浩倒是满回味那平静的生活。
小桃这时见钟浩回过神儿来,不禁开口小声的问道:“公子你要真离开这里,会不会带着我和小杏一起走啊?!”
小杏一听小桃问到重点,也不禁停下手中的活计,侧耳倾听。
钟浩笑道:“你们愿意跟着公子我吗?公子我可是很有可能要四处漂泊的,跟着我可不如你们在杨家安稳!”
小桃脸上一红,嗫喏了半晌儿,才忸怩的道:“我们是公子的人了,自然愿意跟着公子!”
钟浩听了哈哈大笑道:“那公子自然也舍不得你们啊,你们愿意跟着公子,公子不管去哪自然要带你们!”
精舍外间的小杏听到钟浩的话,不由的一声低呼,显然对此事很是高兴。
小桃听了钟浩答应走得时候带她们一起,也是不禁喜上眉梢。只是她毕竟比小杏年纪大点,也稳重些,不好和小杏那样表现的那么明显。
她们是真的很愿意跟着钟浩的。
毕竟他们在杨家只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丫鬟,但是跟着钟浩,他们的地位怎么也应该比普通丫鬟的地位高。毕竟他们和钟浩也是有肌肤之亲的,而且她们显然也看出来了,她们这位公子也是颇为怜香惜玉的主儿,到时做个侍妾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因此她们自然愿意。
不过钟浩到底什么时候走,还要待放榜之后,再作决定。
毕竟也是费了心力的,不管考得咋样,总要等个结果才安心。
杨怀玉也是个闲不住的主儿,这钟浩和徐峰休息好了,便硬拉着他们去潘楼乐呵去了。
钟浩和徐峰如今考完省试,也算一身轻松,自然也能放浪形骸的去放松一番。
呃,当然,若是考中的话,还是要参加殿试的。但这殿试如今不黜落,只作排名,还是没什么压力的。
这个等放榜之后,确定自己中了之后,再去重视研究一下也不玩。
因此钟浩和徐峰也是随着杨怀玉好好放松了几天。
…………
考生们出了贡院后,便可以各自去找地方放松了,但是贡院中的阅卷官们还是紧张的阅卷中。
因为锁厅试的卷子少,此科阅卷先评阅的。
王拱辰给众阅卷官定得是头三天把锁厅试的卷子批完,剩下七天批阅正试的卷子。批完卷子后,还要重新进行一边总体筛选,最后才能定排名,写榜单,因为放榜的日子定在二月二十五,所以时间还是很紧迫的。
时间很紧迫,这次癸己科省试的的副主考翰林学士王方、史馆检讨司马光、集贤殿修撰鲁清谷、知制诰韩绛四人各自带着七八个阅卷官都在很快速而认真的批阅着卷子。
对于这次的科考的阅卷,王拱辰规定一改往日重诗赋,轻策论的标准,提出这次以策论和诗赋并重的评阅标准。
王拱辰既然有此规定,怕是未必便是他个人的意思。众副主考也都是久历宦海的人精,想到那日颁旨之后,官家留下的他谈了许久,之后王拱辰才被送到贡院,说不定这次诗赋和策论并重的阅卷标准,也是官家的授意,或许官家想想从这科考生中挑选几个可即刻起用之才也为可知,毕竟从策论中更容易看出一个考生的有没有即刻出仕的能力,因此众副主考对王拱辰的规定倒是没有异议。
四个副主考虽然现在不是学士就是编修,现在都是些清流官。但是大宋清流官和后世明清清流官是不同的。后世的明清那些清流官进了翰林院或是詹事府,基本上都是一辈子在里面打熬。但是大宋的清流官和行政官其实是能时常调动的,有可能你今年还是清流官,但是明年你就有可能外放做行政官。
所以这四个人都是有很强的政务经验的,其实他们那时的科考虽然是以诗赋为重,但他们也都知道其实策论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才干。
其实他们也都知道国朝科考取士应该是取得是才干,而非才气。这样才能取出更有用的才干之士来。
是以,四人对这诗赋和策论并重的规定并没有太大抵触。
既然这策论这科和诗赋并重,那这又牵扯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又牵扯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策论是取古文为重,还是以太学体为重?
对这这点,王拱辰的规定还是两头齐,也就是说不论什么文体,以言之有物为准。只要有干货,不在乎什么文体。
对于刺王方、司马光、韩绛和鲁清谷四人也没什么意见,说实话对于如今文体大兴的“太学体”他们都不是太感冒,他们其实比较认同欧阳修得那“文以载道”的说法。写文章就是为了说事儿的,你把文章写得天花乱坠,说不出一点干货来,那有个什么用。
当然,王方、司马光、韩绛和鲁清谷也都聪明人,他们互相的文风喜好,包括主考官王拱辰的文风喜好,自然是互相都清楚的。这次官家点得这些正副主考对这“太学体”都不怎么感冒,显然这里面有一定的深意。
或许官家是想让这科考真正的成为抡才的大典,也或许是有人的影响到了当家官家,官家对这“太学体”起了厌恶之心!这里面的事情,便各人有个人的想法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科以后,“太学体”作为应试策论的文体的统治地位怕是要被打破了。
现在显然不是深究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是抓紧时间阅卷要紧。反正这科主考官王拱辰如此规定了,众人遵照他的意思办就是了。
那些副主考都默认了王拱辰的评卷标准,他们手底下的那些阅卷官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发表异议了。
…………
这些阅卷官也都是进士出身,虽然大都资历尚浅,但是能考中进士的自然都是饱读诗书、功底不错的。
因此,这诗赋和策论的评阅虽然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大多数时候,众人的眼光还是差不过的。一般一个阅卷官觉得这师傅文章差不多的,别的也会觉得还行。
副主考司马光带着的这一组阅卷官之一胡霖此时正在看一份卷子,今日是批阅锁厅试卷子的最后一天了。锁厅试的卷子不算多,大家批阅的速度也还算,眼看着没多少考卷了,今日应该是定然能够批阅完的。是以胡霖的心情比起前两天来,倒是没有那么急躁了。
他现在批阅的这份卷子中,这诗赋都是只算是勉强合格,合辙押韵、格式也没有纰漏,该避讳的也都避讳了,都挑不出毛病。但是也没有任何出彩之处。其论也是平平,只能说是跟诗赋一样,格式都对,也没有犯忌讳,但是也没有任何惊艳之处。
若是按照以往的评卷标准,胡霖的这份考卷看到这里,八成是不会取中的。
因为以前都是重诗赋的,这诗赋没有任何出彩之处,阅卷官们先入为主,觉得这份卷子不可取了,接下来便都是敷衍的把那策论看一下,顺便给句读一遍,便算完成这次阅卷了。
但是这次胡霖没有和往常一样,敷衍的把那策论句读一下便算完事儿了。因为王主考规定了,此科诗赋和策论并重,若是诗赋普通,但是策论大大出彩,还是能够取中的。
反正今日的锁厅试考卷披阅的工作肯定能完成,胡霖还是很认真的批阅起这份卷子的策论来。
……
……
第二八一章 阅卷()
胡霖见这份考卷起初两篇写治国行政对策的策论,也都是泛泛之词,和他前面看到的卷子的策论并无什么区别。而且这份卷考卷的策论文章写得很是粗疏,只能算是勉强可入眼,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
胡霖觉得这前面这两道策论试题好歹还有很多儒家经典里的许多治国和行政的理论可以引用,想写出点东西还简单点,可是这份卷子依旧是写得平平无奇,后面那三道需要比较专业或者说是冷门知识的策论,这份卷子怕是更是写得一塌糊涂。
毕竟那些对夏、平虏的策略,以及治黄的对策,这些都是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数据做支撑,才能写出精彩的!其实到现在为止,胡霖还没有看到有让他眼前一亮的文章。
那些考生的对于那对夏和平虏,还是千篇一律的强调以德去教化,以仁去感化为主,基本上全都是一些虚头巴脑的套路。
当然,这也怪不得那些考生,毕竟都是未曾历事的学子,想让他们写点干货也不好办。
胡霖眼前这份卷子八成也是这样,估计没有考生能写出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