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啦,允熥又想着:没有朱棣对于朝堂的一番清洗,现在大明的著名文臣还有不少,也不差他一个。

    允熥在想着事情,其他人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旁的宫女彩霞本来已经打算接过这幅了,但是允熥的手突然停在了半途,彩霞也不知道要不要接过来,更怕打扰了允熥,所以手也伸在半空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

    抱琴也在一旁不敢轻易有所动静,一直到允熥的面色稍缓,才轻声说道:“陛下?”

    允熥缓过神来,把画递给彩霞,说道:“噢,刚才想到了什么事情。”又对抱琴笑道:“你这幅画不错,很不错。”

    抱琴也不关心允熥到底想到了什么,见到允熥的心情不错,也就跟着笑道:“陛下喜欢就好。”

    ====================================================

    第二天上午与平时一样,都是先上朝,然后下了朝允熥批答折子。

    不知道怎么回事,今日的折子比往日要多些,中午休息过后允熥还是得继续批答折子。

    好不容易批答完了这些折子,允熥伸伸懒腰,想要去隔壁看看四个小孩子读书。允熥怕今日他不在,宝庆、敏儿这两个她们给栾伟捣乱,所以想要时不时的去检查一下。

    但是就在这时,方孝孺怒气冲冲的就冲到了大殿之上。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的怒气,一旁协助允熥批答完了折子的四位辅官和几位中书舍人本来正打算告辞,但是此时也都停了下来盯着方孝孺。

    方孝孺走到允熥面前,大家感觉他的怒气是对着允熥来的,但是方孝孺本人仍然压住怒气,对允熥行礼。

    允熥不是很清楚他为何这样生气,等他行完了礼问道:“方卿怎么如此?”

    方孝孺说道:“陛下,可是陛下允许四公主殿下与诸位皇子一起上学?”

    允熥顿时知道怎么回事了,他心中暗自责怪昀芷。他明明都已经派人去告诉昀芷要避开方孝孺的课了,怎么她还是去了。

    允熥只能说道:“方卿,确实是朕让四公主去暂时跟随他们读书的。朕并非是让她们长久的在皇家学堂读书,而是现在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先生,所以暂且如此的。”

    方孝孺又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臣并非是仅仅因为四公主在皇家学堂读书而来进谏。”

    “臣并非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想那先秦诸国王后、王太后,莫不是各国国君悉心教导出来的。”

    “列国王子,即使另有先生,但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岂是其他人所能代替的!若是母亲不学无术,又怎能培养出好的王子。”

    “虽说跟随几位王爷一起学习不太妥当,但是暂且倒也无妨。陛下另行寻找适合的先生教导,在找到之前先让公主殿下在皇家学堂学习也可。”

    “但是,”方孝孺提高音量说道:“公主殿下学学臣等教导的文学即可,怎能去学兵略?臣今日听闻,昨日四公主殿下去上了武定侯所教授的兵略课,这岂是皇家公主该学的东西?”

    “臣还听到四公主与高阳郡王议论,要高阳郡王教导武艺。陛下,若是为了安全,寻找民间懂得武艺的民妇、民女服侍公主殿下也可,怎能公主殿下亲自习武!”

    “不论是学习武艺还是学习兵略,都并无前朝的例子,怎能如此。”

    允熥下意识辩驳道:“方卿,商代的商王武丁之王后妇好,还有李唐皇室唐高祖之三女平阳昭公主都曾领兵出战,何谓无此先例。”

    方孝孺楞了一下,说道:“李唐皇室乃是胡人之后,尤其是李唐初年满是胡人遗风;我大明汉家江山,岂能以李唐为先例。”

    “至于这商王武丁王后妇好之事,臣从未听闻,不知陛下是从何处看来的?”

    允熥也是一愣,这才想起来妇好的事情是记载在甲骨文上的,无载,而甲骨文是直到清末才被人现的。允熥前世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都博物馆看到过的那些商代的文物,特别是都博物馆进行的‘妇好专场’展出的文物,大多都是清末以后才被现的。所以现在的人还不知道商代的许多事情。

    想到甲骨文,允熥的思维顿时就散开来了:要不要派人去掘了甲骨文?这可是证明华夏文明历史悠久的有力证据。但是现在能不能保存好……

    这时方孝孺说道:“陛下,陛下”,这让允熥的思维返回现在。

    允熥咳嗽一声,说道:“朕大概是记错了。”他也不愿意与方孝孺继续争辩,说道:“那朕和几位公主说一声,让她们不再去上兵略课了。”

    方孝孺是很好奇那个妇好的事情的,但是允熥显然不愿意多说,并且允熥已经答应不让公主们去学习兵略了,也就罢了,行礼退下。

    等他下去了,允熥马上对王喜说道:“快把昀芷叫过来!”8

第255章 想法和英灵() 
允等着方孝孺下去了,对王喜说道:“快把昀芷叫过来。 ?·”然后自己走向宝庆她们读书的侧殿。

    允心不在焉的看着宝庆她们读书,不时还有些生气的表情,惹得敏儿提心吊胆的:莫不是我想要戏弄先生的事情被父亲知道了?现在父亲就等着待会儿教训我呢吧?

    不一会儿,昀芷走了进来,对允行礼说道:“见过皇兄。”她看出来允的心情不太好,所以用了比较正式的称呼。

    允带着她来到旁边的一个侧殿,让下人们都退到门口,然后伸出手拧着昀芷的耳朵。

    昀芷马上叫道:“疼!疼!疼!皇兄轻一点儿。”

    允又拧了一会儿,然后才松手。昀芷马上用手捂着耳朵泪眼汪汪的看着允。

    允其实松手的时候气已经消了,本来对他来说也不是太大的事情,只不过作为国内儒家的代表人物,并且因为推崇周礼而允也可以接受的方孝孺进谏了,所以允也只能做些样子。

    但是允还是装作生气的样子说道:“你今日怎么去上方孝孺的课了?我不是让人嘱托你避开他的课吗?”

    昀芷说道:“怎么没有避开?我可是没有想去听方先生的课的。但是我听完了前一节黄淮先生的课之后,还没有来的及走就被方先生发现了。”

    好吧,允觉得昀芷的运气不太好。然后允说道:“这也罢了。那你为何要去学兵略?莫非你还想着以后领兵打仗不成?”

    昀芷说道:“女子就不能领兵打仗了?李唐的平阳昭公主就打过仗嘛!”

    允笑道:“怎么?你还真想用兵打仗?”要是她真想,允也不是完全不能给机会的。? ?? ? ?·

    结果昀芷说道:“那倒不是。听说打仗会死很多人的。我母妃年幼的时候经历过打仗,可害怕了,所以我也是不太喜欢打仗的。”

    “但是文学这些东西我都没什么兴趣,诗词什么的都不喜欢,也就是兵法什么的我还有些兴趣,还有治理地方什么的我也觉得还行。”

    ‘这是一个幼年期武则天类型的女子啊。’允想着:‘可惜没有一个叫做李世民的国王或者皇帝能把你纳入后宫了,之后的才人…尼姑…皇妃的事情更是完全不可能。’

    允想了想,说道:“我还是不能允许你去学习兵略和理政。”然后允看着有些不高兴的昀芷接着说道:“但是你可以去偷偷学习嘛!”

    “那课堂又不是不让你进的。顶多我每隔几天就要批评你一顿罢了。”

    昀芷明白了允意思,高兴的说道:“嗯,我明白了。三哥最好了。”

    允也笑着说道:“那就是以前的三哥不怎么好了?”

    昀芷嘻嘻笑着,并不答话。

    允又问道:“怎么昀兰和昀蕴没有和你一起学习?”

    昀芷说道:“三哥,二位姐姐都觉得与兄弟们一起学习有失体统,所以不愿意。当然也是怕先生们不同意,惹出事情来。”

    允接着问道:“那你们平时都在自己的寝殿干什么?”

    昀芷答道:“和自己的侍女说说话,学习刺绣,看看唐传奇和宋代的词话什么的。”

    允觉得其实还行,对于他来说只要有看能一直在家里憋着待着不出门;但是这显然不是合适的成长方式,所以允说道:“你回去了和昀兰、昀蕴说,说是做兄长的命令她们去学习的。”

    昀芷说道:“知道了,兄长。那没什么事儿了我先退下了?”

    允点点头,昀芷转身回去了。

    允接下来又回到了宝庆她们上课的地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坐在一旁。这让敏儿十分难受,一直到结束今日的课程她都很难受。

    第二天上午正在批答折子,实际主编的解缙来见允。

    允见到他,问道:“解卿,怎么,编纂好了?”

    解缙行礼答道:“陛下,现在已经编写到了洪武二十八年的事情,快要完成了。”

    “臣今日前来,是想请示陛下,这洪武二十八年的卡廷之战,是按照史官对于此事的记载来写吗?”

    听他提起了卡廷之战,允顿时有些恍惚,直到现在,他有时还会梦到那一战就在他身边战死的人,包括陈兴、蓝琏、秦楠等人。那血与火的情景,恐怕他这辈子都忘不了的。

    允先是踌躇片刻,然后对一旁的中书舍人说道:“拟旨,凡京卫曾参与洪武二十八年卡廷之战的兵丁之家属,一律赏赐上等绸缎一匹;外地卫所之兵,一律九月份发放双俸。”

    “阳和侯蓝琏,独女蓝思齐益禄五百石;陈兴之子陈永华,赏赐上等绸缎十匹;秦守山赏赐上等绸缎八匹。”

    “另拟一圣旨,在承天门外设立英灵庙,所有为大明立功战死的兵丁,都可以在英灵庙设立牌位。朕每年拜祭功臣庙之后拜祭英灵庙。”

    解缙作为文官,当然反对这样的旨意;不仅是他,允刚才的声音不小,暴昭等人也都听到了。

    暴昭站起来说道:“陛下,对于这些为大明战死的兵丁赏赐即可,何必如此厚待?陛下还亲自拜祭。”

    允说道:“这些为大明战死的英灵,难道不应该纪念嘛!他们与名列功臣庙的功臣,不过是有立功大小之不同,都是为我大明献出生命之人,为何功臣庙朕可以拜祭,英灵庙就不可拜祭!”

    然后他不等暴昭等人继续说话,斩钉截铁的说道:“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开玩笑,允是绝对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主意的。这除了让自己的良心安定一些外,还是要收拢军心。

    华夏人大多不信什么漫天神佛的,就是信也大多是浅信,允之前的宗教体系就是针对极少数虔诚的信徒的,大多人用不到那玩意。

    但是华夏人大多还是相信死后的鬼魂存在的,这其实也是华夏传统的祖宗崇拜的一部分。在华夏,只要是家里有些余钱的,哪怕家里吃得、穿得差些,也要买好东西祭祀祖先。

    这下子对于这些为大明献出生命的军士的祭祀由皇帝承担了,各地的军士必然十分感谢允,并且知道了自己死后有皇帝亲自祭祀,更加愿意为大明卖命了。所以设立英灵殿和皇帝亲祭的事情必须执行。

第256章 多疑() 
洪武年间存活下来的大臣还没有那种死谏的人,因为朱元璋会真的让这样的人死去的。在场的几名大臣,一看允熥已经下定了主意,也就只能不在进谏了。

    当面进谏和上折子进谏还不一样,一般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如果是上折子进谏,朱元璋只要觉得你还有些道理,不会搭理;但是要是当面进谏,朱元璋当面把这人打死都有可能。

    虽然他们觉得允熥不会当面打死大臣,但是当面罢了你的官还是有可能的。他们不愿意冒这个险,并且还毫无效果,所以都住口不言了。只有张温默默感叹了一下允熥真的很会拉拢军心。

    允熥看着他们都不说话了,对解缙说道:“史馆的记载你可带着?拿给朕看。”

    解缙说道:“臣随心携带着。”说着,他拿出一本书,递给允熥。华夏的史书很少记载细节,要是西方国家的记载,一场大战的文字可以写好几本书,但是在东方连一本书都用不到。

    允熥接过这本书,翻开来看着。半响说道:“就按照这上面写的来写吧,不需删改。”

    解缙应诺,然后行礼退下。

    但是解缙其实是想问一问昨日允熥说的那个商王武丁王后妇好的事情的。他解缙自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什么书是他没有看过的。

    但是允熥昨日说的这个事情解缙后来听其他人说起的时候。他竟然完全没有听说过,所以他想问问允熥。

    但是解缙想来想去,因为不了解允熥的想法,怕贸然询问适得其反,所以决定等着合适的机会再问。

    解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