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又是一愣,回想起来了这个曾经抚养过他四年的女官是没有抓到,当时也很是搜寻了一段时间,后来实在找不到也就罢了,允熥也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要是一般的人家,他必然会把这一家都打成钦犯,但是既然是他前世祖宗家的人,还很有可能是他的祖祖祖祖……乃乃,他当然不会处置了。
允熥现在想的是另一件事情。‘我记得这一代的这位当家主母就是姓谭,但是这怎么可能,难道前世的时候文华殿也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谭尚功逃出了皇宫逃到北平,然后嫁给了孙睿;还是这其实只是凑巧同一个姓氏?’允熥想着。
不过不管怎样,允熥都不会追究。允熥笑着说道:“那人并非是钦犯,后来朕发现是冤枉了她,所以你们家不必担心。”
“不过明日还是把两位夫人请来让朕见一见。”允熥在朱棣投降以后命令大军向北平进发,想在北平处置这些人,所以现在已经距离北平不远了。
之后允熥又和他们唠了一会儿家常,就让他们离开了大帐。但是允熥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孙绍父子被安排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大帐之中。父子二人十分的恍惚,讨论了半天也不知道为何允熥会如此厚待他们。
第二天大军来到了北平城。允熥接见了被朱棣扣押起来的都指挥使黄络、燕王府长史葛诚等人,好言抚慰。然后又见了朱高炽与高燧,也是好言安抚,虽然应该没啥用。
下午允熥没有去见其他的人,而是再次接见了孙绍、孙睿父子,以及他们的妻子。
允熥在见到谭纬儿的那一刻,就确定这确实是抚养了他四年的那个女官。允熥笑着说道:“谭姑姑别来无恙?”
谭纬儿勉强保持着镇定说道:“民妇见过陛下,不敢当陛下姑姑的称呼。”
允熥和颜悦色的与她说道:“之前姑姑被人诬陷,不得已逃出皇宫。后来事情已经查清楚了,不是姑姑的错。虽然姑姑出宫有些不妥,但是朕也就不追究了。”
“既然姑姑已经嫁人,那就好好为孙家的儿媳。……”
谭纬儿可不是孙绍、孙睿父子,他们因为允熥金口玉言,又不知道确切的实情,所以以为当初谭纬儿真的是被冤枉的,现在允熥大人有大量不追究她私自逃出宫的事情了。
但是谭纬儿自己就是事情的亲历者,知道那到底是怎样一个掉脑袋的事情,她也绝对不是被冤枉的。但是允熥又没有丝毫欺骗孙绍、孙睿父子的必要,所以她一直再猜为何允熥会这样赦免她的罪过。
今日看着允熥同他们说话,谭纬儿终于确定:这就是因为孙家的关系。
谭纬儿暗自决定回去之后一定要问一问为何他们能够这样被允熥宽容。
不过允熥说过了谭纬儿的事情以后就不再关注他了,他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允熥今日在唠完了家常以后对孙绍说道:“朕觉得孙绍你是一员将才,现在担任百户太屈才了。”然后允熥指着铺开的地图上永平府的一个地方说道:“朕打算在这里设立一个千户所,就以你为千户!”
孙绍推脱道:“陛下,罪臣不过是一个百户,蒙陛下恩典不降职已经是天恩,怎能当千户所的千户?”
允熥说道:“你们父子朕已经查清楚了,并未有什么过错,朕又看你十分了得能当一个千户,那又有何不可!”允熥还想任命他为指挥使呢,只不过不好直接任命罢了。
孙绍虽然心中十分惶恐与不解,但是陛下金口玉言岂能推脱,只能说道:“臣谢陛下恩典。”
第418章 封赏与处罚()
燕军大帐之中,此时的气氛极为凝重。在围观了天上飘过的东西之后,回过神来的朱棣把所有的亲信武将又都叫进了自己的大帐之内。
不过即使他们都已经过来了,可是也不过是干巴巴的站着,没有人说话。他们还能说什么呢?就算他们自己不相信那是神仙或者法术,但是不代表下面的士兵不会相信或者半信半疑,到时候朝廷的大军在战场上来这么一出,他们还怎么打仗?不过是去战场上送死。
不打仗,死守营地,他们的粮食也不多了,等粮食耗尽最后还是个死。所以他们已经是十死无生之局,只不过是早死晚死而已。
除非,“殿下,现在咱们已经是走投无路了,还是,投降吧。”谭渊站了半晌之后,见大家都不说话,硬着头皮出来说道。他谭渊还有父母、老婆、孩子,之前还有生路的时候还能坚持,现在已经彻底没有生路了也不愿意坚持了。总要为自己的孩子求一条活路。
朱棣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其他武将也都没有说话。只是道衍说道:“谭渊,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要背弃殿下不成!”
谭渊既然已经将话说出口了,也就放开了。他说道:“道衍师傅,怎么是我背弃殿下!现在是什么局面你难道看不出来?”
“哪怕有一分突围的可能,我也不会说这样的话,但是现在咱们哪里还有可能?”
“北面是辽王统帅的大军,西面是魏国公统帅的大军,南面是陛下亲自统帅、以会宁侯、凉国公统帅的大军,哪里还有可能?”
“我这也是为了众位兄弟求一条活路。”
道衍还要说话,这时朱棣的一个侍卫走进来说道:“殿下,朝廷派人劝降了。”
朱棣止住道衍与谭渊的话,说道:“先听一听朝廷的条件吧。让朝廷的说客进来。”
朱高煦走到燕军大营门口,等待了一会儿以后得到允许进来,又走到大帐门口等朱棣的侍卫给他掀开了帘子之后走了进去。
他一走进去,就听到了无数惊讶的声音,包括朱棣在内的所有人都对于竟然是朱高煦来当说客惊讶不已。
朱高煦没有理会这些惊讶之声,对朱棣跪下说道:“儿子见过父王。”
朱棣冷哼一声:“你不必说这样的话,你是朝廷的高阳郡王,不是我的儿子!”
朱高煦说道:“不管怎样,父王都是父王。”
朱棣又冷哼一声:“你起来吧,说说允熥开出来的条件。”
朱高煦站起来,清了清嗓子之后说道:“父王,诸位燕王三卫的武将,虽然造反乃是不赦之罪,但是陛下悲天悯人,不愿再增这许多生灵流逝。所以派本王来劝降。”
高调的话说完了以后,朱高煦开始说正题:“诸位武将,只要愿意投降、且无屠戮百姓、朝廷士兵之事者,均赦免死罪;普通士兵及无品级的总旗、小旗,一律不问。”
“父王,”朱高煦抬起头来看向朱棣:“陛下说了,如果父王愿意此时投降,那么可以不以父王为反贼,一切都是有人裹挟。父王虽然不可能为燕王了,但是陛下可以允许父王在京城居住,不施以软禁。”
朱高煦此言一出,众人惊讶。之前的那些条件,包括对外公布朱棣是被裹挟造反都比较正常,但是允许在京居住还并不软禁起来就太让人惊讶了。
众人都把怀疑的目光看向朱高煦。朱高煦自己坦然的接受着各种目光的审视,只是对朱棣说道:“还有大哥、三弟也是留京居住,只是无故不得出城。”
允熥既然不打算将朱棣定性为反贼,就不能对他们处置的太严厉;并且允熥觉得京城好歹是自己的老巢,不至于连朱棣一家子都盯不住。
朱棣扫视了一圈站在下面的人的表情,又盯着朱高煦看了一会儿,有些疲惫的说道:“高煦和道衍大师留下,其他人都下去。”然后他见大家没有什么反应,提高声音说道:“都退下!”
众人无法,只能退下。
等大家都退下了,朱棣对朱高煦说道:“这些条件是允熥告诉你的,还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说的?不要撒谎,我看的出来你是不是撒谎。”
朱高煦坦然说道:“儿子并未撒谎,这些条件就是皇兄所说。”
朱棣说道:“我明白了。还有,允熥是许给你了一些东西吧,比如说,把燕王之位许给了你,所以你才如此为朝廷拼命。”
朱高煦没有说话。朱棣也没有继续问,接着说道:“你好歹也是我的儿子,继承了燕王之位之后也算是承袭了我的位置,我也不算太过于失败。”
“过一会儿,我就跟随你去大营面见允熥请降!不过现在,你先下去吧。”
朱高煦好一阵激动。虽然朱棣似乎是已经出了投降别无出路了,但是他真的听到了朱棣同意投降的话还是很激动,这代表着他燕王之位终于到手了。
朱高煦恨不得马上拉着朱棣前往大营请降,但是现在他只能行礼退下。
等着朱高煦退下了,朱棣对道衍说道:“大师,……”
道衍打断了朱棣的话说道:“殿下不必说什么了,贫僧都明白。贫僧是最合适的裹挟殿下造反的人,况且,这次殿下造反确实是有贫僧暗地里捣鬼的缘故,也不算是冤枉了贫僧。”
朱棣见他明白自己的意思,说道:“那大师,就如此了。”
顿了顿,朱棣又对道衍说道:“大师,当初你为何非要让孤造反?当时孤就说了,这样被你逼反了以后,不论胜败,你都不会有好下场,为何你还要如此?”朱棣一直对于这个问题不太理解,所以现在就问了出来。
道衍极小声喃喃自语了一句:“果然是逆天改命,本来我算燕王该有天子之相,可是还是敌不过逆天改命之人。”
然后他笑着说道:“殿下若是想知道,等到殿下百年之后到地下问贫僧吧。”他话音刚落,就好像支撑不住身子一般倒在地上。
朱棣大惊,走过去扶助道衍。朱棣本以为是道衍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而站立不稳,可是在探了探他的气息之后,发现他已经气绝身亡了。
下午未时,允熥在自己的大帐之中接见了前来投降的朱棣。
朱棣既然已经投降,也不会为了表现什么‘骨气’‘审美价值’之类的装大爷,见到允熥之后马上跪地自称罪该万死。
而允熥出于多种考虑,虽然心中对于朱棣造反相当愤怒,可是也没有对朱棣过多的说什么话,在义正言辞的指责了一下他的造反行为之后就罢了。
然后允熥下令,命令徐暉祖带兵,同时也带着朱棣去招降北平城。
十一月初七,允熥得知消息,留守北平城的朱高炽于十一月初五开城投降,菏北的叛乱结束。
而在同一日允熥也得到消息,济南城的叛军在见到被生擒的路远以及听闻青州等地都已经丢失之后发生了内乱,谢成控制不住局势服毒自杀,有人开城迎王师进城。
到此为止,虽然在东昌府一带仍然有一些州县为叛军余部所占,但是叛军主力全部或降或灭,所有有名号的叛军文臣武将也都已经或死或擒,剩下的已经成为了流寇,不足为虑。可以说,这次的叛乱,已经被平定下去了。
叛乱平定以后,自然是要处理相关的后续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对叛乱之人的处置,也不是论功行赏,而是对这次的叛乱来一个彻底的定性。
山枺呐崖遥杂谇芑竦脑胪跞赖奈浣笱叮玫搅苏媸档拇鸢浮T薀拙醯谜飧稣媸档拇鸢缚梢怨迹谑蔷鸵源宋硕酝夤肌⒓锹荚谑肥樯系睦碛伞�
但是谢成附逆的理由允熥在得知了真实缘故之后颇有一些哭笑不得。最后因为这个理由即使公布了也未必会让大家相信,所以允熥下令对外公布的理由是:谢成也曾经为齐王朱榑的帮凶,害怕朝廷平定齐王府之乱以后也惩治他,所以跟随叛乱。
至于燕军,允熥左思右想,决定不把事情定性为叛乱,而是朱棣为了防止山枺呐崖夜婺L螅谑窃诿挥械玫匠⒃市淼那榭鱿履舷隆V劣诩复谓皇郑嵌际俏蠡帷�
虽然这个理由是一定瞒不过去的,到了最后两天围困燕军的时候只要是个百户以上的武将都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允熥就这么公布了,还下令写进他的和朝廷各种各样的官修史书。
至于文人们的怀疑并不重要。两个重要当事人,允熥和朱棣都是这样一口咬定,文人们还有什么办法?顶多是在自己的日记里边写下来而已。允熥也不在乎,他只要一个能够交待的过去、不影响皇室团结的理由就行了。
当然对于朱棣的惩治还是要的。朱棣本人亲自上书以自己老迈多病为由辞去了燕王之位,朱高炽以自己身体不好、无法担当大任为由辞去了燕王世子之位。朱高煦则先封为燕王世子,然后又加封燕王,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至于这个理由能不能糊弄住不明真相的人,允熥觉得还是可以的。朱标洪武二十五年过世,朱樉洪武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