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自己的笔记中记一笔。
所以允熥还是希望高煦愿意去三佛齐,这样双方还能愉快一点儿。
而允熥之所以最后选择高煦和贤烶为这两地的藩王,也是有缘故的。
满剌加和苏门答腊是天方教向东传教的海上重要路线,当地的天方教徒甚多,很不好处置,只有狠人才能对付。
高煦和贤烶恰恰就是这样的狠人。允熥数遍了宗室的亲王,这两个现在是最狠的。代王朱桂虽然也狠,但还是比不上他们两个;辽王朱植聪明睿智善于审时度势,要发狠的话也能狠得下来,但是毕竟本性不是如此。
所以高煦和贤烶最适合。
允熥又嘱咐他们:“到了当地,一定要信奉佛教。贤烶,若是满剌加当地没有什么高僧,就从国内、从暹罗请几位高僧过去。蒲罗中城内最先建成的房屋可以是王府,但是第二建成的就必须是佛寺。”
现在南洋的大局面就是佛教同天方教对抗,中间夹杂着一点印度教的势力范围。南洋的佛教高僧并非没有意识到天方教在一点一点的侵蚀佛教的地盘,有时也会互相支援。但是毕竟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又不如天方教传教热切,所以处于步步后退的局面。
允熥现在给他们一个统一的领导——那就是大明,再加上远比对方强大的武力后盾,他就不信不能止住对方的扩张势头。
朱棣这时问道:“陛下,既然是加封高煦和贤烶为王,那么叫臣过来为何?”
允熥转过头来说道:“四叔可是有大用的。高煦和贤烶毕竟为王时日短,也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所分封的地方又这样重要,还需要老成持重的人辅助。”
“四叔久镇边疆,经验丰富,正好适合辅助二位弟弟。侄儿打算在藩国仿照唐代之例设立‘特进’一职,辅佐藩王。四叔就担任蒲藩国和苏藩国的特进,辅佐他们。”
朱棣之前其实已经有过了猜测,但是知道允熥亲自说出口以后才敢确定。但是朱棣仍然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朱棣自从进了京城之后就没想过能活着出去,但是允熥竟然真的让他能活着出去了。他不担心吗?
不过再一细想,朱棣也明白允熥为什么会放心将他派出去了。满剌加和三佛齐都是远离大明的地方,苏门答腊是一个岛,满剌加虽然不是岛,但是与岛也差不了多少,以这两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足以威胁大明的水师,就是想从长江上偷袭都是做梦。除非有水师武将叛变。
但是水师武将吃饱了撑的投靠朱棣,就是自己不想活了也得考虑一下自己的亲人吧。就算是某个武将不考虑自己的亲人,想要制造出像路远那样一下子控制所有武将家属*迫他们叛变在京城附近也绝对不可能。并且满剌加与苏门答腊远离大明,朱棣想收买人也费劲,所以允熥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但是,这只不过是从危险程度上来说,从心里来说,自己可是曾经叛变的人,允熥竟然大度到这种程度,真是不可思议。
朱棣忍不住说道:“陛下胸怀之宽广,历代君王不能及也。”朱棣是彻底服气了。
允熥说道:“皇爷爷在时,方国珍屡降屡叛,但是最后皇爷爷仍然赦免了他,让其善终。我身为皇爷爷选定的大明国君,怎么能不追随皇爷爷的脚步呢?”
当然允熥内心不可能这么淡然,朱棣造反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却也让允熥很闹心,并且需要小心防备着他。正因为如此,允熥才要把他打发出去,眼不见心不烦,还省得防备了。
当然面儿上允熥肯定不会这么说。
允熥又嘱咐了他们几句,让他们退下去了。
他随后吩咐黄路将一个侍卫叫进来,和这个侍卫说了几句话,然后又派人叫来今日值守的中书舍人杨士奇。
杨士奇虽然因功加官詹事府詹事、翰林院学士、太子少傅,但是回京以后的本职工作依然是中书舍人,兼教导公主、郡主读书。之前那几个月允熥临时让几名其它的中书舍人教导她们,但是昀芷在允熥回来之后就抱怨他们都比不上杨士奇教的好,昀兰也这样说,允熥于是就让杨士奇重新负责教导她们读书。
允熥对杨士奇说道:“拟旨,改封沈王朱模到婆罗洲南部,就改封,”允熥看了看地图,指着一个地方接着说道:“这个地方是满者伯夷侵占婆罗洲修筑的一个城市,朕将其命名为新洛,改封沈王朱模为洛王。”
朱模要接手的,当然就是满者伯夷国从婆罗洲退出的地方了。满者伯夷之前是南洋最强大的势力,现在也是南洋本地最强大的势力,但是因为大明的进入,水师被全歼,已经无力维持在婆罗洲等地的统治了。毕竟,除了爪哇岛和巴厘岛等地,其它的地方满者伯夷都是利用当地的势力进行统治,现在他们的水师一完蛋,这些地方没那么恭顺了,满者伯夷也就顺势放弃了这些地方。
南婆罗洲地区尚处于原始社会,当地还是各种部落酋长和头人为首,收复他们即难又不难,就看统治者的手段了。
允熥打算将山枺丫Τ隽匠筛炷#⑶医把《ǖ娜鹌胗蚁嘀4团筛缶腿盟诘钡赝持伟桑凑薀撞⒉蛔偶薄:慰鲎偶币裁挥谩�
杨士奇拟旨让允熥看过盖玉玺之后,本打算就此下发,但是允熥却说道:“现在大过年的,还是等到正月十五以后,与这次下发南洋的其它旨意一起下发吧。”
第464章 前高后允()
朱棣、高煦父子回到府邸后,马上把朱高炽和朱高燧都叫了出来,告诉了他们允熥刚刚给予他们的任命。
高炽、高燧二人当然非常惊讶,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朱棣问道:“你们两个,是打算留在京城,还是跟着一起去三佛齐?我看陛下的意思,应该没有什么限制,你们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就可以不去。”
二人心下思量。留在京城当然舒服,虽然出不了城,但是日常的行为也没有什么妨碍;去了三佛齐,虽然可能自由一些,但是当地还很落后,出门也没什么可看的。
况且,他们也不是去那里为王,不过是换个地方混饭吃而已。就算高煦给他们一些权力,也没什么意思。
高炽思考过后说道:“父亲,儿子就不去了。儿子的腿脚也不好,到了那里反而是拖累,还是留在京城吧。”
高燧则做出了相反的决定:“父亲,儿子也跟你一起去三佛齐。”他不愿意后半生就这样在京城耗尽。
二人既然各自做出了选择,那也没有其它可说的了。高煦告辞离去,返回自己的燕王府。因为一个众所周知缘故,他平时不与朱棣等人住在一起。
但是就在高煦走了之后,送高煦出门的高炽又折身返回了客厅,面对着此时还留在客厅的朱棣。
朱棣抬头:“有事?”
高炽说道:“父亲,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允熥会放父亲去三佛齐。”
“就算他不担心父亲有什么威胁,父亲在三佛齐也难以给他造成什么威胁,但是若是父亲夺取了三佛齐或者满剌加的大权,允熥难道不会心中膈应?并且这样也违背了允熥一开始的任命,他难道就不担心吗?”
这是高炽从刚才到现在一直不理解的。朱棣可是被任命为了特进辅佐他们两个,以朱棣的手段,万一夺取了藩国的大权,允熥怎么办?
朱棣自己却笑了起来:“高炽,你还没有真正懂你的这个二弟。高煦表面粗豪好像什么都不在意,但是内心却很细致,又极其好权。藩国的大权既然到了他的手上,就算是我也决不可能从他手上拿过来。”
“贤烶也和他是一路货色,手里把着权力绝不会放手。我虽然是特进,辅佐他们两个,但是不过就是随便问一问而已,绝对做不到你刚才说的那样。”
高炽一时有些无语。朱棣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你留在京城也好,你毕竟是高煦的大哥。”后半截话朱棣没有说出口,但是高炽也明白:他自己为了百分百保证生命安全,最好不要在高煦的地盘上生活。
======================================
此时的乾清宫,允熥因为要叫来的人还没有到,顺势和杨士奇聊了起来。
允熥问道:“朕听说,你的孩子出生了?还是个儿子?”
一听别人提到自己的儿子,杨士奇就高兴的合不拢嘴:“是,陛下,正月初五出生的,重……。臣的母亲说,依照杨家的辈分,应该取名为杨稷。”
杨稷?允熥心想:‘这不就是历史上凶狠毒辣争夺田地还不会自己擦屁股,最后连累杨士奇不得不辞官回乡、自己在杨士奇去世以后被判处斩立决的人嘛!’
允熥抬头看了一眼杨士奇:‘杨士奇年过三十才结婚生子,对这个好不容易才有的儿子当然会十分溺爱,这也怪不得他。只是,谁也想不到杨稷竟然会长成那样。’
允熥一时间对于历史上杨稷的亲妈有些好奇,到底是怎么把杨稷教导成了既没有本事又凶狠纨绔的样子的?
现在杨士奇的妻子应该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历史上杨士奇入京为史官也不过是混碗安生饭吃,出头还得等到朱棣入京几年之后,娶妻应该没有太大的挑选余地;而这个时空允熥在一开始就表达出了对于他的欣赏,虽然官不大但是对允熥用人有所了解的都明白杨士奇前程不错,娶妻的挑选余地就大多了。
允熥有心提醒杨士奇注意对于子女的教育,但是话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现在杨稷才刚出生,就叮咛人家注意管教自己的儿子,这更像是不怀好意。
允熥最后劝说的话也没有出口,因为自己等的人已经到了,杨士奇知道允熥和这位有事情商量,行礼退下。
这位允熥召见的人见到允熥之后就跪下说道:“臣弟见过皇兄。”
允熥让黄路将他扶起来,笑道:“四弟你可来了,”然后指了指一旁的刻漏,“正好是午时了,不会是来皇兄家里蹭饭的吧?”
这人就是被加封了衡王的朱允熞。他闻言说道:“怎么会!我今日去二哥的府上了,皇兄派来的侍卫到了我的王府之后又匆忙赶往吴王府,在半路上遇到了臣弟,所以臣弟这才会这个时候赶过来。”
允熥说道:“既然如此,还没有用饭吧?”
“还没有呢。”
“那就随着兄长去用饭。正好你也去见见一下你嫂子。”
允熞当然不会拒绝,还笑着说道:“好几天没有见到三嫂了,正好去拜见。”
赶往坤宁宫的路上,允熥貌似不经意的问道:“允熞,去二哥的府上,和二哥聊得不错吧。”
允熞说道:“聊什么啊,二哥那个性子,我哪能和他聊到一起去?今日也是二哥叫我过去我才去的。”
“那二哥叫你过去干什么?”
“噢,其实是二嫂,说自己有个人选,还说明日入宫来问问皇兄的意思。”允熞的脸色不自然的变红了一点。
允熥马上明白了吴王妃马氏的意思。她的意思是自己有个人选,想给允熞为妻。但是虽然允炆现在是长兄,但是允熥才是朱氏家族的族长,所以要问问允熥的意思。
允熥马上就基本否定了吴王妃马氏的人选。吴王妃马氏是光禄寺卿马全的女儿,她的人选一定也是文官之女。允熥倒不是一定要让允熞的妻子由自己指定,但是允熥稍后会给允熞安排重任,所以他的正妃最好是武将之女。
不过,‘要是允熞自己愿意的话,我也不会强迫他另娶,王妃也不是特别重要。’允熥想着。。
a
第465章 改封永王()
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距离很短,也没说几句话,他们就到了坤宁宫。
熙瑶当然已经得到了消息出殿迎接,允熞忙行礼道:“见过三嫂。”
熙瑶笑着答应,把他迎进去。允熥自然不需要她迎接。
进了中殿,熙瑶看得出来他们兄弟俩是有话要说,在一旁笑着附和了几句之后就说道:“我去看看垣儿和圻儿,你们兄弟聊。”就走开了。
允熞对允熥笑道:“现在文垣又学会了几个词了?”
允熥也笑道:“这些天一直在玩,哪里还能学会什么新词儿。等过完年了再说吧。”
又谈笑几句,允熥问道:“允熞,你今年也十六岁了,也想过封藩的事情了吧?”
允熞说道:“当然想过,不过皇兄派我去哪儿,我就去哪,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一样。”
允熞其实刚才与允熥并未完全说实话。他去吴王府,吴王妃确实是提了提他的王妃人选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他在吴王府说的话权全部;他一般情况下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