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充分流动、最高人才认证标准掌握在大明手中的人才体系,可以极大的促进藩国的人才不愿意藩国脱离大明。

    武将是让藩国的武将儿子也到京城的讲武堂读书,文人当然就是科举和国子监了。

    允熥说道:“这三个来自英藩国和岷藩国的举人,可有人中了贡士?”

    “他们三人无人考上贡士。”苏友学答道。

    “马上将英藩国这名举人录为贡士;那两个岷藩国举人的卷子呢,给朕看一看。”允熥说道。

    夏原吉马上抽出来递给他。

    允熥看过之后说道:“这个叫做辛陆的,也录为贡士。”

第494章 对番国与会试放榜() 
几人应诺。但是之后夏原吉说道:“陛下,这两个来自藩国的中式举人,是否算在山枺碗吥系拿钪校俊�

    允熥愣了一下,说道:“不必。藩国中式之人不算在已有的一百个贡士名额中,另外增加两个名额。”

    “以后也形成定例,英藩国和岷藩国单独计算,每国一个名额。过二年我还要叮嘱宋王、苏王、永王、蒲王、秦王等封藩,都要单独开乡试,给予至少一个贡士的名额。”

    “还有那些外番,今年有没有外番的人来参加科考?”

    “启禀陛下,并无外番之人参与会试,倒是有三个琉球三国的人入了国子监,当时礼部向陛下奏报,陛下也准许了的。”陈迪说道。

    允熥也想起来这件事了,喃喃自语道:“早想到的话,就让这几个琉球人这次也考会试了。”

    顿了顿,允熥说道:“就这样了,你们下去择日公布吧。夏原吉留下。”

    众人应诺,躬身退下。夏原吉留下来等着允熥的命令。

    允熥吩咐道:“拟旨,命令各个番国,仿效大明体例,设立府试、院试、乡试三级考试,通过番国府试的,类同大明童生;通过番国院试的,类同大明秀才;通过番国乡试的,类同大明举人。”

    “并且允许番国举人参加大明会试,大明必定一体看待,无有丝毫偏私。考取大明进士之人,若是愿意留在大明为官的,一体任官;愿回番国的,听其自去。”

    “大明之讲武堂,允许番国武将考取,规矩与大明武将一同,无有偏私。毕业之后对待,与科举类同。”

    允熥决定从人才上让各个番国向大明靠拢,虽然效果不好说,可是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况且这也符合儒家士子的想法,倒不会有什么阻碍。

    夏原吉拟好了圣旨,允熥看过之后就下发了,夏原吉也退下了。

    等他们退下之后,允熥站起来松松腿,向着坤宁宫走去。

    可是走在半路上,允熥还在思索:‘会试已经定下了,可是过几天又要举行殿试了。这也罢了,可是现在我还在两个考试题目中难以决断,这两个题目到底考哪一个?总不能考两道题吧。真是伤脑筋。’

    ‘算啦,现在都这么晚了,明天再想吧。’

    ……

    ……

    第二天就是放榜的日子。一大早天还没亮,很多心神不宁的举人和专门靠着报喜得几个赏钱的人就来到了贡院门口。

    胡广他们一行人也来了。胡广本是不想来的,他料定就算会试策论题目有什么玄机,九成九的举人也看不出来;他为人又自傲,认为自己定然能够中贡士,本不欲来看榜。

    王艮和金善二人虽然心中有些紧张,倒也不认为来看榜有什么用处,所以本也不想来看榜;可是李贯十分紧张,心里急切撺掇着他们来看榜。几人不想抹了朋友的面子,也就一起来了。

    在等着的时候,李贯紧张的手足无措。可能是因为天冷,他不停的走来走去,眼睛也没注意前方的路,时不时就撞到人。好在想靠着报信的赏钱的人不敢得罪他们这些举人,顶多说几句怪话;其它举人也不会和他分争,所以倒还无事。

    胡广又靠在墙上,见李贯这么紧张,说道:“原田兄,试卷都已经判出来了,名次也都排好了,你这样紧张也无用。”

    李贯听了胡广的话,说道:“这我也知道,可就是抑制不住的紧张。”

    金善虽然没有说话,可是脸上露出的表情分明是赞同李贯的话。他本来在客栈的时候还不太紧张,但是来到了贡院门口之后见到一个又一个满脸紧张之色的举人,好像也被传染了似的,不由得紧张起来。

    胡广又要说什么话,这时忽然从人群的最外围传来了呼喊声:“放榜的人来了!”紧接着就见到人群好像被帆船劈开的海水一般分落两旁。在他们分开的这条道路上,十几名拿着皇榜的士兵走进来。

    无数举人的目光看向了这几个人手上的皇榜,有些举人的目光好像想要将皇榜从士兵手中抢过来一般。不过最后当然还是无人动手。

    在如此多的目光注视下,几个年轻的士兵似乎有些紧张,几个老兵却十分从容,丝毫不在意他们的目光。

    一行人走到贡院放榜之处,几个年轻士兵在外边围做一团,防止举人们冲过来。

    几个老兵张贴皇榜的时候十分迅速,多半是害怕自己被踩死,张贴完皇榜之后迅速从人堆中挤出一条道路冲了出去。

    不过这时谁还关心他们这些放榜之人?大家都用尽力气向前冲过去,尤其是那些报信之人更是抢破头冲过去。

    胡广的名字就在皇榜的最上面,十分醒目,王艮见到了胡广的名字之后马上恭贺道:“光大兄,大喜啊!”围在一旁的其它茳西同省举人也纷纷祝贺。

    胡广也颇为高兴,不过虽然心下已经乐疯了,面上却故作淡然。

    之后见到王艮排名第五、金善排名第九,众人也纷纷祝贺;还有人说道:“这科会试前十咱们茳西占了三人,要说文风鼎盛,江浙可比不上咱们茳西!”

    这时李贯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七十六名。李贯首先呼了一口气,庆幸自己考中了贡士,胡广等人也纷纷祝贺他。

    可是他马上就心中升起了难言的感受:‘我只是第七十六名,之后的殿试照这个样子也考不到前几名,明明之前我的乡试名次还在他们之上的!’

    可是无论如何,他的心思都不能说出来,强笑着和其他几个中了贡士的人一起去庆祝了。

    ……

    ……

    杨子荣见到自己居然只是排在第九十六名,十分不可思议的说道:“怎么可能!我的经义十分完美,策论也必然会让陛下惊喜,怎么会只是第九十六名!”

    他的朋友黎朝以为他是因为名次在自己之下脸上挂不住才如此失态,安慰道:“以你的本事,等到殿试的时候一定能够考上三鼎甲,这次是会试阅卷官瞎了眼。”

    杨子荣不能不给自己的朋友面子,勉强笑了笑。可是他心中的疑惑却仍在:‘陛下到底为何只是让我排在第九十六名?’。

    a

第495章 殿试() 
会试放榜以后,因为殿试并不刷人,所以多数中了贡士之人都放松下来,与同科贡士、同乡前辈互相宴饮,好不自在。

    不过他们也并非完全在浪费生命、郊野玩乐。中了贡士之后除非自己不愿为官,否则都有官坐;并且进士比国子监学生贵重,最低也是一个七品父母官。所以他们虽然还未授官,可是已经踏入官场了。

    既然踏入了官场,就要按照官场的规矩来。虽然皇帝肯定不愿意手底下的官员拉帮结派,可这是不可避免的。就算不想贪赃枉法,自己有什么事情,朝堂之上有人声援一下总是好的。

    所以他们才要参加各种宴会,到处拉拉关系。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参加这些宴会也要三思而行。就算是同省的前辈也有互相不对付的,到底参加谁的宴请、对谁是虚应故事对谁是真正勾连就要仔细斟酌了。

    反倒是同科之间可以随便一些,大家都是刚刚步入官场,除非是家族上辈就有人不对付的,其它情况即使知道了对方投靠的人和自己将要投靠的人不太对付也没什么。

    不过今年有一个小小的尴尬之处,就是座师没有了。今年光是批阅了自己卷子的阅卷官就有六个,还有两个出题官,却没有主考官,让这些新出炉的贡士不知道该拜谁好。

    不过马上就有脑袋灵活的贡士反应过来了:这也就意味着这八个人都可以成为座师。虽然肯定比不上以前只有一个座师的时候关系紧密,可是也意味着关系更加广泛了。到底哪种情况好就看各自的经营了。

    大多数贡士都在费脑筋的琢磨这些官场上的事情。

    当然,也有极少数贡士除了接受少数宴饮之外,仍然闷着头在客栈读书或者思索的。

    这样的人都是对殿试抱有极大期望的,就奔着三鼎甲而去,比如胡广、比如杨子荣。

    胡广他们这些新科贡士都不知道评定出贡士的过程,以为主要是由阅卷官决定,胡广对于殿试的名次还是很重视的。现在不是晚明时节一切都由着文官的规矩来的时代,皇帝的权威极大,至少任用官员还没有人敢叽叽歪歪。

    所以对于很有野心的人来说,会试中了不过是铁定取得了大明官场的入门资格,可若是殿试得了皇帝的青眼那就是搭上了快车道,前程无量。所以他们不得不重视。

    尤其是对于杨子荣来说,他自以为会试已经考砸了,自己揣摩错了皇帝的心思,所以对殿试更加紧张。

    数天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到了三月初三殿试的日子。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一百零二名贡士就聚在长安门外,稍待了片刻后在礼部官员的的吆喝下按照名次排好队伍,准备进入皇宫。

    过了一会儿天已经大亮了,礼部的官员引导着他们沿着御街行走,从承天门入皇城,又穿过端门、午门,穿过奉天门来到了奉天殿外的广场上。

    这些贡士都是第一次进入皇宫,第一次见到这么雄浑巍峨、富美壮丽的宫殿,顿时觉得一股皇家的气派扑面而来,让他们就好像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般,十分紧张又十分好奇。

    有人炸着胆子四处观望,可是一旦见到有侍卫或者下人望向他们,马上又缩回了自己的目光。

    此时允熥早已在奉天殿内升座,凭借着自己双眼高达5。2的视力,向殿外看去。

    ‘这个为首之人就是胡广?长相还不错;那边那个排在第五位的,就是历史上对允炆忠心耿耿以身殉国的王艮?……’

    允熥饶有兴致的看了一会儿,身旁的礼部官员悄声提醒道:“陛下,该宣贡士上前参拜了。”

    允熥意识到自己看的时间了,忙说道:“那就开始吧。”

    得了允熥的命令,赞礼官宣贡士们上前参拜。

    胡广作为会试第一,随着赞礼官的招呼上前参拜;他倒是还冷静,不过有一些充满了忠君报国观念的人激动地热泪盈眶,让允熥都好生不解:‘你们到底为何这样激动?’

    不过允熥把这样的人名次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之后经过观察后允熥只要觉得这几个人与自己的思想与贴近,他们几个就会成为板上钉钉的天子亲信、未来的大明高官了。

    之后就在殿外进行考试,一百零二名贡士在座位上做好,等待着发卷。可是他们坐了好一会儿之后,试卷才分发下来,让之前得到过本省前辈们叮嘱的人好生诧异:怎么这么慢?

    为何这样慢?因为一直到他们走进皇宫时,允熥才最后定下殿试的题目,让中书舍人们抄写到试卷上,此时才抄写完毕下发试卷。

    不过不管如何,试卷发到了手上,最重要的就是题目了。胡广低头看去,只见抬头写着四个大字:宗藩天下。下面还有数十字的介绍。

    允熥这次选择的殿试题目,就是宗藩天下了。之前允熥一直在‘番夷之扶’和‘宗藩天下’两个题目间游移不定,一直到最后一刻才确定了宗藩天下作为这次会试的题目。

    自己继位这两年一来明里暗里反对自己封藩的文官不知道有多少,虽然支持自己的也有以方孝孺为首的一群人,但是人数要比反对和中立的人要少得多,要不是他们之间也并不团结,恐怕允熥的政策会遭到更多的非议。

    所以允熥急于提拔一些支持自己策略的文官上来,哪怕只是假装着支持自己也好。

    并且允熥还有另外一层目的。宗藩天下当然也是有隐患的,允熥也在介绍中表达了自己隐隐担心这一点,让他们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好的建议。当然,误以为允熥后悔封藩、大写封藩坏处的人就一辈子等着当最苦的官员吧。哪一天允熥心情不好了或许会罢你的官。

    虽然胡广对于允熥的想法并不完全明白,不过他略一思索就明白肯定要写支持封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