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3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需要注意的是,管仲提倡盐铁专营,但不是主张政府亲自下场,创办国营盐场或国营铁厂——后世之人学管仲,认为专营就是国营,多入歧途。

    管仲的第五个开创,是“鼓励消费”。

    对于古人来说,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管仲甚至发明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让人惊叹。

    管仲的第六个开创,是“以商止战”。这也是管仲最为后世所漠视的治国思想。

    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

    就与各诸侯国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的威慑力维持均衡。

    以上六点,就是管仲开创的思想。

    对后世的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学稍有了解的人都能看出来,后世华夏除了‘四民分业’这一政策实在是没有办法继承以外,所推行的有效政策几乎都与管仲的政策类似;而凡是违背管仲政策的,基本上都不成功。

    并且管仲的以上政策,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是全世界最早提出来的。他本人,是一个很类似于,不对,应该说是凯恩斯很类似于他,的尊重市场规律的国家干预主义者。

    但是历代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使用了儒法结合的治国思想,而不管是儒家还是法家和管仲的思想都不兼容,管仲这些伟大的政策,除了‘四民分业’和‘盐铁专营’以外,全部被统治者所漠视,何其悲哉!

    允熥在看到杨子荣殿试的策论后,忽然想起了管仲这个人,所以专门找出了一书和中有关管仲的片段,这才发现了这个被埋没的千古第一明相。管仲明明是千古第一明相,论历史贡献,比晏婴、诸葛亮、萧何、张良、谢安、房玄龄、杜如晦、张居正等要高得多,但是在历史上却只与乐毅并称!

    允熥在看完了有关于管仲的记载之后,马上就决定:‘在官员中弘扬管仲的伟大思想,并且要弘扬到县一级,反正当年连孔子都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官员们也不敢公开反对。’

    ‘那些死脑筋的人朕也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但是脑袋灵活的官员自然会明白允熥的想法,投奔过来。’

    所以他在布置黄淮清查妓馆之前,就已经开始着人整理管仲的有关记载,在前几天正好整理完毕,形成了‘集注’一书。里面大多数批注他虽然并未写明批注人,但都是他批注的。

    解缙就是参与了管仲有关记载的整理者之一,所以他很清楚允熥的想法。

第515章 管税() 
董伦还真是问对人了。

    董伦和解缙不同,解缙除了董伦以外,也就和几个茳西老乡关系还可以,其他就没有朋友了;而董伦交际广阔,认识的人很多,关系不错的也有不少,和几个中书舍人都有交情,也不一定非要来找解缙。毕竟,解缙身上的事情很多,正常情况下,解缙就是知道此事,恐怕也不知道详情。

    但是董伦不知怎的,就是觉得解缙应该了解此事,所以就来问他了。

    解缙得意地笑道:“安常,你若是问别人,就是杨子荣他们几个,也未必清楚。但我却对此事清楚的很。”

    董伦知道解缙这个人虽然爱吹牛皮,喜欢享受其他人羡慕地目光,但总不会无中生有随口瞎说,定然是知道些什么的。所以开口问道:“大绅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陛下,不仅是要夸赞管仲的功绩,而是真的想要施行管仲的政策。”解缙说道。

    董伦一愣,然后斟酌着说道:“大绅兄,此事我们当然知道,但是陛下到底是想施行管仲的什么政策?”

    他也不是傻瓜,当然知道允熥号召大家学习管仲,是打算实行管仲的什么政策。他想问的,其实就是允熥想要施行哪一项政策;当年管仲施行过的政策很多的。

    解缙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笑道:“我想差了。”顿了顿,接着说道:“陛下,想要施行的是管仲关于税赋之策。”

    “税赋之策?”董伦疑惑。

    “是的,税赋之策。”解缙又道。“陛下,对于现在的税赋制定不太满意。”

    “莫非陛下想要提高税赋不成?”董伦大惊。

    “陛下觉得现在城中的商税略低,农税也想更加灵活一些。”

    “当年管仲,对于农税的征收可是十分灵活的。丰年征收一成半的农税,平年征收一成赋税,下年征收半成赋税,灾年免税。”

    “商税可就更加灵活了,不同货物的税赋都不一样的,有的很低,有的很高,有些货物还并不征税。”解缙说道。

    “这,”董伦不知道说什么好。依照孟子的观点,农税十税一是一条铁线,超过十税一就是暴政,反之就是仁政。若是陛下要提高农税超过十税一他们当然要坚决反对。管仲在他们看来毕竟还是比不上孟子。

    可是商税不同。儒家鄙视商人,允熥如果提高商税或者对部分从前不交税的东西征税,并且举出管仲的例子——他这些天当然也认真研究了一下‘集注’知道管仲当年的商税和关税制度,他们儒家学者也很难辩驳。

    “但是,这与轻徭薄赋的传统相违背,即使仅仅提高商税。”董伦最后说道。

    “呵呵,历朝历代,真正轻徭薄赋的能有几个?尤其是商人,不都是被官府盘剥的肥羊?管仲之策,已经是历朝历代对商人最好的了。”解缙说到。历史上大明后期商税之微薄,是他现在想象不到的。

    “哎,既然陛下这样想的,那我们也只能接受了。”董伦说道。不过他马上又对解缙说道:“大绅兄,你这样清楚的对我透露陛下的意思,恐怕是得到了陛下的准许吧,不然,你多半只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安常兄果然聪明。确实是陛下让我们在有友人询问陛下意思的时候,透露出来。”解缙说道。允熥对于保密还很是重视,对于自己要保密的事情都会和他们强调,他们也不敢违背。

    允熥其实不仅想要施行管仲的税赋之策,还有其他一些施政方略,虽然并没有明说,解缙大概已经猜到了。但他绝对不敢和其他人说。

    不过,解缙嘴上却说道:“就算陛下没有准许,别人我不会告诉,安常兄我一定会告诉的。”

    董伦笑了笑,也不知道有没有相信解缙的话。

    董伦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又见到解缙好像很疲惫,也就告辞离去了。解缙也没有留,看来是真的很疲惫。

    不仅是董伦,其他很多与允熥身边之人熟悉的官员都去询问允熥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允熥不便于亲自出口的真实目的就这样散播出去了。

    和董伦一样,大多数人最后都抱着“若是陛下提高农税就全力进谏,若是仅仅提高、开征商税就不说话”的想法了。

    所以当允熥于朝堂之上正式提出对妓馆进行征税并且公开了李贯的奏折之后,大家除了在会后对李贯的人品表示鄙视以外,并未有什么反对意见,开征‘风俗税’的事情就这样通过了。他提出的提高城中商户的税率之事也通过了。

    允熥才不会现在就提高农税。现在大明的农税税率很低,大多数地方也就三十税一至十五税一,表面上看起来提高一些没什么。

    但农村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不是这么简单的。虽然允熥在朱元璋生前最后几年取消了官员士绅免税的特权,但士绅们就像历史上清代一样,‘发明’了长短价,将更多的税赋压在了普通农民身上。另外还有农村征税的粮长之类贪污,农民的实际税赋比官方税赋多得多。允熥暂时也没办法,只能暂且这样去了。

    此事让所有的妓馆知道以后,大家顿时以为前一阵子的‘移风易俗’就是要让妓馆乖乖交税。所以虽然税率高的让她们背后的东家都咬牙切齿,但是大家都老老实实的交税了。

    之后正如她们所料,警察对于妓馆的巡查轻了一些。她们不由得暗道:“转这么一个大圈子为了收税,还不如在‘移风易俗’之前就说出来呢,难道我们还敢不交税?”

    但其实对妓馆巡查的少了并非是允熥的吩咐。允熥其实是叮嘱黄淮‘要一如既往的重视对妓馆的巡查’。

    可基层巡警不由自主的就降低了对秦淮河两岸的青楼巡查。允熥吩咐的任务不少,又要清查暗娼,又要准确征收风俗税,这些巡警实在是有些忙。

    所有人都有偷懒的想法,巡警自然也不例外。当他们发现应天府的官员对于在秦淮河两岸的青楼‘移风易俗’不太重视后,马上就开始偷懒了。

    而允熥,此时也忽视了此事。8)

第516章 税清氓() 
“老唐,出来清点蔬菜。”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拉着一车菜回来,到了自家后院后一边从车上卸菜,一边喊道。

    “来了来了!”伴随着这个声音,一个胖子手里拿着秤从店的后门走进了进来。他长着一副圆滚滚的脸,越发发福的身材,如果是熟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他是山枺婀莸亩姨撇住�

    他从妻子莫氏和伙计手里接过买来的蔬菜,用秤约一约,然后放到一旁。伙计根据种类将蔬菜放到不同的地方位置储存。

    好半会儿他们几个忙完了,莫氏坐到椅子上一边喘着气,一边抱怨道:“老娘前世是作了什么孽。”

    “以前为了节省开销,活儿都自己干也就罢了,哪怕是个学徒也得管饱饭吃。现在咱们家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大儿子都是世袭的千户了,虽然只是寄禄每个月也不少钱,还有在军中的俸禄。”

    “更何况就凭着先帝的牌匾和当今陛下的照顾,咱们家的生意哪天不是火爆的要紧,为什么我还要干这些活计。”

    唐伯鹤也不说话。他知道,其实是莫氏和他一样闲不住,所以每日仍旧干活,要不然以他们家现在的情况,唐伯鹤能让她干活儿?

    只是每次她干完活儿以后都会抱怨一下,唐伯鹤也习惯了,有时候还会开两句玩笑。只不过今天他怕帐记错了,没有说话。

    莫氏也不以为意,只是抱怨着。过了一会儿,唐伯鹤算完了帐,看着额头仍在滴下汗水的妻子,也有些心疼说道:“回屋里休息一会儿去吧,天气一天天越来越热,坐在椅子上休息不好。”

    莫氏却摆摆手说道:“马上就要午时了,人该来了,这个时候怎么能休息。等着过了午时人少些后再说。”

    唐伯鹤强不过她,只能让她去了。

    这时前堂走过来一个伙计说道:“东家,这附近派出所的警察又来了,今日还进来了说有事情和您说。”

    “噢,我这就过去。”说着,唐伯鹤又吩咐了几句,走回前堂。

    他走回前堂的时候,三个警察坐在一张桌子附近正等着,见到唐伯鹤走过来忙站起。

    唐伯鹤眼睛一扫,心想:‘其中有两个是我认识的附近派出所警察,剩下一个是谁?没见过啊?新调过来的?可帽子的样式与派出所的警察不太一样啊?’

    “三位警察好。”他藏下心中的疑惑,笑道。

    “唐东家生意兴隆。”两个警察也笑着说道。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也打了声招呼。

    唐伯鹤装作不经意的对那个不认识的警察说道:“这位警察面生啊,是刚刚调到这里派出所的?”

    “哦,不是,唐东家,我是税警。”那个警察说道。

    ‘税警?’唐伯鹤终于想起来,他的帽子样式确实是税警的样式。因为这个月税警刚刚成立,还没有收过税,他只是远远见过几面,所以第一时间没想起来。

    ‘看来今日的事情和税有关了。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