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昀芷等人走进来拜见。有些让允熥意外的是,她们都十分规矩,包括两个小孩儿都没有逾礼之处,虽然她们进来拜祭已经不太合规矩了。

    尤其是李莎儿。她在民间长大,对岳飞和允熥他们不一样——允熥他们是俯视岳飞,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赞颂岳飞的忠勇;而李莎儿是从百姓的角度对岳飞景仰,所以对他更为敬佩,此时更加激动。

    允熥在离开岳王庙前对胡广说道:“从杭州府府库拨款,重修岳王庙,不得差于当地寺庙中最精致的佛像。”胡广也只能答应着。

    中午休息过后,他下午又去了栖霞岭下的岳飞墓拜祭。

    王喜带了无数祭拜坟茔的祭品,到了岳飞墓前全部摆上。允熥亲自为岳飞点了一支香,又嘱咐守墓人:“一年四时佳节,要时时不忘祭祀。”守墓人答应着。

    最后张辅小声对允熥说道:“陛下为岳武穆赋诗一首吧,以表现大明对于岳武穆的重视。”

    允熥此时不知在想些什么,一首满江红脱口而出: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

    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现场顿时雅雀无声。虽然点评的是前朝的宋高宗不是本朝的皇帝,但好歹也占了三纲中的君字,一般情况下即使评价也不过是笼统的使用昏庸无道之类的修辞,哪有做剖心之论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允熥身为皇帝可以这样分析前朝皇帝,哪有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说的?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忽然从外围传来一声哭泣,一个人跪倒在地大哭道:“谢陛下替我等秦姓之人说句公道话。杀害岳王爷岂是秦桧一人可以做到的。”

    允熥此时回过神来,懊悔不已:‘自己怎么能公开诵读这么一首词?自己来拜祭岳飞是要弘扬岳飞对于大宋的忠诚,提倡忠君爱国,不是为了黑宋高宗赵构,更不是为了在这件事情上替秦桧翻案。’

    允熥马上说道:“刚才那一首词不许镌刻,朕另有一诗悼念岳飞。”

    “水店回罔抱,春湍滚白沙。

    战场犹傍柳,遗庙只栖鸦。

    万古关河泪,孤村日暮笳。

    向来戎马志,辛苦为中华。”

    允熥生怕他们只记得第一首词,忙又题写了一首诗:

    “将军埋骨处,过客式英风。

    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后忠。

    山河戎马异,涕泪今古同。

    萋绝封丘草,苍苍落照中。”

    但他回过头来看向周围的人,见到他们对于自己的这后两首诗都没什么反应,心中暗叹一声,嘱咐胡广稍后将自己吟诵的后两首诗刻在石碑之上立于岳飞墓旁,转身走了。

    之后正如允熥所料,那首迅速被杭州所有的读书人所知,并且以很快的速度向周边传递;而后两首以为题的诗虽然也有读书人传唱,但远远不及流传的广,议论的人多。

    允熥也没办法,只能这样去了。

    眼不见心不烦的允熥从第二天开始游览杭州的风景名胜。钱塘江大潮、灵隐寺景观,自然都是要看的。

    当然,杭州最出名的西湖更要游览。允熥不仅泛舟西湖上惊起一滩瓯鹭,更是带着昀芷、李莎儿她们全部将西湖十景游览了个遍。贤琴还真的走进雷峰塔内转悠了一圈,出来时还嘀咕了几句,似乎是在抱怨为何白娘子已经不再关押于雷峰塔内了,关押白娘子的人也都不见了,使得她无法主持正义。

    西湖这样的风景名胜允熥自然是要留诗纪念的,搜肠刮肚吟诗一首: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花了五天时间,允熥将杭州城中的名胜都游览了个遍,总算尽兴而返,也总算是打消了错吟诵一首词造成宣传效果不佳的郁闷之情。

第563章 杭州商户() 
杭州城内的一栋大宅子中,一个大约五十岁的中年男子看过面前的书信后,将书信放在桌子上,闭上眼睛沉默不语。

    坐在他一旁的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未得允许不敢去拿信,只是说道:“父亲,尚伯在信中写了什么?”

    “尚远在信中写到,陛下身边的中书舍人杨子荣接见了他和苏州经营丝绸的李家家主,说要在苏州设立了什么产业园区,让他们将产业都迁移到园区之中,对他们会有好处。李家和尚家都打算将部分产业迁移到了园区之中。……”

    和李源立一样,这个男子一下子想到了此事的利弊:“父亲,这样一来多半他们经营家业定然会容易一些,朝廷既然要马儿跑就不可能不让马儿吃草;但万一将来陛下有了心思贪图产业,也容易多了。”

    “只是,既然陛下身边的舍人亲自出面诉说此事,怎么也不能一点不照办,总要迁移一些过去。”

    “你所说的也正是父亲所想的。不仅如此,父亲还想到了对于咱们的影响。”

    “这迁移产业到园区中的风险就不提了,苏州李家、尚家再厉害,也远远比不上当年的沈万三,陛下一时半会不会动。”

    “他们将产业迁移到园区中,少了上下打点的费用并且可以仪仗皇家的势,这货物的成本就低,咱们家的产业就有可能受到冲击啊。现在苏州也经营刺绣的人家因为生意不大没被陛下注意,但以后他们可以自请入园。苏绣本来就不比咱们杭绣差多少,再有价钱上的差距,恐怕杭州的经营与苏州类似产业的都不妙。”年长的男子说道。

    他们家就是现在主营杭州杭绣的钱塘周家,年长的男子名叫周志宝,是周家的族长,年轻的男子是他大儿子周书印。

    后世全国闻名的四大刺绣是苏绣、蜀绣、湘绣和粤绣,但此时粤绣和湘绣还不出名技艺也没有后世那么高明,苏绣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比起杭绣还稍逊一筹;此外西北的陇绣此时反而闻名遐迩。

    周家先祖费尽心思研究出了三种刺绣方法才成为杭州首屈一指的刺绣大家。但苏州钱家也研究出了几种新奇的刺绣挑战他们。双方本来就是各有所长,周家凭借此时杭绣的名声较为响亮占了优势,但苏州有了园区之后就不一定了。

    “陛下不会就在苏州设立园区吧,为何不在杭州设立?我杭州人杰地灵不比苏州差反而略强些,太湖洞庭茶哪里比得上西湖龙井和天目云雾?苏州丝绸哪里比得上杭州丝绸?苏州刺绣哪里比得上杭绣?”周书印说道。

    周志宝对儿子的话不置可否,只是仿佛自言自语道:“要不要派人从练子宁那里探听一下?不妥,练子宁在布政使司中已经废除胥吏之制,原来的胥吏很多人被处死,剩下的也都夹着尾巴做人什么也不敢做。那几个城门口的大使不过是九品官也没什么用。”

    周书印也随着父亲的思路思考,但没多久就丧气的说道:“根本不行,不管是布政使司还是浙西分巡道或者杭州府衙,都没有人能说得上话。那些卫所出身的人现在咱们还收买不了。”

    最后他说道:“不如直接去贿赂皇帝身边的太监,他们一直服侍陛下,应该也知道些什么。”

    周志宝忽然眼前一亮,说道:“不错。”

    周书印疑惑的说道:“爹,真的去贿赂陛下身边的太监?这,风险太大了吧。听说陛下待身边的太监甚为亲厚,那些小宦官又级别低未必知道什么。”

    周志宝说道:“当然不是贿赂他们。刚才父亲是突然想了想从京城传来的消息中陛下平日里的行事方式,忽然发现了一个办法,十有**能成。”

    “什么办法?”周书印追问道。

    周志宝却没有答话,反而吩咐道:“你去请沈家的家主过来。”

    沈家是杭州另外一个专营刺绣的家族。刺绣这个行业,因为其主要依靠技术而非资本或者权力,所以想要垄断太难了,只要某个人有一手绝活就可以凭借刺绣吃饭。所以他们这些经营刺绣的一方面互相之间想要从对手手中窃取独到的手法,一方面也不得不有所联系。

    周书印有些疑惑,但也不多问,转身离开了屋子。

    周志宝清撵着胡须,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

    行在中,允熥正听着杭州锦衣卫主事说着杭州的商业和大商户。

    “陛下,杭州虽然钱粮赋税不比苏州,但商业还在苏州之上。”

    “杭州茶叶有西湖龙井和天目云雾,都是闻名全国的名茶;丝绸也是极盛,犹以古香缎、真丝绡最为出名;杭绣更是多珍品;……”杭州锦衣卫主事说道。

    他说了半天,最后说道:“杭州西湖龙井因为分为五个地方出产,只是统称西湖龙井,所以分为五个家族经营。天目云雾也同样分为数个家族所经营。杭州丝绸之中的古香缎为沈家所经营,真丝绡为陆家所经营。”

    “至于刺绣,因为技艺的缘故,经营这一行当的人甚多,其中以周家产业最大。”

    允熥思索片刻,正要说话,忽然王喜通报道:“陛下,练子宁大人要求见陛下。”

    允熥对王喜说道:“让他到东书房见朕。”并且对苏州锦衣卫主事说道:“你在这里等一会儿,朕马上回来。”说着,他就起身走出了这间屋子。

    不一会儿允熥来到东书房,刚刚让小宦官泡了壶茶,练子宁就已经走了进来对允熥行礼说道:“臣见过陛下。”因为是私下里,又没有其它人,他也没有下跪行礼。

    允熥也不在意,和他寒暄了几句后说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示朕来了?”

    练子宁笑道:“什么都瞒不过陛下,臣是有事情来请示朕。”然后他严肃起来,对允熥说道:“陛下,有商户向臣上书请求在杭州设立产业园区。”

第564章 吴王府() 
练子宁说道:“陛下,虽然邸报上尚未刊登,但苏杭两地的商户素有联系,互相之间写信告知此事也未可知。”

    “另外,陛下,申请设立产业园区的是杭州城中经营刺绣的沈家。刺绣这个行当有些特殊,他们不太担心陛下谋夺产业。”

    “刺绣这一行当,主要在于技艺,和家业大小没什么关系,只要绣出来的花样儿有人喜欢就能卖出去以此谋生甚至发家;反之若是花样儿没人喜欢卖不出去,家业再大也没用。”

    “所以他们不在意被谋夺产业。就算是被谋夺了产业,谋夺了产业之人也需要他们刺绣,对他们影响也不大。”

    允熥也明白了。这是一个技术为先的行当,只要核心技术在手中其他就不必太在乎。

    允熥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接受这沈家的申请,设立杭州产业园区。”

    他本来就打算在杭州设立产业园区,一支独放不是春,满园花开春满园嘛,若是仅仅在苏州设立产业园区就太过偏向苏州的商家了,也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即使达不到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总比完全垄断市场要好。

    “既然已经有人向你申请,那这件事朕就不交给锦衣卫来做了,由你和夏原吉、胡广筹备此事。你身为浙茳布政使事务繁杂,总体把握一个大方向即可,让夏原吉和胡广多负责具体事情。”允熥又吩咐道。

    “是,陛下。”练子宁答应着。

    允熥又吩咐几句,让他退下。练子宁本欲向允熥申请调回京城,但允熥又交给了他一个任务,他心知陛下没有让他回京的意图,只能将申请回京的想法憋在心里,行礼退下。

    随后胡广和夏原吉在杭州广泛联系商户,筹备成立产业园区。

    而之后几日允熥对此事完全没有过问,只在吴王府陪同朱允炆。

    ……

    ……

    这一日,允熥正和允炆说话说到小时候的糗事互相笑话着对方,就见到文奎从客厅走过。允炆叫住他说道:“这是怎么了?这个时候怎么没在读书?”

    “父王,是母妃让我陪着小姑奶奶和琴姑姑说话,刚才四姑带着小姑奶奶和琴姑姑不知去做什么了,儿子就想回寝室。”

    允炆说道:“既然不必陪着宝庆姑姑和贤琴,为何不去读书?千字文背熟了没有?”

    文奎还未答话,允熥忽然插话道:“二哥,文奎还不到六岁,何必逼得这样急?咱们又不必让孩子考进士。”

    允熥即对允炆,又对文奎说道:“咱们这样的人家读书是为了明理,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读书要活,要像诸葛亮那样好读书但只观其大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