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暇购鸵嗔Π牙锘沟煤献鳌!�
“行啦,你这商税收得够多了,人岂贪心不足邪?”允熥笑道。
‘皇兄这个例子举得可不太好,魏武可是后来连汉中都丢了。’尚炳本打算这么说,但想想后还是仅仅笑了笑,没有说话。
允熥又和他说了许多,语气也由轻松越来越严肃,吩咐了尚炳一些他以为十分重要的事情。尚炳不管觉得对不对,都点头答应。当然,在伊吾他是不是会执行就不说不准了。
这就是现在大明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大明面积不小,允熥也没有办法一直盯着一件事情,只能将很多事情委托给别人;这些人又将事情继续向下委托,最后能不能达到允熥的要求只能看天意了。官场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给上司添麻烦,大多数官员都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干活儿,偏远地方一件事情吩咐下去,能达到允熥五分的要求就很不错了。
像秦藩这种分封的王爷倒是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可他们又未必会依照允熥的想法来办。
允熥心里其实也知道,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多和尚炳说一说,让他接受自己的观点。
很快一个时辰过去,尚炳见允熥似乎再没什么可说得,提出告退,朱权也马上站了起来。
允熥对尚炳说道:“你好不容易来京城一次,赶快回去和自己的兄弟团聚团聚,皇兄就不打扰你们了。尤其是尚惜,她明年就出嫁了,你作为长兄,岂能不多照看照看?对了,你就过了年也留在京城,一直到尚惜出嫁了再回伊吾。反正还有高翔和宋晟在伊吾呢!”
“是啊,尚惜明年就出嫁了,”尚炳仿佛忽然想到了尚惜明年出嫁一般说道:“我这个当哥哥的送她出嫁为好。”
允熥又对朱权说道:“十七叔,我这里还有些事情,等过两日这些事情都处置完了,再把你们都叫进皇宫大家一起热闹热闹,开开心心的玩。”
二人又说了几句,朱权和尚炳躬身退下。
允熥伸伸懒腰,穿上外衣,对王喜说道:“宣到旁边的阁子里罗贯中觐见。”
……
……
尚炳和朱权走出乾清宫,朱权叹了口气,走向自己的马。尚炳心知他为何叹气,紧走几步跟上朱权,轻声说道:“十七叔,皇兄既然没有当场拒绝,那么就表明他尚未想好,要不然一定会婉转的拒绝十七叔的请求,而不是糊弄过去。”
“我也知道这点。”朱权说道。他之前研究过允熥的所作所为,若是绝对不会让他实封,一定会婉转的告诉他。
“可陛下到底在犹豫什么呢?我宁藩一直是塞外之地,并不是他所说的华夏熟地,有何不可分封的?”朱权又小声说道。
尚炳答不上来。他怎么可能知道允熥是怎么想的。
二人正沉默间,尚炳忽然见到解缙从乾清门走进来,正好路过他们安放马匹的地方。
解缙见到他们两个后马上躬身行礼道:“臣解缙见过秦王殿下,宁王殿下。”
他们二人也赶忙还礼。解缙即担任冬辅官,又担任《大明大典》的总编,十分受允熥信任,他们也不敢得罪。
尚炳还笑道:“解辅官这是要去面见陛下?”
“哦,臣有些事情要拜见陛下。”解缙说道。
……
……
此时允熥寝殿旁边的阁子内,允熥正和罗贯中说道:“罗卿,过年之后减少编写蒙古人欺负汉人的戏曲、话本,写一写陈友谅等人不得人心之处。”
允熥决定改变自己的对蒙政策,由对抗为主,改为安抚为主。
北元经过去年的一仗,实力更加衰弱,已经不足以对大明造成威胁,未来几年不过就是和土匪山贼类似的对手而已。
并且允熥记得就在这两年,鬼力赤杀了坤帖木儿自立为大汗,并且不再维持大元的国号,自称为蒙古或者鞑靼,和大明交好。历史上鬼力赤的政权仅仅维持六年就不成了,重新恢复大元国号的本失雅里和阿鲁台又和大明对抗。允熥决定采取种种方式,维持鬼力赤的统治,让他多延续几年。
同时佛化蒙古的政策将要开始实行,要想更好的佛化蒙古就不能让蒙古人的部落成天被大明的军队赶的到处跑,得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游牧之所。
所以现在对蒙以安抚为主更加合适。
“是,陛下。”罗贯中想要说道。他虽然并不知道允熥为何这样决定,但一定会坚决执行。
可他才说了一个字,就“坑坑”的咳嗽了起来。
“罗卿,你没什么事儿吧。”允熥关切地问道;马上又说道:“黄福,你不是懂一点儿医术?来给罗先生看看病。”
黄福马上走过来要给罗贯中把脉;可罗贯中却一直推脱,喘过气来后说道:“陛下,不必麻烦黄公公了,臣只不过是到了冬天耐不得寒而已,老人差不多都这样,也不是什么病。”
“既然如此,”允熥说道:“那你就多注意身体,朕赏赐你一些名贵的滋补品,好好在家过冬。”
“是,陛下,臣一定好好保养。”罗贯中在心里补充道:‘在那部书写完之前,臣一定不会死的。’
第686章 彻底湮灭的蒙古历史()
送走了罗贯中,允熥前往前殿批答奏折。这一个多时辰已经积累了不少票拟过的奏折,允熥要在吃饭前将它们批答完毕难度不小,需要尽快进行。他坐上了平时自己处理奏折的座位后,提起笔,开始在已经票拟的奏折上写起字来。
这时解缙忽然走到允熥面前,行礼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陛下。”
“何事?”允熥头也未抬,问道。
“陛下,臣编写《大明大典》,已经将天下绝大多数的书都搜罗到了京城,即使是一些孤本、珍本也得到了,但仍缺皇宫内藏的书。请陛下暂且将皇宫内藏的书放到史馆,臣让抄写之人抄写一遍后送回宫内。”解缙说道。
“这个好说。”允熥拿起一张纸,刷刷刷写下手诏,递给王喜说道:“你带人去内书房将朕的藏书都拿出来,做好统计后送到史馆。”
又对解缙说道:“这些书可都是朕十分喜欢的书,平日里会看的,你可不能弄丢一本。”
“陛下放心,臣不会弄丢哪怕一页纸。”解缙说道。
皇宫内藏并且宫外没有的书并不多,一个时辰后,允熥将面前的奏折都已经批答完毕正打算去用膳时,王喜与解缙又来到了他面前。
解缙行礼说道:“陛下,王公公已经将陛下内书房的藏书都送到了史馆。但有一本之前洪武年间臣曾经看过的书却没有见到,臣……。”
“什么书,叫什么名字?”允熥打断道。
“《元朝秘史》。”解缙道。
“《元朝秘史》?这是什么书?”允熥好奇的问道。他从未听说过这本书。并且这本书的书名马上让他联想到了前世曾经看过的一些辫子戏。
‘不会是和那些戏一样恶心,讲述蒙古历代大汗情感纠葛的书吧。应该不会,皇爷爷没那么无聊,收藏那样恶心的书。’允熥想着。
“陛下,《元朝秘史》是记叙蒙古国开国之时和之前一些事情的书。成吉思汗一统蒙古之后,仿照畏兀儿人的文字创造了畏兀儿蒙古文;窝阔台、贵由或者蒙哥为蒙古大汗时,命令史官编纂蒙古国的历史,命名为《秘史》,只允许皇族翻阅,即使是蒙古权臣都不许观看。”
“洪武元年中山王、开平王带兵攻陷北平,从元代的皇宫中抄出内藏的《秘史》。先帝下令将《秘史》翻译成汉文,命名为《元朝秘史》,共得十二卷二百八十二章,藏于皇宫大内。”解缙说道。
“蒙古国的史书?”允熥忽然有了些兴趣,问道:“你可还记得大概写了些什么?”
“启禀陛下,臣大概还记得一些。”
“全书大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记载成吉思汗的祖先,其中混杂有许多传说,难以分辨真伪;第二部分记载成吉思汗的一生,第三部分记载了窝阔台的一生。书中记载此书写成于鼠儿年,大多数人猜测应该是庚子年(西元1240年)写成。”解缙道。
允熥吩咐道:“王喜,你去当年先帝经常看书的地方找一找,看看是不是放在了那里。”
王喜领命退下。解缙又道:“陛下,此书非常重要,天下间记载了蒙古国历史的书仅此一部,并且因为它记载了蒙古皇族一些秘而不宣的事情,即使元代皇宫大内也只有一本,就连现在逃到草原上的元代后裔应该也没有。若是皇宫内藏的这本书没有了,就再无从研究蒙古人的历史了。”
“哦,是么?”允熥眼睛里闪烁起不明意味的亮光,说道。
解缙正在猜测允熥的这个眼神是什么意思,允熥就站起来说道:“解爱卿,现在已经是午时了,解卿先去用饭吧,朕也该去用膳了。若是找到了这本书,朕一定让王喜告诉解卿。”
解缙也知道自己在这里等着也没什么用,对允熥行礼退下,和暴昭一起去吃饭。
允熥之后来到膳堂开始吃饭,但即使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出他十分心不在焉,几次将菜夹起来,似乎是想放到嘴边,可最后都戳到了脸。
他刚刚吃完饭,王喜就手里拿着一本书走了进来,对他说道:“陛下,找到《元朝秘史》了。”
“这本书放在先帝生前常用的柜子里,陛下继位后因为害怕睹物思人,将这些先帝常用的东西都放进了柜子里并未再看过。奴才在其它地方都找不到去哪里找,一下就找到了。”
允熥从王喜手中接过这本书,翻开来,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将整本书看了一遍。
将整本书看完的允熥合上书,喃喃自语了几句,又问王喜:“宫中可还有其他抄本?”
“陛下,奴才没有在宫中找到其他抄本。”王喜道。
允熥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一般,对王喜说道:“拿火盆过来。”
等王喜将火盆放到了允熥面前,允熥做出了让王喜十分惊讶的动作:他将这本书撕成一页一页的,放入火盆中。
‘欲亡其国,先亡其史。蒙古人只有这么一本记录历史的书籍,将它烧掉以后蒙古人就成为了没有历史的民族,最早只能追溯到铁木真时代了。只要再能慢慢泯灭所谓黄金家族的骄傲,蒙古这个民族就彻底失去了他的脊梁骨,再没有复兴的可能。’
允熥在心中充满恶意的想着:‘铁木真,或者窝阔台,若是真有地府,你们在九泉之下看到记叙自己生平的书籍彻底湮灭在历史中,即使蒙古人仍旧口口相传一些事迹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你们会想些什么呢?会不会想死而复生屠了大明?可惜你们没有这个可能。’
《元朝秘史》足有三四十万字,使用毛笔写成一本书有厚厚一大叠,允熥面前的火盆也不大,即使后来允熥又拿来了几个火盆一起烧,也过了足足四分子一个时辰才将所有的书页都烧完。
允熥又用木棍挑了挑,确定所有的书页都烧成了灰,让黄福将火盆拿出去,对王喜说道:“下午你告诉解缙,没能找到这本书。”
第687章 白帐()
同一日正午,突厥斯坦城。
已经继任亦力把里汗国大汗之位沙迷查干站在城内的宫殿中,十分不安的扭动着身躯。
他如此表现自然不是因为允熥要彻底湮灭蒙古在铁木真之前的历史。一则他现在并不知道,二则他其实也不在意历史。在他看来,蒙古人当年能创下不世之功和历史毫无关系,一者是因为成吉思汗、窝阔台大汗和他们的将领太过厉害,二者是因为当时蒙古人团结一心。
他坚信,只要蒙古人能重新统一起来,什么明国,什么帖木儿汗国,什么奥斯曼国,统统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也正为了这个目的,他离开自己的汗国,千里迢迢来到突厥斯坦城,拜见白帐汗国的大汗科利贾克。
白帐汗国是铁木真的长子术赤的长子,孛儿只斤斡儿答所创立。历史上术赤死后,斡儿答自认为才能不如二弟拔都,将术赤汗国的汗位让给他,拔都又将大约等于后世哈萨克斯坦的地方封给他,由此诞生了白帐汗国。虽然名义上它是拔都亲自创立的金帐汗国一部分,但实际上处于独立地位。
‘科利贾克是帖木儿第一次攻入金帐汗国后拥立起来的。可他虽然是帖木儿拥立,但已经担任大汗十年,不会一直愿意在帖木儿面前如同一个奴隶一般,这次来劝说他反对帖木儿,应该有七八分把握。’沙迷查干心里想着。
要想将蒙古人重新统一起来,难度很大,他也没有把握;但帖木儿的异常崛起让他看到了机会。
虽然帖木儿很厉害,国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