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4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允还是嘉奖了张彦方几句。才不到两年的时间,宝安市舶司的关税已经超过了上沪市舶司的三分之二,还有继续赶超的趋势,也因此大明的关税加上商税、盐税等已经超过了农税,张彦方当然要受到嘉奖。

    张彦方感谢一番后,允随口问道:“现在宝安市舶司可有什么问题?”他觉得上沪市舶司发展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值得告诉他的问题,所以只是随口一问。

    但他没想到,还真的有问题要呈报与他。“陛下,现在宝安市舶司确实有一个问题需要请陛下决断。”张彦方说道。

    “何事,需要朕决断?你既是宝安市舶司提举,又是海务院院使,朕将有关市舶司的事情都交给你了,你不能处置么?”允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事情。允给张彦方的权力很大,除了扩大市舶司的jing chá人数外,基本上只要他能保证关税不断上涨允虽然凡事都要了解,但不会插手张彦方也已经在市舶司衙门四年多了对此很了解,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不能自己决断?

    “陛下,这件事也不能完全算作市舶司的事情,但是因为现在与外番商人联系的衙门只有市舶司,所以由张彦方向陛下奏报。”杨任说道。

    “到底是何事?”允更加好奇,又问道。

    “陛下,是外番的几个商人请求入籍之事。”

    “之前臣在上沪市舶司时,并未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就在上个月,忽然有几名外番商人请求在大明定居,并且成为大明子民。”张彦方道。

    “嗯?竟然会有外番商人这样做?”允有些惊讶,也有一些欣慰。惊讶是因为他觉得这些商人一年到头四处跑,成为大明子民有什么意义?要知道,现在大明的政策是允许外番商人在两个市舶司长期定居的,只是不允许前往其他城池,若是仅仅将家眷接过来求个安稳,在市舶司定居就行了,没必要非得成为大明子民。现在上沪市舶司那边就有一些外番商人将全家都搬到了上沪打算常住。何况真正成为大明子民后虽然在大明huo dong方便了,但要交纳的税赋也多了,还要服徭役,不如仅仅在市舶司定居。

    欣慰的是,同样是因为这些商人一年到头四处跑,还想成为大明子民。有外国人想要移民大明,这可是后世经济强国才有的待遇。虽然他不喜欢很多人移民到大明,但是这毕竟是发达的象征。

    是不是该出台一个正式的移民法案了?允想着,同时问道:“你问过他们为何要成为大明子民么?”

    “陛下,臣问过了,他们自称原来的国家战乱不定,而大明国内安稳,所以想要成为大明子民。”张彦方答道。

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节)() 
“现在市舶司允许他们居住,他们若只是求个安稳,不必成为大明子民,住在市舶司便好。”允熥说道。

    “陛下,臣也是如此和那名商人说的,可是那两名商人却十分愿意成为大明子民,臣反复劝说也无用处。”张彦方说道。官僚遇到计划外的事情,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将事情向外推。张彦方身为大明唯一与外番商人接触的衙门主官推无可推,只能努力消弭此事了。但是他没能成功的将此事消弭,只好奏报给皇帝。

    所以允熥很明白张彦方一定是话都说尽了,但那两名商人仍旧坚持成为大明子民,并且坚持说就是因为觉得大明十分安稳才要如此,让他毫无办法。

    允熥顿时有些好奇:“这两个商人叫做什么?从哪里来的?现在做什么买卖?是大商人还是小商人?”

    “陛下,其中一人名叫巴松,自称来自暹罗,主要买卖是从大明买绸缎运到暹罗,也从暹罗运一些稀奇之物过来贩卖。此人的本钱不小,每年的关税就有数万贯,家资富饶。”

    “另外一人自称来自僧伽罗(锡兰或斯里兰卡),取汉名苏冬里,做买卖也是从大明买下丝绸瓷器运回其国内,运一些稀奇之物来到大明贩卖。不过此人的本钱就小多了,每年关税不过千贯。”

    “陛下,”张彦方忽然想到些什么,又道:“这二位外番商人虽然本钱有大有小,但均是宝安市舶司设立之初就来到这里做买卖的。也因此他们二人的店铺都在最好的位置,从市舶司衙门就可以看到。”

    “哦,从市舶司衙门就可以看到?从哪里?”允熥说道:“朕看一看。”虽然只能看看外观,但是允熥也想看一看。

    张彦方马上站起来对允熥说道:“陛下请跟臣过来。”随即向着东面的一间房屋走过去。

    不一会儿走到一扇窗户前,张彦方指着窗户说道:“陛下,从这扇窗户看出去只能看到两件商铺,北边那一间是暹罗来的商人巴松的,南面那一间是来自僧伽罗的商人苏冬里的。”

    允熥走到窗户边向外看去,一边看着一边说道:“你这市舶司的位置当初选的不错,比上沪市舶司衙门的位置要好得多,可以……”但说到一半,他忽然止住了声音。

    张彦方正站在一旁等着听允熥的评价,忽然没了声音,忙抬头看去。然后他就见到了允熥已经转过来的脸色阴沉的面容。

    还没等他问一句‘陛下,这是怎么了’,允熥就从窗户附近推开一步,指着窗外一栋高高的、有四个尖塔、圆形顶部的建筑说道:“这里,怎么会有礼拜寺?”

    “陛下,这是从西方过来的天方教徒所建。这些从西方过来的天方教徒每日要做五次祈祷,他们称呼为礼拜的礼仪。这栋礼拜寺建在市舶司中的空地,并未影响商铺的个数,对其它的商铺也没有任何不便之处,所以臣觉得无妨,就允许他们建造了。”张彦方有些奇怪地说道。

    ‘大明国内就有信奉天方教的色目人,陛下为何看到这栋礼拜寺就如此不满?哎,好像前些日子的邸报中有些什么和色目人有关的旨意?上面到底写了什么?莫非……’他在心里想着。

    张彦方还没有想到,就听允熥又道:“前些日子,朕记得曾经下达过十多道圣旨,有关于色目人的,你张彦方现在当着宝安市舶司的提举,不看邸报么?”

    张彦方听到皇帝竟然直呼他的名字,顿时觉得十分不妙:一般情况下允熥称呼亲信大臣都是姓氏后面加‘卿’,不是特别亲信的都是姓氏后面加‘爱卿’,现在竟然直呼他的名字,可见陛下已经非常不满。

    张彦方赶忙努力回想曾经看过的邸报,但允熥马上说道:“你马上派人拆毁这栋礼拜寺!马上!朕要在一个时辰之内听到拆毁它的动静。”

    “以后不允许任何人在市舶司内建造除佛寺道观之外的教派庙宇,和大明本土一样不允许任何除佛教道教以外的宗教传教,违者马上驱逐出市舶司,永不再接纳。”

    “同时马上在市舶司内建造佛寺、道观各一座,从广枺敫呱嫒斯粗鞒帧!�

    “王喜,记下朕的口谕:海务院院使兼宝安市舶司提举张彦方,管带宝安市舶司不力,贬官一品为海务院院丞,代行海务院院使事。”

    “至于朕为何这样做,你翻看前些日子的邸报,就明白了;若是仍旧不明白,你也不必弄明白了,依照朕的的旨意做即可!”

    张彦方马上跪下说道:“臣接旨。”

    杨任站在一旁,十分惊讶。其它的也还罢了,可是将张彦方贬官一品,虽然没有撤销掉他真正的差事,也是很重的处罚了。官场上经常将这当做这个人已经失去皇帝信任、只是因为他十分能干所以暂且无法替代的标志。若是在京城,恐怕明日就会有许多弹劾张彦方的奏折在允熥面前出现。

    可是自己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了此事,刚才陛下对张彦方还十分信任,忽然就变了脸色,就是因为一栋礼拜寺。

    他抬头看了一眼那栋礼拜寺,心里暗想:‘陛下对外番的教竟然忌惮到了这个程度。以后我需要时时注意。’

    杨任心下思索正在思索,张彦方已经又站起来跑出去安排人手拆礼拜寺了。不一会儿,从这个窗户就传来了呼喊声,听起来像是许多人在阻止市舶司的人拆除礼拜寺。

    可他们的阻止并没有什么效果。张彦方虽然性情平和,但不代表没有脾气。他刚才莫名其妙被皇上训斥一顿还被贬官,起因全是因为这栋礼拜寺,现在也想发泄,十分坚定地推进拆除礼拜寺。

    随即窗外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声音,间或还夹杂着一些听不懂的语言的呼喊声和打斗的声音。杨任顿时十分骇然:‘这些西方来的人竟然为了一栋礼拜寺和大明市舶司的警察打了起来!他们不想在这里做生意了么!’

    打斗之声持续了很长时间才平息,等平息后从窗户外面传来的都是“叮叮当当”的声音了。

    允熥此时不耐烦在这里继续站着等了,返回刚才议事的屋子,和杨任说起了其它事情。

    但他们没说多久,就听到从外面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声音十分巨大,即使坐在这里都能很清楚的听到。

    又过了一会儿,张彦方返回这间屋子,对允熥躬身行礼道:“陛下,臣已经使用火药将礼拜寺的墙壁和立柱都炸掉了,整个礼拜寺已经瘫在了地上。臣正在让警察和雇来的杂役清理瓦砾和废墟,一时难以清理完毕,恐怕要花很多时日。”

    听到张彦方的话,允熥和杨任都呆了一下:他们都没想到张彦方竟然会使用火药炸毁礼拜寺!

    允熥随即笑道:“哈哈,张卿,朕让你拆毁礼拜寺,并非是让你马上完全拆毁,慢慢拆过几日再完全拆除不迟,你竟然,使用火药将它直接炸毁了。哈哈,哈哈。”他抑制不住的大笑起来。

    允熥笑了半晌,才缓过来说道:“炸毁了就炸毁了吧,倒也没什么。不过清理废墟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留下任何残渣,将所有残渣都倒进海里。”

    “是,陛下。”张彦方答应道。

    “朕刚才听到的打斗声,是怎么回事?”允熥又问道。

    “陛下,这些信奉天方教的商人竟然如此目无法纪,臣实在难以想象。他们竟然因为大明要拆除他们的礼拜寺,就拿出私藏的武器对抗市舶司的警察!这简直就是叛乱!”

    “陛下知道臣从前曾经为过地方官,所以下意识用了地方官平定民乱的手段,先是和他们商量能否退去,待他们说除非市舶司放弃拆除礼拜寺否则绝不退去后,臣马上下令平叛,还将宝安市舶司警察分署仅有的二十支火枪拿了出来。臣能想到用火药炸毁礼拜寺,也是因为拿出了这些火枪才想到的。”

    “这些信奉天方教的商人虽然私藏了一些兵器,但也不能与警察相比,很快被镇压下去。宝安市舶司的警察死了一个,伤了九个;叛乱的商人一共死了三十多人,伤了六十多人,还有七个路过的普通商人被误伤。现在受伤的警察和路过被误伤的商人已经送到这里的医馆去救治了,抓到的人中伤势较重的也送去治伤了,剩下伤势较轻的和没有受伤的俘虏八十多人一起被关押在他们的商铺里。”

    “依照陛下和诸位大臣订下的市舶司的章程,这些商人的财富都已经被臣没入官库,可是这些叛乱的商人应该如何处置,请陛下示下。”张彦方说道。

    当初定下的章程,是来市舶司做生意的商人不遵守某几条规矩,没收全部财富逐出市舶司。可是定下的章程中并没有他们叛乱应该如何处置。说实话,根本没有人预料到竟然有商人敢叛乱,又不是被任命为市舶司提举的蒲家。

    “所有年满十六的叛乱商人不论男女,全部以谋反罪名处斩;尚未年满十六岁的,编入乐户。”允熥想了想,说道。

    “是,陛下。”张彦方觉得皇帝的处置虽然有些重,但还在情理之中,所以没有提出异议。杨任在一旁也觉得很是妥当。

    不过提出如此处置的允熥自己却觉得不太对劲。谋反罪应该是针对本国人的,这些叛乱的人并不是大明的子民,使用谋反的罪名他觉得不太妥当。

    但他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罪名了,就以此为罪名吧。反正大明的百姓和官员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那些已经受了重伤的叛乱商人也不必治了,朕也不是非让他们被当众斩首;不过那几个被误伤的商人一定要治。不仅要治他们,市舶司衙门还要赔偿他们一些钱财。”允熥又道。

    “赔偿钱财!”张彦方惊讶的说道。官府赔偿商人,自古以来就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就是赔偿他们钱财。”允熥肯定的说道:“这是无辜被误伤的人,为何不需赔偿?民间二人打架,若是误伤了其他人也得赔吧。”

    “不过也不用给多少钱。查查他们的关税,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