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6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一次就作废,谁敢随便将勋章浪费掉就等着被家里人骂到死吧!何况还有军纪管着。但吃吃霸王餐啥的还是干的。允已经看到过许多地方官的奏报了,也有御史对此事进言,试图让允废除这一制度。

    但允绝对不会废除。实际上,为国立过功的将士欺负欺负老百姓对于维护大明的统治没什么坏处。

    当一个老百姓被为国立过功的将士欺负后,他会清楚的意识到这个人之所以能够欺负普通老百姓,是因为自己或者祖上为大明立过功流过血,得到了勋章。

    当这个老百姓意识到这一点后,为了避免不被欺负,他会怎么做?大明出头的道路主要有两条,第一是读书做文官,第二是当兵打仗做武将。读书一般人未必能够读出来,得是聪明人才能考得上,更加具有广泛性的道路就是去打仗,从小兵做起争取一点一点往上升做到武将。

    这当然很危险,想要立下足以升官的功劳可不是混在阵势里就能得到的,必须敢打敢冲敢拼命才有可能。而在这过程中很有可能送命,所以愿意选择这条路的都是民间最勇敢的人。

    在有上升通道并且自己能够挤进去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会因为受了几个为国立过功的将士的欺负而反对大明的统治,反而会促使他们积极奋发向上向朝廷靠拢。而能考上科举的人都是聪明人,愿意当兵打仗的都是勇敢的人,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在这两类人的领导下才成了气候,这两类人也都是民间值得重视的人。而科举和打仗两条路就将民间所有值得重视的人都笼络进来了,达到了唐太宗所说的‘入吾彀中’的目的。

    所以允认为,为国立过功的将士欺负欺负老百姓对于维护大明的统治没什么坏处。

    当然,从这一点来讲,允的心是黑的,可他想要坐稳统治者的位置,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心就必须是黑的,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够欺负,什么样的人不能欺负,才能尽可能稳固的维持自己的统治。

    不过,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却不是能够公开说出来的,允所以只是说了那句话就不再对宋晟说话。

第1110章 伊吾庆功宴——被动与主动() 
    允回过头来又问曹行道:“府军左右卫的将士损兵极多,朕记得一共十二个骑马步兵千户,最后只有几百人生还,除了他家可还有其它人家家中数人为国捐躯。”

    “陛下,还有一家兄弟二人一同战死,父亲十年前战死;另有两家叔侄二人一同战死。”曹行回答。

    “这三家也都要加厚赏赐,至于其他,”允犹豫一下,对徐晖祖说道:“这三家人叙功升一等。”

    “是,陛下。”徐晖祖马上答应。

    议定了此事,允又与众人说了几句话,起身离开这张桌子,去往其他地方。

    见陛下走了,徐晖祖轻轻吁了口气,对宋晟说道:“宋兄,你何必如此呢,陛下那样封赏,定然是经过思量,对大明有益。”

    “对大明有益,但对百姓未必有益!”宋晟说道。他与徐晖祖其实已经略微猜到了允的目的。

    “哎!”徐晖祖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既然宋晟猜到了允的目的但却还是这样说话,他也就没法再劝了。

    “陛下既然执意如此下旨,为臣的也不能违逆陛下的意思。但在秦藩,我所管辖之民,决不允许如此事情发生。若是之后我仍旧能够为秦藩左相的话。”宋晟最后说道。

    允当然不知道他离开那一桌后宋晟与徐晖祖的对话,他也已经将对一家数人为国捐躯加重封赏之事放下,开始思考眼前的事情。

    “外番之君沙迷查干,见过大明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恭顺王马哈木,见过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外番之臣金汉成/李明芳,……”

    “外番之臣日野伸重,……”

    他们四人一同对允行礼说道。

    “免礼平身。”允一边说着,一边仔细打量了他们几眼。

    “马哈木,此战你立功不小,要不是有你,就让撒马尔罕国的将士跑了,朕要重重的赏赐你才好!”待他们起来后,允首先对马哈木道。

    “臣四年前得陛下加封为恭顺王,对陛下感激涕零,所作所为都是本分事,不敢当陛下如此夸奖。”马哈木回答。

    “朕一向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你既然有功,朕一定会赏赐。”允笑道:“对朕给你的赏赐可还满意?”

    “陛下赏赐,臣自然是满意的。只是,”马哈木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巴尔喀什湖以北、额尔齐斯河以西之土当年也都是我瓦剌的牧场,但被帖木儿夺去。现在他兵败身亡,在下就想收回牧场。”

    “陛下的赏赐虽好,臣十分满意,但毕竟其中许多在夺回牧场时用处不大。臣请求陛下再赐予臣一些铠甲兵器。”

    “既然帖木儿已经兵败身亡,你们瓦剌的将士战力也不弱,莫非没有铠甲兵器就无法夺回牧场了不成?”允反问。

    “陛下,虽然帖木儿兵败身死,其国将士也伤亡惨重,但撒马尔罕国并非是如同大明这般的国家,地方上的部族仍然势力不弱,若是没有铠甲兵器,瓦剌未必能够获胜。”马哈木解释道。

    允又询问几句,低头沉思起来。马哈木心中暗暗高兴。他虽然一直想让允赏赐给他许多兵器,但也知道大明一向对于他这样的‘蛮夷’很警惕,轻易不愿赏赐兵器铠甲,所以虽然提出了这个请求,但也没抱多大指望;可现在看允的样子,似乎正在认真思考此事,说明是打算赏赐他铠甲兵器了。

    ‘但愿皇上能多赏一些,哪怕用马来换也好。’马哈木想着。

    可之后允却说出了让马哈木非常意外的话。“既然如此,正好朕要派兵攻打巴尔喀什湖以东之土,就顺便一起攻打巴尔喀什湖以北,为你们瓦剌夺回那片牧场。”

    “陛下,臣夺回牧场,岂用劳烦朝廷天兵?”过了一会儿,马哈木推绝道。

    当他听到允的话后,第一反应是惊喜:‘陛下愿意派兵帮我夺回牧场,真是天大的好事。’但随即疑惑的想着:‘陛下为何愿意派兵帮我夺回牧场?’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马哈木虽然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但也明白这个道理。大明自从建立以来还从没有如此舍己为人过,虽然他现在想不明白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还是出言马上推绝。

    “哎,朕刚才说了是派兵夺取巴尔喀什湖以东之土,顺便帮你夺回牧场,所以也没什么劳烦的。”

    “何况朕也不是没有其它目的。”允接着说道:“大明此战虽然俘虏了不少马匹,但国内仍然缺少驽马,朕让你献马。”

    “若是朝廷需要马匹,臣愿意献马。但夺回巴尔喀什湖以北之土还是不需朝廷出兵了。”马哈木继续推绝。虽然允给出了理由,但马哈木还是觉得不安心。

    “朕意已决,你不必再说。”允斩钉截铁的说道。

    “谢陛下恩典。”马哈木最后只能答应。

    “沙迷查干,朕适才说了即将派兵西征夺取巴尔喀什湖以东的七河之地,你也要派兵参加。”允转过头又对沙迷查干说道。

    对他,允就没有对待马哈木的好态度了。虽然马哈木一直到大明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才参战,摆明了是锦上添花,但起码添了花;而沙迷查干在大明指望他多拖帖木儿几天的时候整个部族都逃跑了,后来伊吾守城战的时候他也一直远离城池几乎一点儿作用没起,最后的决战更是从头到尾打酱油,一个偌大番国的贡献还不值他们吃掉的那些粮食,允对他能有好脸色才怪。

    “是,陛下。”沙迷查干也只能答应,丝毫不敢提自己对七河之地领土主权的主张。

    允点了点头,正要再说话,忽然听有人说道:“陛下,臣向陛下请战。”

    “你向朕请战?”允转过头,狐疑的看向刚才出言的李明芳:“你的意思是,随同军队继续西征夺取七河之地?”

    “是,陛下。”李明芳说道:“臣临行前,我国国君教导臣等道:‘你们虽然是朝鲜之兵,但朝鲜也是大明的番国,孤也是大明皇帝的臣子,是以你们也是大明皇帝的臣子,是大明朝廷的兵,务必英勇奋战。’是以臣向陛下请战,出征七河之地。”

    “而且,臣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李明芳脸上微微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接着说道:“我朝鲜国小民穷,君上虽然尽力对将士们好些,但赏赐仍旧比不上大明,臣继续西征若是立下功劳,定然能够得到更多的赏赐,之后再回国日子就能更好些。”

    “臣属下的将士因为我国国君临行前的话与大明丰厚的赏赐,也都愿意继续西征,为大明出力。”

    允一时没有说话,在脑海中寻找有关朝鲜的记忆,但没发现什么有用的。他肯定李明芳愿意西征的原因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但却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

    ‘不论怎么说,对大明都有好处。’允反复思考觉得对大明不会有坏处,所以最后出言道:“既然你愿意为大明效力,朕岂会拒绝?”

    “多谢陛下恩典。”李明芳躬身行礼,脸上露出轻松之色。

第1111章 宴饮后的吩咐() 
    在这些外番之君、之将这一桌说完自己要说的话后,允端着酒杯继续在整个会场内走来走去,不时接见此战立下大功的将士,与他们说说话。

    所有能够被允接见的将领都兴奋不已。平时能够见到允的人都集中在在最开始的那两桌,剩下这些人很多在来到伊吾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皇帝陛下,即使到了伊吾也只是远远的看过几眼,何曾想过自己能够面对面的与陛下说话?几乎所有人都站的笔直,恭敬的回答允的问话,很多人因为过于兴奋甚至说话磕磕巴巴。

    若是十多年的允肯定会因此高兴不已,不过此时的他对这样的情形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并不激动,但还是略有些自得:这么多大将都是他的臣子,他们统领的军队也都是他的军队,因为这些,自己也成了天底下最强大国家的国君,当今天下,舍我其谁!

    宴饮持续了一个半时辰,一直到午时初,允看菜已经吃的差不多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他想与之交谈的人也都交谈过了,于是下令宴饮结束。随后在众人‘万岁’的呼喊声中,他离开会场,带着侍卫返回住所。

    “宋青书你记下来,明日一早朕要召开会议,商讨西征之事,你记得派人通知徐晖祖、蓝珍等将领和秦王、晋王、代王三位亲王以及永兴王、高平王二位郡王。罢了,也通知十四叔和十九叔都过来吧。虽然没他们什么事,但为了不让他们瞎想,也都过来参会。”

    “适才朕告知要参加西征的军队,包括沙迷查干统领亦力把里之兵、马哈木统领的瓦剌之兵、李明芳统领的朝鲜之兵、朱恒实统领的百夷卫一部、徐有德统领的全宁卫和兀良哈三卫之兵、佟栋光与郎忆棉统领的建州卫等,都记下了么?”半路上,允又开始吩咐事情。

    “启禀陛下,臣都已经记下了。”宋青书回答。这样的场合带着一个舍人不合适,所以允都是命身边的侍卫先记下,之后再交代给旁人。

    “你将这些军队告诉徐晖祖,他知道该做什么。”

    “是,陛下。”

    “你再记下,待会儿就去通知徐晖祖等人:得到的牛羊马要尽快送回中原。朕适才赏了每个家中有人战死的卫所家庭一头牛,每个家中有人重伤或残疾的卫所家庭一头羊。朝廷手里可没有这么多牛羊,都指望着刚刚得到这些。”

    “可让将士们自己单独将赏赐给他的牛羊带回去根本不可能,所以他们要统一将牛羊运回去,尽快发到将士们手中,不能让朕做言而无信之人。你记得叮嘱徐晖祖,朕可是会检查的,若是有人家没有领到牛羊,朕可要处置他与那个人家所在的卫所指挥使。”

    “马匹虽然不赏赐给将士们,但朝廷用得着。不过暂且也不会再打仗,可以慢一点儿运回去,不必着急。”

    允随后又吩咐了几件事,宋青书一一答应。他现在已经很适应自己的这个额外兼职了。

    不过允吩咐的最后一件事还是让宋青书有些失态。因为允对他说道:“今天晚上朕要亲自设宴款待你们这些侍卫。”

    “自从五月份朕离京起始,你们就一直跟在朕的身旁护卫朕,风餐露宿,虽然没有战功但也是功劳,朕既然为将领们举行了庆功宴,就不能忽视了你们。今天晚上,朕亲自款待你们。”

    “陛下,这,臣等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如何能称得上是功劳?”宋青书马上推绝。

    “你不必谦虚。”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