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8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看着他激动的脸,忽然感觉一阵厌恶。他们真的是出于公心,所以反对简化文字么?这样的人或许有,但茹绝对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出于私心,或者就是糊涂蛋。

    之所以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们,反对简化文字,是因为他们其实不想让太多的人认识文字;而之所以他们不想让太多的人认识文字,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

    因为如果认识字的人极少,认识字的人都会受到额外的尊敬,也会在社会上获得一些优待和特权;如果认识字的人多了,大多数人都认识字了,认识字的人就不会有额外的尊敬、优待和特权了,对原本认识字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就是损失。他们为了不让自己有所损失,就拼命反对文字的广泛传播,反对太多人认识字!

    鲁迅先生曾对此有过绝妙的讽刺。门外杂谈第六章:于是文字成为奇货了。‘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据易经的作者所推测,“上古结绳而治”,则连结绳就已是治人者的东西。待到落在巫史的手里的时候,更不必说了,他们都是酋长之下,万民之上的人。社会改变下去,学习文字的人们的范围也扩大起来,但大抵限于特权者。至于平民,那是不识字的,并非缺少学费,只因为限于资格,他不配。而且连书籍也看不见。中国在刻版还未发达的时候,有一部好书,往往是“藏之秘阁,副在三馆”,连做了士子,也还是不知道写着什么的。

    因为文字是特权者的东西,所以它就有了尊严性,并且有了神秘性。中国的字,到现在还很尊严,我们在墙壁上,就常常看见挂着写上“敬惜字纸”的篓子;至于符的驱邪治病,那就靠了它的神秘性的。文字既然含着尊严性,那么,知道文字,这人也就连带的尊严起来了。新的尊严者日出不穷,对于旧的尊严者就不利,而且知道文字的人们一多,也会损伤神秘性的。符的威力,就因为这好像是字的东西,除道士以外,谁也不认识的缘故。所以,对于文字,他们一定要把持。’

    当然,这些只是允为什么会厌恶茹的缘故,若仅仅是厌恶文人士大夫,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他才不会费劲要推行简化字。对允来说,实行简化字至少有三点好处,正是因为这三点好处,他才要推行简化字。

    第一点,就是他可以少写很多笔画。允作为一个从实行简化字的时代来到大明的人,在一开始学习原本汉字的时候是极为痛苦的。认字倒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但写起来太费劲了。历史上明末清初的著名史学家、反清复明支持者吕留良曾经在给黄宗羲的书信中写到:“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

    吕留良可是大明的忠臣,后来因为明史案被满门抄斩,尸体从棺材里刨出来抽上一百鞭子,绝对没有受到满清的毒化,他都很讨厌当时的正规文字要用和后世简化字差不多的俗体字,从小写惯了简化字的允有多讨厌就不必说了。

    其二,是可以更快的速度让文字在民间传播,让文盲更少些,促进社会更快发展。事实已经证明,文盲越少的国家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发展的越快。因为许多工作都需要识字的人,只是原来因为识字的人少所以显得工作少,只要识字的人变多,相应的产业就会增加,促使整个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快,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即使对于允来说也有好处。

    其三,就是对允的好处。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此时的儒家已经从一门单纯的学说或思想,变成了类似于宗教的东西,孔子的地位就相当于十字教或天方教中的上帝、真主,所有读书做官的人都是儒教徒。自然,儒教即使是一门宗教它也是多神教,对社会的禁锢没有西方的一神教那么重,但也已经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更令人恶心的是,儒教已经开始和西方的一神宗教一样,开始垄断知识。欧洲的中世纪,就连许多贵族都不认识字,更不必提普通人了,能够大规模提供识字人才的只有教会的修道院,各个国家的国君和贵族也只能借助教会的教士来统治辖地,最后导致教会至高,成为实际统治者。

    在中国也是一样。儒教垄断了知识,使得皇帝为了治理国家必须任用儒学人才。当然,因为儒教是多神教,表面上对于皇帝权力的限制不明显,皇帝想杀谁就杀谁,但实际上是儒教将皇帝也纳入了教会体系,即使是皇帝也必须遵从儒教的这一套规矩。

    如果允像宋代的皇帝那样选择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么这也没什么,不会影响他的利益;但允和欧洲的君主一样,选择了与贵族共治天下,类似于西方教会的儒教也就成了绊脚石。

    他可以允许儒教继续存在,但不能以孔子、孟子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思想为实际上的指导思想,必须以他,或者所有的宗室子弟、贵族阶级的共同思想为实际上的指导思想。正如英格兰王室收回权力是以废除罗马教廷的统治地位、设立英格兰国教为标志,允要想实现与贵族共治天下,就必须打破现在的儒教体系。

    而打破现在的儒教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普及文字。文字普及了,但国家需要的官位就这么多,很多人就没法当官,只能在社会上找工作。而儒教徒都是做官和预备做官的人,这些对做官绝望但识字的人就不会儒教徒。随着这样的人增多,儒教徒在读书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儒教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小,等于是不战而胜之。对儒教不战而胜之后,允设想的与贵族共治天下就能实现,就能更好的维持大明的统治,所以对他有好处。

    基于以上几点理由,所以他要推行简体字。 2k阅读网

    

第1301章 简化字与标点符号() 
不过这些理由允熥却不能说出口。说出来,就等于公开与文官阶层决裂,他可不像蒙古人那样能完全对儒家文人不屑一顾。在此时,由朱元璋制定的制度里面,大明朝廷的三根支柱就是宗室、勋贵和文官士大夫,贸然砍去其中一根支柱造成的后果是他不愿承受的。

    所以允熥想了想,对茹瑺说道:“爱卿适才曾经说‘字确实是记事所用,但它却不仅仅是记事,它还是中华的文化’,朕可有说错?”

    “陛下所言正是臣适才所说。”

    “既然如此,茹爱卿是以为若简化了文字,就不能继承中华文化了?”

    “陛下,这不是臣的意思。”茹瑺马上就要辩解。

    允熥却不让他辩解。“茹爱卿,假设有两地,其中一地使用简化字,另外一地使用未经简化的字。使用简化字这地方有一人,熟读四书五经,考取了举人;而另外使用未经简化的字之地,有一人只读过三年书,认识一二百个字。这两个人,到底何人能继承我中华的文化?”

    “这,”茹瑺楞了一下,随即说道:“陛下,这只不过是特例,不足为凭。”

    “这不是特例。”允熥马上反驳道:“若是朕今日下旨,直隶地方使用简化字,其它地方仍使用未经简化之字,几十年之后,这样的例子将不少于数十万。”

    “茹爱卿,你还未回答朕的话。”

    “启禀陛下,若是如此,自然是使用简化字那人更能继承中华之文化。”茹瑺咬咬牙说道。

    “既然如此,在朕看来,那文字就仅仅是中华文明之载体,虽不可避免要使用,但且不可拘泥于此,一丝一毫不得变化。”

    “陛下,臣并非是说文字一丝一毫不得变化。”茹瑺赶忙辩解道。

    “朕知晓,你适才已经说过了。但朕要说的是,文字仅仅是中华文明之载体、表面之形式,切不可拘泥于形式。所以朕以为可以推行简化字。”

    “陛下,臣仍然认为,不应推行简化字。”茹瑺仍然坚持到。

    “茹爱卿,”允熥此时的语气有所变化,说道:“朕意已决,无复多言!”

    “臣遵旨。”经过艰难的思考,茹瑺躬身领命,随后退回自己的座位上。允熥已继位将近八年,一些习惯众人也已经摸清了(允熥其实也愿意有些习惯被摸清,作为暗示的信号),当听到他适才的语气后茹瑺就明白,他再顶下去,自己的下场不会好。若此时有很多人一起向允熥进谏还罢了,法不责众么;但只有他一人冲锋陷阵,其他人都在观望,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众人谋福利?这样的事情或许有人能干出来,但茹瑺肯定是做不出来的。

    况且他也并未真真切切的明白自己到底为何如此反对简化文字。允熥所想到的,是历史上‘打倒孔家店’的时候无数文学家总结出来的,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中国这样宗教化并不明显的国家,文人士大夫未必真的明白了那个道理,他们只是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但并不真切,对于其后果也未必真的明白,所以大多数人发觉皇帝的意思后,就退缩了。

    不过不管他们为何退缩,总而言之,最后的结果是,推行简体字的旨意在廷议上通过,第二日就正式下旨在全国公布。

    随即,简化文字司这个临时设立的衙门也火速成立,解缙挑选了许多饱学之人进入这个临时衙门,并且入宫聆听允熥的教诲,随后,他见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陛下,这都是陛下自行简化的文字?”解缙翻看着面前的几页纸,不可思议的说道。

    这几页纸上,写的当然就是允熥前世的简化字了。允熥知道,简化字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他又马上就要简化好的字,自然只能使用现成的文字了。何况建立简化文字司让饱学之人简化文字也是要花钱的,虽然经过一年的缓解,大明财政已经缓了过来,不像是伊吾之战后、汉洲大陆的船只返回前那样,国库快要空的要跑马了,但钱也是能省就省点。

    “这些字许多都是朕从以往之人所写的碑帖上挑选出来的俗体字,另外一些是朕从古人的草书中挑选出来的文字,还有极少数是新创的文字。”

    “陛下真乃圣人也!”解缙躬身说道。虽然平时也都称呼皇帝为圣人,但大家其实都知道皇帝也会犯错,而圣人是不会犯错的,并不是真的圣人,可这次,解缙的语气是真心实意的。

    即使大多数文字都是从原本的俗体字和草书字中挑选出来,这也是一个极其费力的事情,何况允熥每日要处置的事情是那样多,没有多少时候能用来挑选文字,单人完成这样的事情,或许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此事不必多说,”脸皮已经很厚的允熥默默的将后世从清末到新政权几十年时间无数学者的劳动成果贪为己有,之后说道:“这其中有些文字不是特别妥当,朕挑选文字时也有些着急,或许有更加适合的俗体字代替。爱卿与诸位饱学之人在斟酌斟酌。”

    “另外,有些文字朕实在不知应该如何简化,就并未简化,爱卿与简化文字司之人商议如何简化。”

    “朕还有两件事要叮嘱你。其一,简化文字应当尽量挑选已经有过的俗体字或草书字,不要擅自创造文字。”

    “其二,就是偏旁部首不要舍弃。”他又说道。后世的很多简化字都简化的不太好,其中比较明显简化的不好的就是‘兰’字。这个字原本写作‘蘭’,简化之后草字头被去掉了,这就不太好。允熥给解缙的这几页纸上的字也不包括兰这个字。

    “是,陛下。”解缙一一答应。

    允熥又嘱咐了他几句,想了想,自己嘟囔了一句:“罢了,一并说了吧,省的再费二遍事。”在嘟囔过这句话后,他又对解缙说道:“解卿,朕还有一事,要交代爱卿。”

    “朕要在文章中,设立标点符号。”

    是的,允熥要和解缙说的第二件事就是标点符号。对于允熥来说,没有标点符号是他来到大明之后阅读文字第二痛苦的事情。由于继承的允熥的记忆并不完全,他一开始想要分清一段话应该怎么断句可费老劲了,这样摸索了一二年才断句不会再出现错误。但对他来说,断句也很费时间。所以他要推行标点符号,而且比推行简化文字更加急迫。文字即使不简化他也能勉强适应,反正他身为皇帝,抄抄写写的事情都能交给别人来做。但没有标点符号真的很费眼睛。

    “陛下,这标点符号是何意?”不过从来没有了解过西方文化的解缙当然不知道标点符号是什么,不得不出言问道。

    “标点符号,就是用来给文章断句的东西。”允熥拿起纸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句号,指着它对解缙说道:“这个符号之前为一句话,之后为另一句话。”

    “陛下,这”解缙一眼就看出了标点符号的好处:这样一来就不容易产生歧义,能够更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