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焙蚍挚�
他这也不全是自己琢磨的。从前朱赞仪在桂林当一个不管政事只管着三卫兵马的藩王的时候,他的亲兄弟除了逢年过节来他家混饭吃节省自己的俸禄外也不怎么来找他,大家相安无事;可等到他当了一藩之君后,这些兄弟全部都从桂林跑到了河内,要官、要权,惹得朱赞仪不胜其烦,原本还有的兄弟之情也消磨殆尽,除了两个确实有点儿本事的得到任用外,把其它人全骂了一顿后,给了两个选择第一,要是想有权,就去西边的山地边上的城池对付山里的野人;第二,要是想衣食无忧,就在河内继续每个月开一千石的俸禄在家待着。
多数人都选择了留在河内,也有两个人选择去了边地,但其中一个坚持了两个月就受不了了,逃回河内,只有一人坚持下来,据说带领军队还打了几个胜仗,有望在山地中开辟一块土地。
宗室家族因为官、权就能将兄弟之情消磨殆尽,他们这些普通勋贵人家就更不必提了。
张辅当然不知张玉是怎么想到这些的,但他对于父亲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支持的,但还是推脱了几句,张玉坚持要分开,张辅也就只能装作不情愿的答应,并且马上说自己一定给两个弟弟挑选一块好地方,为他们各建一座至少三进的院子。
真正不情愿的张輗和张軏兄弟俩。分开住以后他们的生活肯定不如住在伯爵府里,他们熬了这么多年的苦日子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可不愿意搬出去住。但张玉的态度很坚决,他们也不敢违背张玉的话,只能皱着眉头答应。
不一会儿马车就来到了洪武街,回到了他的府邸。张辅扶着张玉下车,一边在心里想着如何向老婆汇报这个好消息,一边向府里走去。
他刚刚走到大门处,就听侧面传来一阵马蹄声,他侧头看去,就见到十几匹马停在了隔壁的府邸,数人从马上下来向内走去。
“萧卓回京了?”张辅看清了其中一人的长相,嘀咕一句。
“怎么了?”张玉听到他在说话,但没听清楚说什么,问道。
“没什么,就是常山长公主的驸马之父萧卓回京了。”他回答道。他家隔壁的府邸就是常山公主府。
“常山长公主之父萧卓?那个挺有名的商人?”
“爹也听说过萧卓?”
“当然听说过,据说他与另外一个暹罗商人被特许在京城贩卖南洋奴仆,赚了很多钱。都是黑心钱。死人贩子。皇上竟然将公主嫁给这样的人家。”张玉最后又很不屑的说道。
“现在他们不干贩卖奴仆的买卖了,转而经营别的。”张辅说道。在萧涌被赐婚后,萧卓决定不再干如同贩卖奴仆这样名声很臭的买卖,并且得到了整个家族的支持。一个月之内,他们就将手头的‘货物’都清理出去,店铺要么卖掉要么改成经营别的买卖。
“前些日子,就在公主殿下的婚礼之后不久他就离了京不知去了哪里。现在竟然回来了。”
“一个商人,就算儿子做了驸马也是商人,行踪有什么好在意的。”张玉又不屑的说道。
“他虽然是一个商人,但却不是一般商人;而且儿子怀疑,他这次出京是受了陛下的吩咐。不过父亲说的也对,他即使是受了陛下的吩咐出京也与咱们无关,咱们家也没有在户部做官的。”张辅说道。
……
……
“爹,您回来了?”听说萧卓回来了,萧涌马上高兴的迎了出去。
“嗯。”萧卓答应一声,走进大厅,拿起茶杯喝了口茶。
萧涌与父亲寒暄几句,马上切入正题“爹,陛下交待的事情都做好了?”
“做好了。”萧卓又回答道。
“这太好了!”萧涌马上高兴的说道。
“是啊,太好了。”萧卓也这样说了一句,随后在心里想着‘陛下,我的事情已经办完了,您的许诺,不知何时能够兑现。’
。
第1313章 准备()
在乾清宫内,允熥十分关切的看着面前正在为熙怡把脉的张三丰。不仅是他,熙瑶也坐在一旁,紧张的盯着面前二人。
张三丰面容严肃的按着熙怡的手腕,不时抬起头来看看熙怡的面色。过了许久,他才松开自己的手。
“张真人,惠妃的身体如何?”允熥马上问道,熙瑶也看过来。
“启禀陛下,惠妃娘娘身体并无不妥。”张三丰回答。
“真是太好了!”允熥十分高兴的说道。熙瑶则马上欣喜的拉住熙怡的胳膊,对她笑道“妹妹,你可算不必担心了。”
“多谢张真人。”听到自己身体无恙的消息后,熙怡自己也松了口气,然后马上对张三丰行礼道。
“折煞贫道了,贫道不敢当娘娘的礼。”张三丰马上侧身避让。
“张真人如何当不得?”熙瑶也站起来,虽然并未行礼,但说道“张真人乃是救命恩人,自然当得。”
不过话虽这么说,但熙瑶不反对熙怡对他行礼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她认为张三丰真的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或者将来能够飞升成仙。神仙嘛,地位当然比皇妃要高,行礼也没什么。
张三丰自己也大略知晓她的想法,仍然连连推让。可熙怡不知是真的对张三丰十分感激,还是其他,坚决要向张三丰道谢,还是允熥觉得他们总这样僵持也不是事,出声打圆场才过去。
这时时候已经快到午时,允熥又挽留张三丰在宫里吃一顿饭。张三丰不太愿意,但允熥连声挽留,他也不敢推绝,只能答应。
“既然夫君要招待张真人,妾与妹妹就告退了。”熙瑶对他说道。
“你们退下吧。”允熥答应一句,又对她说道“明日是十五日,正是可以接见亲眷之日。你派人将煕冉叫来京城见一见吧。”薛熙冉现在水师为将,自然不能长期在城里。
“怎么,夫君又要动兵打仗不成?可是南洋又要征讨哪一不臣之国?”熙瑶马上问道。平时她是不问朝堂上的事情的,但涉及她的兄长,也顾不得了。
“为夫绝对没有出兵打仗之意。只是昨日得到消息,广州许多从南洋返回的商人说似乎哪个藩王要打仗,但到底是谁也没说清楚。为夫已经派出使者去出使南洋,但若是哪个藩王铁了心要打仗,估计也来不及了。”
“若是打胜了还好,若是打输了朝廷不能坐视不理。到时候至少要派水师出战。”说到这里,允熥也有些无奈。分封虽然有好处,能够用更低的成本扩充势力,维护海外大明商人的利益,扩充大明百姓的生存空间,但当然也有弊端,那就是这些分封出去的王爷也有自己的利益,不会完全听命于朝廷,而且他们也能够这样做。
一般情况下,分封出去的藩王应当自负盈亏,输了就是输了,除非有灭亡之祸朝廷才支援;但允熥为了维持番民对于大明的惧怕,不愿让大明和这些大明的延伸势力打败仗,起码要派出水师找回场子来。这样一来朝廷就得开支军费。
‘不行,要真的出动朝廷的水师,军费不能由中央财政来负担。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他们打赢了我不管,可若是打输了要朝廷的水师找回场子,军费必须惹事的藩国来出!省得他们想着有朝廷来兜底,不评估敌我双方的势力对比,不估计胜算几何就瞎打。那样的话我分封他们做什么?’允熥在心中说道。
“昨日得到的消息?”熙瑶的关注点却与允熥不一样,她先是心里紧张了一下,但随即注意到这一点“是广东的官府向夫君奏报此事?”不太可能啊,官府从来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尤其是这种与自己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不论是驻扎在广东、福建的南洋水师,还是广东布政使、都指挥使,亦或是宝安市舶司,都不会多事才对。
“不是广东的官府。是,罢了,你也不必多问,记得回去见一见煕冉,不然可能之后几个月都见不到。”允熥欲言又止,最后又嘱咐道。
“是,夫君,妾知晓了。”熙瑶见允熥不说也不再问,带着熙怡离开了乾清宫。
允熥又将卢义叫来,吩咐他让御膳房准备张三丰的饭菜。
卢义答应一声,又拿出一本折子,同时说道“官家,从汉洲大陆返回的船只上的金银已经全部放进了官库,这是进上的奏折。”
允熥接过折子翻开来看了看,见上面写着这批金银的具体数目为三万两黄金,六万两白银,脸上忍不住露出高兴的表情,而且低声嘀咕一句“这下子更有把握了。”
他又问卢义“金银入城的时候,可让百姓都见到了?”
“这,”卢义今日也没出宫,也没听宫内的侍卫议论,不知道。他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官家,奴才不知。”
“那就快派出侍卫去打听!”允熥马上吩咐。
“是,官家。”卢义又答应一句,见允熥没有别的吩咐了,行礼退下。
等他们都离开后,允熥又坐下,让张三丰坐在他对面,谈论起了道家的教义来。张三丰精神一震,开始给他讲述全真道的教义。虽然现在允熥明显表现出来对武当的偏向,历朝历代的皇帝也从来没有只支持一个宗教灭掉另外一个的,指望允熥灭佛估计是没戏,但能让他更偏向全真道、武当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张三丰十分详尽的说起全真道来。
这一说,就说到了御膳房的人将午膳送来。允熥忙打断他的话,说道“张真人,此时也已经是午时正,午膳也已经做好,不如先用了膳之后朕再听真人讲全真道。”同时他在心里暗道‘张三丰讲的这是全真道?怎么和我从前听说过的不一样?除了不讲死后轮回,仍然讲飞升成仙外,和佛教也没什么差别了。’
不过张三丰到底讲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他留下来了而已。在落座后,允熥又与他边吃边聊,同时一直在引导张三丰说不同的话题。等他们说过武当派现在经营的田地和买卖后,允熥忽然说道“张真人,朕还一事,想让真人帮忙。”
。
第1314章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
“张警官,这上面写了什么?”在一处街坊内派出所门前的‘布告栏’旁,几个穿着短衫的青年汉子围着警察刚刚贴上去的布告询问道。
“和你们没多大关系。”被叫做张警官的青年警察张幕城嗤笑着说道“这和做大买卖的商人有关,你们知不知道也没什么。要不是上头要求每个布告栏都必须贴上,分管中城的县尉还要下来检查,我才不贴这个。这纸多好,拿回去给儿子练字不比在布告栏上贴着强?”
“瞧张警官你说的,我们现在手上没几个钱做点儿小买卖,以后不兴做大买卖?您就说说上面写了什么。”一个身材瘦高的人说道。
“是啊张警官,您就说说,告诉我们呗!您又不是没空。”其他人也附和道。
“行,那我就和你们说说。圣旨原话我也不说了,反正你们也听不懂。大概意思是,从下月初一开始,朝廷允许用宝钞兑换黄金,一枚金币(重量九钱,市面价值等于一两黄金)兑换四十贯宝钞,允许所有大明百姓,不论良贱,在原本允许用宝钞兑换粮食的户部宝钞兑换司兑换金币。”
“下边那张是京城栖霞寺等几个寺庙、道观的钱庄贴出来的,从下月初一开始也接受用宝钞兑换金币。”
张幕城话音刚落,附近围观的人群就炸锅了。“能够用宝钞兑换钱了?真是太好了!宝钞虽然不容易丢,但藏也不好藏,兑换成粮食吧家里也没那么大地方放,找当铺钱庄换成铜钱或银子吧,总要抽水,还特别狠,不值当的。这下子就可以直接从朝廷或者钱庄换了。我想想,一两金子能换四十贯宝钞,在京城大约五贯宝钞能换一贯钱。”刚才那身材瘦高的人计算起来。
“还有三天就是下月初一了,得赶紧回家将藏着的宝钞都掏出来,三天后一大早就去换成铜钱!”还有人说道。
“那以后还能不能用宝钞换粮食了?”有人关心起了这个。
“张警官,这能够用宝钞换钱的事情怎么和我们无关?我们虽然买卖不大,但手里也是有几贯宝钞的!”另外有人高兴过后有些不满的对张幕城说道。
“是啊张警官,这和我们也有关系,您怎么说和我们无关?”另外几人也叫道。
张幕城冷笑一声,正要说话,忽然微微转向,对着道路中间笑道“唐老爷,早上好。”
众人忙回头看去,就见到是这附近一家名叫山东面馆的饭馆的老板唐伯鹤,都行礼道“见过唐老爷!”
这个唐伯鹤虽然只是一个面馆的老板,但却了不得。据说当年当今陛下还没当皇太孙的时候曾经到他家的面馆吃饭,非常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