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9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敏儿说的话的前半句,敏儿本想说话,但随即又听到了后半句,将要说的话又收了回去。她不愿嫁给于谦的理由很简单:她虽然觉得于谦很有意思,但并无一丝一毫的男女之情,也从未想过嫁给他。可听到敏儿的后半句话,她产生了动摇。过了好一会儿,她又说道:“奴婢愿意。”

    ‘世间的夫妻,若是能两情相悦自然好,但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大多数夫妻婚前不要说两情相悦,都未必见过面;就算我对于谦没有男女之情,可也不讨厌他,成婚后日子也能过下去。总不能非要等到一个两情相悦的男人才成婚。就答应了吧。’唐赛儿心想。

    但是她之所以产生动摇却并不是因为这番想法,那是她在脑海中也不愿想,但又不得不想的事情:为家族考虑。他父亲虽然戴罪立功不仅免除罪责反而成了锦衣卫百户,但锦衣卫上下谁不知道唐景羽的出身?对他十分排斥。唐景羽这辈子看来是不用想融入锦衣卫,更不用想其他了。唐氏一族,也要背着前逆贼的恶名了。

    但若是她嫁给了于谦,事情就会发生改变。于谦将来必定会成为朝廷重臣,她若是嫁给了于谦,那唐家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不仅前逆贼的恶名没人会提起,她父亲就算仍然无法融入锦衣卫,大可调到其他衙门。其他衙门并不会非常清楚唐景羽的底细,又见他女婿是当朝重臣,必定乐意接纳。

    唐景羽一开始之所以拒绝,是因为觉得自己一旦嫁给于谦,于谦必定会被陛下所恶,以后做不了大官,也就起不到自己嫁给他想起到的作用。但适才敏儿又说‘陛下都愿意,决不会影响于谦的前程’这句话,她最后一丝担心也无,决定答应。‘爹,你或许不愿赛儿做出这样的决定,但赛儿经过在锦衣卫大牢里这一个多月,也懂事了,父母能为赛儿舍身不顾,赛儿如何不能这样对待你们?’

    敏儿并不清楚唐赛儿到底想了什么,她只是见唐赛儿答应了,心里十分高兴,为自己成功做了一次红娘而高兴,笑着说了几句,其中当然少不了打趣的话。

    她本想带着赛儿马上去前厅与于谦见面,当面将这个婚事定下。但又一想自古订婚都是男方向女方求娶,她这样做太惊世骇俗了,唐赛儿也不会愿意。就撇下唐赛儿,跑回客厅,对文圻说道:“你告诉于谦,若是想求娶唐赛儿,不要向现在这样磨磨蹭蹭了,马上跪下求婚。若是他不愿,将来也不必想求娶唐赛儿了。”文圻听了这话诧异的看了大姐一眼,但还是凑到于谦身旁说了这句话。

    ……

    ……

    唐景羽忽然见到于谦跪下求婚,吃了一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前言不搭后语的说道:“这,哎呀我,从来没有,过去觉得,……”

    “见过公主殿下,见过皇三子殿下。”这时何苗从侧门也走进来,对敏儿与文圻行礼过后,又对于谦说道:“此事事关我唐家女儿的归宿,一时岂能决定?何况按照规矩,求亲应当找媒婆来,而不是你自己。何况你家人是否同意这门婚事?这我们也不知晓。我唐家虽然比不上于家,但也不是轻薄人家,若是没有三媒六聘,是万万不能让女儿出嫁的。”

    听到这话,于谦楞了一下,侧头看向文圻,又偷偷看了一眼敏儿。他不傻,知道这话是敏儿转述的;而适才敏儿可是去见唐赛儿了,以为是她或唐赛儿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唐赛儿自己又愿意,才决定跪下求亲。可唐家为什么没有答应?

    见到他的目光,敏儿恨不得打他一顿。就算人家愿意,但岂会你一求娶就答应?除非是花钱买来的女儿,但凡稍稍疼自家女儿的人家,都不会马上答应。这番道理于谦也明白,只是关心则乱一时想不到。敏儿也不能与于谦解释。

    好在文圻没像于谦这样关心则乱,他轻声劝解几句让于谦站起来,又劝他走了。等于谦与文圻都走了,敏儿附在何苗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也笑着走了。

    “我明白了,刚才你那么问于谦问题,什么都要问,是看出来他对咱们家赛儿有意了?”等众人都走光了,唐景羽忽然恍然大悟的说道。

    “确实因为这个缘故。”何苗说道。

    “那这门婚事你是愿意了?”唐景羽又问道。

    “我自然愿意,于谦条件这样好,若是错过了他,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做赛儿的夫婿了。不过现在,咱们是不是愿意已经无关紧要了。”何苗苦笑着说道。

    “这是怎么说!”唐景羽问道。他们是唐赛儿的父母,若是想给唐赛儿定下婚事,就算族长也不好干涉,怎么他们是不是愿意已经无关紧要了?

    “你没看出来么?适才是广陵公主殿下让皇三子传信于谦求亲的,可见广陵公主殿下愿意这门亲事。咱们能违背公主的意思么?”何苗继续苦笑着说出了这句话。

    听到这话,唐景羽颓然坐在座位上。他们家岂敢违背公主的话?这就意味着女儿嫁给于谦已成定局。他倒是对于谦没什么恶感,但女儿婚事的决定权被剥夺,心里也不怎么好受。

    “夫君,凡事都要往好了想。于谦前途无量,为人也正派,女儿嫁给他是好事。你这么颓然作什么。”何苗强笑道:“广陵公主替咱们安排了一门好亲事,应当感谢公主殿下才对。”

    “可是我不愿意这样!”唐景羽忽然大声叫了起来。

    “爹,娘。这门婚事不仅仅是公主殿下安排的,也已经问过了女儿的想法,女儿是,愿意的。”这时唐赛儿忽然走到客厅,对他们说道。

    “你愿意?”唐景羽站起来抓住唐赛儿的肩膀,又问道:“是不是公主殿下逼你愿意的?”

    “不是,是我自己愿意的。”唐赛儿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原来你已经愿意了。上有公主主持,下有你愿意,还要我们做什么!”唐景羽松开抓着的唐赛儿的肩膀,低声说了几句,再也不看唐赛儿,转头向自己的房屋走去。

    “赛儿,你,你为什么会愿意?”何苗却走过来问道。

    “娘,不必问了。”唐赛儿道:“女儿就是愿意。”

    “这,”何苗忽然猜到了唐赛儿的想法,说道:“咱们家不需要你……”

    “娘,不要说了。赛儿都明白。”唐赛儿又道:“也该赛儿为家里出力了。爹爹不理解,就不要让他明白,一直记恨我也好。”

    ……

    ……

    “什么,你要求娶原白莲教徒唐景羽的女儿?不成!我绝不能答应!”于胥说道。

    “爹,儿子心意已决,请父亲成全。”于谦跪下说道。

    “你!你这个逆子!都会顶嘴了!长本事了!”于胥气的叫道:“来人,拿木棍来,今日老爷要行家法!”

    “老爷,用不着这样!”于谦之母黄氏马上说道:“谦儿只是喜欢上了人家姑娘,也没有私自下聘,跑来禀报给老爷,也没什么不合规矩的地方,用不着打。大不了老爷不答应就是了。”她又连连劝解几句。

    “爹,娘,儿子已经在唐家求过亲了。”于谦忽然又道。

    “什么!你不禀报父母私自却求亲!你是当做我们都是死人么!”在妻子的劝解下本来气已经消了大半的于胥顿时比刚才还生气,又大声喊道:“快拿棍子来!”

    “老爷消气!”黄氏再次说道,而且给下人使眼色让他们拖延拿棍子来的时间。但她也实在找不出合适的劝解的话了,只能一直劝丈夫消气。

    “你问这个逆子,心中可还有父母!”于胥又道。

    “爹,娘,儿子心中自然有父母,也知行事孟浪了,但儿子十分喜欢唐景羽之女唐姑娘,非她不娶,还请父亲成全。”于谦道。

    “你!”于胥又叫了一声,忽然感觉一阵头晕,跌坐在椅子上。黄氏忙找人给他顺气。过了好一会儿于胥才缓过来,站起来说道:“罢了,你大了,也有主意了。我也不说反对的话了,但不要让她到我跟前来!”

    “多谢父亲成全!”于谦却磕头说道。于胥哼了一声,转身向后院走去。黄氏看了儿子一眼,小声说了一句“你爹都是气话,过几日就好了。”之后赶忙追上于胥。

    于谦面对着于胥离去的方向,又磕了一个头。

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既然于胥放弃阻止,这桩婚事再无阻碍,于谦之母请了媒婆去唐家提亲,就开始准备起婚事来。

    允熥出于自己的恶趣味大力支持这门婚事,以各种理由送了于家不少东西。见于谦与唐赛儿订婚后允熥仍然如此重赏于谦,那些不知晓此事允熥早就十分支持这桩婚事、因而疏远于谦的人又重新聚拢回来,又十分亲切的与于谦说起话来。引得文圻对他们十分看不上眼。

    于谦自己却对这些人并不在意,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婚事,每天在宫里上学都神不思属,经常走神,文圻又笑骂道:“瞧你,还没娶回家呢,就把你的魂勾去了,这若是真的娶回家,岂不是连老子娘都给忘了。”

    “我岂会忘了老子娘!”于谦还没听出文圻的调侃之意,十分正经的说道。

    “你!”面对这种情形,文圻连调侃都没法调侃了,只能无力地说道:“不如吾向父亲请求,给你半年的假回去准备婚礼。”

    听到这话,于谦还真的认真琢磨了一番,过了一会儿才拒绝。文圻彻底被于谦打败,只能什么也不说了。

    婚事在有条不紊的筹备中,但于家虽然不算富贵,可也不是平民百姓,自然不能两三个月就将婚事准备完毕成婚,至少要过半年;于胥虽然对儿子自己选择的妻子家世不满意,但对于长子的婚事还是很在意的,偷偷告诉妻子黄氏要完全按照规矩来筹备。这样一来,至少九、十个月后于谦与9才能成婚。对这桩婚事很在意的允熥也在下聘后将此事放到一边,关心现在更加值得注意的事情。

    “李家的产业,就和李家说,他们家人加封世爵前就为商人保有产业,此事是特例,所以朕就特事特办,允许李家保留珠宝首饰这一行当,但其他产业都要在一年内交出去,要么变卖给旁的商人,也能交给现下的掌柜,但李氏族人与李家的仆人都不能经营这些产业。”允熥手里拿着李泰元进的奏折,自言自语道。他随即在李泰元的奏折上写了几行字,扔到即将发还通政司的奏折堆里。

    “浙江道御史探查得知淮安卫十分懈怠,江西道御史探查得知武昌卫懈怠,……”允熥将这封奏折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在上面写道:“转大都督府,全部按照律令惩处。”也扔到奏折堆里。

    这两件事还算好处置,而且第一件事就算他拖着不批,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第二件事当然要十分重视,但很好处置;可另一件事却不好办。允熥又拿起另外一本奏折,叹了口气,又翻开来看。

    这本奏折是秦松的所上,问是否要立刻将白莲教徒流放海外。这件事允熥一直拿捏不定。他想等到在中原赦免白莲教徒后再将他们流放到海外;但苏州谋反案才过去不久,百官百姓仍然记得,强行赦免他们会引起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对,允熥又不敢现在就下旨赦免。可让他们就这么待在中原,虽然也没有闲着成天干活,但产生的效益远远比不上在海外,允熥对于浪费的效益很心疼。

    “到底应当如何做?”允熥再次将这本奏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仍然下不了决心。他正想着,忽然听卢义走过来禀报张无忌昀芷夫妻又入宫了,干脆派人将张无忌叫来,问问他这个自己金口玉言任命的‘明教教主’是不是有好主意。

    “官家,您有何事?”张无忌到乾清宫行了一礼后问道。

    允熥将秦松的折子扔到张无忌身旁,让他自己看,又道:“你看看这本奏折,看过后说说应该如何做。”张无忌忙捡起来看。他很快将奏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犹犹豫豫地说道:“官家,此事……”允熥想到的他也能想到,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做。

    “官家,要不然将他们都派到广东,广东离着南洋、印度最近,赦免的圣旨下发,又让他们对朝廷感恩后可以尽快将他们派到南洋、印度。”过了一会儿,张无忌提建议道。

    “用处不大。”允熥摇摇头。“广东距离南洋印度当然要更近,但京城也靠海,从京城出海去往南洋比广东也差不了几日。”

    “那就让他们多干些活,在中原产生不次于南洋的效益。”张无忌又道。

    “这也不成。”允熥再次摇头。现在这些白莲教徒干的活已经不少了,今年二月份江南地区都没有像往年那样征调百姓服徭役,不论修补水坝、整修道路,活儿全是他们干了,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