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着命令他也不能违抗,毕竟父皇的旨意都已经下达了,显然不可能更改,他以前骂一骂大宗正院也就算了,现在如果上书说自己不愿意做右宗正,这不是在给自己添堵吗,朱元璋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随着他的性子胡闹,到时候责骂是小,受罚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就算朱棣再怎么不愿意,他也会只能咬咬牙认下了这件事,领了旨意做这个右宗正,大不了以后少回南京城就是了,免得让他那些兄弟们接着这件事开玩笑让他难堪

第461章 琐碎的一年(下)() 
所以纵使朱棣心中是百般的不情愿,却也无法违抗自己父皇的旨意,无奈之下只好做这个宗人府右宗正的位子,大不了就是打自己的脸吗,反正又不是第一次了。

    上一回还是他和张枫两个人打赌,说蓝玉多少日内能够剿灭北元朝廷脱古思一行人,朱棣自信满满的立下了半年的时间,而张枫则仔细的回想了一下,想到那个在湖广境内带着他们剿匪的将军,才定下了三月之期。

    谁知道两人这赌约才定下不带一月的时间,前面传回来的战报就说蓝玉突袭一次脱古思队伍,让地方损兵折将,斩首数千人,现在正带着属下继续追击去呢。

    这时候朱棣就有了不祥的预感,亏得他当初这一顿分析,又是找来关于北元那些将军等等的资料,还有很多很多的辅助参考,再加上他对蓝玉的了解,才得出了这半年的时间限制。

    说实话这时间是很多人的想法,毕竟这些人也不知道脱古思这么不堪重担,也更不知道他们的队伍里早就有了一个打算借机杀掉脱古思扶持天保奴上位的乃儿不花。

    当自家队伍里有间谍存在的时候,还察觉不到,那别说是半年了,朱棣都敢说三个月的时间都太长了。

    可事情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谁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也就照着正常的情况在分析,从地形地势到军队行进速度,再到领兵大将和敌我作战范围,最主要的自然是大明军乃是深入敌境作战,这其中的风险和变数可没有办法完全了解清楚。

    但就是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存在,朱棣还是认为大明赢定了,这里面自然是由对自家军队的吹捧,但更多的是对大明军伍的信任和自豪,也有一些对北元朝廷的不屑。

    然而打脸来的就是这么快,上一回刚说蓝玉突袭了脱古思的行军队伍,这才半个月不到的时间,竟然又传回来消息,而这次更吓人,直接就是将脱古思大部给平推了。

    虽然是趁着风沙黑夜的突袭,但能有此胆量和勇气,此战的胜利也绝非什么侥幸为之。

    到此,朱棣和张枫之间的赌约也算是完结了,结果自然是以朱棣惨败而告终,张枫迷迷糊糊的就赢了。

    其实本来张枫也就是随意的说了一个期限而已,他印象里的蓝玉很是高傲自满,又急不可耐,但却不鲁莽冒进。

    可是他就凭借着仅此而已的印象,便猜到蓝玉此战的时间绝不会太久,事情的结果也正是如此,一向想要拿下脱古思回去向朱元璋复命的蓝玉,一点都没有耽搁,接连的奔袭作战让脱古思,让他的北元朝廷直接走向了灭亡。

    虽然脱古思和天保奴本人是死在也速迭儿的手里,但这和大明倒是没有什么关系,事实证明了一切,要是没有蓝玉等人的夜袭突杀,也速递儿就算有不轨之念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那些金帐护卫之人的对手。

    毕竟这些王保保的旧部可是不好惹的,别看现在让大明追的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可真要是比拼战斗力,弱了不止一筹的也速递儿麾下肯定打不过这些金帐护卫。

    所以脱古思能被这么轻松的抓住斩杀,里头有不小的功劳都要归属于蓝玉等人的劫杀夜袭。

    不过不管怎样,输了还是输了,朱棣心有不甘却又没有办法,只能无奈的批了张枫几日休假,用来让他多陪陪徐曦,免得家里头那只海东青被折磨死。

    那时候朱棣咬着牙承认自己输了赌约的时候,脸上都羞得红透了,简直不能直视,让一个堂堂亲王殿下,还是手握兵权的实权亲王主动低头道歉,这话说出去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是在骗人。

    可朱棣又不是说话不算话无理取闹的人,输了就是输了,认了就是,只是当初自信满满信誓旦旦的说非要半年不可成的场景总是不由自主的浮现在朱棣的面前,从说出这话开始也就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如此硬生生的打脸也确实太疼了点。

    那现在又来这么一次,还是自己父皇亲自下令来打脸,就算朱棣想躲也不可能了,还要笑呵呵的把脸凑过去自己扇,你说这是招谁惹谁了吧,就像是天降横祸似的。

    朱棣打不打脸的问题先不讨论,单说现在他得了任命,包括受封宗令的朱樉等人也都陆陆续续的接到了通知。

    不过这些人可不像朱棣那样嘴里埋怨闷闷不乐的,他们可是高兴坏了,能入宗人府可是天大的好事,代表他们已经是朱氏皇家之中能自己做主也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了,所以说可能只有朱棣一个人不开心也不热衷,其他人还巴不得这样的旨意多来一些的好呢。

    皇室宗人府的变更,不过是今年一点小小的事情而已,在平定外患破灭北元的消息传到京城时,这最热门的话题自然就变了风向。

    赞扬夸奖蓝玉者数不胜数,让本来在朝堂之中威势就颇高的蓝玉一时间风头无出其二。

    就连那些卖艺唱曲说书的人都将这件事改编成了表演,成为了大明国内风传的故事。

    不过随后的兀良哈部投降才真真正正的是本年度最震撼人心,也最大收获的消息。

    在蓝玉班师回朝不久之后,守卫大宁都司的人突然间发现本来紧挨着他们的兀良哈部又不一样的动静,还没等这些人回去通报的时候,便看见有一队好像是使臣一般的人来到大宁城中,而他的意思就是想要前往中土大明国境之内,将这一件事只告诉朱元璋,也只有朱元璋才能为他们做主。

    事情的起因就在于蓝玉等人攻势的迅猛快速,和大明彰显出来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国威,和那看起来就完全没有可比性的战斗力。

    这些都是兀良哈部惹不起大明的最主要原因,也是让兀良哈当中几个主事部落的首领彻底下定决心的缘故。

    泰定,朵颜,福余三家,便是兀良哈部说话最管用的人,在明知道己方不可能赢下这场战役的时候,与其和大明作对,哪还不如和大明和谈,甚至可以开出条件来加入到里面当中。

    对此朱元璋自然是一百个愿意,毕竟像是如此大规模的蒙元人和势力主动向他投降,让本就混乱的草原各部落之间变得更加难以琢磨。

    不过既然已经有了投降的意思,那朱元璋也不能拒绝掉,不然以后谁还会敢来投降,如此兀良哈部就成为了一个绝对的表率,到时候肯定能吸引一些别的蒙元人来投

第462章 朱棣初领军() 
起初在知道兀良哈部有异动的时候,朱棣这是有些兴奋的,因为前段日子朱元璋刚刚下令让这些靖边的亲王们加大手中的权力。

    那现在明显是在大宁都司附近有了敌军的动向,当然朱棣只是自己下意识的将兀良哈划到了敌人的队伍里头。

    所以这个消息传过来的时候,朱棣可谓是一直搓着手等待着,天天翘首以盼上头下发诏令,命他率领王府护卫去征讨兀良哈部。

    可朱元璋的命令没等来,等到的却是兀良哈部加入大明的消息,泰宁,朵颜,福余三个部落彻底被分封为三处卫所。

    分封各部落首领和投降大明的一些蒙元高官位三卫的指挥使和指挥同知,负责大宁都司的防卫工作,成为大明的壁垒藩属。

    不过如此厚赏分封,不代表朱元璋就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他们,所以另一边则是加强了辽东都司的军事力量,以达到调控的目的,防止这三卫的人投降复叛立场不稳。

    可是这却让朱棣大失所望哀伤了好几天,本以为时能到他大显身手主动带兵,上马作战的日子了。

    然而却是一条假消息,甚至朱棣都悄悄的埋怨这兀良哈部一点骨气都没有,好端端的居然软骨头似的就这么投降了,简直丢了蒙元人的脸面。

    如果朱元璋知道自己儿子的这个想法,那说不准还要怎么生气呢,感情好当老子的这里尽心竭力的维持国家安定,当儿子却还希望外敌有骨气和大明硬碰硬的打一场,这找谁说理去。

    不过这事终究是只能让朱棣白欢喜一场,每日依旧要扑在那些政务上面烦闷,时不时的去燕山三护卫军营当中操练一番,也算是弥补自己这回不能带兵出征的小小遗憾吧

    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上一回京城的百姓们还在讨论永昌侯蓝玉变成了凉国公蓝玉的事情,还在说道当朝六部尚书大人有很多辞官回乡的唏嘘。

    这回却已经到了该怎样过年的问题了,大明境内全都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就连往年最严肃也最寒苦的长城边关,也有了几分过年的味道。

    可以说大明立国到现在,这一个年关是最安稳也最舒坦的一个,能打的外敌都被清理掉了,东北的纳哈出,云贵两地的梁王,还有北元朝廷。

    这些原本都不安分的势力一个接一个的被大明消灭掉了,不然每每到了年关冬季的时候,草原上这些势力总会找个由头过来骚扰侵袭一番,让这些边关军士们又恨又怒。

    谁人不想过一个安生欢快的新年,就算是他们在边关处当值戍守,可不代表他们不思念自己的家人,不想要好好的度过这一年一度的节日。

    所以能有今年这么一个既安稳又喜庆的年节,可算是让这些边关军士们在辛苦了一年的时间里有了几分欢喜的意思。

    那既然趁着过年的喜庆热闹,朱元璋也不能白白的浪费掉这大明建国以来的第一个安稳年节日子。

    当即在正月初二的日子里,在这朝堂内政治清明,边关外安定平静的时候,列出了一份大明开国功臣榜。

    其上一共五十七人,全都是功劳卓著声望德高的人,其中有故去的徐达,李文忠等元老国公,也有蓝玉傅友德这般新晋国公,自然也有代付上榜的常升这位常遇春的儿子。

    也算是列举了大明当朝内所有的能臣干才,不过这里面的五十七人,不算上这其中已经死掉的一些人。

    剩余的这一部分还能不能到死都安享功臣榜上,这可还是个未知数呢,要知道胡惟庸这案子,当今年刚刚好十年正,可仍旧没有画上结案的意思。

    天知道当朝的这位皇帝陛下还打算做什么,也许是还有一些人没有杀干净,也许是觉得留下这个暗自也好做一个借口。

    不过不管如何,反正只要他一日不开口将此案了解,那么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这三法司就不会将此案完结,只等上面一纸诏书下来,说抓谁就抓谁,一概扣上胡惟庸逆党的罪名,也就代表这人绝对活不过今年的秋天了。

    但是现在算一算,朝堂上还能有此殊荣被挂上胡惟庸逆党也大佬也没有几个了,做国公的也就只剩下韩国公李善长,侯爵一系也不多,其中为将者倒是不少。

    可是这些人里头到底会不会被朱元璋一狠心划到了逆党的名单里头,这还不确定,一切都要看如今这位皇帝陛下心里的想法如何。

    只不过很多人都开始小心翼翼的做事,每天提着脑袋上朝,捧着脑袋下朝,这自然是因为如今朱元璋的脾气越发变得古怪,动不动就会发火,动辄贬斥他人,说不定就因为一件小事而骂成了一件大事。

    这里面自然是由那些官吏真的做错了的缘故,但更多的是朱元璋本身的个人问题,年纪大了,还一直没日没夜的操劳。

    六十二岁的朱元璋活成了八十二岁的样子,宫内深围当中也没了能够说个贴心话的人,所以这火气是一天比一天高,纵使太医们多番诊治开了无数良药,却也没有办法缓解压制这种自内心引起的急火。

    毕竟外药只能医体,却医不了这一个人内心的病痛,个人的心结可不是那一碗苦口药汤能够解决的。

    所以这朝廷百官们遭罪的日子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说不得只有等到下一位皇帝当朝了,他们才能好过一些。

    不过这朝堂上面的事和北平这边倒没什么关联,虽然没能带兵出征,但朱棣依旧是过了一个好年,带着自己的儿子女儿们快乐的过了这一个年节,当然也带上张枫和徐曦,毕竟人多也热闹一些。

    而就在年节过去不久后,一封快马传报送到了北平燕王府当中,朱棣拆开一看,大喜之下猛地站了起来,心头一阵火热,感叹自己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