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正值此时,朱标巡抚陕西回来之后,继续督建中都凤阳的担子便落到了他的身上,朱元璋对于将此差事交给太子也是十分的放心,毕竟老成持重这种评价可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自己的故乡,那个放牛的地方,朱元璋还是心中有着牵挂,交给其他人管理吧尚有些不放心,所以还是交个自己儿子的好。

    朱标自然是走马上任,匆匆忙忙的奔赴凤阳府凤凰山,不过好在离着南京不远,也不用太过奔波。

    但话说回来,这中都的建设颇有些曲折,从洪武二年开始建设中都宫阙,三年建造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等重要府衙;四年初又开始建造方丘,日月社稷山川坛,太庙等祭奠宫宇。

    后来又是兴建粮仓银仓等等,还有钦天监,观星台等等,同年也开始建造皇城的宫墙和在宫墙附近的勋贵宅邸。

    真个中都凤阳就是这样一年建造一点,年年拖一点,搞的很不利索,从来不曾有过大兴大建的时候。

    整体时间算到现在,从洪武二年到今时洪武二十四年,建造了二十二年之久。

    要知道南京皇城也不过是从至正二十六年到如今,而且从工部呈报的进度来看,来年便是可以彻底完工的,加起来也不过是二十七年的功夫。

    这里面还要算当初大明没有建国的两年呢,和中都凤阳一比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而中都的规格和南京还有一些差别,总的来说自大朱元璋放弃迁都以来,便缩减了不少中都的建设开始和规划,但就是因为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缘故,导致这中都城拖到现在还没有个大体的样子。

    甚至连外城墙都没有建造完成,皇城的那几个重要门户连个影子都没有呢,朱标到这里都觉得有些头疼。

    但不管再怎么头疼这中都还是要建造的,国有国制,往昔历朝历代均有复数都城,大明如今只有北都汴梁,南都金陵,和中都凤阳三处,已经算是少得了,而且自己父皇当年本有迁都之念,却不得已而打消了。

    但这不代表凤阳在他的心中便没了地位,故乡老家这种地方仍然是一处不可磨灭的存在,哪怕淡忘的再快也会在心里留下一点。

    所以不管怎么说,朱标都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兴建中都这等大差事也不是那么好办的

第526章 昏厥() 
建造图纸,施工进度等等大小事务都需要朱标亲自过目,半点都马虎不得,毕竟是一国之都城,岂能有偷工减料等懈怠之举。

    而且朱标已经隐隐感觉出来了,这一次的差事可能便是自己父皇指派给他的最后一桩大事,只要将中都凤阳建造完毕,那么十有八九朱元璋便会退居幕后,自此将天下交给他这个太子来管理。

    甚至都不需要老朱寿数天尽便会主动禅位于朱标,为后世皇家子嗣做一个好的典范和开头,让老朱家的皇位更替不要像历朝历代那般血腥充满了杀戮和不安定。

    但这一切都需要朱标将这档子差事给办圆满了才是,毕竟这也是证明他身为太子能力的一种表现。

    所以自大到了凤阳,朱标便事必躬亲什么都要细细监督,更是想着要加紧工期在不出现纰漏的前提下让中都城更早一些建造完毕,那样一来他说不定也能更早一天的坐上那个位子。

    说句大实话,换做谁来都不会对天下共主的位子有所嫌弃,哪怕是向来以恭顺温谦仁德和熙的朱标也不例外。

    虽然他打心底里尊敬爱戴自己的父皇,但自从坐上太子这个位置,心里难免会对头顶上只差一步的龙椅多几分兴趣。

    这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朱元璋都清楚自己儿子的这点念头,但他从来不会因此不满,反而感到十分的欣慰。

    因为如果是一个心中没有皇位的太子,那于国而言绝非益事,如果朱标只想着做一个安分的王爷,朱元璋肯定会对其大失所望,甚至为他做的这些谋划都要全盘推翻。

    但好在朱标纵然是和他的意志有些偏差,手段温和了一点,但朱元璋是一点都不介意的,心中有对皇位的念想就好。

    在加上这几年他的亲自培养,朱标现在虽然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本性,但起码不再像以前那般心慈手软的程度,反而适当的也是有一些强硬的态度,这在朱元璋看来是极好的。

    他自己手段狠辣一些可以,也能镇压群臣,毕竟大明当时处于开国之初,风雨飘摇的阶段,朱元璋如果再心慈手软的话,那就是将大明推向灭国的边缘。

    而如今,这二十多年的杀戮之后,老朱自己也觉得累了,杀的也差不了,不管是外还是内,基本上都难逃他的掌心。

    也是时候让大明进入第二代君主的掌握了,也是需要一个温和的皇帝抚平他暴虐杀戮的一些弊处。

    这是他早就想好的,不然何以让宋濂等一些老学究去教育自己的儿子,如果真要是再来一个杀伐果决的狠辣皇帝,那他自己亲自言传身教岂不更好。

    但天下之主不可能代代皆是此类,不然纵使大明国力再强盛,也难逃穷兵黩武致使国家难以为继的局面。

    所以培养一个仁德的主君对国家,对人民,更是对百官勋贵们的一种好事,没看那些文官们对于朱元璋是各种畏惧害怕,转而就是各种对朱标的赞扬和满意。

    早就希望能迎来朱标这样的君主奉侍了,可离着朱元璋远一点才好,免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一次大清洗,搞的家破人亡都算轻的。

    换了朱标就不一样了,很多文臣们都在希望那一天的到来,等着自己好日子,以防现在天天担惊受怕让自己寿数都不知不觉间少了很多。

    这些文臣的想法,朱元璋又岂能不知道,所以这一次让朱标奉命督建中都凤阳便是给文臣们一个信号,就是让你们安下心来,没看到本人都已经做好退位的打算了吗,所以都老老实实的,不然免得在洪武朝最后的时候有出现什么天大的案子就不好了。

    至于武官那边,老朱早就安排的明明白白,蓝玉培养起来是做什么的,不就是为了给朱标做武人的首领,身有外戚,官为将军,爵位国公,这简直是用来震慑武人最好的选择。

    而皇族子弟,留给朱标的自然就是老四朱棣了,虽然朱棣自己现在还有些迷糊的阶段,更是一度沉迷于战争不可自拔,但想来边疆藩王封镇之事,还是需要依靠朱棣的。

    可以说现在朱标的处境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自然就在中都凤阳修建玩成之时便会如期吹来。

    所以对于这档子差事,朱标可谓十分上心尽力,想着能否让东风早点来才好的。

    每天晚睡早起,日夜辛劳监督,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不论是工部还是户部,哪方都是尽心竭力的配合太子殿下。

    而朱标自己则渐渐变得废寝忘食一般,想着能越早建成中都越好,时常是忘记了休息在烛火下批阅文书处理事务。

    一开始这种情况还会被内侍告知朱元璋,说太子殿下勤于公务是为楷模,朱元璋自己也乐得听见这种消息,而且也十分满意这个大儿子的态度。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此劳心劳力便是伤神伤身的结果,终于在有一天朱标前夜未眠第二日又匆忙视察进度之时,突然觉得一阵头晕眼花,仿若天际晃动百日见星,猛地栽倒在地上。

    这一下子可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东宫属官,工部户部等人急急忙忙的将朱标送去休息,不敢有一点的疏忽,生怕太子出了什么岔子。

    而这消息自然是要送到南京城去,朱元璋猛然见听闻此信,当时心里便一阵剧痛,人生大起大落多年,这还是他当皇帝以来第二次觉得揪心。

    上一次正是自己的爱妻马皇后病故之事,这次又是自己的儿子朱标突然昏厥倒地,两次情形何其相似。

    这让朱元璋怎么能不觉得心惊胆颤,但事情的真正原因还没有消息传过来,他现在只知道朱标突然昏倒,因为什么又到底是什么病,这些都不清楚,心里难免有些着急。

    但是他干着急也没用,只能下令让人将朱标赶紧护送回京,让太医们在好生诊断一番,甭管在凤阳那里诊断出了什么,一切都要回到南京城到朱元璋眼前来才能放心

第527章 积劳成疾() 
“太子殿下到底是怎么了,是否诊断出什么问题来?”

    在朱标手下听从调遣的工部主事焦急的问道,可是他派人从凤阳找来的医官却只是连连摇头,一句话都不肯说,搞的他也闹不清现在是什么状况。

    昨日太子殿下在中都皇城外视察外墙修建的进度,正带人仔细观察的时候,却突然昏厥倒在地上,而且无论怎样都没有办法唤醒,这让在中都的一众官员们都开始变得心慌乱神。

    要知道昏倒的可是大明的储君太子殿下,明眼人都看出来只要当今皇帝退位或者殡天,下一任的大明之主必然是朱标无疑。

    所以这些大明官吏甭管是为了什么,也甭管是清正还是钻研,怎么都是想着要和朱标搞好关系的,这已经算是大明朝堂之上的共识。

    要知道自大中书省被裁撤,大明没有了丞相这个职位,并且朱元璋将六部提升职权却大大分化了各部的统辖范围,使得大明朝的皇权异常高崇集中,可谓是真真正正的成为了朱家一言堂。

    也就是说做大明的皇帝可比以前那些被门阀,被世家所牵制的皇权要更加强硬和独立,算的上是千百年来最是集中的皇权。

    当然了,这也是和如今大明朝新立,国家之中并无什么新起贵族,而且武人勋贵的权力也被朱元璋大大的辖制收拢,文官们更是不敢拉帮结党营私,毕竟前几次的大肆杀戮可是血的教训。

    剥皮亭还好端端的立在那里,谁都不想做第二个郭桓,谁也不愿意生不能死不得,就连全家九族都要被牵连。

    而皇权的集中自然是对太子地位的无形拔高,作为如今名望最高也是朱元璋唯一确认的大明继承人,朱标的一举一动都是让人关注的。

    他的那些东宫属官们更是无时无刻不在维护者自家太子殿下的形象,虽然朱标本人的性格本就很好,但是这里面如果没有那些属官的谋划安排,就冲着朱标一个人的做派又怎么可能在大明全国范围内都被知晓。

    可以说这些属官的身家前途都系于朱标一人之身,将来能否在朝堂之上位居高阁,这可都是靠着朱标登基大宝的锕

    但如今可好,朱标突然昏厥到底,让他们这些人的心一下子就蹦到了嗓子眼,就差一点边跳了出来,慌张焦急的在凤阳寻找医官让他们为太子殿下诊病,可不论是谁来,都只是叹息不说话,让这些人好生着急。

    可又不能向这些医官动粗,强行逼问,不然难免要牵累朱标的名声,落下一个暴戾蛮横的太子风评可不好。

    但是医官不说他们也毫无办法,现在真是愁白了头也是两眼一抹黑,而作为东宫属官中最和朱标亲近,也十分让朱标信赖的黄子澄更是尤为焦急。

    他也早早派人向南京那边传报,只希望皇帝陛下能有所指示了,现在他们已然是无能为了,更不敢擅自将朱标移动,以免落下什么不可挽回的过错。

    就在这些官吏们焦急等待心神慌乱的时候,朱元璋加急调派的人终于是赶到了凤阳皇城这边。

    由亲军都尉府锦衣卫千户带队,协宫廷太医一同前来,先由太医诊断,再由锦衣卫亲自护送回南京城去。

    黄子澄眼见锦衣卫都到了,心里不由得小小松了一口气,算是暂且安下了几分心思,并且接下来的事情也不是他们能插手的了。

    随行太医匆匆忙忙的来到朱标躺着的窗前,脸色凝重的搭脉诊断,可随着诊断的时间却使得他脸色越变越难看,眉宇间充满了艰难的意味,眼神中的凝重之意呼之欲出,让旁边等待消息的人心中为之一提,纷纷感觉到一种不好的预感。

    不过这位太医一样是什么都没说,直接到那个冷着脸的锦衣卫千户耳边嘀咕了两句,那千户便立刻着人将朱标快速抬上了马车,匆匆忙忙的带队向南京城进发。

    而黄子澄这些属官则一个不落的都被锦衣卫给带到了车上,甭管他们是什么官职等级,只要求闭口不言安静沉默,不然就休怪他们无礼了。

    深知事情的发展已经不妙的众人,自然是没有半点发对的意见,尤其是面对这些杀伐果断的丘八,更加上太子的昏迷不醒,谁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没事找事。

    朱元璋今次第一回破例取消了早朝议事,正焦急的在殿宇门口来回徘徊等待着,等着自己的儿子被带回来。

    锦衣卫行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