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不悦,所以徐继祖这么做也算是帮了他一把。
额头冷汗顿出,李景隆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差点就招了陛下的心情,心里暗暗地感激徐继祖,算是小小的记下了这份人情。
而朱元璋之所以不拦下傅友德,不在乎他那番有失体统不尊皇帝的行事,完全就是因为他在傅友德的眼中看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那就是死志和解脱。
这让朱元璋心中有些疑惑,却并未表露出来。
是的,他方才说傅友德三子傅让就是为了点醒傅友德,十分严重的告诫他要安分,有那么一丝接机铲除的味道,却不是很坚定也没有真的下定决心。
可是没想到的是傅友德听了他这番话不仅没出现什么过激的表现,也不曾有诚惶诚恐唯唯诺诺的样子,虽然朱元璋也知道傅友德身上根本不可能看见这样的胆怯样子,可是他也没想到居然看到了死意。
那没有光亮的眼神是那般坚定,也是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朱元璋,人心存有死意的眼神他又岂能看不出来,傅友德现在的样子已经很明显了,朱元璋没有拦下他就是想看看今夜会不会出现颖国公自刎家中的事情发生。
如果真是这般那也算是少了他很多的麻烦,不用太过明目的针对勋贵朝臣,也好让君臣之间还有一点颜面存在。
傅友德的立场就好像是一个信号似的,宴席又重新变得活跃起来,只是李景隆他们不会再强行阻拦那些勋贵,文官这边也渐渐放的开了。
虽然不可能像武将那般放肆畅快,但也能喝的尽兴人人微醉,如今的场面才真的像是宴会一般,和刚才那诡异的气氛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朱元璋暂且放下了一丝心事,静静地等着今夜或者明日锦衣卫的消息传来,一边和臣子们畅谈一边痛快的饮酒,毕竟他又为自己的皇孙允炆拔掉了一个隐患。
虽然这个隐患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爆发,但朱元璋的习惯向来是不会留半点马虎,以往的教训告诉他,隐患这种有可能祸及一生的事情还是不要有的好,哪怕是傅友德这样已经没有什么争权夺利之心的人。
本来沉闷的演乐又变得轻松喜庆起来,舞女们尽情的摆动着腰肢,挥舞的流袖在空中变幻,让这冬宴多出了几分真正的庆祝味道。
只是事情的发展总是会出现一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偏差,当蒋瓛匆忙的出现在朱元璋身边的时候,老朱就知道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夜果然不是那般随意就能过去的。
众人本以为傅友德不会再回来了,可没想到这位大明颖国公在离去的短短一个时辰以后,又重现出现在了宫城之外。
只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带什么侍从,只是单人单车一马夫。
而相比他离去时的两手空空,回来时却多了两个锦盒,身形也显得有些摇晃不定。
本来戍卫宫城的禁军照例是要检查一番这多出来的锦盒,可朱元璋传令锦衣卫不可阻拦,自然也就没有多管闲事的去上前盘问,任由傅友德提着两个锦盒一步一步的走向正在举办宴会的宫殿处。
禁军统领虽然不清楚陛下旨意的目的,但他却表现出了良好的服从性,不让阻拦便一丝不拦,既然陛下有意,那么和他们这些禁军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只是这统领看着那两个锦盒,总感觉到有一丝不对劲的地方,而且仿佛间好像有什么东西从那盒子上滴落下来似的,随着傅友德一路走进滴滴答答的溅落了一路。
等傅友德走远之后这统领才过来查看一番,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提着灯笼照明,统领仔细一看,发现这滴落一路的竟然是一滴滴的血水,那鲜红的颜色在昏黄的灯火下是那般的清楚。
这消息自然是要赶快秉明圣上,一个朝廷国公竟然身上带有血腥事物,那两个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此时飞奔而走匆忙想去上报此事的统领心中这个懊悔,早知道就应该先检查一番那锦盒才是。
陛下虽然有命说不阻拦,但不代表不检查啊,如果真要是有什么惊扰陛下的事情发生,那他这个禁军统领也就算是做到头了,没准连脑袋都要保不住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心中暗骂,一个堂堂国公到底是在搞什么鬼,为什么会有这么诡异的事情发生,那两个盒子当中装的难道是人头不成?
这统领自然是看不到今日宴会上的针对事件,但是他惊怒之余的猜测却是正正好好的猜到了点子上。
傅友德两手提着的锦盒当中的的确确是两个人头,而且还是不久前才从活人的身体上斩下来的,不然也不会这般滴滴答答的流落血水,而且还透着丝丝的热气。
不光是这锦盒,如果提着灯笼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傅友德的身上也满是血色,就好像有人像他泼了一桶血水似的,在这漆黑的夜晚令人有那么一丝寒意。
看着眼前的宫门,傅友德知道这里面便是冬宴之所,也知道他带着锦盒踏过此门之后的结果,因为他早已有了准备,早就看透了一切
第559章 人头落地()
国公之爵,与国同休。
敕封的时候圣旨上说的好听,可现实呢,却仍然是大明皇帝随后可弃随手可抛的东西。
大明开国六国公,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
这六人除了常茂是因为其父常遇春的过人功绩受封的爵位以外,其余的哪个不是天下有名之人。
韩国公立李善长以唯一一个文官的身份位列开国六公之一,足以证明其对大明的贡献和个人的能力。
其余四位国公包括先死的常遇春,这五位均是能征善战之将帅,攻城略地如火一般的常十万,中军统帅调度无双的徐天德,骁勇善战忠志无暇的李文忠,还有缜密慎行不惧艰苦的邓伯颜和文武双全悍不畏死的冯国胜。
此六人能成为大明开国之六位国公,靠的是功绩是他们的才干和能力,也奠定了大明勋爵之中国公为最的基础。
大明无异姓之王,这是朱元璋开国便定下的规矩。
当然了,也并非没有破例的时候,朝臣功劳才干之士身故受封时可酌情加爵,这也才有了异姓王的冠位。
不过想要活着封王,那在大明朝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件事,最起码在朱元璋这里是百分之百不会破这个例。
王爷这等爵位只能是朱姓皇族子弟,其他外人一概不得擅封,此乃皇明祖训之上所言,为后世皇帝所遵。
那么也就是说,在大明做官升爵,到了国公的位子便是定点了,再加也就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等等殊荣,有名而无实的东西,纯粹就是好听而已,哪有国公这般威风大器。
而傅友德为了这国公之位拼了这么多年,从投身朱元璋开始,到如今数十年的浴血拼杀南征北战,刀斧加身箭簇遍体都未曾倒下。
他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大明国公这等最高的殊荣称呼吗。
终于在征伐云贵梁王之时,他如愿以偿的因功封爵,号颖国公,是为大明当朝为数不多的公爵之一。
那时已经先后病故三位国公,傅友德之上还有几人,但也在不久之后接连身故,等到了洪武二十年以后,大明朝还活着的国公也就剩下傅友德,冯胜,汤和,常茂四人了。
其中常茂本身根本不是和其他三人同辈,算起来就算是都为国公也先天矮了一层。
而冯胜则是因为征伐纳哈出时被朱元璋算计,也就是为了给蓝玉开道硬生生的砍了冯胜一刀,将这位沙场老将手中的所有兵权都剥夺了干净,而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和他同级的常茂罢了。
至于老好人汤和,这位信国公算是大明朝各位勋爵臣工当中的明白人,什么都不争,什么也不抢,朱元璋交代多少事便做多少事,不慌不忙稳妥为主,不擅权不越位,本本分分的做自己的国公,直到请辞告老为止。
那么之后,整个大明朝堂上论勋爵之尊贵,便属颖国公傅友德为最了,接下来次位才是资历更老却被夺权的宋国公冯胜。
其余文武百官之中最多也就是侯爵之位,还以武官为多数,文官少数,毕竟这是大明开国之初的封爵,武人占多数乃最正常不过的事。
如此时候,傅友德已经是武人一系的首位无疑,但他自己清楚的很,这是陛下为了将来太子登基之后做准备,没有了最初的六公支撑,大明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国公来维持局面。
傅友德很清楚这件事,但是他没有半点排斥的意思。
一来这是皇帝的安排,朱元璋的脾气性格他很清楚,忤逆皇帝的人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其二便是傅友德本身就很满足了,国公之位梦寐以求的已经到手,大明朝不需要也不允许他再继续建立功勋了,如果真要统兵作战立下大功,那国公之上还能是什么,没有哪个皇帝会做出这等不利朝局之事,除非大明局势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所以安心养老的傅友德乐呵呵的做好自己稳定朝局的作用,一面给下一代的蓝玉让路,一面撑住大明此时的门面,只等将来二世皇帝朱标太子登基以后,他就能舒舒服服的彻底在颖国公府养老到死了。
可惜啊,天下之事没有事事如意,太子朱标意外病故,让朝堂之上的局势顿时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好在朱元璋当机立断没有犹豫的定下了下一位储君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
如此一来本应地位可能有变的蓝玉又坚实了,但傅友德却觉得事情没有这般简单,也许是他的错觉,也许是大明朝的变化。
而事情果真如此,三人请奏一句祥查,便让权倾一时威震朝野的凉国公蓝玉身死族灭,更是牵连数万人。
那这为的是什么,一手操盘此事的朱元璋清楚,旁观整局的傅友德也猜出了些许。
也正是他猜出了一部分,才让他越发的担心,越发的觉得身边寒意逼人,前路茫茫无光。
而今夜的冬宴便是爆发的时候,当朱元璋站在他的面前说话的那一刻开始,傅友德就知道自己的末路即将要来临了。
也许今夜只是一个提醒,也许朱元璋还会留着他一段时间,也许有很多种结果,但傅友德却不是一个听之任之束手待毙的人。
他挣扎不过朱元璋,因为一个国公在高也高不过大明一国之主,但是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来结束这一切。
当他把手中的两个锦盒扔到朱元璋的面前时,两颗血淋淋的人头翻滚而出,一直滚到朱元璋的脚下。
文臣一系见此血腥之状顿时变色,有的人甚至干呕不止,因为他们看得清楚,这两个徐血糊糊的人头正是傅友德两个儿子的人头。
就连坐在首位的朱元璋都神色为之一变,因为他根本就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也完全没有想到傅友德居然会如此激烈的反应。
是啊,你不是说我的儿子有藐视皇权的意思吗,那好,我就亲自杀掉给你,一个不够便两个奉上。
傅友德就是这么想的,如果两个还不够,那再加上一个大明颖国公的人头应该就足够了吧。
没有犹豫,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那冷漠的目光,傅友德横刀自刎于大明皇宫冬宴之上,于满朝文武百官之前,于大明皇帝朱元璋的龙案之下。
他的人头在锋利的刀刃下齐断落地,在红色的地毯上翻滚着。
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殿前的白雪,也染红了大明的江山。
这一年,对于大明而言是血腥的一年,人头滚滚性命几多
第560章 杀戮不止()
大明冬日国宴上,颖国公杀儿子自刎于殿前,场面之血腥人人闻之变色。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大明朝皇帝陛下朱元璋血腥手段的开始。
为了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的稳定,为了将来大明朝局的平稳,为了朱明江山的安泰。
朱元璋不会停下自己的杀戮,也不会让自己的双手干净下去,他的罪恶多一些无所谓,本就是半只脚踏入棺材的人了,多带走一些对将来的大明而言便多一分干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任凭他下手,或许难逃一死,或许自己前路断绝,性格刚烈的人向来不在少数,拼死的反抗往往更令人侧目。
继颖国公傅友德之后,大明开国侯爵,以悍勇无双杀敌百战为名,双刀翻舞之间取敌首级的王弼自杀于家中。
也许他是因为悲痛,因为感念傅友德的自刎,也许是因为前路已死没有生机,这位战场上刀斧加身都不皱眉头一下的铁血汉子,这位双刀有名对战斩将无双的一代猛人没有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却身死于自己杀敌的那两把镔铁双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