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臣兵部侍郎齐泰,拜见皇长孙殿下”

    “臣拜见殿下”

    从齐泰黄子澄两人的拜礼当中便能看得出亲疏有别。

    黄子澄自是东宫属官,又是朱允炆的心腹,自然随意了一些。

    而齐泰本身是兵部属官,按例不归朱允炆直属,礼节上更多的是恭敬和必要的尊卑,并无多少近亲之意,顶多算是最基本的下臣拜见之礼。

    朱允炆自然清楚这是为何,齐泰还不曾认可他,还未有真正下定决心助自己一臂之力,所以言辞上自然略显隔阂。

    而现在他赶回来不就是为了彻底看清楚齐泰,看一看这位兵部侍郎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转之才会折节拉拢收为己用,那时双方之间自无隔阂一说了。

    “齐侍郎无须多礼,本宫已从黄伴读口中听闻过你的事情,要知道我和他认识这么多年,倒还是头一次听见黄子澄这般夸赞一个人的。”

    朱允炆笑了笑,拉着齐泰的手十分随意的坐了下来。

    猛地被人拉住,齐泰下意识的想要抽回来,可拽着他的人是当朝储君,是皇长孙,就算他现在还没有确定自己的去留,可总不会故意在这种事情上拉开双方的距离。

    再说了,被储君殿下如此亲切的招呼,齐泰心里难免有几分感叹和小小的自我膨胀。

    折节下交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都会觉得有些荣幸,更何况这上下之人地位差别越大,这种感觉变越强烈,会有一种冥冥的认同感和感激之情。

    别看齐泰是三品兵部侍郎,但在如今的洪武朝,三品大员其实算不得什么,要知道大明六部在朱元璋的眼里就是一块韭菜地,割完了一茬又一茬,源源不断是涨势凶猛。

    哪怕是最惨的几年大案时,六部也没说被彻底割的七零八落,反倒从下面不缺的人一个接一个的上来,让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并没有停止哪怕一刻。

    所以别看兵部侍郎乃兵部下属副手,但实际上权位并不算多大,最起码和如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明储君朱允炆相比是差了很大一段距离。

    要知道朝廷那些一二品大员当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想要和朱允炆搞好关系,勋贵之中公侯之家,哪个不对朱允炆毕恭毕敬的,这一切还不是因为他储君的名头。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将来朱元璋陛下百年以后,大明真正的万万人之上便是朱允炆无疑,那天下共主的赏识可就是人前显贵的代表,又怎么可能放过这种时候的交好呢。

    所以在朱允炆伸手拉着自己的时候,齐泰心里是有一份强烈的激动和震撼,也没有想到皇长孙殿下如此平易近人,亦或者是自己能被如此的看重。

    当然了,齐泰也不是三岁小孩,自然不可能就只是这样拉拉手就肝脑涂地的一心效忠,但最起码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几分亲近朱允炆的意思。

    而黄子澄则在一旁全程的看完了这个短暂而十分不简单的过程,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心里对于长孙殿下的表现又多了几分赞扬。

    从最开始他和朱允炆接触时的稚嫩,到现在的成熟,虽然还有几分青涩之态,但不可否认,在朱元璋的教导之下,朱允炆显然进步神速,也足以肩负起他身上储君的重担了,这也让黄子澄十分的欣慰。

    “齐侍郎不必拘谨,在这东宫之内大可随意一些,至于你的那些理念也不必有什么忌讳,本宫今日相邀,便是要听一听你齐侍郎自己的见解。”

    齐泰眼见面带善意的长孙殿下,心中只是犹豫了一下便有了决定。

    既然黄子澄已是和自己理念相合,那长孙殿下自然也有这方面的心思,不然何以传唤自己前来。

    再说人家都已经如此给面子,那自己还绷着可就说不过去了,好歹是一国储君,是国之根本,如此折节下交,他岂能拿捏再三,当是畅所欲言而无须遮掩,哪怕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谪贬归乡罢了。

    牙一咬,心一横,齐泰当即便脱口而出:“殿下既有心,那齐某人再端着可就不对了,几分浅薄拙见,希望能入殿下之耳”

    即已决定当不再犹豫,齐泰本身就不是什么优柔寡断之人,张嘴便开始侃侃而谈,从国之法度到朝廷规章,从朱元璋的定制到大明现在的状况,什么都说什么都讲。

    哪怕是其中有贬低如今皇帝陛下的大逆不道之言,他也没兜着,全都吐露出来,彻彻底底的打算和朱允炆交老底了。

    而坐在他对面的朱允炆脸上一直带着和善的微笑,但随着齐泰越说越多,朱允炆脸上的笑意也更加的强烈,眼中满是同意和赞赏。

    连在其身旁的黄子澄都时不时的点头表示赞同,心里更加觉得自己挑对了人。

    要知道方才他和齐泰攀谈之际已觉得是交情匪浅,理念甚是相合,但现在才发现,原来人家可是一直都没有吐露出全部啊,内里留着那么一手。

    这倒不是齐泰故意防范,而是毕竟他身在东宫,黄子澄只是伴读,也并非储君当面,总归要知道有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

    现在他面对朱允炆诚恳相邀,心里决定当是全盘脱出,自然没有什么避讳,也着实让东宫两人心中感到惊叹。

    朱允炆更是心中感叹,这齐泰果真乃老天赐予他的人才,自己如果不收为心腹己用,当是极大地损失

第587章 忌惮()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这么巧妙,当朱允炆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大大方方的对待齐泰的时候,这位死板的兵部侍郎一下子便被俘获了忠诚。

    再加上其卓越的见识才华,本身的个人理念就和朱允炆相合,乃是命中注定要为东宫效命之人。

    齐泰本身便是皇权至上之人,虽然打心底里对朱元璋抱有极大地忠诚,但其本人却不是迂腐不知变通的,反而会更有利的看清当前形势。

    在确定如今的储君殿下,也就是皇长孙朱允炆的的确确有招揽他的意思以后,便不会再有什么犹豫的念头。

    心中肺腑之言尽皆全盘托出,让朱允炆十分满意,也让黄子澄放下了最后的一丝担心,对于这个将来的同僚表示认可。

    本身挑选齐泰的就是黄子澄,但是他也只是自己的片面判断,并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他本人。

    之前在朱允炆未回来的时候,连个人虽然相谈甚欢颇为投契,但也并不代表能够合了皇长孙殿下的心意。

    不过现在好了,黄子澄眼见殿下眼神里的满意,看着那越发鲜明的笑意,再看那侃侃而谈毫不掩饰的齐泰,终究是感叹一声,自己的的确确没有看错人,这齐泰必是将来皇长孙殿下的一大助力,也会是他们东宫当中值得信赖的同僚。

    从目前看来,齐泰在理念观点上基本和他们走在一条路上,就算少有不同的地方也不过时旁枝末节。

    就说最让三人认同的一项便是关于大明分封藩王制度的问题。

    这一项由大明开国君主,也就是朱允炆的皇爷爷,如今的大明天子朱元璋所定下,换句话说都可以算得上是一项祖制了。

    将来若要更改,当是有不小的阻碍,便是从藩王自身到朝廷大臣,必然会有很多人跳出来阻挡想要改变的朱允炆。

    可在朱允炆他们眼里,这分封藩王制度本身便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要知道古时汉之强盛,不也因分封制而引起过内乱,要不是有推恩令哪还有汉武帝雄图霸略大败匈奴的伟业。

    如晋时八王之乱,这便是不吸前人教训的遗患,最后导致西晋大一统之后仅仅维持三十七年便告亡国。

    如今大明正是开国之初,值天下大定百姓力争上游,国力日日增强的时候,更有如今的大明天子朱元璋雄才大略威压一世,各部藩王也都是皇子辈的,方显得天下无事藩王安稳。

    可在朱允炆他们看来,这些分封在各地的藩王迟早会成为祸害大明的隐患,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护卫军,且数目不小,乃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古往今来,手中有兵乃为乱之始,更何况这手里有兵的还不是一个两个,如今的边境赛王,除了已故的亲王朱樉以外,可还有八个人呢。

    不过虽然初代亲王已逝,如今接任王位的乃是朱樉长子朱尚炳,刚刚就任王位两年,却已是在西安一地有不小的声望了。

    可朱允炆却对其无丝毫忌惮,因为相较于自己的长辈藩王,显然是同辈之人更容易应对一些,再加上他知道朱尚炯身弱体疲,断然不会成为他的威胁。

    那么剩余八个王爷当中麾下护卫军数量最多的自然是朱棣,目前已有八万之众,其次便是晋王朱棡,再次就是宁城朱权了。

    不过相较于自己的四叔朱棣,朱允炆显然对他那个只知道享乐的三叔没有多少忌惮,纵使朱棡手里有二十万兵马也不会让他担心。

    可朱棣就不一样了,这几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在北地边军当中那是声名显赫颇受尊崇。

    在朝堂上也有朱元璋作为最大的后盾,那作死的御史便是最明显的例子了,可不是所有文臣死谏都是对的,想要对朱棣动脑筋,可是得考虑考虑如今皇帝陛下的意思。

    就算朱允炆本人身为储君皇长孙,在应对这方面的事情上也不可能直接和自己的皇爷爷对着干,只有旁敲侧击的建议而已。

    效果倒也是有的,之前朱元璋也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觉得边塞九王的权势确实是大了一些,早就下令剥去了一部分,更是对分封在外的各路藩王有严格的规令。

    只是他偏偏在朱棣这里留了一些余地,或者说基本上就没怎么动手。

    个中原因朱允炆自然是不知道的,朱元璋显然也没有明说的意思,毕竟这里面涉及到皇位争夺的问题。

    而朱允炆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言,一次还能容忍,两次朱元璋可就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这毕竟涉及到大明制度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朱元璋并不认为自己的分封藩王制度有什么错误,当然不可能只听朱允炆一言之词便更改大明持续了数十年的国策。

    并且现在的朱允炆终究还只是储君,虽然名为国之根本,但自身的力量上还是不足,胳膊终究拧不过朱元璋的大腿,所以他才识趣的没有再继续这方面的话题。

    可在私下里,尤其是他自己的东宫内,在和黄子澄讨论的时候却越发的觉得藩王制度是极大地隐患,甚至对自己的四叔朱棣都带有不小的厌恶。

    这倒不怕被朱元璋知晓,因为锦衣卫并没有在东宫安插人手,东宫内的太监宫女也都是朱允炆的人,这是由朱元璋默许的现象,是表示对未来大明天子的一种尊重。

    而朱允炆之所以说是厌恶自己的四叔,还不如说是极端的忌惮来的更为妥帖一些。

    朱棣可是手握近十万大军,最近几年又凶名赫赫,虽然还不至于达到小儿止啼的地步,单其燕王大纛已足以让关外草原部落见之胆怯,闻其名而惧其人。

    如果,只是说如果,将来他朱允炆登基以后,自己的四叔心中不满,或者野心膨胀日益张狂,尽起自己麾下大军南下攻伐,那对大明而言是何等的灾难。

    十万北边骁勇善战之士,这是莫大的隐患,朱允炆又岂能放得下心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早就将龙位是为自己囊中之物,断不能给任何人窥伺的机会,哪怕那个人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心思,那也得未雨绸缪才是

第588章 朱元璋的坚持() 
这是朱允炆的心病,也是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心病,因为在他们的理想大明之中,当时不应该出现这种有不可控因素,尤其这因素的杀伤力还异常巨大,简直是最糟糕的一件事了。

    他们的想法是大明将来儒风盛行,天下和睦,以文治国守天下,要不得这些打打杀杀的刀兵,跟朱允炆最核心的观念完全相驳。

    这一点其实就连朱元璋都没有察觉到,他以为皇长孙有儒家大学教育,会是一个仁德谦厚的君主。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朱允炆会受儒家影响那般沉重,比他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都要更深一层,简直是为文道而昌,心里对武人相当的反感。

    可朱允炆是聪明人啊,他自然清楚自己那杀戮半生,从刀山血海中厮杀到如今帝王大位的皇爷爷本身就是一个武人,所以根本就不敢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来。

    洪武洪武,洪大伟业的强盛武力,年号之中不无彰显武力之意,更有相当的豪杰之气,能有这样年号的皇帝岂能不是一个崇尚武力之人。

    朱允炆心里自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那点小九九早就埋藏的极深极深,除非等到朱元璋归天,他登基大宝的那一刻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