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允炆心里自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那点小九九早就埋藏的极深极深,除非等到朱元璋归天,他登基大宝的那一刻以后,不然他是半点都不会泄露出来的。
因为如果让朱元璋知道了这一点,哪怕他再让人满意,朱元璋也绝对不会希望大明出现一个完完全全的文皇帝。
要知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断断不可全文亦或全武,不然便是在为国家取灭亡之路,是国之罪人。
就算朱元璋是武人出身,心里难免有些偏颇,却也不敢走那样一条黑的道路。
而朱允炆的内心恰恰是全文之道的推崇者,这已经是触碰到了朱元璋最根本的底线。
文主政,武主战。
文官负责大明运作,武官负责护卫大明太平,这两者谁都不能缺也谁都不能独大,不然就是让国家走上了偏路,是取死之道。
没有文人,光靠武人只知道打打杀杀,他们哪里会懂得治理国家,大明迟早会死在征伐的道路上。
没有武人,光靠文人只知道勾心斗角,他们根本不会临敌作战,如有外邦入侵,难道要这些文人用口舌之利去迎击敌人锋利的长枪吗。
所以一文一武两者当是相互调和,稍有偏颇倚重没错,但万万不能全赖一系而治国,不然就等着亡国吧。
然而早就陷入儒道甚深的朱允炆已经出不来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打算出来。
其本人尚文,其父尚文,其祖父尚武,祖孙三代之间的距离已经注定。
虽然朱元璋是照着文治培养朱标,可恰恰却没有想到钻牛角尖的是朱允炆,而最合适的继承人朱标却因病逝世。
如今虽然是子承父位,由朱允炆为大明储君,可朱元璋原本的筹划是一点都没变的。
这几年的教导可没有要把朱允炆教成一个只会说仁义礼智信的儒生,而是确确实实的在传授帝王之道,讲述他朱元璋自己的心得。
所谓君临天下,当御万物,万物为数之多;当御万民,万民百姓之众;当御百官,百官心思之广。
御民,御官,御天下。
皇帝就是要坐在龙椅上掌握天下,可是这天下之大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人有独立掌握的能力。
所以君和民之间便有了官这一阶级,作为两者中间的调度。
由君御百官,百官治天下万民,便是由君治天下万民。
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帝王,能够统率百官无不忠心者,那天下自然安稳昌盛,百姓平和蒸蒸日上。
如若君无能,无法统御百官,乃至被百官所掣肘,这便不能治天下万民,自然就会出现不和谐的一幕,也会损害国运。
而在朱元璋看来,现在大明的继任者最缺乏的就是这帝王心术,,所以这几年他全都再教这些。
可言者有意听者无心啊,朱元璋是好好教,但朱允炆并不是真心在学,他只是记下了能应对来自自己皇爷爷的考核,并没有太多想要留为己用的年头。
这只能说是儒家思想在他的脑袋当中影响太深了,以至于帝王心术竟比不过孔孟之道,让朱允炆是越跑越偏。
可他懂得掩饰,所以朱元璋没有发现。
当然了,也许是这位已经风烛残年的霸主老了,老到已经没有多少心力去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更仔细的注意了。
要知道朱元璋现在已是六十九岁高龄,这在帝王史上都是不多的寿数。
而且他还是亲历战争征伐半生的开国君主,实实在在从刀枪箭雨当中活了过来的皇帝,身上的旧伤比徐达也没有少到哪去。
能拖到如今的地步,全凭着朱元璋一人的意志力,对大明的不放心,对储君的不放心,让朱元璋活生生的将自己拖到了现在。
其实早在朱标病逝之前,有太医就判断朱元璋身体日渐衰落,正在走向人生的最后阶段。
当时那太医说这话出来可谓是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但朱元璋却没有在意,因为那时候基本上的布置已经完善了,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大明可以顺顺利利的交个自己的儿子朱标,所以寿数不多也无大碍。
可事出突然,朱标病故的消息不得不让朱元璋继续坚持下来,哪怕他因为打击而导致身体情况的恶化,也没有在这几年有过一天病倒的例子出现。
这让当初判断他身体的太医十分惊讶,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医术出了问题。
然而当他再一次诊断朱元璋的身体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没有变,他的医术,皇帝陛下的身体,都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只是朱元璋的意志,是他不愿就此离去的信念。
也许能让这位雄主倒下的也就只有朱允炆真正让他放心的那一天了,只有大明不会出现意外,他才能彻底放下心里的担子安详的走完自己的一生。
然而现在显然还没有到那个时候,朱允炆的表现虽然令他满意,但可没有到达真正的顶点,朱元璋还需要时间,大明还需要时间,还没有到他倒下的时候
第589章 羽翼渐丰()
兵部侍郎,朝廷三品官员齐泰,被东宫储君皇长孙殿下招为己用,一时间传遍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人尽皆知。
朱元璋虽然也是知道东宫召见了齐泰,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自己的长孙收到了麾下,但是他也并没有太过在意,反而有些赞同的意思。
毕竟只会一味听他话的储君可能不会犯错,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现在朱允炆能够自己招募人手,能够有识人之明辨人之能,朱元璋只会有欣喜满意,并不会生气反对,好似朱允炆未曾事先和他说明便擅自收朝廷三品大员为己用就是多大的错事是的。
其实现在自感时日无多的朱元璋,巴不得朱允炆这个皇长孙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
而如今看样子,朱允炆显然正在逐步向着他心中预想的方面前进,朱元璋只会想要这种进程更快,而不会出手阻拦,更何况是这种小事了。
别看齐泰是兵部侍郎位列正三品。
但在大明朝堂上,齐泰这侍郎的位子其实是排不上号的。
尤其是依着大明近几年更换六部官吏的速度,那简直是一年一换甚至是半年便会更换了六部主事。
甚至还有六部尚书之位都一直在空缺着,没有人补上,更别说这下面的侍郎了。
前段时间不正好因为一个御史之过,让接任左都御史的邓文铿直接被罢免了官职,闲赋在家,依照邓文铿的年纪,这差不多就是在仕途之上再也没有他的栖身之地了,基本上已经就是被踢出了大明政坛。
如左都御史这等位阶的官吏都难逃,只是因为其御下不严,更何况这三品的兵部侍郎了。
所以说朝堂百官只是对齐泰旗帜鲜明的加入储君阵营而又几分惊讶罢了,倒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带动,毕竟齐泰本人并没有多少交际人脉,在六部当中可以算是少有的特立独行,就连他本职所在的兵部都甚少有来往,所以众人也就当做是一个急切想要战队表明自己忠心立场的小人心态罢了。
毕竟这朱允炆储君之位现在十分的稳妥,也没有被罢黜的迹象。
更别说如今的皇帝陛下身体越发的勉强,连照例的大朝会都有时因为身体缘故而取消掉。
这在大明开国以来可是甚为罕见的事情,依着朱元璋的脾气那只要身体还能走动必然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政务当中,能让这位近乎于废寝忘食数十年工作不休的皇帝放弃大朝会,足以见其身体状况实在是不允许。
可是众位文武百官却是忽略了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这齐泰显明立场的消息可不是由齐泰本人传出来的,自然而然的就排除了他想要抢先从龙贪图功利的心态。
而这消息真正传播出来的地方正是朱允炆的东宫储君所在,只是因为大家都关注在这消息之中齐泰本人,而下意识的恰巧将东宫给排除在外了。
这倒也不能说是百官粗心,反而正是因为他们想太多的缘故,才至于彻底忽略了最不应该被忽略的一环。
其实本身齐泰并没有想要大声宣扬的意思,而是朱允炆坚持必须要将他加入东宫阵营这件事说出去,也好为将来他重用齐泰不至于引起什么朝堂风波而做准备。
从本质上讲,目前的朝廷百官都是东宫阵营,也就是大明皇帝阵营。
不说他们最根本的理念是否也和朱允炆相似,但从朱允炆本身就是储君,将来他顺利继承大统,便是大明最名副其实最名正言顺的皇帝陛下。
而下面这些朝臣自然顺理成章的变成他的朝臣,完全没有什么需要提前战队的一说,因为朱允炆本身就没有竞争对啊,本就无第二个队伍选择,又何来战队呢。
只是毕竟考虑到齐泰的官阶,将来如果朱允炆登基以后想要重用他,如果没有什么好的借口便贸然提拔升迁,那恐朝堂之上会有不小的反对声音。
逼近这朝堂政权,其中牵扯的利益纠葛甚多,如果是朱元璋这样的皇帝还好,但朱允炆新皇登基,正值朝局有所动荡的时候,任何的风波都有可能影响到他的统治地位,当时已万全准备为先。
所以这份声明不管如何都是要发出去的,哪怕将来朱允炆不可能突然提拔齐泰太高,那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视他为心腹幕僚,就是因为今朝的这看似不起眼的声明
朝堂风云变幻,人起人落未知明日何景,一个齐泰自然是掀不起什么风浪,也就在三五日内被人传道说起罢了,半月之后便再无这方面的消息。
毕竟出名快,底蕴却不足的话,那被人遗忘的自然也快,更别说在这更迭换人如春去秋来一样快的大明六部朝堂之上了。
但如果有心人关注的话,那必然能发现原本每日必然到时才从兵部出来回家的齐泰,竟然时不时去东宫。
而且还不是那种主动上门请见,反而如畅通无阻一般,虽时可去虽时可出,严然如东宫内属官一样了。
只是这齐泰本身便无多少人际交往,自然不会被人所重视,如他这般常位进士位列六部官员的大有人在,自然不会引起他人的额外注意,所以百官们未曾发现这一点。
可齐泰自大那日于朱允炆相谈甚欢之后,便是觉得皇长孙殿下就是能让他一展心中抱负的明主,坚定了自己的忠心,全心全意的为朱允炆忙前忙后奔波劳碌。
正值现在朱元璋心急欲让朱允炆早日真正成长起来,前前后后安排了不知多少事务交给朱允炆自己处理。
上到朝廷政务公文,大明国策制度,乃至大明律诰都有朱允炆参与其中,下到天下各布政司衙门,州,府,县等地大小事务,只要能够资格送到金陵来的,基本上都会被朱元璋挑选出来作为朱允炆的历练之用。
所以齐泰加入的时机正使恰到好处,如果真要由黄子澄一个人帮衬着,哪怕是出了错漏都难以发现,如今能有齐泰这样的心腹帮忙,实在是让朱允炆按下了心中的几分担忧
第590章 草原上的动静()
江淮之南,金陵城内,离着北平那是相当的遥远,就算朝廷有什么大事发生,朱棣想要知道估计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了。
不过这对朱棣本人而言倒也没有什么所谓,毕竟现在他一心想要做好自己的靖边赛王,为大明镇守北地边关,阻挡蒙元宿敌。
不过现在不应该叫蒙元了,而是该叫鞑靼才对。
就在金陵城内风雨不断,朱允炆忙里忙外接受朱元璋的考验,朝廷大臣们按部就班的上朝下朝,等待着大明新一代天子出现的时候。
位于古北口以北,努尔干都司以西的蒙古鞑靼部突然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阿鲁台那个老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出错了药,猛地就想发了疯似的开始大肆扩张,整顿兵备。
接连向外部扩大自己的地盘,原本一些依附于鞑靼部的部落也被强命彻底臣服交出治下统治权力,其他一些在鞑靼边境附近的部落更是被无情的吞并。
乃至朱棣攻陷搬空了的兀良哈秃城都没有被他放过,整个原本被双方故意留下的缓冲预留地带彻底被阿鲁台所占下,成为了鞑靼部的下辖地。
不过阿鲁台这突然的大动作却不是针对大明的意思,根据探子传递回来的消息,阿鲁台竟是准备和瓦剌部一决雌雄了。
这两家蒙古草原部落,如今各占东西一方,可以说是目前草原上最大的两家,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而现在阿鲁台居然破天荒的想要先下手为强,这简直是让人出乎意料啊。
要知道自从瓦剌部和鞑靼部相互对立以来,鞑靼部便一直处于劣势状态。
就算近几年有所强盛发展起来,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