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内忧还在,外患亦是不小的局面。

    不过相较于如今不太安分的武人团体,或者说他们不甘于就这样被文官收走了大部分的权力而心中愤愤不平相比。

    那位于边疆等地的藩镇亲王势力才是朱允炆最头疼的问题所在。

    各个靖边塞王,哪个手里不由数万大军掌控,哪个不是有着节制朝廷地方兵马的权力,要不是之前将其行政权力剥离开来,说一句各藩王封镇为地方封国自治都不为过。

    这也是朱允炆为什么想要极力削藩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这些藩王对大明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会影响到君王的权威,乃至影响到江山的稳固。

    可是现在的问题恰好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在朱允炆登基不久的时候,偏偏齐泰献上了那个好用又不好用的计谋。

    导致的就是在失败以后需要极大地去填补后患,也就是得替这件事的主谋,朱允炆和齐泰两个人擦屁股。

    这第一个也是最难应付的朱棣由方孝孺出面搞定了,其中自然有朱棣也想就此结束的原因,但也有方孝孺敢于开口的功劳。

    原本按理说下面也就没什么了,只要将消息稍稍封锁住,待日后削藩行动可以大张旗鼓的展开以后,也就不需要什么所谓的封锁了。

    但偏偏就是在封锁的时候,这消息竟然泄露了出去,还已经来不及做出最合适的补救,这简直是在新伤未愈之时有狠狠地砍了一刀上去啊,鲜血直流不止。

    而如今朱允炆乃至齐泰,黄子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将这个伤口补上,最起码也要让它不再继续扩大下去才好。

    也正是因此,黄子澄才想到了昨日的文书奏报,才想到了主动出击的这个方法。

    坐以待毙往往是自寻死路,现在他们左右已经是事成定居,那为什么不另辟蹊径想别的办法出路呢,何必要纠结于已经没有办法挽救的事情上。

    而让黄子澄如此自信的原因,就是那地方佥都御使呈上来关于周王朱橚其次子朱有爋多行不法欺压百姓横行霸道的呈情。

    初时朱允炆等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恍然之间才注意到,朱有爋到还在其次,关键便是他的父亲为大明周王朱橚,也是在皇族之中于朱棣同辈人里何其关系算是最好的一个。

    朱橚其母为妃嫔,但在生下朱橚不久后便因病逝世,这朱橚自然就由马皇后带着长大,也就是那时才和他年纪相仿的四哥留下了很深的感情。

    如今既然已经是做好主动出击的打算,那何不趁着这样一个天大的良机狠狠地打压一下燕王朱棣的羽翼呢。

    周王朱橚正是最合适的目标,也不用担心引起其他藩王的逆反心理,因为这事出有因,便是其他藩王心中反感却也不会多说什么。

    而想要让朱有爋的事情牵连到他的父亲周王朱橚,这还得黄子澄他们做一些手脚才行

第634章 黄子澄的计划() 
朱有爋是何人,他是周王朱橚嫡次子,其上还有一兄长朱有炖,其下庶出弟弟数人。

    按理说他是嫡亲所出,地位上应当与众不同,可实际按照大明藩王传承谱系制度规定,他这嫡次子的身份还真的是可有可无。

    凡亲王嫡长子,封为王世子,承袭亲王封爵,为大明一等王爵之位。

    而其余嫡子和庶子无差,皆另行封为二等郡王,无论是地位还是可以承袭的财富等等,都比嫡长子要相差甚远,这和他是嫡出庶出还这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就连两者所出之后代都有很大的不同。

    亲王一代传一代,而朱有爋的郡王往下只能是郡王,且下面的嫡次子庶子等甚至连二等王爵都捞不到,只有一个三等镇国将军的头衔。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往下批次,迟早会有中间断续乃至王爵传承断代的出现,到时候别说是郡王了,说不定连个将军都捞不到了呢。

    而大小就被娇生惯养的朱有爋,自然很是不服气这样的安排。

    可是就算他再怎么不满闹腾,这规矩上大明皇帝朱元璋定下的,那是他的皇祖父,朱有爋就是有十八个胆子也不敢和自己的皇祖父叫板唱反调啊。

    但他心里还是不甘,自认为哪一点都不比自己那个大哥朱有炖差,可将来两人的地位差别却又是那么的大,这简直是最大的不公平。

    就这样,妒忌羡慕,乃至怨毒的情绪逐渐出现在朱有爋的心中,这对象自然就是他的兄长,还有他的父亲周王朱橚。

    他之所以怨恨朱橚,说起来很简单,说让当初为什么要先生下他朱有炖而不是他朱有爋,光是这一点便已经足够了。

    便是如此,使得原本就嚣张跋扈的朱有爋越发变本加厉,尤其在他成年可以承袭郡王爵位之后,那在他父亲的开封城里堪称一霸,且是名声极坏的那一类。

    而周王朱橚,这个对医道很有兴趣的老实王爷,虽然一手医术不俗,可根本不是一个管教孩子的料,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不然也不会教育处这样一个目中无人心中无父无母的朱有爋来。

    并且朱橚对待朱有爋的惩罚措施也不过时囚禁王府内闭门思过罢了,完全没有半点惩戒的效果,甚至还会激起朱有爋更强的逆反心理,导致现在他所做的错事越来越大越来越过分,甚至还闹出了几起人命官司。

    也正是因为出了人命,还闹得大张旗鼓根本就没有办法遮掩,这才被佥都御使给盯上了,一纸文书就报到了京城当中。

    如今的都察院经历了之前的风波,又加上左都御史职位的更替变幻,使得他们没了直属上司,也就成为朱允炆手中为数不多能够完全掌握的力量。

    现在这都察院的事正是交在了黄子澄的手里管着,也正是因此那封文书才到了黄子澄的手中。

    在昨天黄子澄看到这文书奏报的时候还只是心中厌恶,对大明这种藩王制度又添了几分不满,尤其是出现朱有爋这种败类的皇族后裔,更加让他坚定了改变这种制度的决心。

    可今日事情突发,本该封锁的消息泄密,朱允炆正是需要他们三人想办法弥补的时候。

    黄子澄的脑中便突然想到了这件事,打了一个转弯,就有了注意,便是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的办法。

    现在他们手里有朱有爋不法的奏章,证据什么的也的的确确都完备,可以说只要朱允炆一声令下,朱有爋就算不死也得狠狠的掉一层皮,这是百分之百肯定的事情。

    不过现在黄子澄却不打算这样做,反而他还想要放过朱有爋,甚至还要拉拢他,让朱有爋成为自己人,已达到黄子澄计划的最终目的。

    而这计划所针对的目标,自然就是大明周王朱橚,也就是朱有爋的父亲。

    计划也很简单,反正朱有爋这种心中无父无母的败类只想着自己的富贵,只要利益足够,他完全有可能出卖自己的父亲。

    到时候只要借着他的罪名为由,只要朱有爋答应了黄子澄的计划,那朱允炆这边大可将他的罪名先消掉,甚至概不追究,而且事后还有可能加以封赏。

    当然了,如果他不合作,这不法之事必然是要狠狠的追责,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多添上一些旧账,直接将其贬为庶民都是没准的事情。

    估计在这样大棒就甜枣的双重压力下,就凭着朱有爋那种烂人,怎么可能不乖乖就范听从黄子澄的安排。

    作为这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棋,朱有爋的倒戈也就代表着计划可以完美的实施,基本上也就不需要担心什么意外了。

    毕竟作为周王朱橚的嫡次子,朱有爋还是有几分说话的分量,只要他这里没问题,那么黄子澄的计划就没问题,周王朱橚自然是在劫难逃。

    而需要朱有爋做的也很简单,就是让他发挥自己最拿手的用处,什么卑劣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达到黄子澄计划的目的便可以。

    到时候将一些罪名扣在朱橚的头上,再加上朱有爋的主动检举,再在周王府里查出点什么东西来,那一切便如水到渠成一般,顺顺利利的就能拿下一个大明亲王。

    这对于刚刚登基的朱允炆而言绝对是一次非常巨大的成功,乃至于十分提涨士气的计划。

    不仅因为朱橚是大明亲王,也排行第五,虽然不是边塞九王之一,但他在如今大明皇族谱系之中地位是第二高的,第一自然是老四朱棣。

    而且还因为朱橚和朱棣的关系,也能极大地打压朱棣的士气,间接让这位在朱允炆心中最是忌惮的四叔收到一定的打击。

    所以削了朱橚的王爵好处可谓多多,且可以说是在削藩大计上的一次重大成功,一次大步的前进。

    并且还能极大地增长朱允炆的皇权,给大明那些心理不安分的藩王提个醒,告诉他们这天下可还是朱允炆的天下,你们还要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藩王,不然这周王朱橚的下场便是你们的下场。

    别以为是朱允炆的皇叔辈就可以倚老卖老,皇权至上这是大明最重要的关键,也是朱允炆必须要强调的一点。

    甚至在结合这已经泄露出去的消息,还能起到一些别样的变化,让那些藩王们会错了意,让他们对皇权的敬畏之心在多上几份那才更好呢

第635章 人到用时方恨少() 
计划初定,自然得需要找人来执行,还必须要是可靠之人才能让朱允炆放心,以免事情败露引发更坏的后果。

    到时候真有人说他这个大明帝王,竟然派人去给自己的皇叔下套,还是让皇叔的亲儿子做这等龌龊之事,那可就真的有意思了。

    大明新帝登基未稳,便传出来这等肮脏传闻,先不说其他人认为真假与否,但是这种风闻极差的消息涉及到朱允炆这件事,本身便对皇权帝王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一些异常恶劣的后果。

    所以此事必须要交给值得信赖且有能力有胆识的人去办才成,不然这事情没有办妥,到时候又引火上身自己给自己挖坑,那才叫真的自作自受呢。

    可让黄子澄他们提计划到是可以,但真正需要派人去执行付诸于行动这方面,可和他们三个没有什么关系。

    就算是在下面地方待了多年的方孝孺,也没有这种本事,更别说他原来只是一个汉中教授,说白了就是个教书先生罢了。

    而唯一一个能有委托出去的兵部尚书齐泰,也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花架子,让他执行一个城门袭杀计划都失败导致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也正是因为他这件事才传出去所谓的消息,才有这后来补救的注意。

    所以甭管是提出计划的黄子澄,还是作为新晋心腹重臣的方孝孺,亦或者如今立功心切的齐泰,他们三个都没有本事去办成这件事,甚至连在下面找一个合适的属下都挺费劲的。

    因为他们三人说白了在朝中基本都是无根之浮萍,上面靠着朱允炆这个天下第一粗的大腿,下面却是什么都没有。

    根基,家世,师生弟子等等,除了方孝孺这位儒学大家做了几年汉中教授,能有一些在京士子为关系以外,其他两人干脆就是孤家寡人的状态。

    之前作为东宫属官的黄子澄本身是跟着前储君,也就是朱允炆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身边。

    那时候还有一些同僚,而且可以说是前路光明一片坦途,那需要他去交集别人,完全就是其他人来恭维他的状况。

    可后来朱标病逝,那一批东宫太子储君麾下的属官大多离散,十人有九人都被调往了地方为官,这几年就根本没有会来过京师,也就是黄子澄等寥寥无几之人还留了下来,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新一任储君,也就是朱允炆的属官。

    而其中作为身份最高,学士最广博的黄子澄,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朱允炆的老师,更别提他们两人本来便兴趣相投心志相符,堪称良师遇高徒。

    那有了储君作为依靠,黄子澄自然就不想着下面这些官僚交际问题了,更别说在他眼里自己是何等的清高,自己和储君朱允炆有着相同的崇高志愿,又岂是那些庸俗臣子们能够明白的。

    所以他自然而然的放弃了发展心腹的机会,或者说他已经认准了将来自己位极人臣,什么心腹不心腹的根本没有用处。

    而齐泰则和黄子澄的情况差不太多,只不过他们两个一个是自己主动放弃,另外一个却是根本没有什么人缘,就算齐泰做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子,依旧在自己那些同僚当中没有什么好的风评。

    也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他的脾气和怪异性格,所以才导致他被人疏远,和他自己不愿人更深入的攀谈交涉,活脱脱的做了很多年的孤臣,这样便一直到了他被黄子澄看中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