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想不通,为什么同为血亲皇族,按理说朱棣和朱允炆两人之间的血脉关系还算是近的,毕竟朱棣和朱标是一母同胞所出,最起码比后面那些么多亲王在血缘关系上来的更为亲近。

    可世事难料,就算如此亲近的血缘关系,朱允炆还是采纳了齐泰的计划,还是给朱棣经历了一次生死之间的交错。

    这也让朱棣彻底看清楚了自己那个坐在了龙椅上的皇侄儿,那看似温文尔雅其实心狠手辣不比任何人差的天子,到底是怎么看他这个四皇叔的。

    其实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朱棣就算再反应慢也该发现一点眉目了。

    这还是在他回到北平以后,和姚广孝一番深谈才彻底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为什么朱允炆如此针对自己,为什么没有多交集见面的叔侄两人关系居然如此的差,乃至朱棣都没有半点反对他登基的意思,也要被是为眼中钉肉中刺,都使出了城门袭杀这等卑劣的手段,简直就是对朱棣恨之入骨的状态。

    而姚广孝整日在庙中诵经礼佛,但对朝堂上的事可是一直都在关注的。

    正因为如此,他才渐渐发现了朱允炆针对大明藩王制度的苗头,也恰好结合了朱棣的遭遇,才彻底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当朱棣听到姚广孝所言,说自己这个皇侄儿居然对大明国策分封藩王制度有很大的不满,乃至十分排斥,那表现出来的震惊之色绝对不是假的。

    谁都知道大明如今的基本国策都是先帝,也就是朱棣的父皇朱元璋所定下的,其中最让朱元璋放心的就是这分封藩王制度。

    而被朱元璋亲自认定的大明储君继承人,现在却是极力反对他的国策,这岂不是再给自己找一个唱反调的吗。

    此时,朱棣又回忆了一下朱允炆作为储君之时的表现,不由得暗探一声自己这个皇侄儿果然隐藏的极好。

    这么多年的时间也没有露出半点马脚,中途唯一的一次试探性进言,在得到不可居进展的回答之后,便果断抽身而退,干净利落的不像话,完全就是私下里准备的十分充足嘛。

    现在好了,先帝殡天,大明还主,朱允炆从储君做到了帝王,终于是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做到了最顶上的那个人。

    也正是因此,他心里那暗藏许久的观念意识也不再遮遮掩掩了,干干脆脆的摆出来,例子自然就是针对朱棣的这档子事。

    不过实际上在出这事之前,朱允炆都藏的很好,只是当时被齐泰一番忽悠脑子猛地不听使唤,又眼见着时机确实难得,才没有耐住自己保持很好的心思。

    结果显而易见,搞得不管是朱允炆还是朱棣两边都不太好,这本来还算平和的关系一下子就撕裂开来,中间的裂缝可不是说闭合弥补就能了事的。

    那可是一次真真正正的袭杀,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事情,连朱允炆都没有估计什么叔侄关系皇族血脉的问题,说下手就下手,那朱棣这里还顾虑这么多算什么意思。

    实际上在北平的路上时,朱棣心里就忽然想到了一个已经不在世上的人,燕王府前任长史周朝。

    这被朱棣委以重任的长史,自大进了燕王府不久便口出大逆不道之言,后来更是积极撺掇朱棣争取储君大位,可以说是一门心思认准了朱棣的前途,想要将他推到天下共主的位子上。

    可那时周朝认准的对手是朱棣的大哥朱标,现在反而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在对立面上,也算是周朝没有说错吧。

    而且朱棣隐隐间觉得,经历了上一次的事情,他这个大明燕王,和朱允炆那个大明皇帝之间应当没有这么简单就结束

第638章 开封城局(上)() 
先不说在北平有些发愁的朱棣,他那里还没有认清自己的现状,还在脑中各种的犹豫不决,这一点就连姚广孝都帮不了他,只能靠朱棣自己坚定信念,而姚广孝也相信他并没有看错朱棣这个人

    另一面,得了差事的蒋瓛着手派人去处理这件事,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自然就是接触周王朱橚的次子朱有爋。

    而蒋瓛所派出的人手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和他竞争过锦衣卫指挥使之位的另一人,金丹阳是也。

    原本金丹阳和蒋瓛就是继毛骧之后执掌锦衣卫的最佳两个人选。

    不过那时毛骧还有不少的话语权,尤其蒋瓛是自己的徒弟,所以这再给朱元璋的建议上难免有些偏颇,就算金丹阳他明确知道是朱元璋亲自安插的人手也没有改变。

    那这样的结果就是蒋瓛上位,朱元璋还是选择相信了自己毛骧的眼光,也没有强行将锦衣卫交给自己的人,反而打算用最合适的人选作为指挥使,毕竟不管是蒋瓛还是金丹阳,其实都是他手底下的忠犬无疑。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本来隐隐已经执掌锦衣卫半壁江山的金丹阳彻底没落,或者说一直都被蒋瓛压着一头,根本就难以翻身。

    不过金丹阳对此到是没有什么不满的表现,因为他本身就是朱元璋安排进的锦衣卫,他的任务就是听从朱元璋的命令行事。

    如今既然没有什么吩咐,那么锦衣卫指挥使的话就该金丹阳去遵守,这一点毫无疑问。

    就这样,金丹阳从关内调到了关外,又从关外调回了关内,来来去去反反复复,换了其他人可能都会心有怨气,但金丹阳依旧是面无表情的遵行每一次调令和任务,并没有半点违逆抗命的意思。

    渐渐地,蒋瓛也觉得对金丹阳可以放松一些警惕,毕竟在没有威胁的时候,放着这样一个能手去大材小用,这怎么说都有些奢侈过分了。

    要知道能和蒋瓛一争锦衣卫指挥使的人,又岂能是什么阿猫阿狗可以比较的,本身能够被朱元璋推到那个位置上去,便证明了他自身的能力足以担任这些职务,甚至包括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

    其实原本在朱元璋死后,蒋瓛是觉得可以将金丹阳重新启用上来,最起码也给一个锦衣卫同知的位子做一做,替自己分担一些事务难题。

    可谁知道经过蒋瓛的一番调查,居然发现这原本以为是死忠于先帝的金丹阳竟然不是那回事。

    或者说金丹阳有朱元璋的授命,忠于大明皇帝,不管皇帝是谁,只需对龙椅上面的那个人负责就行。

    那这么说来,就现在蒋瓛的立场和金丹阳便隐隐间已经处于对立的局面,如果放任其不管的话,那将来蒋瓛的一些计划很有可能便付诸东流甚至被人搅黄了。

    乃至继续留着金丹阳都很是不稳定,可以说是藏在锦衣卫制度里最大也最明显的危险份子。

    将来如果出现朱允炆裁撤锦衣卫的时候,说不定这里面金丹阳付出的功劳都要占上五六成的意思。

    要知道自大锦衣卫初建之时,金丹阳便已经在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就算他现在被蒋瓛排挤,只是一个锦衣卫千户,那他知道的事情也绝对不少,尤其是锦衣卫内部的一些隐秘情报,不说是了若指掌也是八九不离十的地步。

    所以在朱允炆暗授计划的时候,蒋瓛脑子里第一反应的人选就是金丹阳了。

    交给他去执行,既能保证这个计划的实施不会出现差错,因为这是天子交代下来的任务,让金丹阳这个忠心耿耿之人去做定能竭尽全力。

    而且在蒋瓛这里看来,也完全方便与事后他所作出的另一些应对,或者说小动作更为恰当一些。

    现在想一想蒋瓛都觉得有意思,就是他自己不能出现在开封城亲眼看到那有趣的一幕,不过好在他可是全程参与了这件事,虽然身在金陵城,可心却早已飘到了开封汴梁去了

    果然不出蒋瓛所料,当他将这差事交给金丹阳以后,这位万年死人脸的锦衣卫千户终于是有了一点波动,清晰可见的微微激动在蒋瓛的眼里是那么确切,也更加坚定了蒋瓛所作出那个计划的决心。

    没有人是真正的冷漠死板,不会和外界交流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

    真是那样的话已经都不能称之为人了,干脆是石头还算差不多。

    而金丹阳只是为人冷漠,且根本就没有将自己作为锦衣卫的一员,所以才显得格格不入,只是一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罢了。

    但他终究还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有自己的内心情感波动。

    在面对由当今天子亲自嘱咐叮咛的差事时,金丹阳心里仍然按耐不住那一丝激动地情绪,要不是这多年的表情管理早就习惯自然,说不定可能暴露的更严重一些,虽然他还不知道蒋瓛早已看透了一切。

    就这样,看似不带丝毫感情其实内心颇有些激动的金丹阳接手这件事,没有半分耽搁,连行礼都没有收拾只是带着一匹马必要的物品和盘缠便匆匆赶往了开封城。

    而蒋瓛眼见着金丹阳的离开,默默地招手示意手下上前来,细声叮嘱了几句,也开始了他自己的计划打算。

    至于最终的结果如何,这还要等到开封城才能一见分晓。

    不过蒋瓛可是十分期待的呢,期待着能再一次见到金丹阳本人呢。

    只是那一次就不知道是活着见面,还是另一番情况了。

    蒋瓛心里有什么打算只有他自己清楚,整个计划也是拆开来交给不同的人去做,提防的就是中间哪个环节出现错漏,或者自己身边这些心腹有谁出了问题。

    而这种一环扣这一环的计划自然需要严密的执行,蒋瓛相信锦衣卫的能力,相信自己手下这些二郎足够应对这件事,因为只是单纯的一环根本算不上有多难。

    不过这整个隐藏在金丹阳任务之下的暗谋计划还有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一步,这还得要蒋瓛挑选最可靠地心腹去执行,也就是方才他所叮嘱的那名锦衣卫。

    看起来平平无奇,脸上也毫无特色可言,放到大街上完全就是平民百姓的样子,甚至就算他穿上了高官华服也完全没有那回事,甚至锦衣卫千户的服饰穿在他身上都有些显得不伦不类。

    可就是这样毫无特点也毫无表现完全平淡的人,居然是蒋瓛手底下最可靠也是最厉害的心腹,除他之外再无别人,也只有他才最合适蒋瓛那计划的最终一步

第639章 开封城局(中)() 
一场风云正在开封城上的天空汇聚,由黄子澄建议,朱允炆首肯的一张大网正朝着周王府慢慢的罩来。

    而此时的周王朱橚还在刻苦研读医书,正打算广发名帖延请天下名医于自己的府中宴饮,共同商讨医道学问,也好开拓开拓自己的眼界。

    朱橚很清楚闭门造车根本不是增强医书的办法,就算自己再怎么研究也只有一个人的头脑,而不及天下人的才华。

    虽然医家秉承着法不外传,很多人敝帚自珍除了亲传弟子以外根本就得不到真正的手艺医术,可朱橚正是有着想要打破这方面的陋习,才打算在自己的王府宴请天下名医汇聚,更是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怎么也要商量出来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不然天下医者人人自珍那可不行。

    若有什么意外,万一这定好的医术没有来的及传承下去,那岂不就是愧对先师前辈,简直有违医道仁济天下的宗旨。

    朱橚身为皇族,这眼光自然是不缺,也相信凭着自己的地位能够极大的促成这件事。

    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他对醉心医术的小小私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医道发展更加完善,乃至能脱出百工行业独成一派才是最好的。

    不得不说,朱橚的想法着实有些胆大,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都差不多。

    千百年来能有他这般想法的,不是被归为疯子就是医道叛徒人人喊打,可现在朱橚占着皇亲贵族的身份,天潢贵胄亲王压阵,相比以往可没有哪个皇族能够如此大力的推崇医道学术。

    再说了,朱橚可不认为前人办不到的事情他这后人也办不到,所有的事都并非难事,正所谓事在人为,尚未做,便言弃,这可不是朱橚的个人风格。

    也正是因为他这段时间忙里忙外的准备宴请名单,四处派人去大明各地寻找真正的名医大家,甚至如果有必要的话更要去京城请一部分太医院的御医参与到此事当中。

    毕竟这太医院怎么说也是名义上天下医者中最厉害之人汇聚的地方,现在朱橚打算商议解决如此大事,焉能没有太医院的参与?

    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朱橚一心醉于医道,王府内大小事务皆由属官署理,内院也有王妃管着,一般情况下还用不着他这个周王出面。

    但是在朱有爋,这位周王府嫡次子的问题上,向来是只有朱橚才能管得了这个纨绔子弟。

    甚至就连他的长兄朱有炖都没有办法管得了他,除了害朱橚意外,朱有爋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