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方才信使明明听到燕王殿下打算一个不留,全都送到金陵去为先帝服孝,这着实是有些令人怀疑,信使都赶紧是不是自己耳朵听错了,总不可能是因为燕王殿下突然间转了性子吧。
现在再看来,果然还是有点顾虑的。
这调遣麾下王府侍卫跟随,嘴上说着是为了保护三位世子的安全,但实际上一路都在大明境内,使者自己也不是独自一人来的,朱允炆特意派了三十人的护卫跟着过来,朱棣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在金陵城里,三位王爷世子殿下能有什么危险,还安自己的心,这话解释的也太过牵强了一些吧。
明显就是燕王心中有些隐忧,因为周王的事情才会如此行事,信使自以为事的认为,心中觉得一切都是了然了。
但实际上朱棣内心究竟是怎么个想法,就连和他同床共枕的燕王妃徐妙云都未必能够完全清楚,又何况是这才刚刚见了朱棣一面的朝廷使者呢。
现在给你表现出来的面貌,那是你应该看见应该知道的,不需要知道的自然什么都不会流露出来,哪怕是半分都不会有。
你以为的一切其实只是朱棣给你的认知,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尤其是这同样三十人规制的王府宿卫,你这信使就真的能保证自己揣摩的都是正确的吗。
不过就目前看来,显然信使觉得自己一切都猜对了,包括朱棣的想法和态度,无非就是不想和朝廷翻脸,又担心朝廷以三位世子为由头对朱棣本人下手罢了。
这种矛盾的想法黄子澄他们也是早有预料,所以现在使者的眼中以为燕王也不过是如此,貌似朝廷里的那几位大人完全猜透了燕王的心境啊,这位传言是朝廷削藩最大阻力的燕王点殿下,怕也不过是如此啊。
使者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朱棣脸上也带着微笑,不知情的还以为这俩人关系有多好呢。
可谁又能知道这笑容下面所隐藏的东西有多少呢
第667章 削藩(十七)()
双方各自有各自的算盘,谁都不可能全盘托出给对方看见,都恨不得藏的越深越好呢,所以这脸上泛起的笑容不正是最佳的掩饰吗。
别看现在朱棣和这朝廷使者两人对着笑的真挚,可心底里却都是一副我已经看透了你的想法,只不过使者这里是自作聪明的一边,而朱棣则是的的确确拿捏住了对方来此的用意,才做出的相应举措。
可以说现在只有使者还自以为是的觉得什么都明白,却不知道这前殿当中最少也有两人清楚他的用意,甚至张枫在看向使者的时候都不免有一些可怜他的意思,真是智商碾压无药可救了啊
远远地看着离去的马队,朱棣心中虽然早有准备却仍然免不了泛起阵阵波澜,尤其是高炽,高熙,高燧这三个孩子的安全问题,仍旧是在其心中最担忧的一点。
甚至此时燕王妃还不知道自己的三个孩子已经离了北平,向着远方的金陵城去了呢,朱棣这从姚广孝那里回来之后,匆匆忙忙的准备也灭有告知王妃。
一来是怕她心中不舍母爱爆发,另一方面则真的是时间仓促,也顾不上什么解释之类的话了,难不成还要留给爱妃和儿子们互相之间依依不舍的道别时间吗。
这如果让那使者知晓,保不齐还要猜测怀疑是不是他这个燕王不想要世子入京,进而找来王妃演这么一处戏,在借此机会另做打算啊。
所以现在朱棣不仅要担心自己几个儿子的问题,还要头疼一会儿该怎么去向王妃说清这件事,毕竟连知会一声都没有做到,确实是做的有些不太妥当
至于具体这一晚上朱棣是怎么跟燕王妃解释的,作为宿卫统领的张枫肯定是不清楚的。
但是他第二天,从朱棣的神色上看来,燕王妃绝对没有给自家王爷什么好脸色,这肯定是百分之百毋庸置疑的事情,张枫敢拍着胸脯打保证。
不过今日这密室商议,张枫还是忍着没有笑出来,毕竟场合还是很严肃的,又有其他的外人在场,可不仅仅是张枫和朱棣两个人而已。
燕山三护卫,作为燕王朱棣麾下最强大的三支精锐部队,也是威震北地的强军雄狮,在鞑靼人眼里那都是有着赫赫威名的存在。
不过今时今日,这三护卫中的重要人物,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尽皆在此处候着,显然今日所谈之事绝对非同小可
只是原本三家三个护卫指挥使,今日这屋内却仅仅只有两位,左护卫郭峪和中护卫的唐云尽皆再次,唯独右护卫指挥使徐猛没有踪迹。
就连右护卫旗下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都甚少,整个右护卫可以说只有陈贤这一个指挥佥事在此,脸上还带着几分尴尬的意思。
说实在的,徐猛怎么论也都是徐家的人,虽然名义上是朱棣麾下右护卫指挥使,也是效忠于朱棣的人,但不管如何这要是在徐家和朱棣两者之间有一个选择,徐猛八成还是会跟着自己的姓氏走。
所以在朱棣这里看来,徐猛这么多年也算是劳苦功高,但始终入不得自己人的行列,因为他的一颗心始终挂念在金陵城的魏国公府上。
这一点,光是从每年魏国公府都派人给徐猛送上一两个物件就能看的出来。
先别说这东西金贵不金贵,但是如今的魏国公府仍然惦记着他,徐猛就足以感激涕零无以为报了,心里自然有所偏颇。
原本对于这种挖自己墙角的事情,朱棣那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的,换做其他人这么干,说不得早就被朱棣打上门去了。
可魏国公府不一样啊,徐猛当初提点燕山右护卫的时候情况也不太一样,两相结合起来也就造成了如今比较尴尬的局面。
一来徐家是燕王妃的娘家,当初自己那位丈人徐达多自己多有帮助,这是一个天大的人情,哪怕是现在徐达早已病逝多年,可朱棣心里仍然记挂着,还要估计自己爱妃的心思,自然不可能对徐猛做什么手脚,也就听之任之这么多年过去了。
二来当初朱棣刚刚就藩的时候,整个燕王府上上下下是捉襟见肘人手不够,连最基本的护卫都调配不起,之后还得靠着上书请求父皇当地招募兵勇才将将能够凑活。
那之前的这段时间可都是一直靠着徐猛在支撑,一个右护卫担起了整个燕山三护卫的职责,连带着还有燕王府的戍卫工作,全都是徐猛在负责。
所以,朱棣也是股念旧情,明知道徐猛不可能真正的做到自己心腹之人,却仍然将这燕山右护卫交给了徐猛来带着,没有去动他
不过这也不代表整个右护卫全都是徐猛的人,最起码现在坐在这里的指挥佥事陈贤便是彻彻底底的朱棣心腹,也是朱棣一手安插进入右护卫的人手。
另外,今日这间密室当中召集众位心腹过来,所要商议的事情自然是非同小可,也绝对不能让徐猛知晓,这一点必须要防止,也是因为朱棣此间的心思已经发生了变化。
若是之前,天下太平无事发生,朱棣这个燕王做的好好的,那徐猛这个指挥使的位子自然是稳如泰山,除非他自己作死,不然根本不会有人动他,乃至出现这种需要避讳他的事情发生。
可现在不一样了,大明帝王更迭,先帝病逝新帝登基,且这新帝朱允炆明显对大明各个藩王报以深深的忌惮和芥蒂,乃至已经达到了不死不休双方必然决出一个胜负的地步。
真的以为朱棣什么的察觉不出来吗,就算没有蒋瓛的泄密,光是李景隆带兵北上借着换防的名义突袭开封这件事,以一纸罪状就将堂堂大明周王押送入京,当日便徙移云南蒙化,这其中未免也太过武断果决了吧。
朱棣哪怕没有后面消息所带来的评断,也绝对会认为这件事情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而作为事后蒋瓛的泄密,也算是彻底点燃了朱棣心头的怒火,让他对自己那个皇帝侄子朱允炆失望到了极点
第668章 削藩(十八)()
周王事件就是最大的导火索,也是捅破朱棣心中最后一层希望的刀子,让他再也不会真的相信朝廷的一言一语了。
先有金陵城门下的一幕,再有后来的周王事件,坐在京城奉天殿当中的那个年轻帝王,他是真的打算和所有的藩王不死不休的局面啊。
削藩削藩,彻底改变先帝的国策制度,这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亦或者这位少年帝王真的就这么想要做出一些成绩,就这么排斥厌恶自己的这些皇叔们吗。
朱允炆的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一点朱棣猜不透也不愿意再费尽心思去猜了,他只需要清楚,现在大明新朝廷的主旨很简单,就是一步步的进行削藩,这是既定的国策,无从更改也不会更改。
而深知自己实力和名望的朱棣,自然也明白他在无形当中已经成为了新帝削藩路上那最大的一块绊脚石,也是最令人忌惮却最需要铲除的那一个。
虽然不知道朝廷对于削藩政策上是如何执行的,但朱棣怎么可能会带着侥幸的心里一次又一次的坐视,反而等到灾难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再进行反抗吗,亡羊补牢也没有这么晚的吧,到时候怎么可能还来得及呢。
所以事有准备防范,朱棣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这一点,也是为什么他不会让徐猛出现在这里的根本原因。
既然知道朝廷已经对他们这些藩王很不待见,乃至到了不削藩不足以平息的地步,那坐以待毙可不是朱棣的一贯风格。
今天是开封府的周王,明天没准就是另外一个大明亲王了,到时候迟早会轮到朱棣的身上。
而且天子这么做也的的确确是有失人情味了,个个都算是他的皇叔辈,却全都被列入了阶级敌人的层面上,甚至朱棣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了朱允炆的假想敌,那种极其棘手的目标。
虽说皇室亲情关系单薄,可也不至于如此地步吧,宗室之间难道就只剩下了削藩一条道路可以走吗,朱允炆真的就这般狠辣心肠冰冷无情?
就现在看来,显然是的,至于将来会不会有所改变,这一点朱棣不敢打保证,他也不会那自己的前路生命和燕王府上上下下这多人去打保证。
连自己周王叔一面都不肯见的天子,朱棣想一想就觉得心中发寒,简直是比沙场对战刀剑相击血肉横飞的场面更加让人畏惧。
所以不得已而为之,说的就是朱棣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手防范的必然准备吧,总不可能真的坐视灾祸加身而不动吧。
至于具体该怎么做,朱棣很清楚,也很明白,他安身立命能够让朱允炆如此忌惮的一点,不就是手下掌握的三山护卫力量吧,那加起来足足有六万多人的战力,且一个个尽皆骁勇无双,绝非常人所能及也。
再有便是这么多年浴血拼杀下来的名声威望,在北地边军当中朱棣可以说是一杆大旗,谁人不心中敬服,能有如此可都是靠着一次次出关作战,一次次北上靖边那麾下将士的生命所换回来的。
至于皇室宗亲的辈分地位,朱棣对此到是不怎么看在眼里,最起码自己的侄儿都做到了皇帝,难道这点所谓的辈分就真的管用吗。
要是有那么一点用处的话,何以至于同为皇叔的周王朱橚就这般轻易的被贬为庶人,且还是用了阴谋手段诬陷构害,简直是为人所不齿。
然而在朱允炆的心里,实际上还是最朱棣这层身份有些忌惮的,最起码他在明面上还是矮了朱棣一头。
至于周王朱橚,那就只能怪他有一个不肖子吧。
要不是正巧有一个御史参本,正巧齐泰刚烈的手段受挫,黄子澄温和的手段需要施展的时候,就来了这么最好的目标,才有事后周王府的一系列事情。
之所以在朱橚到了金陵城时,朱允炆连面都没有相见便将他赶去了云南,这其中不仅有朱允炆冷漠无情,天性凉薄的一面,还有他不愿见到辈分比自己大的皇叔朱橚,不愿意再见了面还要称呼一声长辈啊。
但这一点是朱棣想不到的,或者说朱棣全然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毕竟都已经这般手段做法了,哪里还会顾忌皇叔辈分的问题,要是真有这么顾忌,何以至于如此削藩呢。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显然朱允炆是只想着让大明这些手中掌权的藩王消失,一点都不顾及先帝的政策,也没有顾念宗室之间的情分才会如此啊
那么今日朱棣这番做法,却也是情有可原,事出有因的。
而所要做的准备却也是不少,首先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三山护卫当中将士兵卒的忠心问题,这一点可不是之前那种简简单单的判断,而是关乎到将来,如果真的要有那么一点,朱棣不得已要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