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铁山有所察觉的回头望去,张枫正一个人站在营门处看着他们,铁山艰难的伸直手臂用力的挥了挥,嘴里大声的喊着瓶儿。

    此时的风很大,铁山的声音被风吹的散了,落到了张枫的耳中时就只剩下个瓶字了,他会意的点了点头,同样用力的挥舞手臂回应着。

    铁山安心的笑了,摆摆手转过头跟着队伍继续出发了,他心中唯一的牵挂小瓶儿现在也有了新的家,一个只得信赖的人会照顾好她的

    “走吧,快到时辰了,千户大人马上要下令出发了。”老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张枫的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缓缓地说道。

    张枫擦了擦眼角,也不知是不是风太大的缘故,吹的他都流出了眼泪

    去时意气风发,归时消沉暗淡,这次回程丘福也没有强令他们继续快速行军,所以这次大家就没有再遭罪,张枫的屁股也免受了二次伤害。

    慢慢行军的队伍用了两倍的时间回到了北平境内,丘福和朱能二人并肩骑马前行。

    “大人,这次我们的练兵意图倒是没有达成啊,这群新兵还是没有见过血,我怕以后会很麻烦的。”朱能带着一丝忧虑说道。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这北地各处部署的战卒众多,再加上人少所以也没有多少山贼匪患可以用来练手,咱们总不能和王爷请示南下剿匪吧。”丘福无奈的开口。

    对此朱能也没有办法,现在只能看情况再说了,真要是用到他们上战场的时候可千万别是什么大阵仗,不然他怕自己手下的这群人出岔子丢人啊。

    “说来这次也不是没有收获,各旗各户也算是见识过了,而且还有个叫马六的小子不是侦查到了敌人的存粮所在吗,看来是个天生探子的好苗子,以后要多多照看这个小子,说不定将来会有大用处的。”

    “可是这次不应该张枫是头功吗?您怎么把他忘了。”朱能皱着眉头疑惑的说道。

    “哼!别提他,本来我还打算接着这次功劳给他剩个试百户做做,谁知道这家伙目无军纪为了替那些人求情擅闯中军大帐,你知道我最不喜的就是这种士卒。”一听朱能提起张枫,丘福就换了脸色,本来还对张枫充满期待,谁知道竟是个桀骜之人。

    朱能听了自己上司的话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这个上司哪都好就是太守规矩了,太老成了,手下有几个张枫这样的士卒他朱能都是偷着乐的,手下能干就算有点小错误也没什么的,若是都是守规矩的乖乖兵,那还有什么立大功的机会了

第64章 应天()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谢眺在生活一片美好,仕途一帆风顺的时候,于前往荆州赴任的路上谱下了这首五言诗。

    谢眺借着这首诗刻画了南京的繁华景象,也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进取之心,而作为我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老爷子也表示南京是个好地方,风水好,人好,景色也好。

    可作为都城就有点别扭了,这古之金陵,建康历为六朝都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朝个个都有过北伐经历,可全都功败垂成,朱老爷子称帝的时候考虑了半天,始终觉得建康这个地方风水不太好,把它作为都城的皇朝命运好像都有点失败。

    此时雄心壮志的朱老爷子一心北伐统一天下,若是用这个地方当自己国都,那不是咒自己无力北上吗,所以虽然是在应天称的帝,但老爷子对于都城的选择却属意自己的老家临濠,也就是凤阳。

    可老爷子手下的大臣刘伯温就坚决反对,认为凤阳乃是帝乡不可作为帝都,而且既然建康已改为应天,既有顺应天命之意,所以自然要定都在这里。

    实际上刘伯温就是在告诫朱老爷子,您千万别忘了那里不光是你的家乡,还是徐达,常遇春,李善长他们的家乡。我们这群浙江文臣去了倒没什么,无根浮萍而;可这些淮西勋贵们过去那就是荣归故里,到时候凭借着盘根错节的宗族乡亲,您这个皇帝的权柄可就有威胁了。

    朱老爷子一样,也对啊,这事不能不防,既然如此那就只好顺天承命定都南京吧。不过者六朝惨痛的经历始终在老爷子心里有一根刺,所以这皇城要重新选地方建造。

    对此刘伯温表示没有问题,亲自测量风水地形,决定把皇城建于钟山之南,取三山土填燕雀水,而后又引秦淮河水入宫城为金水河,形成金城环抱之势。

    然而这三山之土还是不够,皇城刚完工不久就发生了地陷的事,整个皇城地基下沉,变成了北低南高的地势,只要一来到雨季金水河就像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什么奉天殿,华盖殿,谨慎殿统统淹掉。

    这不,连日的秋雨袭来,金河水已经没过了奉天殿的台阶了,朱元璋此刻看着台下的翻腾的河水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四周侍奉的小太监们全都低着头战战兢兢的,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当中总有个人要倒霉,因为自家主子生气了,他们这些奴才就要负责替主子消火。

    正在朱元璋额头青筋凸显的时候,一个散骑舍人来到殿外,把一封密报递给了一个小太监。

    “爷!”小太监恭敬地把密保呈了上去,朱元璋压下心头怒火接过密保查看起来,四下的内侍们纷纷松了口气,自家主子有事处理的时候就不会在意水漫金殿的小节了。

    朱老爷子看着手中的密保,心中连连冷笑,自他建立大明朝以来,对于整顿吏治可以说是空前古今,对于官员们的要求更是严苛无比。

    老爷子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更允许百姓们主动的检举揭发官员,甚至允许百姓们冲入官府捉拿贪官其他人不得阻拦,更是加大了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力度。

    不过这民抓官虽然看似是给了百姓们极大的权力,但实际上在地方没有那个百姓愿意这么做,自古民不与官斗是历史的演变,到了我朝亦不例外

    “去,把毛驤给朕叫来!”朱元璋冷漠的吩咐道。

    “臣毛驤参见陛下,我皇万福金安。”一个体形消瘦,长着一双三角小眼,眼中不时有着精光闪烁的中年汉子跪在地上行礼。

    “这份东西你看过了吧。”朱元璋把那份密保扔了下去。

    毛驤不用看都知道是自己刚才派人送过去的那一封,连忙恭敬地回话:“臣看过了。”

    “说说吧,这几年朕让你们查的私卖官粮一事进展如何了!”朱元璋靠在龙椅上,脸上看不出丝毫的表情。

    “臣死罪,私卖官粮一事除了几处知府以外再无半点线索,不过臣肯定这其中有朝中大臣的撑腰,不然我校检司不会丝毫无所收获的。”

    “废话!朕也知道是朝中有人在从中作梗,这群蛀虫就是在断我大明的根基,是我大明的万世仇敌!”朱元璋厉声大喝,他对校检司很失望,本以为这几年过去了应该你呢个有所发现,没想到还是只摸到一群小鱼小虾。

    毛驤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咽了口唾沫开口道:“恕微尘斗胆,校检司自奉陛下皇命所建负责监察天下,但我司只有监视的职责并无近一步的权力,又的时候想要探知下一步消息的必然实行威逼利诱,但我校检司不得在人前露面实乃皇命,所以到如今才行事缓慢,若是陛下应允我等可以有巡查缉捕之权,微臣保证三月之内必有所获!”

    毛驤说完这话便以头抢地不再言语,他知道他刚才所说的话已经十分僭越了,要知道若是让他们校检司有了扇子抓人的权力,那怕是天下都要为之丧胆,自此百官闻校检司之名定会色变当场,想到那个场景毛驤就隐隐觉得兴奋莫名

    坐在龙椅上朱元璋沉默思索着,虽然毛驤有暗中指责他的意思,但对于贪官吏治上的问题他从来都不打算妥协,而且毛驤说的也算有些道理,毕竟只靠暗中的查探并不能把事情彻底的弄清楚。

    朱老爷子考虑了良久,还是觉得暂时不给予校检司这般权力,因为今日的边关军情上报,上面报名了最近长城各处关隘都有北元人袭扰,好似要有什么大动作。

    现在对于国内的这些贪官污吏也只能暂时的忍忍了,长城外面的敌人才是真正的狼子野心,若是边关失守,他再怎么整顿吏治都是无用之功。

    挥挥手示意毛驤可以下去了,朱元璋背着手又来到了殿外台阶上,看着天上连绵不断的秋雨,老爷子内心有些烦躁不安。

    虽然现在明朝看似强盛壮大,但实际上内忧外患仍是不断,已经五十二岁的他此刻有些累了,连日的奏章批阅使得他头痛心慌,看着天下各处的匪患灾祸不断,只能感叹一句天下初定民生不稳啊。

    看了半晌秋雨的朱老爷回到了殿内对对贴身小太监吩咐道“召兵部尚书唐铎,侍郎王志,李克刚入宫见朕”

第65章 北伐() 
大明朝的主人和兵部的三位大佬此刻正坐在乾清宫中。

    兵部尚书唐铎自朱老爷子起兵时就一路追随其左右,在取消中书省以后担任刑部尚书一职,这不前些日子上任兵部尚书李溦告老还乡,唐铎就接了他的班主掌兵部大权,而王志和李克刚两人也是新调任的左右侍郎,可以说整个兵部的领导层全都换了人。

    “振之,关于北元叩关的奏章是你在朝会上请奏的,你说说现在长城那边是怎么个情况。”

    唐铎起身回答道:“回禀陛下,自夏末秋初之时,北元的游骑就四处袭扰我大明长城边关,尤其是以北平左近的边关最为众多。据我放探马回报,此次是北元平章乃儿不花作为试探我大明边防力量的军事行动,更有平章别里不花和太史文通等人在一旁策应。

    微臣以为他们若是探的我明军守备力量不足则将会大举进攻,若是没有机会可称他们也毫无损失。只不过这样倒是苦了我我边军将士,要四处应对北元迅猛的骑兵。”

    朱元璋点点头,他对唐铎的看法表示认同,也知道骑战一直是大明军方的弱项,不过现在倒是可以凭借着火器之利来跟铁骑冲锋稍加抗衡,然而战马的数量始终都是大明朝的痛处。

    “王志,关于战马的繁殖管理太仆寺研究的怎么样了?”朱元璋转头问向一旁的兵部左侍郎。

    “自太仆寺建立以来,我朝马政发展日新月异,从洪武六年的五牧监四十八群到洪武七年的五牧监九十八群,再到今年末微臣从滁州统计的十牧监一百八十四群,刨除掉其中的老弱病残等,能直接调集上阵的战马大约有八万六千匹左右,足足是我大明朝自开过以来马匹数量的两倍!”王志振振有词的讲解,对于当年从一介乡兵出身一路和北元人作战的经历来说,他深知战马对此时大明朝的重要性,能在短短几年间使得战马的数量能够翻了几番这太仆寺也算是立了大功了。

    听了这个消息朱老爷子的脸上也缓和了不少,但一想起自家用战马还要三个马场东拼西凑,而北元朝廷有着天然优势,动辄以十万计的战马实在是令人难以企及,想到这里老爷子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四人就北元扰边一事仔细的讨论了半晌,连晚膳都是朱元璋赐的饭食在宫内解决的,可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有个结果,唐铎认为此时已经将要入冬,北元人想必不会持久恋战,毕竟冬季作战对于马背上的他们实乃不易,所以也就不太需要怎么关注北边的事情。

    他的想法是想要先稳定云南,那里还盘踞着元朝残余势力,对于大明朝来说始终是个恰在咽喉里的刺,不吐不快。

    而王志却和他想法相左,他则认为云南不过是小患,云南地处偏安,山林茂密,土家盛行不服王化,倒时只需遣一员上将带甲十万南下即可,说不定那些土司们又会像当年投降元朝一样投降我大明朝。

    反之北边的元人才是我大明朝真正的敌人,他们的战力还十分强大,此时叩关正应该加紧防范,以备战事,绝不能置之不理,任由北元铁骑肆无忌惮的袭扰我大明边关。

    两人就这么在乾清宫里争论不休,李克刚则是个和事佬,哪边都不得罪,哪边都赞同。朱老爷子就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堂下争论的两人,他很喜欢这种节目,每次自己的臣下因为政见不同开始争吵的时候,老爷子都是最高兴的,巴不得他们吵得更加厉害些,这样他才能更加轻松的控制朝臣们,若是地下的臣子都拧成一股绳,那他这个皇位坐的可就不安生了。

    “哼!尚书大人的意思是就放任北元骑兵在我大明关下策马奔腾?”渐渐争出了火气的王志语气强硬的说道。

    “老夫不与你争论这些,我可从没有说过这般话语,在下只是觉得先南后北先内后外方是国之大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