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被苏军俘虏-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缟绱竽亍�

    约有一刻钟,宫殿的大门打开了。一个王宫的护卫执剑立在了门旁。这时就有人从里面喊道,“国王有令,召云台庄主等觐见。”庄主和护卫就带着我进到大厅。大厅里很暗,只能靠着几盏油灯的光亮模糊地看到里面的一切。站在大厅中央,几步之遥的前面正襟危坐着一位年约二十岁的白净文弱的青年男子。从他那黄袍龙冠和威严气度上来看,他就是这个小小王国的国王。他的左边站着一位鹤发童颜,长须飘飘的老者,右边则是那位身佩长剑的中年都尉。这情景一点都不像我在电影中看到的那种呼声齐鸣,百官侧立的吓人场面。

    庄主和护卫毕恭毕敬地向国王三声跪拜,随然就小声地提示着让我也跪拜国王。我硬是梗着脖子,挺着腰板,没有召示。国王见我不肯跪拜,也没有计较,就照直问道,“你可是汉人?”我说正是。国王就问我可知谁继高祖之位。我说高祖之后为惠帝刘盈,刘盈之后是文帝刘恒、景帝刘启和武帝刘彻。我几乎是用背诵的口气答道。

    国王朝身旁的那个老者看了看,那老者向国王点了点头,示意正确。国王略有沉谙,然后继续问道,“你可知大汉有个楼兰之国?”我不禁一怔,心想这小小的天国里竟有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个楼兰之国,就说“那是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一个古城,由于河流改道,居民迁徒,早已被沙土吞没。前些年才被考古工作者发现,至今只剩下了一些残垣断壁。”

    国王接着又向我询问起东汉时期刘家皇亲的踪迹和结局。我说东汉末年张角起义,造成了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并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公元220年汉丞相曹操之长子曹丕废除汉献帝刘协,称帝魏国,从而结束了长达196年的东汉王朝。国王听着,不禁有些悲然。他默然良久,便朝我扬了扬手,还未等我弄懂他的意思,他便起身走进王座后面的屏风里。那个文官和都尉也随着跟了进去。

    这时,站在大厅两边的护卫便过来送我们出殿。等我们刚一出殿,护卫便把大殿的大门一关,用锁锁上。出了大殿,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想总算可以过关了。但是,我还是弄不明白,国王为何要问我这些有关汉朝的历史,而且就这样把我轻易地放了。对此,就连庄主和那个押送我的护卫都有此大惑不解。所以,当那个护卫问庄主,“如之奈何?”庄主摇了摇头,说,“不知,且等国王旨意。”一听这话,我刚轻松下来的心一下子又马上地紧张起来:国王到底是在耍什么花招?

    由于没有国王和王宫的明确指令,庄主和护卫都不敢擅自离开。于是,我们就坐在大殿的门前的台阶上,规规柜柜地等着。这时,天色已晚,暮气苍茫,灰蒙的雾霭正从远山近水边上弥漫开来,甚至可以听到一阵阵清灵的溪水从无声的寂静中响起,让人不禁更添一层生陌的愁绪。就在我们以为国王恐怕已经把我们忘了时,都尉从大殿侧面的门廊里走来,说国王要请我赴宴,就让庄主和护卫先回。

    我跟着都尉进到门廊,顺着被古木秀竹环绕的曲径回廊朝王宫后面走去。长廊的出口处对着后宫的宫门。宫门不大,也并不华丽,只有简单的几个矗立的高大石柱,石柱呈对称形,中间有一扇小门。小门前有两名护卫守卫。都尉把我带到宫门前,向门前迎候的一名侍女交待了几句。那侍女便带着我进到了后宫。

    后宫并不算大,就像个精巧的园林花园。宫园里有一池如梦如幻一般的小湖。月夜之下,湖面婉若一面巨大的镜子,把星空清晰幽静地映在水中。小径绕着着湖边而行,路旁台榭错落,小院数座,凛然安坐,幽谧闲适,且有奇花异石,形色美妙且似有香气。接下,小径就把我们引到了一座通向小湖中心地带的曲桥上。这曲桥弯弯曲曲地朝着湖中伸去。湖心地带是国王的住宅,正屋数楹,偏房几间,回廊曲折,古朴清雅,从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明若暗地洒在屋外的水面上。

    那宫女带我从门廊中进到一间大屋里。屋里挺大,四周点着灯,灯下可以看到屋中摆着一小巧圆桌,桌旁相对地放着两把黑漆木椅。道是那挂在墙上的一幅幅水墨字画使得屋内有些雅致与生气。那侍女见我赤着脚,衣物上沾着泥点,就为找来了一双布鞋和一身洁净的衣裳,然后又为我端来了一盆净水让我清洗,把衣服换上。不一会,国王便从里面的屋子走来,朝我做揖道,“大汉使者,不远万里,来我天国,乃我天国之幸。”见一国之王对我如此礼待,我慌忙单腿跪拜,说,“国王如此厚礼,龙华担代不起。”国王扶起我,拉着我的手一同入座。

    随即,便有两三个侍女斟酒上菜。上的菜有冰河煎鱼、凉拌黄瓜、油香菜和咸鸡蛋,上的酒则是紫色鲜美的葡萄酒。对一国之王来说,这种宴席未免太过于简单。由于桌上的酒菜不多,没法大吃大喝,只能细致品味。然而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出菜的清香和酒的醇美。酒尽之后,侍女只给我们上了一小碗喷香的米饭。我们连菜带饭一起吃得干干尽尽。然后,我们都望着桌上的碗碟畅怀大笑起来。

天国历险记 第5章(宫中受审三)() 
天国历险记长篇张宝同

    饭后,国王就把我叫进他的书房里。这里面是国王看书和办公的地方。地方不大,有两个装满书籍的大柜和一张大形的几案。几案上放着一些笔墨和纸张。纸张看起来很粗,而且发黄。我们像老朋友似地盘腿坐在铺着草席和毡子的几案旁。这时国王告诉我说他也是汉人,先祖曾为京城洛阳的皇亲。东汉末年曾随使臣西行,与安息通使。

    我一听,甚为惊异,便问,“当年的丝绸之路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新疆境内,而那时的西藏还不甚为人所知,你先祖何以能从新疆内地深入到冈底斯山与喜玛拉雅山之间这片冰峰雪山层层环绕的天国之地?”为了解答我的疑问,国王从一书柜中找出一本很厚且很旧的书本放在了我的面前。我打开表层的布包,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天史先王传记。书是用发黄的薄纸装订,用极为工整的小楷抄写的,所以,书很容易糟烂破旧,必须十分地小心爱惜。

    书的第一部分是“先祖开篇”,由于年时已久,字迹模糊和繁字太多,我就觉得看起来很费劲很难懂。但书中的大致意思我还是能懂个大概。故事是说东汉106年,先祖随使臣西行与安息通使,次年间返回西域至于田,突患腹疾昏睡数日不醒,被遗留城中达旬日之久,后经治疗康复,便徒步兼程追赶使团。行至楼兰古城,却不料因风沙之害,河流变道,城边河道已干涸数月。故城内一片荒芜,甚为凄凉。诸多城民沿河道挖坑汲水,而水中泥沙甚稠,不可饮用。先祖遂四处打听使团行踪,却说早已离去一月有余,不知去向。先祖欲寻路返京,却听说陕甘境内正值羌人暴乱,汉军退居长安,使回返之路尽被羌人所截,且羌人残暴,是汉人必斩。先祖无计,欲北去鄯善。一日至西门,见数百游民沿途回返,说途中已有官兵把守,不许强过。先祖一时激愤,便召集游民数百余人,说我乃汉朝使者,自安息而归,知西南之处有一于田之地,人稀地广,水源丰茂,众人可随我前去。遂有众多城民应之,浩浩荡荡一路朝西南迁陡。步行一月有余,终至于田。此地原为一僻小村庄,并无官府。移民遂沿克里雅河西岸聚合成村,开垦播种,休养生息,甚为安宁。先祖本想在此地暂且安生,待西域平和,羌人离去,大道开通之后,再返程回京。却不想,迁至于田之后,一连数年,西域终不能安宁,就连克里雅河边的这片偏隐之地也时常有匈奴兵马巡游骚扰,搜取粮物,强抢民女。先祖甚忧,有意西迁疏勒。然一日,一年长道人登门卜卦,测算极准。先祖遂求其卜算西迁一事。道人说:不可,疏勒人稠地广,已为外族盘踞久矣。先祖便问:现有匈奴时常巡扰,又不可移民西迁,如之奈何?道人答曰:西南群山雪峰之中有一仙境,草木茂盛,气候极佳,为齐天入云之雪峰所环绕,与世隔绝,可为生息休养万年之地。只是征程万里,道路遥远,极其艰险,不知意为如何?先祖连年已为战乱忧烦甚多,闻之甚喜,曰:若有此地,敢有不迁之理?只是举家迁行数千百姓,实为不易。道人曰:彼处虽佳,却无粮棉村舍,可遣壮男秀女各百十人前去开垦耕种,待来年丰衣足食之季,且可将其父老亲子迁至其中。先祖从之,遂选得青壮男子与灵秀之女各百人,多带衣食与精良牛马,随道人于暮春之际上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猎取鸟兽,采摘野食,日夜兼程达四五月有余,终行进至道人修身隐居之地。此地果真草木茂盛,气候极佳,河水环绕,与世绝迹。此时,道人说于先祖:可令其壮男秀女自行婚配,择地而居,开垦播种,自食其力。先祖从之。翌年之夏,粮棉丰收,迁民思亲甚浓。先祖便问道人:可使人迎迁其村人。道人说:不可,此去于田数千里,崇山峻岭,河川纵横,路途奇险,恐此去而不得回返。且山中地域不足百里方圆,若将数千村民迁至山中,人多势繁,必会内遭隐患,外遭祸乱,使我众人难有安宁之日。遂使先祖率人将入山之溪水改道山外,将溪水之洞用巨石封堵,使山中壮男秀女与外界从此隔绝。数年后,道人病患升天,先祖遂将此地以天国名之,将道人以天父名之,并将天父之遗训为天国之法规。天国十三年间,先祖驾崩,是年五十一岁。十岁之子戚琪继位,名号宣王。

    不想东汉王朝已在中国灭亡了一千七百多年时,却还有个东汉的小王国仍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深山默默地生存着。难怪国王会对汉朝的历史和结局如此地了解和关注。国王待我看完书中的第一部分,就把书本收起包好,重放在了书柜中,然后对我说,“虽是与大汉隔绝千百余年,天民亦难断其骨肉之情,不想大汉王朝竟是国破家亡。”说着,便是悲声甚切。我用劝慰的口气说道,“国王不必悲怨,虽大汉王朝已亡灭千余七百多年,但中国亦为大汉的子孙。”这样说来,国王的脸上才有了悦色。

    当晚,夜色早已深浓,但国王却与我问答不休,直到三更,才与我分离就寝。而我则挑灯夜读,翻阅史书,直到五更时分困乏之极时才熄灯安歇。翌日清早,等我被宫中树上的鸟雀叫醒时,天色早已大亮。一位年轻漂亮的使女敲门而入,带我进到旁边的一间小屋里,为我准备好了濑口的盐水和洗脸的温泉水。等我洗濑完毕,就坐在餐桌边开始用餐。然后,独自到后宫屋后的林子里游闲散步。

    顺着石子铺成的小径进到一个月亮门,便见树木青竹的遮掩之处,一座座巨石假山显山露水地立在其中,四周的空地中长满着绿草鲜花,在初照的晨光中,清亮的露珠晶莹欲滴,五色彩蝶闲闲悠悠地飞越其间。过了草地,有一曲桥从溪水上一弯三折地通向一片荫绿深浓的古林。此时,一支溪水般的古曲萧音仿佛梦幻般地从感觉意识的深处清丽地回响,如明媚欣喜的阳光拂面而来,带着那种久违的亲切与悠扬,勾起着我对远方亲人的缠绵相思与热切向往。

    我穿越曲桥小径,寻声望去,却见国王正迎面走来。我们就在桥边的草地上边散着步边说着话。我问国王一些关于历代国王传记的篇幅是如何确定的,因为我昨晚看书时发现有些国王的传记篇幅只有三四页,简直少得可怜。国王答道,“先王们的传记都是丞相和大学士在他们仙世后合写的,篇幅一般是根据国王业绩的多少由全体议事确定的,先祖是开国君王,篇幅自然最长。”

    我说,“既然这样,先王们为何不轰轰烈烈地多干一些事业,也好为自己升天之后的传记增字加页?”国王摇了摇头,说,“清静无为,顺乎民意,乃天父之遗训,不可违之。如有违之,民之生怨,必被后人录之,以示警戒。”我听着便说,“国王乃一国之主,想丞相与大学士不敢冒犯。”国王说,“此言差矣,天父遗训为天国之法。我等唯有尽力遵循,不可违之。诺有偏颇,便有议事来宫觐见,呈文而问之。”

    从国王的话语中,我才知道王宫议事一般由丞相、都尉、学村大学士以及十三个村子的庄主和十几名学村亚父组成。国王虽是一国之君,但如果得不到大多数议事的拥戴和赞同,国王的决定就可能会被否决。而且对于国王的失误与过错,议事们可以呈文请示国王做出解释和回答。。。

第5章(宫中受审四)() 
天国历险记长篇张宝同

    一会,我与国王走到林边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