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先的香,较细较短),一壶酒约是一个时辰。
陆承启闻言,点了点头。以四十多公里的时速,走三十余里,也就是十五公里左右的路程,只需要十七八分钟,也算是不错的了。而且这驰道显得很平稳,没有颠簸感,陆承启对此很满意。
而站在一旁的张载,也饶有兴趣地打量起这辆奢华的马车来。张载多,也很杂,可是这样的马车,他也是没有见过,只是隐约间觉得,有些秦代马车的特点。可马车上,有很多极尽巧思的地方,张载都不知道有何用处。
陆承启见张载很有兴趣的模样,笑着说道:“先生似乎对这马车很感兴趣?”
张载也不掩饰,赞道:“如此平稳的马车,草民还是第一次见。有幸和陛下同乘,实乃生平快事也!”
“若是喜欢,这样的马车,以后先生乘坐的机会不会少了,因为这驰道和马车,都是由皇家大学的师生们共同研制出来的。”陆承启说到皇家大学,不无自豪感地说道。
听得陆承启又一次谈及以后即将在那工作的地方,张载更是来了兴趣,仔细瞅了瞅马车的零部件。指着一块固定在马车车抽上面的硬木,说道:“陛下,敢问这是何物?”
陆承启才注意到,这马车轮子两边的车轮上,各自在车抽上,安装了一块硬木。硬木后面则连着一条麻绳,麻绳穿过铸成的铁孔。并不影响驾车。
这样的装置,不就像后世自行车一样的刹车装置吗!陆承启记得。先前唐勋跟他说过,想必也是经过实验,确实有效才安装上去的吧。
陆承启询问驭车内侍,果不其然,这是刹车的装置。只要拉动在车辕上的麻绳,牵动硬木,便能起到制动效果。古人巧思,果然厉害,不输后人也。
陆承启感慨一声。遂向张载说道:“先生,皇家大学不同以往私塾,书院,你真的要前去任教吗?”
张载见得这般巧夺天工的马车,哪一处细节都显出巧思来,心中对这些皇家大学的学子们充满了好奇,进一步询问皇家大学的事情。
当陆承启把皇家大学的办学宗旨说出来之后。张载陷入了沉思之中。以工匠算学培养为主,医学自然学培养为辅,连学子原先很多都是不识字的。这样的学生,和张载想象中的学生,大相径庭,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陆承启却好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一面描绘着皇家大学的未来,一面畅想着这些学子的创造力,似乎对皇家大学充满了信心。
张载听完陆承启叙述,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陛下,这些学子,都不学圣贤书吗?”
陆承启一愣,突然笑道:“学。当然学。只是老师稀少,唯独由杨太师兼任。若是得先生帮助,太师的担子就少一些了。”
张载恍然大悟,陆承启还是有些羞愧。他招收的学子,虽说都很聪明,大多有一技傍身。可几乎都不识字,杨道奇教授也不是教圣贤之道,就是直白地教他们认字而已。至于读圣贤书,不排除有学子自己会要是说大学教授,那是不可能的。这也和陆承启先前的观点有关。
先前陆承启认为,儒家学说不过是禁锢人的玩意,不值得学。可通读了儒家经典之后,陆承启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儒家思想能万古长青,是因为它讲述的是天地间的规律,乃是一部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孔子曰仁,孟子曰义。乃是实现自身和谐,身边之人和谐,从而家庭和谐,国家和谐。这是有大道理,大智慧蕴藏在里面的。后世很多人都误以为中国一直没有信仰,其实儒释道,哪一种不是信仰?
陆承启说的假话,不过是想让张载安安心罢了,并没有什么恶意。陆承启此刻也明白了,一个人没有相应的道德,掌握的能力越大,他的破坏性也就越大。儒家恰好是让一个人能自我修炼,自我反省的思想,适合教化万民。皇家大学既然成了大学,虽然生源不行,可宽进严出的,自然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优秀人才,不仅专业技能要过硬,更加要学会做人。
陆承启让张载担任讲师,自然是的学说,讲述的是做人学习的道理。
因为时间关系,待得内侍再次把马车转向,经过凹槽进入驰道之后,陆承启和张载再次乘坐有轨马车,返回长安城城北。
因为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陆承启此刻显得有些不自在,可以避开了皇家大学的事情,只是请张载多些讲授圣贤之道给这些学子,让他们能真正成才。
待得回到长安城城北站,等候多时的长安城百姓,闻讯赶来的京兆府百姓都沸腾了。这样的沸腾,到了陆承启和张载下车之后,更是达到了轰动的境地。
陆承启用事实证明了,这有轨马车,就是快捷,舒适,安全!
有了皇帝亲身做广告,这驰道,想不火也难啊!
精明的商人,已经开始找门路询问,什么时候能修通京兆府的驰道了。而前来观礼的读书人,则对陆承启郑重接待连功名都没有取得的读书人非常震撼。
这张载何德何能,居然让陆承启如此礼贤下士?就算是内阁首辅,也不见得小皇帝这么尊敬吧?与皇帝同乘马车,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修筑的钢铁驰道,这样的圣眷,又有谁能达到?
就凭着张载说的那几句“狗屁不通”的话?在场的读书人都很不屑,这些话,他们谁不说得出来,为何张载能成圣成贤,他们却没有被赏识?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张载没有功名却能得到圣贤之称,很多读书人不服,以至于接下来的事情,更是引起了大顺境内的轰动。(。)
本书来自html/32/32152/iml
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论圣贤?()
事情开始发酵,驰道剪彩一事之火,火到陆承启都不曾想到。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除了众人皆叹服的驰道之外,更主要的是张载好似犯了众怒。
一个没有功名之人,就因为在驰道剪彩典礼上,“装作”听完小皇帝的演讲之后,便顿悟到圣人境界,这是怎么样的心机啊!
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凭什么你一个连举子都不是的人,凭着谁都知道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小皇帝的赏识?而我饱读诗书,到头来连省试都没考过?
大部分读书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毕竟科举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州试府试通过的,都是凤毛麟角了。进入贡院考试的,能再中一次,进入最后殿试的,近八十多万学子里面,仅仅一两百人而已,就算最多的时候,亦不过三百多人。
能功成名就的就这么点人,其余读书人没有怨气,那是说不过去的。就好似后世仇富的人一样,自认为自身能力不差,怎么别人能家财万贯,自己却穷困潦倒?这些人从来不会自身找原因,总是怨社会不公平。富人要是没本事,怎么能成赚大钱?同样的道理,能真正金榜题名的进士,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其学问自然是出类拔萃的。
不然的话,为何中国科举历经这么多年,一直都是统治者选才不二之选?
不管在哪个时代,这样的人都是存在的。这不,陆承启还以为驰道宣传大获成功的时候,还真的就是大获成功了。
当时的陆承启还感觉良好,大肆褒奖了一番唐旭苏颂沈括等人,也同意了他们免费乘坐有轨马车前往军器监研究铁炮的事情,但必须晚上得回到皇家大学。不然的话,他们通宵达旦的研究,身体肯定吃不消的。
同时也嘱咐杨道奇,要照顾一下张载。顺带询问了一番新学年招收新生的事宜。毕竟皇家大学一直都在建设之中,现在同时容纳几千名学子不成问题。
陆承启始终认为,要想中华文明一直延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要全民教育。愚民最终的后果,便是愚弄了自己。
陆承启认为没有什么好讲之后,才再次登上了龙辇。回转皇宫。自从做了皇帝之后,政事便一直不断。陆承启又是很有责任心的人。做了皇帝就要做一个好皇帝,哪怕不为了百姓,也要为了他的子孙后代啊!
陆承启不是圣人,做不到先天下而后家人。他只能先家人,后天下。家事都处理不好,国事又怎么处理?圣人都说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前提条件都没达成,后面的想必也不会取得什么成绩。
龙辇再次缓缓转动起来,沿途百姓又开始自发地山呼万岁。大顺正统的名头,至此才算是深入人心。只因此时国泰民安,百姓都还有口饭可以吃。所以没有那么多其他的心思。
待得回转皇宫,剪彩一事,已经用去了两个多时辰,此时已经到了午时。用过午膳之后,陆承启开始处理政事了。却不知道此时的长安城里的报馆,那些个主编撰稿人开始纷纷口伐笔诛。不为驰道,只为讥讽张载。
这事情,陆承启也是第二日才知道。
那些最新的报纸送到陆承启龙案上的时候,陆承启一时皱起了眉头。此时大顺对于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一般都是很蔑视的,不然也不会有落第秀才。不第秀才等说法了。可没想到这种矛盾,居然被他接见张载一事,引爆了出来。
今日的报纸,除了《大顺民报》《商报》之外,全都是抨击张载沽名钓誉的,这让陆承启异常惊愕。驰道这么好的东西,在这些报纸上只占了一点点的篇幅,张载一事,却成了他们的头条。
“怎么会这样?”
陆承启百思不得其解,待得认真,总算明白了。古人对于功名的认可,大大超乎了陆承启的想象。一个没有功名之人,被尊为圣贤,你叫其余的读书人怎么想?这不是说,人人都是圣贤了吗!
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导致了这样的后果,陆承启始料不及。
没办法,解铃还需系铃人,陆承启连忙派出内侍前往皇家大学,请张载过来,询问一番这事怎么处理。陆承启其实对于功名一说,有些不以为然。就好似后世的学历一样,学历高证明你受过了高等教育,可不一定代表你的素质就高,思想境界就高。相反,一些没读过书的人,通过自学,他的素质不一定比高学历的人差到哪里去。书籍的作用,就是教化万民。通过读书,大家都是受到古圣先贤的教诲,那就是说人人能成贤成圣。既然如此,有无功名,很重要吗?
内侍所持的令牌,乃是陆承启特地授予的通行令牌,能乘坐应急有轨马车。不到一个时辰,便把张载从三十余里之外的皇家大学,请到了皇宫之中。
第一次见到这么恢弘大气的皇宫,张载心情也有些澎湃。他还没从昨日的奇遇中回过神来,走路都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
任由内侍带路,一路不敢斜视的张载,来到了陆承启的“办公室”,垂拱殿之中。
内侍把张载引入殿中,便恭敬地退了下去。张载见陆承启正在读着报纸,他也是知道这种东西的,毕竟《大顺民报》等报纸,已经传遍大顺境内了。
过了将近一刻钟,陆承启才算把今日的报纸让他失望的是,除了《大顺民报》和《商报》之外,没有一家报馆,能公正评论张载的,不外乎口诛笔伐,以及抨击贬低。
文人相轻的恶劣情节,再一次上演。
先前,陆承启已经觉得,来一场思想变革的必要性了。可见到张载之后,觉得思想变革不是必要性,而是迫切性,须得引领一个健康的思想境界,让大顺子民真正地开阔胸怀,认清自身。
而张载的关学,又非常符合陆承启的要求,既然如此,借用这一次发酵的事件,能否引领一场真正的思想变革呢?
陆承启放下报纸,眼睛张载,心中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本书来自html/32/32152/iml
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辩越明()
承启放下了报纸,张载知道,先前很温和的陆承启,似乎在蕴藏着爆发的力量一样。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完全没有了先前那么虚心求教的模样,反而变得如同一只正在觅食的老虎一样,不声不响却危险至极。
张载不明白,为何一个人的气质,能在两天之内完全转变。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吧,张载不明白,陆承启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愤怒些什么?
是怒其不争么?报馆作为一个主导舆论的工具,居然让这些充满了负能量的言语光明正大刊登在上面,为了更好的销量,这样和后世那些不负责任的周边小报,有什么区别?
更让陆承启愤怒,却无可奈何的是,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太重了。不过是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