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顺皇朝-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元崇冷汗皆出,恳切地说道:“陛下教诲,元崇牢记于心,今后以事实说话,不再粉饰太平!”

第五十五章:报纸的影响力(求收藏推荐)() 
这年头信息传递方式稀少的可怜,哪怕陆承启觉得自己已经尽量高估了报纸的影响力,可他还是没料到报纸的疯狂程度。就好像所有划时代的新鲜事物出来那样子,经过短暂的质疑之后,报纸突然就火了,火得大红大紫,火得毫无预兆。

    陆承启原本打算第一期报纸卖出去万份已经算是多的了,却不料经过一天时间的发酵之后,第二日突然就供不应求了。这时的报纸,不是一天一期的,陆承启打算先做到三日一期,毕竟这时候运输的手段单一,信息的传播速度太慢。哪怕大顺子民有新闻的概念,可长安城发生的新闻,到达全国之后,也过了两日之久,那便成了旧闻了。

    其实古代的道路并不是都是这么慢的。秦始皇时代,已经有了驰道,也就是有轨道路,只不过用的不是蒸汽机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但这也够让人吃惊古人的创造力了。而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车同轨”,而不是那些历史砖家所说的马车大小一致。

    除了驰道之外,还有驿道,官路。驿道是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地位十分重要。

    而官道是为了让官员更好的办事而修筑的道路,也是为了交通而修筑的公路,平民亦可以走。只可惜大顺朝的道路年久失修,大多是黄泥路,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通行不便。

    鉴于此,陆承启在国库充盈之后,专门拨下款项,修复道路。同时他也让工部工匠,研制水泥。正所谓路通财通。道路不通,想要发展经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长安城中的报纸,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上,慢慢向全国辐射开去。两日后,大顺国境内,皆讨论新鲜事物报纸,这也间接刺激了报纸的销量。原本预定的一万份报纸,根本不够市场消费的,张元崇请示了陆承启之后,又再加印了一万份,才堪堪满足长安城内的需求。

    但这仅仅是长安城中的需求而已,京兆府都尚未满足。陆承启看到这种情况,大为惊异,不仅投进去的成本一下全都收了回来,还略有盈利。他稍稍一沉吟,令监察司告诉张元崇,按照市场需求,再加以扩印。

    报纸热销,最高兴的应该是印刷作坊的老板了,使用活字印刷术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印刷质量比雕版印刷都要好。报纸的需求量一加大,他的小小作坊便印刷不及这么多了。这老板也是极有魄力之人,一咬牙一狠心便把周遭空地买下,扩建了作坊,再招来二十余个学徒,专职印刷报纸。他也是派人了解了报纸的销量,看到这般火爆,他哪里会有钱不赚,立即转变策略,开始依靠报纸来营生了。

    其实,《大顺民报》最终得利者,应该非幕后推动的陆承启莫属。虽然《大顺民报》表面上是开放了言论,但实际上是陆承启有效控制舆论导向的武器。日后他若想颁布什么新政,肯定会利用报纸这个武器,先做一番舆论导向,直到民间有人响应了,陆承启才会推出新政。这样一来,朝中阻力便会小很多,君臣关系也不会这么紧张了。

    其实第一份报纸,制作颇为粗糙。第一期只有两页八版,加上印刷技术的缘故,上面的字也偏大,导致内容较少。不过报纸胜在价格便宜,两文钱一份,连走夫贩卒都买得起,更别说腰缠万贯的文人举子了。

    大顺百姓对报纸本身的内容感兴趣外,对报纸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拿第一期报纸来说,上面头版头条就记录了当今圣上对殿试黜落弟子的训导,让所有文人都嗅到了一些科考内幕,知晓了当今圣上对实干型的人才特别感兴趣,对没有实干的人毫不客气。知道是这样后,特意增加自己的眼界,锻炼实干才华,便会在科举中得到青睐。这对所有文人举子来说,这是最有用的信息。

    而第二,便是对报纸直言朝政的胆量了。敢直言批评朝政的狂生不是没有,但只限于几个好友私底下讨论而已,很少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批判朝政的,更不用说撰写成文章了。而正是因为如此,《大顺民报》在一出来,便受到了广大子民的喜爱,毕竟这份报纸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第三,也是报纸本身做得出色的地方,那就是尽量用白话文书写,铺陈直述,没有一贯文人的引经据典,拐弯抹角,论点论证分明,哪怕是八十老妪亦能听得懂。虽有些自命清高的文人不屑于此,但架不住平民百姓的喜爱啊!

    对于报纸上的观点,肯定是褒贬不一的。同意的人,自然高声畅读,不同意这样观点的,也不至于垂头丧气,因为报纸最后有写到:“欢迎各界前往长安城长兴路大顺民报馆投稿,一经采用,当付稿费。”只要文笔顺通,内容不反动,宣扬正确思想,就会择优刊登在下一期报纸之上。

    有钱人自然看不上这点钱,但对于家境贫寒的学子来说,又多了一条谋生出路。同时能抒发自己的见解,提升知名度,对喜好名望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此,不论为名还是为利,给报馆投稿,已经渐渐成为了读书人之间的一种风气。

    有人开了头,自然会有人跟风。第二期《大顺民报》才出来,就有人打听如何办报纸了。可申办报馆的条件苛刻,必须有二十余名撰稿人,十多名记者,还有一位功名在身的主编,才能申办。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却也激起了一些读书人的傲气。他们共同集资,一同撰稿,成立了第二份报纸《书社报》,这已经是《大顺民报》发行第二十期的事情了。

    先进入市场的总是吃大头,《大顺民报》特点鲜明,赢得了最多读者。而关乎读书人脸面的《书社报》,亦有不少忠实读者,大多都是读书人。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报纸,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却没有这两份报纸这么大的影响力了,哪怕文笔再精,也比不上这两份报纸。关键还是先进入者的优势太过于明显,先把蛋糕分完了。其余的还有不少报纸,如《商报》、《时政报》等,亦有不少忠实的读者。只是,他们的销量,还不足《大顺民报》一个零头。谁叫《大顺民报》的幕后老板,是当今天子呢!

    报纸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顺带还把书籍经典的价格给拉了下来,也算是又为百姓做了一件实事,起码离陆承启的理想“人人有书读”又近了一步。

第五十六章:大学落成(二更求收藏推荐)() 
第一期的《大顺民报》里面,便宣布了这样一则消息:“三月一号到三月十五号之间,皇家大学接受全国年岁在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报名,有无功名,识不识字都不要紧,进入即是天子门生。皇家大学校长乃当今圣上,副校长乃圣上老师,前太师杨道奇,还有诸位当朝官员前往教授技能。学费全面,提供食宿,两年学制。地点在长安城郊外二十里。欲报从速,名额有限,报完即止。”

    再加上陆承启颁下圣旨,通告全国,一时间立志成为天子门生的人差点挤破长安城。陆承启原本只打算第一届只招收聪明好学之人,名额在三百人左右。却不料十五日内有近万人前来报名。负责筛选学子的杨道奇都为此愁白了头发,几经努力,好不容易十选一选出了近千位。

    陆承启也是口袋里面有钱,不在乎这个,大笔一挥便同意了。同时,陆承启要求《大顺民报》派出记者,全程记录陆承启的开学讲话。

    现在陆承启,除了把关一些大事之外,剩余政事,全都交给了内阁,每日生活十分充实,不是和皇后培养感情,就是微服私访民间。有时候都差点走出了长安城的地界,但露面太多之后,每每都会被人认出来,曾让陆承启十分苦恼。

    皇家大学也同皇家军校一般无二,都是坐落在远离世俗的郊外,除了一条官道直通长安城,四周都荒无人烟。这也是为了保证皇家大学的和皇家军校的保密性,毕竟这都是关乎大顺朝生死命脉的最高科技成就和最高军事成就。哪怕是在实验阶段,也有足够的保护价值。

    陆承启觉得保卫力量还不够,还特地安排了监察士在皇家大学里面当值,充当保卫力量。许景淳认为这是大题小做,可他又不敢拂逆陆承启的意思,只好照办。选出监察士里面有边军资历的百多人,送往皇家大学,充当警卫。

    皇家大学占地近千亩,里面划分成算学、物理学、自然学和医学四个学科,分占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现在只有教室和宿舍几幢建筑而已,还预留出足够的空地,做实验用。

    陆承启并没有规定,招收的学子们专门学一科。若是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同时学习四科那也没问题,全部通过老师最终考核既可。皇家大学乃是宽进严出,努力把每一个学子都培育成才。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关中平原上春色黯然,经过大雪浇灌的野草,也冒出了新芽。许多树木也抽出了新枝,野花也开始飘香。

    座落在长安城外的皇家大学,此刻迎来了开学之日。陆承启特意前往,发表演讲。

    在万众瞩目之下,陆承启站在一座高台上,用他标志性的喊话筒,开始了激动人心的讲话:“今天,是皇家大学的开学之日,亦是朕对你们期待的开始。朕把这所学堂,命名为大学,意为大人之学,乃是希望你们能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大顺,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大顺朝现在,需要懂算学之人,所以朕开了算学课程;大顺现在需要物理学之人,朕开了物理学课程;大顺现在需要自然学之人,朕开了自然学课程;大顺现在需要更多医生,朕开了医学课程。你们不要怕不识字,不要怕不懂,只要敢于动手,敢于发问,敢于质疑,大顺的明天,将会由你们创造!”

    高台下一片掌声,待得掌声停止之后,陆承启接着说道:“大顺国境里面,有很多看不起这些所谓杂学的文人,认为诵读经典才是正道。但朕所要说的是,历史是一个个像你们这样的人创造的。几千年前,哪里有人懂得造纸术为何物?哪里有人懂得制作精良农具?还不是一个个工匠,发明创造出来的?所以说,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你们才是历史进步的真正推动者!朕为何要开创皇家大学,就是要你们创造出更加多的,能改变历史进程的器物,不论是什么!”

    又是一阵掌声响起,陆承启最后说道:“在这里,朕对你们保证,衣食住宿全免,任由你们学习一技之长,最好能动手发明。一人之力不成,那就多人集思广益。两年之后,学成者可毕业,到大学外谋生。朕对你们期望很大,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高台下学子们一个个都激动地鼓起掌来,说道:“必不负圣恩!”

    陆承启满意地点了点头,便下台了。他再次查看了一遍师资力量之后,对杨道奇说道:“老师,朕就把皇家大学交与你了。对于先生的聘请,一定要具有真才实学。只要有真才实学,多少钱不是问题,由朕想办法解决。”

    杨太师一脸激动地说道:“陛下如此看重皇家大学,老朽一定不负圣望!”

    陆承启笑道:“朕是很看重皇家大学,今后便要辛苦老师了。”

    两人寒暄了一番,陆承启便回宫了。第二日的《大顺民报》上,便记录了陆承启的说话,一时间“匠人乃推动历史进程者”的言论,震惊了全国。文人不屑地发起反击,陆承启却不闻不问,倒是一时间匠人的地位得到不少的提高。

    以前的匠人,都是被欺凌的弱势群体,现在有了陆承启这个皇帝的撑腰,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挺起了胸膛做人。若是前些时日的科技奖是一剂良药,那现在陆承启的演讲,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今后匠人的地位,将会水涨船高,等同医者。

    陆承启笑呵呵地看着最新一期的《大顺民报》,心中想道:“教育布局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经济和军事布局了。不知道王韶最新训练出来的禁军如何,能否一战?契丹人实在太嚣张,是时候杀一杀他们的威风了。他们能来我大顺边境打草谷,难道就不许我大顺军队去他们边境打草谷吗?若想大顺朝子民齐心一力发展经济,就必须先聚拢所有人的心,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打一场胜仗。不需要多大的规模,只要是胜仗,就能激起大顺子民的自信心了,到时候发展经济,必将一路坦途……”

第五十七章:带上军官踩场子(求收藏推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