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顺皇朝-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陆承启看来,管仲的经济战有点粗糙,但点子不怕旧,管用就行。陆承启只要照葫芦画瓢,高价收购高丽的人参,自然会使高丽百姓弃田去采参,再派人去高丽大肆高价采购粮食,然后等到高丽发生饥荒了,就出兵高丽。如此一来,不战而屈人之兵,高丽自然举国投降。

    这一招,陆承启已经用过,但只是稍稍警告一番高丽而已,没有真的把高丽打死。饶是如此,高丽都大伤元气,现在连女真人都打不过了。

    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陆承启的眼光超前太多了。另一个平行时空的宋朝,坐拥宝山而不自知,白白浪费了称霸亚洲大陆的机会。若是当时有个能臣,有个明君,用此计算计辽国,辽国能不能撑得住五十年都难说,还用打生打死么?

    当然,别说宋朝内部斗争矛盾重重,就是大顺的内部,也不见有多和谐。不过大顺怎么也比宋朝好一点,起码长安的位置易守难攻,比一马平川的汴梁好多了。再加上北宋承平日久,已经忘记了居安思危的古训,被闪电般灭国,也是咎由自取。再加上北宋的党争,内耗了元气,禁军又孱弱,才有那靖康耻,臣子恨。到了南宋,本来岳飞有机会收复旧日河山的,却被担心抢了皇位的赵构十二道金牌急召回临安,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汉人武圣岳飞。而奸臣秦桧为赵构背了几百年的黑锅,也不算冤枉了他,谁叫他是投降派呢!

    历史的兴衰,极具借鉴意义。现在大顺一切步上正轨,只要政策得当,十年内达到北宋巅峰时的水平不是问题。但盛世下,掩藏的危机也逐步突显,最为明显的就是当今官员钻朝廷的空子。其实这也是人的劣根性,就好比后世还有大锅饭时,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何不少出点力?现在也是这般,人性驱使下,既然有国家的空子,别人都钻了,你不钻,那就是笨蛋。这是人性使然,也是政策的漏洞。如果不加以制止,也会一样重蹈覆辙,灭国亡朝。

    陆承启何尝不想一步到位,以雷霆之势,强势扫清寰宇,还一个朗朗青天?只是大顺立国百余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不是撸下一个宰辅这么简单了,而是要与整个官僚阶级做对。哪怕陆承启自视再高,也不敢轻易去碰这个禁忌,万一处理不当,祸起萧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治大国如烹小鲜,陆承启的根基不算稳当,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调理。

    想到这,陆承启把监察司的暗报搁置在龙案上,一手无意识地摩擦着“镇山河”,一边思量着该怎么使全民纳税,彻底收回官员的这个特权。官商勾结,永远是最快捷的赚钱门路。要是官商一体,就更不得了了。陆承启担心,就是担心这个。

    “唉,思来想去,还是得有子翤,我才敢放手一搏……”

    陆承启苦笑一声,想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即便他的新政弄得风生水起,拉拢了一批忠于他的臣子,可要是没有子翤的话,不要说新政了,就是大顺皇朝,都是镜花水月罢了。

    “不对啊,我每日辛勤耕耘,怎么就不见中彩?”

    陆承启忧心地想着,觉得这简直是他的死穴。“难道非得要计算好排卵日期,才能命中?”

    陆承启摸了摸自己的胸肌、肱二头肌、腹肌,已经锻炼得有点规模:“不应该啊,我的身子这么健壮,比之前亚健康的装态好多了……”(。)

第七百二十章:无色琉璃() 
陆承启正自恋的时候,高镐悄悄地走了进来,看到了如此“萌”的陆承启,强忍着笑意,立在一旁不说话。陆承启很自然地放下了量自己肱二头肌的手,皱眉道:“高镐,你进来作甚?”

    “启禀陛下,工部侍郎唐勋、工部主事沈括、军器监监正苏颂求见。”

    高镐强忍笑意,低着头说道。

    “他们来作甚?”陆承启有点不好的预感,皱着眉说道:“宣他们觐见吧。”陆承启一向重视高端科技人才,这三人组代表了大顺的科技尖端力量,一起求见,肯定是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发生了。

    高镐退出去后,不到一会,向阳的垂拱殿殿门登时一暗,三个人鱼贯而入,纳头便拜:“参见陛下!”

    陆承启挥了挥手,说道:“众卿平身,可是有要是面奏?”

    这时,高镐带着几个内侍,很主动地给三人搬来了椅子,奉上了香茗。三人坐定后,才由资格毕竟老的唐勋说道:“陛下,臣等率领皇家大学学子,研制出了一种无色琉璃,堪比水玉……”

    陆承启一惊,他知道水玉就是水晶,是们出于对水晶这种玉石的珍爱,赋予它一个极富美感的雅称,意谓似水之玉,又说是“千年之冰所化”。水玉一词最早频繁出于《山海经》:“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多水玉”;“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司马相如《上林赋》曰:“水玉磊河”。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

    除此之外,水晶还有水精、水碧、石英等称呼,都是指纯净的水晶。现在唐勋说研制出了一种无色琉璃,那岂不是玻璃?

    “样品在哪?”陆承启也不多说,他要自己判断,到底是不是玻璃。他知道,烧制琉璃的手法,和后世玻璃不同,那他们是怎么烧制出玻璃来的呢?中国古代烧制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古法琉璃,是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琉璃石是一种有色水晶材料,琉璃母是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改善。

    而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烧制而成,两者原料不同,怎么做到纯净而无色的呢?

    很快,陆承启就得到答案了。只见唐勋从袖子里掏出一块圆乎乎的东西,小心翼翼地呈到陆承启面前。陆承启定睛一看,原来是个玻璃球样子的东西。触手之下,冰冷如玉。陆承启仔细把这个“琉璃”看了又看,发现除了一些打磨的痕迹之外,真的是纯色,好似天然水晶一样。但到底是不是玻璃,陆承启无从判断。

    陆承启放下这颗“琉璃”后,直接询问道:“朕想知道,这无色琉璃是如何烧制的?”

    这三人先是面面相觑,然后才由沈括老实地说道:“回禀陛下,臣等烧制琉璃,原是为陛下寿辰献礼,不曾想一个学子竟忘了放‘琉璃母’,窑火也猛了些,竟误打误撞,制成了这无色琉璃出来……”

    陆承启明白了,原来是一个美丽的失误,才让玻璃问世。这么说来,琉璃实际上取决于琉璃母的原料与配制方法,正是因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古法琉璃与水晶乃至西方的玻璃,有了色彩的变化和差异,但其中的烧制方法,应该是异曲同工的。

    陆承启怎么会不知道这玻璃的妙用,欣喜之下,当即拿过宣纸,草草地画了一个简图,递给唐勋他们,说道:“诸位卿家可知,这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妙用?”

    唐勋看了一会,只觉得这两片镜面,不知道有什么稀奇的,摇了摇头。陆承启笑道:“这凹透镜和凸透镜合在一起,即能制成千里目,千里之外,无所遁形。”

    “甚么?!”

    这三人大吃一惊,要知道“千里眼”和“顺风耳”,都是汉人传说里面的事,现在居然能由凡人“制造”出来,他们怎能不心惊?

    陆承启严肃地说道:“格物而致知,不实验一番又怎能知道不行?朕敢说,绝对能制成千里镜。日后行军布阵,少不得它。若是将之装到洪祥式步枪上,当可提高命中,两百步外穿杨,不无可能。”

    苏颂是三人中最为稳重的,此刻也惊得舌挢不下,喃喃地说道:“若是如此,万军从中取敌军首级,岂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

    陆承启哈哈大笑:“确实如此,朕将装载了千里镜,又精心制成的火枪,称之为狙击枪。选能射之人,于战阵上专门射杀军官,则战事一举可定也。”陆承启不是夸夸其谈,此时的军队,都是靠军官统率,才能发挥战斗力的。一旦群龙无首,自然就是兵败如山倒。

    “除此之外,将此无色琉璃一面镀银,则可为镜,观之毛发毕现。卖之,可获利万千。”陆承启怎么会忘记这玻璃镜的暴利,这可是增进税收的利器啊!

    沈括深深被震撼了:“陛下是如何得知此无色琉璃之用法?”

    陆承启心中一惊,连忙搬出说辞道:“朕曾看过一本西洋传来之书籍,上面记载有此事,是以得知。朕原以为是夷蛮鼓吹自身,嗤之以鼻,殊不知竟有几分可信。”这借口他已经用了无数遍了,都是被诘问到无法证明的时候搬出来用的,这三人对陆承启的借口已经熟稔于心,都快背下来了。(。)

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说自己是看书看来的,难不成陆承启要跟他们说,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他心中虚得很,万一被人看出破绽来,他这个皇位就坐不稳了。没办法,谁叫他的底气不是很足呢,要是其他的事情也就罢了,可是科学这个东西,是万万不能触碰到底线的。常言道,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一个疯子做了皇帝,要底下的人怎么想?

    幸好这三人从未想过眼前的小皇帝会说谎,反而觉得,这西洋诸国的“科技实力”,确实有点深不可测。像什么无色琉璃就不说了,人家“早就”研制出来了,小皇帝还说,那甚么“埃及”,有山一样高的金字塔,巨大的神庙,就连大顺的冶铁技术,也先是人家“发现”的。唐勋他们不是正史上清代那迂腐的书生,知道天地之大,超乎想像,那西洋诸国,他们也是知道的。

    沈括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那欧罗巴诸国如此犀利,要是与我中原为敌,岂不是陡增一个强敌?”

    苏颂也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御笔书写的诸多技术,我等研制多日,发现确有其事,复杂繁琐,非天才不能尽悟。若欧罗巴人人如此,那我中原,岂能抵挡?”

    陆承启笑道:“诸卿莫要忧心此事,欧罗巴虽强,但只是一方面强盛罢了。那罗马国,现在已经分崩离析,有何惧哉?”

    这三人不同意了,唐勋劝谏道:“陛下亦曾言,居安思危。欧罗巴现如今困顿,岂能困顿一世?”

    陆承启倒是不曾想到,他们居然反过来这么说自己,心中大慰:“诚然,欧罗巴如今,处于一个名为‘文艺复兴’的特殊时期,他们也是出海贸易,方才使得城郭兴起,百姓安居乐业……”其实陆承启说差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应该是在十四世纪,现在不过是萌芽罢了。但这对欧洲历史的浅薄,并不妨碍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还说得津津有味。只可惜这等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做法,让龙案下的三人听得极为尴尬。要知道,中原历来以正统大国著称,前朝的皇帝还被称为天可汗,哪里接受得了有许多国家比中原皇朝还厉害?

    沈括第一个说道:“陛下,既然欧罗巴如此犀利,我等岂能不奋起直追?”

    陆承启知道他们已经落入圈套了,故意叹了口气说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欧罗巴在一些领域超过中原,也是常情。诸卿有如此雄心壮志,朕心甚慰。只是急切间难以追上,诸卿莫要过于沉迷,免得弄坏了身子。朕爱惜人才,可不想你们年纪轻轻,就老态龙钟了……”

    唐勋笑道:“有监察司在旁督促,我等想废寝忘食亦难。”

    陆承启叹了口气,话题一转,忧心忡忡地说道:“前些时日,有人跟朕禀告,说转运使司马光在任上,竟写了本《资治通鉴》,虽未曾完本,可也看得出是一部史书大作,让大顺及前朝诸事,得以斧正,免得众说纷纭,实乃好事。常言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可在朕看来,盛世却还是要著典,没有一两部流传千古的书籍,怎能算得上是盛世?”

    沈括头脑灵活,闻弦而知雅意:“陛下的意思是,要著典?”

    陆承启点了点头:“是啊,先秦有诸子百家,现在儒学派别,层出不穷,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