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慨过后,却让他感到了更为沉重的压力。因为种种情况都表明,杨寰宇对东南亚的必得之心。温‘玉’如的军事情报局会在东南亚做什么,他并不关心,反正他们所做的,对华夏来说,都是有用的事情。他让他的副官通知总参谋部的相关人员来军情局办理相关情报资料的‘交’接手续,自己又掉头回去找杨寰宇。

    吴佩孚从温‘玉’如‘交’给他的情报的数量和内容上,敏锐的察觉了军情局针对东南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很久,一时间,他就又有了新的想法。尽管他对东南亚各国的情况了解的不多,但有些情况还是知道的。比如在东南亚各国,华侨的分布极多,比如除开澳大利亚,这些东南亚国家的纵深都不大,华夏海军占据着海上的绝对优势。

    “子‘玉’这是还有事?”看到吴佩孚去而复来,杨寰宇有些奇怪。

    “我去了趟温局长那里,在他那里要了些与东南亚各国相关的资料。看来资料,我产生了个想法,只是这个想法要是实施的话,大部分的工作却还得温局长的人去做。这就不是我合适开口的了。”吴佩孚的话说的很谦逊,但又不无试探之意。与军情局相关的命令,一向都是杨寰宇亲自掌握的,外人很少置喙。如果杨寰宇对他提及军情局的工作有所不快的话,他就住口不言了。

    “子‘玉’,你这话可说的不对啊。军情局也是你总参谋部的下属单位,有什么想法尽可以说么。”杨寰宇自然听出了吴佩孚话里的意思,安抚着说道。作为总参谋部的下属单位,吴佩孚、叶开鑫这些总长副总长却对他们没有管理权,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还是颇为复杂的,但这绝不是杨寰宇的本意。

    军事情报局从建立那天起,一直就是一个具有相当权限的**单位。涉及的也不仅仅是名称字面上叫的军事这一个方面。在各个职能单位逐步规范化之后,也就是因为情报局的名字上冠了军事两个字,才划归到总参谋部下属的。只是几乎所有人都清楚,情报局的职权不会仅限在军事情报方面,所以,都下意识的和他们保持着距离。参与机密的等级,代表着你的地位的高低。可并不是知道的机密越多越好,有些机密,知道还不如不知道。

    “我觉得,在东南亚的大量的华侨应该利用起来。这些东南亚国家,大多都处于我们华夏的南海海域四周,以我们国防军海军对南海的控制力度,只要在这些国家组织起一支武装,各种补给都不是问题。而且,实在形势不妙的时候,还能把他们通过海路撤出来,在安全‘性’上也没隐患。我猜情报局肯定有相关的计划,但我觉得,与其武装那些‘激’进的**分子,不如武装我们的华侨。”吴佩孚听到杨寰宇的话里带着鼓励的意味,就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吴佩孚的这个在东南亚各国组织华侨武装的建议,与温‘玉’如扶持各国‘激’进人士的计划相比,本质相同,却各有利弊。组织扶持‘激’进分子的着眼点在于消耗各国的土著人口,挑起他们国内不同种族间的战斗,为华夏在占据这些地方后,实施移民政策创造条件。但吴佩孚的武装华侨的点子也有可取之处,毕竟这些华侨们大都已经是迁徙过来数代了,对当地的其它族群,当地情况,地形‘交’通等都非常清楚。更重要的,是在今后华夏占领这些地区后,管理这些地区,和当地土著的沟通等,很多方面都要借重他们。但也有不利的地方,那就是在这些华侨里,有很多人都已经通过他们的努力,融入了当地土著的生活圈子之中。这些人的华夏情节并不重,甚至很多人都不再认为自己是华夏人,而对这些人的甄别是很困难的。杨寰宇没有急着表态,他在心里默默的盘算着利弊。

    “组织华侨会比支持扶持那些土著更容易一些,只是毫无疑问的。但组织起来的武装组织是华侨的话,别人要是说我们在背后支持,我们怕是很难进行辩解。其次,这会不会造成当地的华侨与土著们的对立?如果出现这种对立情况,对我们今后的占领和管理,都会带来很多的不便啊。”杨寰宇用一种探讨的语气,说出了他的顾虑。对于他支持温‘玉’如扶持当地土著中的‘激’进分子的目的,是属于可以意会不能言传的,他自然不会提及。不过,他依然做了暗示。华侨与土著的对立,不如说是今后移民的华人与土著的对立。要解决这种不便,才能在今后的占领和管理中,少一些麻烦。这才是杨寰宇要表达的。

    “反抗殖民统治,打碎旧的次序,建立新次序,流血是不可避免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是正常的。加入华夏联邦,就要从心底里认可华夏的文化,服从华夏的法律。做不到这两点,被历史所淘汰也是在所难免。”吴佩孚细细的品味了一番杨寰宇的话后,大义凛然的说道。

    在吴佩孚的话里,他强调了要这个东南亚国家的各个民族都必须认可华夏的文化,付出华夏的法律。对那些做不到这两条的人,只能被历史淘汰。虽然这话听起来很正常,可杨寰宇却在话里闻到了浓浓的血腥味。显然,吴佩孚是听明白了杨寰宇的话中所指,也给出了他的答案。

    “既然这样,我觉得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但你和‘玉’如之间要做好沟通和配合,适当的时候,你也可以考虑动用海军陆战队。不要怕牺牲,只要能实现我们的目标,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有了吴佩孚的态度,杨寰宇终于下了决心。想想也是,历史的书写,都是由胜利者主笔的。隐恶扬善更是这些书写者们必须遵守的美德。

    想到了,做出了决定,那就要尽快的贯彻执行。杨寰宇让吴佩孚不急着走,立即打电话叫来了温‘玉’如,当着吴佩孚的面,把任务向温‘玉’如做了‘交’代。要求他与国防军海军方面紧密配合,以保证相关计划的顺利实施。

    不过,事后让杨寰宇哭笑不得的是,韦昌迪在东南亚各个国家里组织起来的华侨武装的成员,除了小部分是当地华侨外,大部分都是国防军海军陆战队的官兵。当地华侨起的作用就是利用他们熟悉的当地情况,为海军陆战队的官兵打掩护。这个情况是后来杨寰宇在看一份战报时发现的,在那份战报中,一支活动在印度尼西亚勒塞尔山附近的,总人数不足三百人华侨武装,与前去清剿他们的日军五百余人进行周旋,经过十七天的战斗,全歼了这股日军。这样的战绩让杨寰宇大为惊奇,也让他觉得难以置信。三百人的民兵武装,全歼了五百人的日军正规军,怎么听都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

    。。。q

第四十五章 早产的慕尼黑协定() 
    华夏军队的扩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传播了出去。(。。l’)…79…想想也是,虽然这个时代的通讯还不算发达,但这样大规模的扩编部队还是瞒不住的。华夏国防军的海军和空军的规模很少有人能搞明白,因为华夏只宣布了北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印度洋舰队三个大番号,至于下设的八个航母战斗群则从来就没公开过。即便在国防军内部,也属于严谨‘私’聊的话题,除开海军本身和与海军关系密切的空军,陆军的中下级军官都未必清楚。

    空军会对海军的规模有所了解,是因为空军的飞行员与各航母战斗群的飞行员的密切‘交’流。按照杨寰宇的要求,空军的飞行员也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在航空母舰上的起降,以便在需要时,路基的飞机也能通过航母做中转,执行远程任务。不过,华夏拒绝加入伦敦海军条约的举动,还是证明华夏海军的规模绝对超出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华夏海军的限制,只是现在各国都拿华夏没办法而已。

    不过,这次华夏国防军的扩军,海军和空军的编制都没什么变动。海军实际上已经一步到位的编列了建制,现在需要的是不断的在各个造船厂,赶工制造舰艇,充实到各支舰队,按照国防军的造舰计划,海军需要的舰艇还有一部分没有配齐。这种情况下,自然不可能再次扩编。空军就比较微妙,因为空军的驻扎,大多是以大队为单位,也就是团级建制。至于一个空军师是配备了四个大队还是八个大队,那就难说了。除开华夏军事委员会的军委委员和空军高层,就连空军自己的中下层都搞不清楚。因为在空军的建制序列里,空军就是九个空军师,这九个空军师在刚组建的时候,有的师下面只有一个大队,有的师有六个大队,都是根据作战要求调遣的。从那时开始,空军到底有多大规模,就成了一个谜。不过空军的规模始终在扩大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各地航校的飞行员招收规模,都是逐年在扩大。没多少战事,就没多少消耗,可还在源源不断补充进来的飞行员,除了证明空军在逐步扩大,其它也证明不了什么了。

    陆军的扩编却没法像海军和空军那样保密。别的不说,就是部队的建制,从师扩编到军,按每个军三个师加上各个直属团营,规模就是原编制的四倍。特别是陆军的建制是公开的,别的不说,就是各座军营‘门’口挂的牌子上,从原来的师变成了军,就足够泄‘露’出太多的信息。

    华夏国防军扩编的消息一经扩散,自然就引起了世界其它国家的关注。若说早先华夏国防军要针对苏俄做战争准备还能理解的话,现在华夏与苏俄刚刚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虽说这种条约的签署就是为了撕毁用的,可保障短期的和平的作用还是能起到的。'。。l'纵观华夏的周围,现在好像也没有与华夏有战争倾向的国家,那么这时候华夏军队的扩编,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最紧张的,无疑就是日本。得到华夏国防军扩编消息后,日本陆军参谋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了驻朝鲜部队的警戒等级。随后,在派出特使出访华夏的基础上,也通过德国,试图了解华夏此举的目的何在。其次则是法国和英国这些有殖民地在华夏周边的国家,也纷纷通过驻华夏的大使,向华夏政f表示出关切。唯一没有表‘露’出关切的是美国,这是因为他们通过刚刚从华夏回去的洛克菲勒那里,得到了杨寰宇对今后数年世界局势的预言。尽管他们对这个预言将信将疑,可看待华夏的扩军就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了。毕竟,华夏扩军的目标是陆军,而不是海军和空军,这倒可以看作是华夏自保之心重于扩张之心。

    面对纷至沓来的各国使节,汪兆铭无疑是最忙碌的。与这些使节们打‘交’道,自然是他的行政院的职责。引起这些纷‘乱’的始作俑者杨寰宇,倒是悠哉游哉的离开了武汉,前往各地视察去了。当然,这个视察只是杨寰宇的一个幌子,随着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时间的提前,杨寰宇觉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或许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他必须对自己辖下的各支部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种了解,坐在办公室里看上报的文件是了解不到的。他必须深入到部队的基层,从部队的日常训练,从他看到的官兵的‘精’气神,从各部队对条例的执行情况,对武器的养护等细小的地方,对各支部队的战斗力做一个正确的评估。并在视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关键的时刻,任何细小的疏忽,都会在明天,用士兵的鲜血和生命来补偿的。

    仿佛在验证杨寰宇的预感的正确,当时间刚刚跨入1938年,一月初,德国就派兵进驻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拉开了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序曲。这与杨寰宇所了解的德国在与英法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后,再出兵苏台德地区的记忆完全不符。

    德国的行动很突然,虽然此前希特勒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要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国家,但也一直没有采取过任何的实际行动。可随着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德国的建立大德意志的脚步突然就加快了。

    德国国防军进入苏台德地区,最头疼的就是法国了。因为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有互保条约,是否履行条约,就成了法国眼下面临的选择。捷克斯洛伐克从十七世纪初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帝国和后来的奥匈帝国的一个行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一方肢解奥匈帝国时,在英国和法国的保护承诺下,得到了**。可现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直接被德国国防军强势进驻,许下保护承诺的英国和法国自然应该有所表示不是。

    但不管英国和法国,此刻都不想和德国翻脸。一来,毕竟捷克斯洛伐克是个得到主权不久的小国,特别是他们还和苏俄之间眉来眼去的打的火热,很是让英国人和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