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鍪ν诺穆址ィ谟诖锿停谰淖凹撞慷痈谴蛏⒘巳鍪ν挪凰担鼋隽礁龆嘈∈保腿靡煌虬饲в嗳说牡谑ν湃逵袼椋统浞痔逑殖隽苏庋恢ё凹撞慷拥目膳隆9囟诠谰娇毡妥凹妆牧辖ハ拢艿值捕嗑茫空獠攀钦嬲拇笪侍狻V蔡锪芙岬慕崧劬褪牵谌毡韭骄弑缸凹撞慷雍秃娇毡埃牖墓谰蛞罢骄褪撬退馈�
哈尔滨战役的溃败和植田廉吉的报告,使日本军方把组建陆军航空兵和装甲部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三菱、中岛等公司也在日本陆军的催促下,全力投入了新式飞机和坦克的设计制造上。
新武器的研制和生产装备都需要时间,但关东军能支撑到装备了新武器的师团到来吗?这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撤出满州,这是皇太子裕仁不可能接受的,日本陆军也无法接受。
关键时刻,首相加藤高明想出了一个办法,和华夏和谈。这个和谈肯定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结果,只是拖延时间的办法。摄政王裕仁皇太子同意了这个拖延之计,派遣外相币原重喜郎为首席谈判代表,前往华夏的武汉,向华夏政府提出议和。
日本人提出议和?不仅杨寰宇,就是段祺瑞、曹錕、颜惠庆这些人听到这个消息也都有些发呆。胜利就这么得到了?依靠哈尔滨战役这一仗就让日本人害怕了?这好像也太简单了点。最为好笑的是国会的那些反对派议员,他们正在四处串联,企图罢免杨寰宇的国防军总司令。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杨寰宇轻易地和列强中的日本宣战,有把华夏拖入亡国的危险。现在,日本人居然就主动提出了议和,这让这些反对派的议员们情何以堪啊。
但是,很快杨寰宇就明白了日本人的企图。华夏负责和币原重喜郎谈判的是汪兆铭。可汪兆铭看着记录着日本人议和条件的文件,确是一头雾水。
按照常规,在战场上吃了败仗后,提出求和的一方,往往都会在谈判中出让一些既得利益。但这日本人的和谈条件,那里是战败求和,简直就是以胜利者的身份一样。
日本人的和谈条件,不仅要求华夏认可满州的傅仪政权,还要华夏从锦州和黑龙江撤军,并且要求华夏认可满州是日本的属国。这明摆着就是想通过谈判,来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么。看着这些条件,汪兆铭差点就拂袖而走。不过,币原重喜郎的一句话,让汪兆铭终于耐下性子,继续听他说什么。
“兆铭先生,华夏有句俗语,谈生意的话,就要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华夏如果不满意这个条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条件的么。我们有分歧不要紧,咱们这不是可以谈的么。”币原重喜郎满脸诚恳的对汪兆铭说道。
所以,当汪兆铭拿着这些文件,前来和杨寰宇一说,杨寰宇就明白了。日本人就是想通过谈判来拖延时间,同时也因为双方的谈判,在东北的国防军也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
日本人的策略就是在谈判的态度上放低姿态,但在谈判的条件上要拉大和华夏的差距,这样,因为姿态低,华夏无法轻易翻脸,因为双方要求的差距大,这个谈判就可以拖着慢慢谈。为三菱、中岛等公司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
杨寰宇看穿了日本人的这个小算盘,不过,他却没有在汪兆铭面前拆穿日本人的把戏。他决定将计就计。需要时间的并不只是日本人,华夏人也需要。海军的舰艇正在建造,造好之后,装备训练也需要时间,其次,这次哈尔滨战役,也暴露出国防军的装甲部队装备的t28,在恶劣环境里的战损高了些。而这一次谈判之后,再次开战时,难保日本人会不会搞出一些反坦克武器出来装备部队。
杨寰宇拿着报告陷入了沉思,汪兆铭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提醒杨寰宇他的存在。
“既然这样,那我们也提出我们的条件好啦。我的意思是,台湾岛要归还我们华夏,日军必须在东北和朝鲜半岛撤军,废除以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外,要求他们把傅仪交给我们。”杨寰宇在沉思中被惊醒过来,看着眼前的汪兆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反正大家的目的都一样,那就谈呗。反正也没打算考谈判能够成功,好在华夏已经对日本宣战,随时可以终止谈判开战的,只不过,看谁的部署更合适更快而已。 “
第153章 远东硝烟再起()
“?杨寰宇同意了和日本人的谈判,这让币原重喜郎心里窃喜。他心里甚至对国防军的领导层有点鄙夷,在他想来,在国防军占据如此优势的情况下,竟然会答应谈判,那一定是脑袋进水了。特别是华夏的谈判要求里,要求日本从满州和朝鲜半岛撤军以及交出傅仪这种条款。都在你们的大炮炮口下了,动用武力岂不是更直接?看来,华夏对日本帝国的军队还是心存畏惧啊,长了虎牙的绵羊依旧是绵羊,是变不成老虎的。
以胡汉民为首的国民党从汪兆铭那里得知杨寰宇同意谈判之后,也再次开始串联。不过这一次的理由,是国防军实行投降主义,在战局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不思进取,居然和敌人妥协谈判,嗯,依旧是丧权辱国。
杨寰宇对这些却没兴趣去理会,和日本人的谈判反正是心照不宣,大家都在拖时间,至于胡汉民这些人,没有兵权,能折腾出什么花来?大不了在实在没法收场时,动用武力而已。这一世的某个同仁,上一世的某个伟人不是说过么,枪杆子里出政权。
呆在军委会的办公室里每天接待来访者,实在让他不胜其烦,索性就乘飞机离开了武汉,前往湛江去了。
湛江海口的坡尾岛如今已成为国防军的一个重要基地,整个戒备森严。机场、油库、码头、船厂、兵营,分布在的各处。南面是德国人帮助建立的海军造船厂,这里一溜排开了近二十座船台,三个五万吨级的船台上,同时开建着国防军的二艘航空母舰和一艘补给舰。八座万吨级船台上,六座在建造驱逐舰,两座在建造船坞登陆舰。还有八座五千吨级船台上,在建的是潜艇。还有一些千吨级的小船台上建造的使各种小型舰船,登陆艇、鱼雷快艇、巡逻炮艇等等。
陪同杨寰宇视察的是海军司令汤芗铭,虽然他平时就在距离这里不远的华夏海军学校办公,船厂他也经常来。但每次前来,他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同时开工建造这么多的军舰,在他二十多年的海军生涯里,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如今却变成了现实。他相信,只要等两艘航空母舰完工,他手里就会马上拥有一支两艘航空母舰、一艘战列舰、十数艘驱逐舰和二十余艘潜艇组成的一支大型舰队。每想到这些,怎么可能不激动呢?他相信,不仅是他,任何一个华夏的海军人,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激动的。
不是海军人的杨寰宇也同样激动,在这里,将诞生世界上第一支以夺取制空权来获得制海权的现代舰队编队。这一切,都在在他的手里实现,华夏有海无防的历史也将在他的手里终结。
“这两艘航空母舰还需要多久才能建造完毕?”看着已经轮廓初现的航空母舰,杨寰宇向汤芗铭问道。
“船体到年底就基本可以竣工,不过装备、武器、雷达、声纳等全部安装调试完毕,估计一年都不够,大约到1928年的夏天,可以入列服役。”汤芗铭兴奋的汇报着。
“28年夏天啊,这还要两年半?”杨寰宇听到这个答案,难掩心中的失望。和日本人的谈判,拖个一年半载的容易,想拖两年半,就有点不现实了。看来,短期内还是指望不上啊。
“主要是司令提出的斜角甲板的布局很实用,美国的设计师为此,特别又修正了船体的长度和宽度。按照目前的设计,这两艘航空母舰的实际吨位,可能会超过五万吨。”汤芗铭没有察觉杨寰宇眉宇间一闪而过的失望之情,兴致勃勃地解释道。
“修正之后的设计航速呢?”杨寰宇随口问道。
“设计航速是32节,应该会超过日本海军的航速。他们的高速战列舰也不过32节的航速。”汤芗铭如数家珍地说道,对这些数据,他现在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杨寰宇默默听着,没有说话。实际上,他现在对舰艇的航速并不在乎。船跑的再快,还能快过飞机吗?既然不指望舰队和敌人进行炮战,航速快点或者慢点,真的是无足轻重。他之所以这么问,也不过是随口而已。
“不过,司令,我们的驱逐舰似乎个头大了些,现在在建的,吨位都超过了六千五百吨,和美国人,日本人的轻巡洋舰差不多了。我们的驱逐舰,一艘顶人家三艘以上。”汤芗铭嘴上尽管在说驱逐舰个头大,心里却感到很得意,将来我的舰队,在外人看来,至少都是轻巡洋舰。
“嗯,个头是不小,不过也不算大,他们担负的任务不一样,别人的驱逐舰主要是用来炮战和发射鱼雷的,需要高航速和灵活性,同时减小船体,降低在接近敌人时,被击中的概率。不过我们的驱逐舰负担的任务就是在航空母舰的外围设立防线用的,他们的任务也不是发射鱼雷,而是反潜和敌人飞机接近时,组织防空网,阻挡敌人飞机对航空母舰的攻击。想要组织防空火网,没有足够的位置安装这些防空武器可不行。”杨寰宇笑了笑,讲解道。
“只是这样一来,想要进行小型任务的话,我们可就没有可以执行任务的军舰了。”汤芗铭想了一下说道。
“以后,近海的防卫任务,由那些鱼雷快艇和巡逻炮艇配合岸基的空军去做,舰队只会执行远洋的作战任务,不可能不出动航空母舰的,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杨寰宇继续讲解道,心里却在想,这些老海军们,受到传统的海军教育,有些观念已是根深蒂固了,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看来以后海军的战场指挥官还是得从新成长起来的海军军官里去选拔啊。
“我们海军需要远洋作战吗?好像我们的对手,也只有日本海军,没有远洋的需求吧?”听到杨寰宇的解说,汤芗铭大吃一惊,这位总司令看起来雄心勃勃,想要的是称霸大洋。想到这里,汤芗铭忽然觉得背后有点凉。按照这样想下去,那就不止要和日本海军一教高下,看来迟早也会和英国、美国的海军起冲突啊。
“仅仅征服日本是不够的,我们以后还会收复台湾、收复远东。只要收复台湾,我们面对的就是浩瀚的太平洋,那里怎么能没有我们的舰队?收复远东,我们也同样会在北冰洋得到出海口,同样需要有我们的舰队。另外,印度洋、地中海、甚至大西洋,也应该任由我们的舰队驰骋。”杨寰宇豪兴大发的发出了他的宣言。
视察完湛江的造船厂,杨寰宇对海军的建设进度终于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鉴于海军的总进度偏慢,看来想登陆日本本土,还是需要等待不少的时间呢。
懒得回武汉的杨寰宇,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沿着沿海的空军基地,一路察看过去。趁着在和日本人谈判,杨寰宇还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办,比如给装甲部队换装。就这样,几个月的时间就匆匆而过。
华夏和日
“本之间的枪炮声暂时沉寂了,但随着北方天气转暖,远东的高尔察克和苏俄之间,在伊尔库茨克的西面的济马,再次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在伊尔库茨克战役中惨败的布琼尼,由于有斯大林对他的支持,在补充了红军参谋长的伏龙芝帮他拼凑的二十万部队之后,终于使手下的部队再次达到了三十万。
伊尔库茨克战役,布琼尼输的很不服气,他觉得和俄罗斯复**比起来,他的部队一点也不逊色,他输就输在武器装备上了。俄罗斯复**在华夏人的帮助下,不管士兵的枪炮,还是远胜苏俄的空军,都不是他事前能够了解到的。俄罗斯复**实实在在的打了他一个冷不防,才导致他的惨败,套用华夏的一句俗语,那是非战之罪。
经过一个冬天休整的复**,再次在伊尔库茨克集结了。高尔察克利用这个冬天,已经通过更换官员的方式,把辖区里的各个地方政权牢牢的控制在了他的手里。只是他太需要华夏国防军的后续援助了。但他的辖区里,现在能用来和国防军交换的资源实在太少了,根本满足不了复**的需要。不过,高尔察克知道杨寰宇缺少什么喜欢什么,他把目光瞄向了伊尔库茨克西面的秋明一带的油田。
复**的军事指挥官依旧由图哈切夫斯基出任,在他的指挥下,复**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向西攻击前进。担任空中掩护和支援的,依旧是德国志愿军航空队。
布琼尼尽管不服气,但当他再次面对俄罗斯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