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小官员-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张伯的兔子尾巴暴露前,张超的尾巴也要收起来,还要收的更好。

    因此张超又不得不开始了苦读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时文的苦日子。

    你还别说,当他真正沉下心去研究八股,却发现对于拥有过往记忆的他,并不是完全做不到的。

    他可以写出一篇格式合规的八股,格式对仗也很标准,读来也朗朗上口,就是主题思想跟朱子老先生有点差。

    这点不容易克服也容易克服,后世人的复杂,对功利的追求,口是心非的程度绝对是明朝人难以想象的,打左灯往右转可不是明朝那些学究想的出来的。

    考过公务员的张超将八股文当做申论,不过反着来看。

    申论要根据已有的材料整合归纳出一篇论点论据结论,清晰了然的议论文。

    八股文却需要根据四书五经的一句话,演绎开,用朱熹的思想去解释,不过格式是八股。

    两种考试殊途同归,核心思想都是对主观文体的标准化,易于评价,也易于选拔。

    由于四书五经除了春秋外的文字都很有限,能够出的题目百年科举下来基本已经出完。

    所以现在又出现了截搭题,就是把同一本经书中的两句不相干的话放在一起出题。

    庆幸的是,张超不用遭这个罪,他需要面对的乡试以及更远的会试都是大题。

    也就是说题目都被人做过,而且这些成功先辈的标准答案也都印刷成书本,在书店都有销售。

    所以他需要做得就是将这些答案整合出来,吃透了,用自己独特的八股语言表达出来,考试就有一定的比例可以拿下。

    但是这些标准答案更多的是在两京,庐州乡下不可能有最新最完整的,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就算他没法子纳监,他也得搬到南京,这才能增加考试的成功率。

    现在问题来了,他怎么去南京?特别是栓儿这么小的年纪也不方便去,所以需要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

    再次下定了要去南京决心的张超,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过程表。控制家庭,赚钱,南京买房。

    控制家庭首先要走出家门,了解自己的家底,建立自己的班底,说白了要有人有钱才能说了算。

    王氏的去世让他内务不被掣肘,即使小妹嫁过来也很难改变这一点。相过很多次亲的张超本能的知道小妹的性格有些天真烂漫,跟记忆中的王氏是两路人。

    家庭会议后,张伯此日就带着豪杰兄弟去了郑家畈,张超也带着书童保哥出了门。

    他去的是家中田产的主要聚集地,张氏的大本营张堡村,去看望下劳作了一年的长工佃户兄弟们,要抓住主要矛盾这才是王者之道,张超得意的想到。

    这下子,张堡村就轰动了,家乡的骄傲,张超张秀才回乡了!

第5章 秀才下乡记下() 
张堡村是巢湖边一个普通的村子,不普通的就是出了张父这个人物,带动了不少人发家致富,不在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的种地打渔。

    后来张家又出了张超这么个少年秀才,当然愈发得乡人的爱戴。

    张家分家,张超分的地大头在张堡村,也是因为乡里乡亲,张家只有四成租子,这份功德交给考科举的秀才来享用才是物尽其用。

    深秋季节道路两旁的杂树叶子都黄了,开始脱落了,偶尔有些常青树还有点绿色,斑驳不齐,土路也是坑坑洼洼的。

    秋风萧瑟中,刚刚下船的张超带着保哥回乡,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他心情很不错。

    “保哥,马上到家了奥,别太着急去见你的小媳妇呀”,张超开着保哥的玩笑,

    “三爷,我要呆在您身边一辈子,”保哥嘿嘿笑着,“我娘定的,我还没见过呢。要有菱儿姑娘那么好看就好了。”

    “好你个臭小子,对菱儿竟然有非分之想,小心张伯打烂你的屁股。”

    “三爷千万别,我就这么一说,”

    “哈哈哈”,两人说笑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村口,没想到周村长一大群人等在路口,这可是吓了张超一大跳。

    “村长,您老人家怎么等在这里,张超可千万不敢当呀。”张超快步迎过去,一边远远的行礼,一边笑容满面的说道。

    “小相公读书有成,张堡也是与有荣焉,以后还要仰仗小相公多多照应了!”

    村长鬓角早已经染霜,果然姜是老的辣,一下子把张超架的高高的,那么他就不能乱提啥不合理要求了。

    寒暄了几句,村长问起张超的来意,张超突然眼圈一红,

    “唉,小侄最近遭遇不幸,妻子不幸离世,就想着来祖宗灵前好好拜一拜,保佑爱妻一路走好。”

    张堡村虽然带着张字,不过张姓人已经不多了,是因为前朝有户姓张的势家立堡于此而得名。

    现在却是诸姓都有,村里的土地原来大多属于镇上的大地主,村人靠租佣打渔为生。

    张父发家后就把这些土地赎买回来,后来就交给了张超。

    张超一心读书,除了偶尔回乡祭祖,基本也不回来,所以村长跟他也没怎么接触。

    这圈交道打下来,周村长发现这个名声在外的年轻人没有那么迂腐呀,看来传言多不可信,果然是张老头的种,看来周氏一族还要被张家压制一些年呀。

    既然知道了张超的来意,村长也就没有继续打交道的必要了,就让自己的侄子陪同张超来到张家祠堂。毕竟张超尚在齐衰,需要给妻子守一年的孝,也不适合隆重招待。

    张超给张家祖宗上香祈祷很是虔诚,说起来他这么稀里糊涂的来到明朝,穿越到很有联系的本家身上,他总有一种天意如此的感觉,读书时所受的唯物史观这个时候就让位给祖宗了。

    张超摆好祭礼,点起三根香,虔诚着拜祭祖宗,心中默念,你们夫妻一路走好,他会把栓儿当成自己的心肝一样照顾,让他们放心。

    也祝愿自己的母亲妻儿能够幸福安康,不要因为自己的离去而受到伤害。

    拜祭完祖宗,张超拒绝了周家的邀请,他让保哥回家跟爹娘重聚,自己反而出人意料的在远方兄弟平喜家住了下来。

    平喜并不富裕,除了自家的几亩薄田,也租了张超的几亩水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平喜很淳朴,不太会说话,能拿出来的都是家中最好的,张超虽然住的不是很舒服,但也很承情。

    晚饭之后,张超就与平喜长聊起来,问问村里张家人的情况,今年的收成粮价,自己家地产的情况还有佃户们有没有困难的,还有官府的税是怎么交的。

    凡是平喜可能接触到的,张超都问了个遍。平喜是个老实人,但是张超的问题都是平喜看的到的,摸得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打开了话茬,两人聊得很开心。

    次日早上,张超让平喜把几家老实本分又有困难的佃户叫了过来,问问他们的困难,自己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佃户们平时遇到的要么是如狼似虎的官差,要么是狐假虎威的张管家,哪里见过这么和善,这么接地气的东家,都感动的不得了。

    与这些佃户的一番交谈,张超就发现,这个时代的农村从早忙到晚也就是能混个温饱。

    如果家里有点突发情况往往就需要背债,但是利滚利之后,只能是卖地卖儿卖女,过一天是一天,这些困难的佃户基本都是如此。

    张超出身农村,当年一个乡镇书记给总理上书农村真穷,农业真差,农民真苦,他发现现在这些佃户只有更苦,没有最苦。

    但是张超心伤之余也不能改变什么,他不可能减少地租,因为当地的基本地租是五成,张堡的四成已经是基于家乡的照顾,再低就脱离了广大地主阶级的队伍,会被讨伐的。

    最后保哥的出现让张超想了一个办法,他从这几家佃户各挑选了一个半大小子,半大丫头作为自己的家丁和丫鬟。

    这些孩子现在是能吃能睡不太能干活,都是家里的负担,张超带走他们会帮这些佃户减轻不少负担。

    而且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这些孩子都还小,可塑性强。

    张超可以好好教育他们,当作自己的心腹,这样自己梦寐以求的人不就来了吗?

    带着这些佃户家庭的千恩万谢,还有各种乡间特产。过来的两个人,回去就变成九个人,七个半大小子丫头穿着单薄的衣服,在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下,随着张超回东乡住处。

    张超回到家,先是去看看栓儿,这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开了,呀呀的说着千奇百怪的声调跟张超打招呼。

    张超也很开心,应声着逗着小宝宝,栓儿咧开小口,开心的笑着,小妹菱儿在边上看着,也跟着笑。

    杏儿就不好过了,自家三爷打了招呼就带着保哥回老家祭祖,自己当然不好管。

    现在一下子带来了三个小丫头,四个半大小子,让她接手安排,怎么接手怎么安排呀,收还是不收。

    最后杏儿只好找了两个大通铺,让孩子们分男女先住下,等着张伯回来决定。

第6章 无奈的张伯() 
过了两日,张伯心满意足的从郑家畈回来。孙祖安那个死鬼在地底下怎么也安生不起来了吧,摸着山羊胡的张伯得意的想。

    想想自己跟着老爷,然后又跟了三少爷,一路劳心劳力,虽然父子两代确实对自己不错,超哥也是言听计从,可是夫人管的严,自己岁数越发大了,好不容易偷偷摸摸积攒的那点养老钱容易嘛。

    人老了,心还没老,力更没老,瞄了孙寡妇好久了,这次夫人病故,自己好不容易出了趟门,软硬兼施总算是得手了,虽然少了几斗粮食。

    郑家畈租子不好收,东乡都知道,恩,没事的。

    张伯没想到开心没多久,一到家就遇到了杏儿的难题。哎,没了夫人管束,三少爷竟然也是个不晓事的。

    出门一次一下子就领来了七个半大孩子,要是每次出门都这样,张家就是铁打的也扛不住呀。不行,得好好劝劝。少爷好说话,哄哄就好了。

    哄完孩子用完晚餐,张超准备喝口水歇一歇然后去书房继续研究八股时文。虽然旧了点,但也是名家所作,很值得张超参详,这个时候张伯进来了。

    “张伯回来了,用过晚餐没?没有什么事情,吾要去书房了。”

    “老奴已经用过了,多谢三少爷关心,老奴也没什么事情,就是今天看到了几个生人在家里,听说是三少爷领回来的,故来问一下。”

    “我昨日回乡拜祭先祖,希望先祖保佑夫人早日登仙,也保佑栓儿健健康康,长大成人。

    然后就见了几个本家的佃户,都不容易呀,听他们诉苦,我心里很不安。都是张家人,我们衣食无忧,总不好让族人贫苦交加。没法子只好挑了几个孩子作为家丁丫环,也好减轻族人的负担。

    张伯您这些年为我忙来忙去,辛苦的很,头发都白了,总不好一直让您这么跑下去。

    这些家丁丫环都是本族人,信得过,您辛苦下帮我调教好,以后也可以好好留在宅子里享享清福。您说是不是?”

    不等张伯诉苦,张超是一通解释,张伯能说什么呢,只好点头称是。不过也说了一通家里的困难,张超保证下不为例,张伯只好无奈的下去安排。

    过了几日,张超就让张伯把所有丫环家丁分两批叫到一个房间,房间里放着十张桌椅,他准备教他们识字。

    张超可没有精力按照三家经千字文一个个的教,他总结了日常生活用的几百个字,一一写下来,然后用白纸写好,贴在墙上。

    每张桌子上有一个木板,一支炭笔。他每天教三十个字,五天一考核,将这些人打乱成三组,按照组来考核,也会增加凝聚力,而且快速认识字的个人还有特别奖励。

    张伯理所当然的提出异议,张超搬出儒家老祖宗孔子,所谓有教无类,教好了仆人才能更好的为张超服务呀,也能更好的帮助张伯减轻负担不是。

    张伯对张超的想一出是一出也是颇为头疼,但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总不好为了几个仆人识字就搬来王老丈人和张家的大爷。

    张超对张伯的不满早就有所准备,穿越多日下来,一点也没有回去的希望,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活着。

    这些天试探下来,张超看出明朝主仆之间地位相处太过悬殊,只要自己不是太出格,没多少人愿意管秀才的闲事。

    他很少出门,每日认真复习功课,教习几个家奴算什么,比他出格的多了去了。张超记忆里有穿着女装招摇过市的秀才,也没有什么人管。不过在张超看来是八股压力太大了,这个秀才是在排解压力。

    杏儿菱儿这群人对张超能够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