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小官员-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错。

    这样想着,乔宇开始了第二站济世学院。当年那个几十人的小学堂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前规模的综合性大学。

    济世学院被一分为二,那些研究如何做官,如何做吏甚至于如何诗词歌赋的人留在南京城中,与传统的学院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的自由,动不动就有学生为了某一个观点开始辩论,甚至于老师亲自下场参与辩论,学生们也不以为奇。

    因为张超极度厌恶辩论不过就往人品上扯的坏习惯,所以济世学院的辩论也同样如此,而且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以济世安民为目的,做不到这一点的,整日空对空的就算是理学名家,也不会被济世学院邀请为教授。

    既然讲究实用主义,那么在这里最受欢迎的一个是张超的国富论,一个就是教授科举的课程。

    国富论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张超的治国理念,彻底跳出了传统的以农为本,打压工商的传统思维,提出了开拓殖民地,加强海外贸易,促进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商主义理论,所以在工商业发达的南方非常受欢迎,甚至于成为南方的显学。

    不了解国富论,就没有办法与执政的张超思想合拍,所以就算是想方设法当上了官员,想升官发财恐怕难度有些大。

    甚至于就算考不上科举,如果了解国富论,给张超上一个帖子,弄不好被他看重,被他推荐为官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教授科举的课程之所以吃香,就在于张超执政以来,越发的重视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如果不在这两场下功夫,按照积分制想考中那是难比登天。

    甚至于有几个张超提拔的翰林,在点选举人时,竟然首先看的是第二三场考试成绩,第二三场不好,第一场就是笔下生花也不会被录取。

    但是要想通过第二场表判就必须了解大明刑法,而明朝从朱元璋父子的执政唯严到弘治年间的大加修改,越来越宽松,另外明代又有众多的判例可以应用,所以不了解其中的奥秘,表判极有可能出问题,这就需要学习。

    而第三场策论,到了张超手中就越来越实用,动不动就弄出一个计算军粮消耗甚至于如何修河都堂而皇之的成为了策论题,这样一来逼迫着考生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策论上,甚至于没有数学基础那简直就是折磨。

    而济世学院因为张超的缘故最讲究实用,最喜欢用数字说话,所以对科举的二三场研究最为充分,这样一来南京的济世学院国学院就成为了天下读书人的圣地,无数读书人想法设法的挤进来学习。

    济世学院鉴于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扩大影响,也顺水推舟开始了大教室制度,所以济世学院除了在校的几千学子以外,流连在此游学的各地学子多达数万,这样一来也同样树立了济世学院大明第一民办学府的地位。

    事实上济世学院除了国学院极受欢迎外,其特有的格物院也是此时大明有志于科学的学子的梦中天堂。从一开始的大猫小猫二三只,到了今天格物院已经分为数理系,机械系,航海系和医化系,而学生教授已经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变成目前的数千人。

    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对于教授而言,张顺德奖和济世格物奖的高额奖励和荣誉,不缺少金钱地位,那当然会吸引很多人致力于此。另外只要被聘为教职,就会衣食无忧,甚至于每年还有一定数目的资金让他们研究这个,研究那个。若是被工场采纳,那每年可以固定得到一定的分红,这当然吸引了相当一大批对科举为官不敢兴趣的读书人;

    而对于学生而言,格物院坚持免费招考政策,让一大批希望学堂的贫苦学子有了一条出路。只要被格物院录取,最起码可以在各大工场充作工匠头目,有些胆大聪明的甚至学成之后进入了远洋船队,很快就发家致富。

    而对于各家工场而言,济世学院提供了他们必须的人才和技术,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也是因此尝到了甜头的工场对于济世学院的捐款越来越多,无他,利益使然。

    当乔宇来到与国学院一墙之隔的格物院时,确实有些感慨。在南京任职期间,或是因为公务繁忙,或是因为误会,或是因为不屑,他从来没有来过格物院,这是他的第一次

    他首先来到了航海系,这个系以培养航海的船长海员,开发航海必须的船只仪器为目的,他见到航海系最新的成就,实验用蒸汽船。

    虽然比不得胡林翼第一次见到洋船溯江而上,大惊失色以至于忧愤而亡,但是乔宇的震惊失色同样是免不了了。

    大江之上,一条没有帆的大船却可以逆风而上,不断冒出一阵阵浓烟,这样违背常识的事件,能不让乔宇吃惊不已吗?但是这样的船跑的非常缓慢,犹如龟速,这又有什么用呢?

    就在乔宇迷惑不解的时候,得到消息的张超女婿黄启已经大步跑了过来行礼,乔宇当然认识这个有名的书呆子,两人就开始攀谈起来。

第597章 顿悟() 
“末学晚辈黄启拜见大宗伯。”

    黄启首先行礼,乔宇当然认识张超这个女婿,他哈哈一笑,“贤侄免礼,老夫已然致仕,你可以称呼老夫一声伯父,想必老夫还当得起。”

    乔宇看到黄启不觉有些感叹,本朝有几大奇,其中一奇就是张超子女的婚事。张超四子一女除了长子以外都没有找权贵的子女,更奇葩的是,张超的独女的夫婿竟然是眼前这一位黄启。

    黄启连秀才都没有考中,除了黄家与张家的渊源之外,无论哪一点都看不出来有值得张超看重的地方,所以当年张超许婚之际,整个南京的士绅子弟都失望不已。

    可是乔宇后来也看明白了这也许就是张超的爱女之心吧,黄启与那些官宦子弟不同,这个孩子沉迷于算术和张超弄出来的科学,甚至于为此不乐意参加科举,又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这样的孩子正好适合与张超那个出格的女儿共度一生。

    事实也确实如此,黄启与明台婚后感情相当不错,而到了现在,黄启就待在济世学院研究着他感兴趣的蒸汽机,生活无比充实满意。

    “推动此船的应该就是令岳所说的蒸汽机吧。”

    黄启听乔宇这么一问,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高官对于蒸汽机感兴趣,而不是当做奇淫技巧鄙视一番,当然欣喜不已。“伯父所言甚是,船运动的动力正是蒸汽机所供。”

    乔宇见黄启喜上眉梢,就十分奇怪的问道,“只是此船跑起来十分缓慢,又有何用?”

    黄启笑着说话,“伯父,这蒸汽机现在马力尚小,但济世学院正在全力改进,等有朝一日,马力提高十倍、百倍,那到时候有蒸汽机提供动力,走海路从南京到天津也许只需几日之功,而不用担心受到风速风向的影响。”

    乔宇虽然不是很相信黄启所说,但是他还是被黄启的热情所感染,不由得点点头,“何为马力?”

    黄启又开始给乔宇普及科学知识了,“马力者,一马之力也,济世学院现在已经制造出可以提供几匹甚至十几匹马力气的蒸汽机,可以用来纺纱织布,但是还是太过笨重,马力不够,用在船上还需要一些时日。”

    乔宇听说蒸汽机竟然可以使用,不由得十分好奇,“贤侄可否带老夫去看一看蒸汽机是如何纺纱织布的?”

    “当然,您老请。”

    于是乔宇就来到了一个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纺纱厂,乔宇在南京多年,当然见过水力纺纱厂,但是当他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近代工厂时,不由得瞠目结舌。

    有了蒸汽机,再也不需要到处找河流建厂。将这最后一个限制纺织业大发展的条件消除后,纺纱厂就可以四处开花,如此一来,一年可以纺多少纱,织多少布呀。

    只是如此一来,江南男耕女织的社会肯定会被这样一台蒸汽机所击败,那到时候又该有多少人衣食无属。

    想到这里,乔宇不由得抓住了黄启的肩膀,“贤侄,南直隶这样的工厂有多少?”

    黄启不明所以,他抓了抓脑袋,“现在最起码有几十家吧,估计明后年会有几百上千家。这样一座工厂虽然投资甚多,但获利匪浅,三四年就可以回本,所以现在建厂之人甚多。”

    乔宇听完,无力的松开了手,怪不得老师说天下已经大变,由小见大,有了蒸汽机这样的利器,那天下的士绅为了逐利当然会不断建设工厂,到时候大明的社会基础必然会崩溃。

    而以乔宇的眼光,他非常清楚这样的事情根本是挡不住的,以朝廷现在的虚弱根本不可能阻拦,那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张超作为这些机械的发明者,一定会想法设法的保护他们的利益,朝廷不推广就不错了,怎么可能阻拦。

    乔宇连连叹息,黄启觉得莫名其妙。乔宇苦笑的说道,“贤侄,工厂虽好,但你恐怕有所不知,一座工厂会让多少妇人从此不再纺织,如此一来大明百姓就更加凄苦了。”

    黄启听完,不屑的摇摇头,又是这样的陈词滥调。按照岳父的说法就是以静态的眼光看问题,妇人不能纺织,可以来工厂工作呀,这样的收入比自己纺织高多了好不好。

    黄启隐晦的表达了他的不以为然之后,乔宇却摇摇头,书生之见,一座工厂的效率超过妇人纺织百倍,如此一来只有百分之一的妇人得到安置,其他九成九岂不就是无所事事了。

    黄启听了乔宇的反驳后,笑着摇摇头,“伯父有所不知,天下对于布匹的需求可谓是无穷无尽。所以纺织厂也许不能安置所有的妇人,但大部分妇人转到工厂上班应无问题。

    再说就算大明需求够了,布匹也可以出口藩属国。现在大明的船队已经到了极西之地,我等正好可以把大明丰饶的物产出口海外,换来无数的金银,如此一来百姓会更加富裕,朝廷也会增加收入。”

    乔宇听完甚是不以为然,“棉布织的越多,土地会被更多的占用,百姓无粮如何得了?”

    黄启奇怪的看了看乔宇,这大官的眼光为甚总是放在国内,岂不知现在南洋一年三熟,到处都是良田,把南洋的粮食运到大明不就可以了。

    黄启奇怪的问道,“伯父,难道您不知道,南洋物产丰饶,一年三熟吗?现在已经有了坚固的海船,朝廷只需要把南洋的粮食运到大明即可。”

    说完,黄启带着憧憬的目光看着远处的工厂,“等再过些年,蒸汽船造好了,从南洋到大明也许只需要几十日,到时候就更加方便了。而在大明国内,再由蒸汽火车联络四方,如此一来,再过百年,也许岳父所说的大同世界就会实现了吧。”

    “何为蒸汽火车?”

    “这也是济世学院正在研究的,以蒸汽机为动力拉着车厢,比马车拉的多,拉的快。”

    黄启这么一说,乔宇恍若被重击了一般,呆立不语,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猛然间理解了张超给大明开出的药方。

    随着医学的发展,必然人口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把多余的老百姓往外迁出去,要不然迟早有一天这些多余的人口会毁了大明,这是张超正在做的。虽然手段残酷,但是乔宇清楚,张超做的有道理。

    而按照黄启所说,外迁的老百姓到了南洋种植粮食,提供给大明足够的食物;而国内的百姓则开工厂,种棉花,如此互通有无,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似乎真的可行呀!

    乔宇有些想通,不由得心头狂喜,他拉着黄启,笑着说道,“贤侄,可否带老夫去见一见那蒸汽火车?”

第598章 激化() 
事实上由于蒸汽机的不成熟,不论是蒸汽火车,还是蒸汽轮船都不成熟。但是即便如此,蒸汽火车给乔宇的冲击也远远超过了一切。

    地面上铺着铁轨,蒸汽机拉着几节车厢飞驰而过,速度比一边比较的马车更快,拉的更多。

    当然这样的火车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最起码钢铁价格那么贵,很明显现在火车不如马车实用。

    按照黄启的说法,这样的蒸汽火车还十分简陋,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火车的马力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会比马跑的更快,会装越来越多的人和物,到时候整个大明就会铺满了这样的铁轨,让火车行走以联络四方。

    一旦一方有事,国家可以立刻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乔宇当然十分清楚。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多少时间,黄启也说不好,这取决于钢铁工业的进步,但是随着投入越来越大,这一天肯定会实现。

    乔宇至此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士大夫谁要还说眼前他见到的是什么奇淫技巧,那简直是超级蠢货。这些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大学问呀,再联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