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应天府乡试一向麻烦多,董越是朝野都看好的大才,他的功劳也积累够了,不在乎这一点。放到这个地方,万一有个闪失,就不美了。
三、董越是名人,诗文估计都被研究透了,这对选拔人才不利。
刘吉这三点原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董越不适合作为主考官的原因,其他两位阁臣也无话可说,因为刘吉说的句句在理。
董越端庄俊伟,长得一表人才,性情温厚,言行举止,均有法度。他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而从不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成化末年,诸执政大臣不相容,其门客也都各有所厚。只有董越能出入诸公之门,皆得其欢心。
说白了,这位董学士情商极高,能踩着几个鸡蛋打转,这一点跟刘吉挺像的,刘吉也非常欣赏他,就是因此,他才不愿意董越去应天府乡试。
张超这样的人是肯定要提拔的,但是这种人属于双刃剑,属于异类,刘吉对张超是有顾虑的。所以让董越跟张超成就师徒名分,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而次辅徐溥却又不同,他就不是很喜欢董越这样八面玲珑的风格,所以刘吉一提出反对意见,他就立刻赞同。
如此一来,刘健都没必要说话了。可是应天府乡试迫在眉睫,需要赶紧确定人选,人选也只能是翰林院的学士,最后谈论了一番,最后干脆选了谁都不熟悉的刘震。无论是资历,学识刘震都够格,而且应天府的大佬太多,刘震似乎也有直名,跟这些人又没有往来,正好是合适的人选。
弘治天子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让覃昌披红了,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他是不好随便否定内阁的票拟,何况是现在这个时候,更要上下一心。
当日接到刘吉的那封信,弘治看到又是一位刘学士,让东厂私下调查了一番,回报也让弘治很奇怪,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翰林学士,除了文章写得好点,其他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只能待在翰林院,未来最多在国子监教教书,其他的也指望不上,跟他的同乡董越差的太远了。
弘治这样想,也就不再注意刘震,没想到今日内阁推荐上来的果然是他,等知道了刘吉的那三点理由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提拔张超这个事情实在争议太大,让默默无名的刘震去办,万一真要做砸了,朝廷也有回旋余地。
反正不管怎么样,刘震是时来运转,竟然真的成了应天府乡试的主考官,这一次他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老天爷借着王启年在提醒自己,五义士是得到老天爷照顾的,无论这一次如何,他也会把他们录取,要不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所以他丝毫没有顾虑,得到诏书之后,就写了一封信让管家连夜交给了王启年,那里面暗示了首场考试的三道四书题,如果这样的照顾,四义士都没办法考中,那他也没有办法了。
第189章 乡试()
张超听二哥说完了刘学士,很开心的说道,“二哥,你做得太好了,小弟真是感激不尽。”
“自家兄弟,说什么谢不谢的,只要你中举,我们张家也改换了门庭,这才是天大的喜事。”
兄弟二人开心的相视一笑,最后张超交代,
“现在我们需要往来湖广和南京运粮,一年有几十万石粮食,一直是郑三爷在管,但是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二哥您看,能不能辛苦下去帮帮他。”
平宁当然非常乐意,这个生意的规模是张超目前最大的,他能参与进来,无论是利益还是地位都是很大的提升,所以他高高兴兴的离开南都去了湖北。
当然平宁被支走还有一个目的,他接触刘震那么早,万一被有心人注意到,可就不美了,这个时候还是避避风头比较好。
张超继续准备乡试,他提前得到考题,这么大的事情既要低调,更要保密,所以他精心筛选了几个人,比如李启思,这是他的同乡和亲戚,比如孔林二位监生,都是一起进过大牢的,经历过考验。
另外当日一起帮忙印刷永乐大典的,也特别挑选了几个口风紧的,共有七个人,来了一个临考前的集中培训,由专业人士进行猜题。
给他们培训的是文章风格跟刘震比较接近的一位高举人,干这一行有些年头了,张超花了巨资把他请来,从刘震哪里得到的那些题目也隐含其中,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修改,一起研究。
与此同时,蒋太监在外帘官那边用力,孙老板的会所对有可能担任内帘官的攻坚也在全力冲刺,比如南京翰林院早就不是问题,现在的注意力是在南直隶各处可能的学官,最终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能招呼到就很满意了。
这种高考冲刺的感觉张超很久没有体验了,感觉回到了少年时光。终于到了八月份,该进场了。一切都很顺利,顺利的进场,顺利的分到黄金宝座,还顺利的摸到一本参考书,最后顺利的完成考卷,然后顺利的离场。
然后是第二场,第三场,煎熬了半个月,张超终于解脱了,这一两年来辛苦操劳,张超耐操的多,这一次就顺顺当当的离场,不用担心什么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当然其他七位同仁也是十分开心,猜中考题的感觉就是好,临考十几天的煎熬竟然能猜中了三道四书题,这一回希望太大了,每一个人都欢欣鼓舞,没想到临考赌一把,竟然有这么大的收获,当然是偶然还是必然,大家各有所思。
与这七位同仁考完之后,欢天喜地的开始风流快活不同,张超还要苦逼的为了代理谈判,为了卖掉股份而扯皮,还是忙的一塌糊涂。
小妹心疼的不得了,没想到考完了还这么忙,这还没拿皇家的工资呢,以后这可怎么好。
另外一个忙的一塌糊涂的是刘学士,他一路沿着运河来到南京,就迅速的封场,准备考试。到了南京之后,他才发现形势很复杂,南京六部,太监势力,勋贵都在乡试上下功夫。
乡试不仅仅只有主考官,还是副主考,也是翰林,是跟他一起过来的。另外南京六部和地方官挑选出来的内帘官,负责阅卷和初选,这些人是从各地精心挑选的德才兼备的学官。
这些内帘官相比南京六部,应天府尹,南京镇守太监来说,地位太低了,所以往往被他们操纵,所以刘学士对这些人既用也防。
他的管家就私下里收到了这次乡试的权贵子弟名单,好家伙整整二百多个,要是全部录取了,他也别想混了,而且根本做不到,乡试的名额才一百多个,如何平衡,这是他首先需要注意的。
对于权贵,刘学士毕竟是中枢过来的,谁的地位高,谁的前途更加光明,待在翰林院的他看得就相对清楚。现在又是王恕为吏部天官,讲究资历和能力的完美结合,那些幸进之徒想超近道难度大了不少。
所以刘学士仔细挑选了一番,删去了一大半,剩下的就看个人的文章了,总之这些人的数量决不能太多,否则他没办法交代过去。
管家还打探了当日大出风头的五义士,说起来张超的宣传工作做得好,五义士大名远扬,几乎人人皆知,只要提起了就竖起大拇指。刘震听到,很是满意,这省了他不少事情。
另外还有当日印刷永乐大典弄出来的那个考评,也被刘学士注意了,他心中顿时一定,办法有了,这上面排名三等及以外的,根据文章水平,或者拿掉,或者低低的录取。德行有了问题,文章写得再好,也是祸国殃民之辈,只要这么说出去足够堵人嘴巴。
如此一来,刘学士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中举名单,但是试卷是誊写的,又封名,刘学士又怎么可能看出谁是权贵,谁是寒门。
你还别说,刘学士真的看得出来,他在翰林院这么多年,不是白待的,虽然给皇帝太子太监上课轮不到,他的闲暇时光除了看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乡试会试试卷。一般这样的试卷,房师肯定事先跟考生有文字沟通的,比如用哪几个特定的字眼,这是最常见的作弊方式。
但凡需要作弊的人,水准一定不怎么样,那么这些特定字眼的使用,往往就有大问题,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如果被特别推荐给他,他只需要眼睛一扫,就能猜个七七八八。
有了把柄,考卷是谁,那些房师能不交代吗,敢不交代吗,到时候就随他提条件了,考前的文币太少了,想要我放水总要多付出一些。
另外他还准备好好搜一搜落试的卷子,一来是避免他中意的人意外落榜,二来也是挑选一些真才实学的才子。
这也是应有之举,如果一届乡试都是豪门,或者都是寒门,那都是有大问题的,不符合中庸之道。
所以这一次的乡试阅卷就有些波澜不惊,最初有几个不知死活的同考官拿来一些试卷试图蒙混过关,刘震只是扫上几眼,然后划上几笔,这些同考官就立刻脸色大变,因为都是事先约定的关键之处。
刘震也不多说,把这些试卷放在一边,等着房师想办法跟他妥协,如果文字尚可,他也不准备大动干戈。如果文字太差,他是不会随便妥协的,这涉及到他一个主考官的基本原则,不得不小心应对。
一来二去,大家也知道这位主考官看着默默无闻,实际肚子里是很有货的,并不能随便欺辱。所以只能按照另一个方案去做,想法设法的跟他沟通,试图获得他的理解和认可。
十几天的时光,一转眼就过去了,经过刘学士等人连续奋战,恩威并济,又讨价还价了一番,最终一百多人的应天府乡试中举名单就快要揭开了。
第190章 孙山()
就要刘学士即将大功告成之际,张超也暂时停止了公务,准备好好歇一下,然后享受中举的快乐。
这段时间他代理的谈判相当顺利,这些豪强被煎熬了一番,大多选择让步,偶然有几个不知道死活的,他决定毫不犹豫的启动第二方案,这个是官办公司,太软弱了不行。
有几个地方比如福建,广东,浙江,当地没有特别强大的权贵,那么省级代理干脆也不设立,避免得罪人。
如此一来二去,代理问题解决了大部分,这一次谈判让他见识了不少本朝大员家族的风采,看着浓眉大眼,一个个刚直不阿,可是家人却不是那么回事,仗势欺人者比比皆是,让张超相当头疼。
谈判的结果很快就汇报给萧敬了,多了代理的钱粮,这一次他南直隶之行已经差不多成功了,更何况还有股份的大头在后面,朝廷这一次从江南拿到的物资比往年多了不少,他足够交代了。
果然宫中传来的消息也是如此,皇爷很满意,但是萧秉笔还要再接再励,因为重修黄河大堤就要开始了。
说起来也是悲哀,由于生产力的落后,面对破堤的黄河大水,明朝政府根本没有抵抗能力,只能任由大水冲刷各地,朝廷能做的只是尽量少死点人,然后等到秋后水小了再想办法治水。
这次大水实在太大了,大到了大部分人都同意放弃开封,但是放弃这样的重要城市,这个决策哪有那么好下的,反对的意见也很强大,最后只能是再努力一把,所以动员了全城的老百姓,即便如此,也是一日三惊,但是开封府最终是保住了。
所以到了八月底,朝廷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重修黄河。一个原因就是百万灾民需要给他们饭吃,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工代赈,而且把丁壮挑出来修坝,灾民闹事的能力会大大降低,当然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是说不出口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朝中擅长治水的官员传来的消息,自从徐有贞整修黄河大坝之后,到现在三十多年过了,黄河大坝已经是破败不堪,如果再不全力整修一番,以后黄河会年年泛滥。
因此大明决定动员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三十五万人修理水利,务必在明年雨季之前完成工程。这项空前的大工程由户部侍郎白昂为钦差全权负责,三省巡抚需要全力配合。
那么这么多人的物资供应就需要仰仗江南了,这样一来,萧敬也只能继续压榨张超,谁让他弄得钱粮最多,也最好捏。
当然现在乡试榜单就要揭开,还是让张超好好享受两天,萧公公很人道的想。
放榜日的前一天夜晚,无数参加乡试的秀才监生们聚集在会所,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的到来。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张超又一次习惯性的坐在了抄写的位置,有了唐伯虎的教训,这一次也没人会过来挑衅,再说大家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很淡定,实际内心却已经是焦急万分,哪有那个心情去写诗做赋,所以张超也乐得自在。
这种焦虑的等待一直到了子时,门子快要开始报喜了,每个人心都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