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图志-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后让崇祯开怀大笑起来,想不到从前一向严谨的徐光启徐阁老居然还有这般接地气的一面。

    话锋一转,坤仪公主说起了江南士林之事,有意无意的说了复社及东林对此次科场打压,颇有怨怼云云。

    崇祯闻言,脸色沉了下来,哼了一声后道:“东林钱谦益,复社张溥,这些文人就是不安分,都在野了,还对朝政指手画脚!”说着崇祯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后又道:“皇儿,上次你来信说钱谦益在昆山老家给一个江南名姬见了什么绛云楼,父皇派曹化淳去查了这件事。这钱谦益果然是狼心狗肺之人,为讨好一个名姬,居然不惜花费十万两重金建楼,而且这些银子来路都有些不正,大半都是东林学子孝敬他的。他一介文士,拿莘莘学子的钱,去盖楼讨好名姬,真是替我们大明文士长脸啊!”

    崇祯越说越气,又道:“几天前,他居然还有脸指使他在京的几个门生,上表参劾郑冲,说郑冲勾结倭寇,并且在朝鲜滥杀无辜,还说什么东南水师,只知郑氏,而不知有朝廷,真是恬不知耻!”

    坤仪公主心头一惊,想不到钱谦益这人居然会这样参劾郑冲,那些罪名也就罢了,最要紧的就是那句东南水师,只知郑氏,而不知有朝廷,这是崇祯最忌讳的。还好她提前书信给崇祯,崇祯派人先查了钱谦益,发现钱谦益的劣迹后,对此人就先不信任了,之后钱谦益指使他人参劾,崇祯也很快查出是钱谦益幕后主使,当然先入为主,就不太相信此事。

    但不信归不信,想必崇祯心中还是会留下一根刺的,当下坤仪公主连忙说道:“钱谦益此人,斯文败类而已。父皇宽心,此趟皇儿福建之行,倒也让锦衣卫细细查探了郑氏一番。儿臣在福建所闻所见,却不像钱谦益所说的那般。”

    崇祯哦了一声道:“皇儿细细说来。”

    坤仪公主贝齿轻起缓缓说道:“此趟福建之行,儿臣收获颇多。郑氏在东南靠海贸养水师,所有饷银皆是先入巡抚衙门公帐,而后各水师领取发放,水师兵将们仍然是受的朝廷俸禄,郑氏并未占丝毫名义,何来东南水师不知朝廷一说?此趟辽东之战,赴援辽东的东南福建水师战死八千余人。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遗骨皆送回福建安葬。有家人自有家人安葬,无人安葬的,也是郑氏出钱,巡抚衙门出面,在泉州郊外设了大明将士墓。儿臣还专门去拜祭了一趟,见到墓碑上镌刻的都是将士们的事迹,而落款却是福建巡抚衙门,何来将士们不知朝廷一说?”

    只说了两个简单的事例,崇祯的脸色便即好看起来,叹口气道:“也难为郑氏了,顾着里子,还要顾着朝廷的面子,是朕亏待了郑氏啊……”

第460章 上帝与国王() 
翊坤宫中,崇祯唏嘘片刻后又问道:“皇儿,你在书信中说过的入股安平会之事,到底是如何盘算的,与父皇细细说来。”

    当下坤仪公主便将皇室加入安平会的好处都一一说了,最后缓缓说道:“父皇有所不知,儿臣最近在福建常与郑冲谈论银子之事,郑冲告诉过儿臣,我大明自隆庆开海以来,每年从漳州月港及其他私港出口海外的丝绸、瓷器、茶叶不计其数,每年从海外赚得银两数以千万计,可这些银两去了哪里呢?郑冲曾今说过,这一年多来,他曾详细计数过,光白银一项,从海外就流入大明达两千万两之巨,可为何朝廷却还是没钱呢?”

    崇祯和周后都是一愣,崇祯喃喃道:“是啊,这些银两去了哪里?”

    坤仪公主续道:“后来儿臣与郑冲讨论过此事,比如郑氏,他们每年海贸赚来的银两,要么自己花用,要么交给巡抚衙门发放粮饷,要么用在移民和三饷上,总之每年郑氏赚来的银两也都花出去了。然后这些银两自然流入了士绅商贾们手中,换取各种物资。然后士绅富贾们将这些钱要么用来买地营商,但很大一部分都还是被他们深埋地下,藏了起来!”

    周后闻言轻叹一声道:“这倒也是,从前臣妾和父亲还在民间之时,父亲但有些银两都是埋藏起来,说是将来备不时之需。”

    坤仪公主点点头道:“母后说得对,现下咱们大明不收商税,又重农抑商,而海外赚取的银子,却都藏富于民了。郑冲还说过,当年逆贼破功川中几座大城后,好像成都这里,光是从成都官吏士绅民间富户那里拷掠所得银两就有四千万两之巨!可见民间是何其富有!”

    崇祯吃了一惊,喃喃道:“成都一座城就有四千万两之巨的银子?”

    坤仪公主点点头道:“正是父皇,逆贼们破成都后,发现官府库中只有区区十万两银子,不甘心之下于是拷掠民间,但凡家中有田有宅的人都被拷掠,便有这么多银两。”

    崇祯叹口气道:“真是想不到,朕的大明原来是这般富有。”

    坤仪公主接着说道:“是以郑冲曾向儿臣说过,民间的这些银两若是不流通起来,便都是死钱,钱要流通起来才能生钱。如何让钱流通起来呢?便是通过安平会进行商贸、海贸。”

    “但如今父皇想大明开商税极难,而安平会需要用到皇家二字的名头来扩大营生,吸纳更多的民间富户们入股,因此儿臣觉得倒不如咱们皇室也入股安平会,让安平会冠以皇家安平会的名号。这样安平会便能如鱼得水,而我皇家也能从中与民分利,而不是与民争利。再者安平会乃是以赈济灾民为本,咱们皇室入股,正好可彰显皇室体恤民间疾苦之心,何乐而不为呢?”

    崇祯听完后微微颔首道:“皇儿,其实各种好处父皇也都想过了,只是这安平会是操于何人之手呢?”

    坤仪公主知道崇祯的顾虑会在什么地方,这首要的顾虑便是这安平会到底算谁的。是想安平会将来一旦冠以皇家二字后,那必定是能吸纳无数民间资本,可以说将来大明七成以上财富将会聚集于此,这么多资本由谁来掌控?

    “父皇,安平会乃是股份制,每年召开股东大会,但凡入股的,就算你只入股一两银子,也算是安平会的股东。然后通过股东大会,选出一些人来,共同管理经营安平会。要是经营不善,股民们可更换执事股东。所以说,这安平会其实不是那一个人的安平会,而是全体安平会股东股民的,而操控安平会的乃是股民们选出来的几十个执事股东,不是哪一个人在操控安平会。”

    听了坤仪公主的解释后,崇祯脸上浮起笑意来,点点头道:“原来如此,只是这天下都是朕的,将来要是皇家入股之后,这安平会可否也算是朕的?”

    这个问题坤仪公主和郑冲当时就讨论过,觉得有些棘手,但后来再和泰西诸国人交谈后,两人倒也找到了说法。

    “父皇,泰西诸国有句谚语,名唤:上帝的归上帝,国王的归国王。这上帝便是咱们说的老天爷,其实父皇是想一下,虽说天下皆是我皇家所有,但许多天赋之权,也还是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人生而便有的生命权、繁衍后代的权利、再比如生存权等等。就算父皇下旨要处死一个人,也总得有个理由吧。其实想来,大明律便是理清了父皇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规矩,但凡触犯了大明律的,父皇可用起惩治他人。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若是父皇无罪而诛,势必会引来天下动荡。”

    崇祯听了这话,笑着说道:“皇儿说得有理,朕若是无罪而诛,肆意滥杀无辜,便是暴君。”

    坤仪公主吐了吐舌头道:“父皇还是讲道理的,可不是暴君。”顿了顿公主续道:“老天爷赋予每个人公平的权利,都是该由父皇制定律法来保护的,这便是父皇治国的初衷。如今皇家入股安平会,这安平会乃是民间众多百姓为了生存、追求财富而创立,也是老天爷赋予的权利,父皇岂能以皇室名头压人,强行将安平会纳为己有呢?而泰西诸国谚语中那句,国王的归国王的,意思便是说,国王也有权利在合理范围内,收取税收,这些税收自然就包括商税。”

    “郑冲同儿臣也计议过,将来皇家安平会运作顺畅后,便会想方设法,通过股东大会来决策,今后安平会将主动上缴商税给朝廷,这样国王的自然也就归国王的了。”其实这句泰西谚语说的是国王和教会分配财富的问题,这里被坤仪公主和郑冲曲解了一下,用来说服崇祯。

    崇祯听了之后,眼前豁然开朗起来,笑呵呵的说道:“皇儿说得不错,其实天下间做生意的商人多如牛毛,也都和安平会其实一般无二。要是每个商贾做了生意,朕都想着据为己有,那与强盗有何分别?好,这一节上,朕也明白了。那这皇家入股安平会,该如何运作呢?入股之后,皇家每年又能分得多少红利?”

    坤仪公主道:“儿臣与郑冲详细商议过了,皇家入股安平会,冠名费便是分得安平会干股十万股,这十万股干股盈利了可分红利,赔了不必出钱。十万干股估计每年能分得红利在二百万两左右。”

    崇祯闻言大喜过望,忍不住站起身来:“二百万两?真有这么多么?”

    坤仪公主点点头笑道:“是,这还是以现下安平会的营生来计算,将来要是皇家安平会生意做大了,怕还不止这点红利。”

    崇祯笑得合不拢嘴,一个穷久了的人,咋闻有这么多钱的时候,也是这个反应。

    “第二便是咱们皇家给予安平会贡品特许经营权!其实大明及藩属国每年进贡的贡品种类繁多,光茶叶一项上成为贡茶的就不知有多少种。安平会若是能得到皇家贡品的特许经营权,便能赚取更多的银子。父皇,您知道吗?在海外,好像武夷山贡茶,一两茶叶能买到一百两之巨啊。”

    崇祯听完愣了一愣,迟疑片刻道:“但这贡品乃是皇家独享,拿出去贩卖,岂不是坏了皇家名头?”

    坤仪公主耐心的劝说道:“父皇每年也赐给臣下不少贡品,其实早就将贡品拿出来与臣民们分享了。而且贡茶之所以能卖得这般贵,就是因为有进贡独享二字,物以稀为贵,便是如此。比如贡茶种类繁多,今岁可以下旨,去掉几种不必再进贡,而这几种贡茶因曾经进贡过,也不许民间交易,便交给安平会特许经营,这样便既能保全皇家颜面,而又能赚取银两。”

    “这皇家贡品特许经营权,可用五万干股红利为费用,每年安平会也会支付大概百万两上下的银子。”

    大明一年的岁入也才六、七百万两,现在一个冠名费、一个特许经营便能多得三百万两,这可是极大的一笔银两了。崇祯听了之后,点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便交给皇儿办理,稍后将要经营的贡品列个清单出来,朕仔细看看,要是一些不常用,不合用的,下旨不必再进贡,但也不许民间经营,只交给安平会特许经营便是了。”

    坤仪公主喜滋滋的应了,接着又说道:“除此以外,安平会还需要在海外的贸易权、外交权和开战权!”

    此言一出,崇祯和周后都是大吃一惊,想不到安平会居然还会要这么多权利!

    崇祯脸色沉了下来,皱眉道:“安平会要这些权利做什么?”

    坤仪公主似乎料到崇祯会有这种反应,当下不慌不忙命人将她带回来的那副万国全图展现在殿上。这幅图便是郑冲所绘制,然后被坤仪公主强取豪夺过来的。

    见得这幅全图展开后,饶是崇祯见过当年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也不由得大吃一惊,只因这幅图比上一幅还要大,还要详细。

    坤仪公主指着地图上的南洋位置,缓缓说道:“父皇,请听儿臣详细说来……”

第461章 水到终渠成() 
便在翊坤宫内,坤仪公主贝齿轻起,指着南洋之地缓缓说道:“父皇,此乃南洋海域,当年成祖时,郑和七下西洋,走的便是这条海路。如今有泰西诸国荷兰、西班牙等盘踞此处,占港口、霸海路,独占与西洋通海之利,又劫掠地方小国,奴役南洋诸国百姓,实乃天怒人怨之事。”

    “南洋诸国早在成祖时,便已经得沐我大明皇恩,但因远海阻隔,未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但前往南洋诸国商旅带回的消息都说,这些小国仰慕我大明中原上国文化,早就渴慕进为藩属之国,只恨大洋阻断,又有泰西国人从中作梗,方才不得成行。”

    崇祯看着南洋诸地上标注了许许多多的小国,点点头道:“难得这些小国尚有孝心,但这与安平会索要的开战权、外交权有何关碍?”

    坤仪公主指着南洋之地一路到非洲之地,缓缓说道:“父皇,儿臣查阅了成祖时的典籍,据记载当时郑和船队乃是到了这里,此处乃是非洲之地,还曾有郑和船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