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秦生活-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伯率三家之军兵困晋阳后,襄子凭地险与人和的优势,与敌周旋一年有余。这年夏季智伯借山洪来临,掘晋水汾河之坝,水灌晋阳,城中军民“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晋阳虽“民无叛意”,但群臣却有动摇之心。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襄子估计到晋阳城愈是危在旦夕,而韩、魏两家将愈无战心。因为赵氏的灭亡虽在睫下,但韩、魏亦知赵氏的灭亡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遂命家臣张孟谈趁夜黑风高潜入韩、魏两营,晓之以“唇亡齿寒”的利害,说服他们与赵氏结盟,趁智伯胜骄不备之机,内外夹攻消灭知氏,共分其地。最后,智伯功亏一篑。在襄子的精心策划下,同盟反戈,腹背受敌,落了个身败名裂,祸及九族的下场。连自己的颅骨都沦为别人的酒器。由此,晋国四卿之争,变为三卿鼎足之势,赵氏则在赵襄子的领导下,力挽狂澜,消灭了必欲灭己的知伯,壮大了自家的势力,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而如今的赵国是由赵肃侯在位,赵肃侯即位不久就任命其弟赵成为相国,封安平君,兄弟二人共主国政。

    说起来,在赵襄子时期,晋国四卿中虽然智卿的势力最大,然而若要论战力,却是赵襄子所帅之兵战力最强,每每晋国对外征战,襄子都是领兵做先锋,唯独有一次智伯与赵襄子一同率兵包围郑国京师,智伯让襄子率先领军攻城,襄子则用外交辞令推脱,让智伯出兵,结果招致智伯记恨,也才有了后来的三家分智的晋阳之战。可是到了赵肃侯之父赵成侯时代,赵国却是屡屡被魏国欺凌,而每每奋起反抗,赵军也远远不是魏武卒的对手。

    不过赵人血脉中那股自襄子之时起便渗入骨子里的尚武精神却一直没有消退,如今魏国势大,只能暂且隐忍。赵国或许也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而已,就像晋阳之战那样,只要等到时机成熟,这领袖三晋的位置或许就要易主了。

    赵国,邯郸城。

    “娘,孩儿回来了。”一座看上去占地颇宽的宫殿内,赵雍束手侍立在一个跪坐着的美貌妇人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的雍儿总算是回来了。”虽然早已知道自己儿子从山中学成归来的消息,不过如今见到了真人,美貌妇人眸子里仍旧忍不住荡漾出一缕激动之色,微笑着朝赵雍招了招手,轻声道,“雍儿上前来,让娘亲好生看看你。”

    赵雍紧抿着嘴,没有开口。只是脚往前移了两步,走到自己的母亲身边站定。那妇人也站了起来,伸手揉揉他的头、摸摸他的额发、拍拍他的臂膀,眼里不知何时已是闪烁着泪花:“我的儿瘦了、黑了,但是也高了,壮了,这几年在山里还好么。”

    “还…还好。”赵雍也是一声哽咽,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缓缓道,“孩儿在山里一切都很好,师父待我视如己出,不仅教授孩儿学问,对孩儿也是无微不至的关照。”

    然后,赵雍将这几年在门内修习的情况和母亲都说了一遍,除了一些涉及门内私密的东西外,他对自己的母亲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妇人只是安静的听赵雍叙述,并不插言,不过却是不时微笑着点头。

    良久,等到赵雍将这些年自己的经历叙述完,那妇人伸手在他脸上摩挲着,轻叹道:“真是苦了我儿了。”

    “孩儿不幸苦,娘亲才辛苦。”看着母亲脸上那情真意切的关爱,赵雍眼角的泪水差点没忍住。

    “不过回来了就好,不仅是你回来了,我李氏如今也国内也重新站稳了脚跟,以后的日子便好过了。”那妇人将赵雍拉入怀抱,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赵雍脸上并没有丝毫诧异的神色,赵国的局势在他归来之前,师父就已经跟他言明,不然也不会送他归来。他母亲出身是赵国的名门望族李氏家族,李氏家族自赵襄子立国之时起便在赵国一直有人身居高位,特别是赵国北部抵御匈奴的军事大郡雁门郡,一直以来便由李氏将领驻守。

    在雁门这一郡之地,李氏甚至得到了赵侯的授权,为了有利于战备,郡守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而且本地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驻守此地的帅府所有,用作军事开支。由此可以想见赵侯对李姓一族是多么看重,当然为了保证这一族的忠心,联姻变成了必要的手段,赵雍之母李氏也是因此才嫁给了如今赵侯赵语。

    不过在赵语即位之前,李氏一族却曾一度陷入了一场灭顶之灾,因为匈奴人在雁门大败赵军,而且越过了雁门防线,深入到赵国腹地,抢掠去不少人员和财物。赵成侯震怒,将李氏镇守雁门郡的郡守革职问罪,再加上赵国国内有小人撺掇,一场战争的失败竟是连累到李氏一族的存亡,赵雍之母正是害怕于此,才将年幼的赵雍送入鬼谷门中。

    而如今李氏竟是渐渐熬了过来,不得不说这个在赵国扎根已久的大家族暗里的实力的确雄厚,赵成侯死后,赵语即位,李氏族人几经周折,使得国内诸多权贵为其说项,竟是让新即位的赵侯将这雁门郡郡守之位再次授予了李氏一族中的一员猛将,也由此宣布沉寂了许久的李氏在赵国的复兴。

    只是让李氏中人有些不解的是,为何在赵成侯之时,赵军在雁门战败之后,自己一族仿若墙倒众人推般,邯郸城的赵国朝堂上几乎没有一人肯为他们开口求情。这才短短几年,昔年的当事者大多还身居高位,风向却翛然转向,自己一族派人去活络之时,众人都满口答应在赵侯面前鼎力相助,而且这种人还不在少数,也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合力,才使得李氏一族得以东山再起。

    李氏族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将一切归咎于天意,是老天让李氏一族命不该绝。也不知山中的老王诩知道这些人是如此认为之后会作何想,不过他应该不会知道了,因为在将这赵雍送回赵国之后,他又收了两位徒弟,一人姓张、一人姓苏,暂时是没有精力来关注天下大势了。

65。变() 
“对了娘亲,主父如今在邯郸么?”赵雍忽然开口道,他初回赵国,便来见了自己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并没有去见自己的生父赵语,如今恍然想起,不由暗地埋怨自己见母心切,忘记了父子、君臣之礼,“孩儿来得匆忙,忘记觐见主父,也不知主父会否怪罪。”

    “放心吧,你父亲如今并不在邯郸城中。”李氏知其所想,轻声宽慰道,“你父亲他领兵与魏国征战去了,只怕一时半会儿无法回转的。”

    赵雍微一蹙眉,从母亲的话语里,他似乎听出一丝幽怨之意,不过身为人子,他自然是没有说话的立场,因而只能闭口不语。

    “走吧,随娘去见一个人。”沉吟了片刻,忽然李氏拉着赵雍的手朝宫外走去。

    “娘,您要带孩儿去哪?”赵雍显然对母亲的举动很是不解,母子俩久别重逢,本该多说说贴心的话才是,如何自己的母亲如此着急要拉自己去见其他人呢?何况主父也并不在邯郸,那母亲让自己去见的这个人就有些让人难以猜详了。

    “去见你叔父,若不是他,你还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李氏并没有多做解释,拉着赵雍便往外走。

    “叔父…”赵雍一怔,人已经被李氏拉上了轺车。

    李氏口中的这个叔父,自然便是如今位高权重的安平君赵成。赵语自幼酷爱武艺,年少时便跟随着父亲赵成侯东征西讨,早已习惯了马背上的生活,虽然因为嫡子的关系坐上了这赵国国君的位置,然而相比于纷繁复杂的政治问题,他更喜欢用粗暴简单的武力解决问题。因此赵语即位之后,便甚少在宫内主持政事,而是将这些在他眼中琐碎的事务交予了亲弟弟赵成,而且还给了赵成能够开府决事的相国一职,摆明了是要当甩手掌柜。

    赵成则与嗜好武力的赵语截然相反,虽然两人为同胞兄弟,然而赵成却是一直不喜欢打打杀杀的战争,在大哥随父亲征战的时候,他便跟着国内的大臣们修习治国之策。此人温文儒雅,爱慕名士,大凡听闻一人小有才名,不管对方身份如何,赵成也会折节相交,因此在邯郸城,他的声名很是不错,也算是深得民心。赵语即位之后,将国家大事尽相托付与他,自己只管行伍之事,而赵成也并没有辜负大哥的期望,将赵国政事梳理得井井有条,兄弟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赵国的国势也逐渐的蒸蒸日上。

    安平君府邸在王城东墙外一片坊区,这里是最靠近王城的一片官邸,居住着绝大多数赵国的大臣。而最靠前的一座六进府邸,便是赵成的官邸,府门面对王城东墙,南行百步是王城东门,进出王城便捷之极。因了最靠近王城,所居又是中枢吏员,这片坊区自然成为王城禁军的连带护卫区,寻常很少有非官府车马进出此地。

    载着李氏和赵雍的轺车缓缓停在了安平君府邸之外,拉车的下人向守卫的军士通报了来人的身份,不多时,安平君府上的执事便走出来将赵雍母子二人迎了进去。

    “二位,请往这边来。”执事领着赵雍和李氏往府邸的西厢走去,这是赵雍第一次进到安平君府,不由得留意起这座府邸的构建起来。

    执事领着他走的方向应该是赵成休憩所在,因为这里少有披坚执锐的甲士巡逻,倒是更多的看到府上的下人来回穿梭。整个西院大抵三分,由南向北依次是会客厅,书房,和起居室。途径会客厅之时,赵雍本以为执事便是将二人带到此处为之,没想到他却并不止步,而是继续向前,上得几级宽大石阶推开厚重木门,迎面右手侧三步处便是书房,赵雍下意识的投眼望去,视线勉强越过一道红木大屏,借着风灯光亮,可以看到中间三面墙完全挤满了高大的木架,一卷卷竹简码得整齐有序,满荡荡无一格虚空,中间一张书案,案后一方白玉镌刻着一个斗大的黑字:灋!这间都是法令典籍。看得出,这赵成为了赵国的国事,还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

    管事一直将赵雍和李氏领到最北间的起居室,这才止步,轻推开虚掩着的屋门,转身朝二人行礼道:“二位请进。”

    缓步迈入屋内,还来不及仔细打量屋内的陈设,最先映入赵雍眼帘的便是一大沓的竹简,中间书案与厚厚的地毡上还摊着十几卷展开的竹简,赵雍眼尖,一眼就看出这里的所有书卷都是的国府文告与大臣上书,原本应该是出现在宫内的典籍库中。不过因为赵侯长期在外征战、无暇处理政事的缘故,而安平君身为相邦本身便有开府议论事、总摄国政的权利,国君不在都城之时,这些上书出现在他的府邸也就不足为奇了。

    丞相开府治国,这是进入战国后东方列国的普遍做法。所谓丞相开府,就是丞相建立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全权处置国家日常政务,国君只保持军权、官吏任免权和大政决策权。国君和开府丞相的这种分权治国,在战国时代达到了最高程度,也是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最高水准。丞相开府治国的实际意义是,国家战车由一马驾驭变成了两马驾驭,治国效率与国家生命力明显增高。象魏国、齐国这样的东方大国,国王其所以能全力在外交和军事上斡旋,就是因为国家政务由开府丞相全权处置。丞相治国权的稳定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避免了国家由于君主年幼或昏聩无能,而产生的迅速衰落与政权颠覆,大大的有利于国家稳定。

    而赵国也是借鉴了魏国的做法,赵语将自己的亲兄弟任命为相邦,也就是等同于魏国相国之职,授其开府之权,总摄国政,从而使国家在自己不能在国都居中调度的时候能正常运转。如此他便能安心的继续过着自己向往的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的生活,而不用分心于国内那些琐碎的日常政务。同时因为这个开府议事的是自己最信任的亲兄弟,赵语也觉得自己不虞自己后院起火的问题。

    不过说,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并没有刺激到安国君赵成的野心和欲望,就如同他的名号一样。安国,赵成将赵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安定有加。

    “哦,嫂子今日如何有闲暇出宫?”温润的男子声音传到赵雍的耳朵里,他循声望去,一个面白如玉、丰神俊朗的男子负手站在窗下远远凝视着自己,嘴角微微上翘,勾勒出一条完美的弧线,注视的目光温柔和煦而没有丝毫的敌意。

    赵雍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直面自己的叔父,即便日后两人之间发生了再多的事,而这一刻却深深的镌刻他心中,成为记忆里永远不能磨灭的印记。

    “难得嫂子来我处,成却无甚招待之物,实在汗颜,还望嫂子见谅,勿要责怪。”赵成四处张望了下,他并不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