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顾之忧。”
“是,老师,学生知道该怎么做的!”段增连忙答道。
“嗯,你性格沉稳,办事老练,为师自然是放心的。”蔡邕点了点头,随即脸上露出迟疑之色,似乎有什么事情想说又有些顾虑一般。
段增见了,连忙问道:“老师可是还有什么事情要交代?”
蔡邕稍一犹豫,开口道:“前些日子鲜卑人再次大举入侵,边塞各郡都遭到极大损失。”
段增听了心中顿时“咯噔”一声,连忙问道:“老师,朝中不会又出什么变故吧?”
“变故倒没有出现,不过王甫等人却借此机会再次劝说天子,请求立即出兵教训鲜卑人,幸好朝中众臣极力劝说,天子这才没有变卦。”
说到这里,蔡邕叹了口气道:“增儿为师知道行刺之事务必要计划周全,如此才有成功的可能,不过你也要尽可能的加快速度,否则谁都不能保证天子什么时候就会改变主意,你明白吗?”
段增听了默然不语,当今天子说到底还是太年轻了,一个年轻的皇帝固然有着比一般皇帝更多的激情,但同样也比寻常皇帝缺少耐心,容易冲动,失之沉稳。
若是在国家实力强大的情况下,这样一个有冲劲的皇帝对国家来说倒是件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将国家实力充分发挥出来。
不过在如今国力原本就很衰微的时候,这么一个冲动的皇帝就不怎么好了,历史上对鲜卑的战争就是在天子的冲动之下爆发的,结果却是数万汉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老师,学生会注意的,若是有可能的话,学生也想尽快将此事办好。”沉默片刻后,段增答道。
蔡邕点了点头,随即又宽慰道:“当然,你也不必太担心此事,毕竟朝中有我们这些老家伙在,定然不会让王甫等人的阴谋得逞。所以你还是要尽可能的计划周详之后再去实施,切不可贸然行动。”
“学生明白了。”段增连忙答道。
“中常侍吕强性情忠直,是个难得的好官,你若是有什么疑难可以找他帮忙,或者找为师也可以,只要为师能帮得上忙的,定然不会推脱。”蔡邕接着又叮嘱道。
“是,学生若是有事的话,定然会寻老师帮忙的。”
蔡邕忽然笑道:“说起来,你的年龄虽然还小,但你既然已经出仕为官,那么没有表字如何能行?所以老师今天给你取了个表字,你看看可满意否?”
说着,他将身前桌案上的一张纸递了过来,段增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叔益”两个字。
“叔益”?段增当即明白,这“叔”字,代表他在家中的排行,伯仲叔季,段增排行第三,所以用“叔”字。
而“益”字也好理解,《说文解字》里就提到,“增,益也。”
原本段增就想要个表字,还想着找个时间让蔡邕取一个,日后与人打交道时也更方便一些,不想蔡邕已经提前想到了此事。
段增连忙拜倒在地道:“多谢老师赐字,学生非常满意。”
其实蔡邕给他取的这个字只能算中规中矩,不过再怎么说这也是蔡邕取的,即便心中不满意,段增也要说感到满意才行。
说完表字的事情后,接着段增又对蔡邕讲了一下这次去陈留的经历。
蔡邕自从入洛阳为官以来,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陈留老家了,所以对此也极为感兴趣。
他脸带笑意,耐心的听他讲述着,时不时的,还会提出一两个问题。
看着他脸上充满喜悦的神情,段增在心中感叹着,这位老师对自己是真没得说的,不仅在教导方面极为上心,在其他方方面面也极为热忱,总是会非常周到的为段增考虑,这份恩情段增还是极为感动的。
忽然,他心中一动,想起一件事来。
“对了,历史上老师曾经在外流亡十二年,直到董卓专权后才重新回到洛阳。从时间上看,或许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如此看来,他应该是得罪了宦官,所以遭到报复,被迫流亡的?”
想到这,段增提醒道:“老师,您身为议郎,议论朝政原本乃是职责所在,不过学生觉得,您有时候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自身的安危?”
第八十五章叹息()
蔡邕闻言,顿时皱了皱眉:“增儿,你这是何意?”
“学生的意思是,老师劝谏天子是应当的,不过有些时候也要量力而行,若是明知不可为,那就不要为之,否则非但不能让天子接受劝谏,反而可能为奸人所害。”段增小声组织语言,耐心劝说道。
蔡邕佛袖不悦道:“你这是让老师明知天子有错,却为了保全自身所以视而不见吗?这与朝中那些庸臣所为又有什么区别?”
“老师,学生并不是劝您完全视而不见,而是要量力而行。比如孟德兄长,虽然任侠尚气,但他行事却很有章法,若是遇见不平之事,他绝对会量力而行,如此既能保全自身,又能在能力范围内做一些有益于国家的事情,岂不更好?”
在段增看来,那些真正有大成就的人,基本上都处事圆滑。
比如曹操,他也曾经担任过议郎,并且上书天子请求革除弊政,但见到天子不听后,他就不再上书了。
所以曹操才能在激烈的权利斗争中坚持下来,而性格更加耿直的蔡邕却因为得罪人太多,最终不得不流亡外地十二年。
听了段增之言后,蔡邕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段增不知道的是,就在前不久,蔡邕就曾上书天子密言七事,就朝中的大有弊端的七件大事对天子进谏。
这件事他做得极为隐秘,除了天子外谁都不知情,而天子见了他的奏疏后,虽然赞誉有加,却并未听从。
蔡邕冒了很大风险上书进谏,最终的结果却是如此,说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眼见着朝廷倾颓,国势日衰,以蔡邕的爱国情操,又怎能坐视不理呢?
所以仅仅过了片刻后,他便摇头道:“明知有问题却不向天子指出,这岂是忠臣所为?且为师身为议郎,向天子进谏此乃职责所在,若是连为师都有所保留,那还能指望谁呢?我大汉朝廷又还有什么希望呢?”
“老师,这不……”段增有些激动起来,还想继续劝说,然而蔡邕却挥手打断他道:“好了,你的好意为师已经知道了,你放心,为师今后会注意一点的。”
话虽如此,但段增却知道他并没有听进去。
想到蔡邕今后将要面临的重大挫折,段增心中焦虑不安,却又不知该如何劝说。
过了许久也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己道:“如今朝廷的局势与原本已经有了一些不同,或许老师的命运也会发生改变呢?罢了,如今我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
段增离开之后,蔡邕忽然开口道:“桥公,你看我这弟子的品性如何?”
他这话说得没头没脑的,不过书房里的屏风后面却忽然转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来,正是光禄大夫桥玄。
“很不错的一个少年郎!”桥玄脱口赞道:“我大汉如今国势衰微,天下大乱就在眼前,此人将来或许能安之?”
蔡邕听了顿时惊讶道:“桥公对他居然如此看好吗?我记得你之前也只这般称赞过曹孟德吧,便是对那盛名在外的袁本初,桥公你对他都没有多少称赞之言?”
也怪不得他如此惊讶,这桥玄乃当世名臣,其人性格刚强,不阿权贵,待人谦俭,尽管屡历高官,但不因为自己处在高位而有所私请,受到当世人的敬重。
蔡邕当初也是受桥玄的举荐才入仕为官的,所以桥玄对他来说有知遇之恩。
他深知桥玄这人的性格,寻常之人根本难以入他的眼,只有真正被他看重的人,才有可能得到他的称赞。
桥玄不慌不忙的坐下来,端起茶壶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那袁本初,虽然有盛名在外,为世人所称道,不过他的名声更多的只是依靠家世所带来的虚名罢了。若是没有显赫家世的话,此人也不过比寻常人强上那么一点。”
“那么曹孟德和我这弟子段增呢?桥公为何又如此称赞他们?”蔡邕依旧好奇问道。
“曹孟德和段增二人,家世虽只一般,但胸有良谋,心怀远大,手段过人,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知进退,懂分寸。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贤才,将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见蔡邕脸上露出沉思之色,桥玄又笑道:“当然了,老夫也只是这么一说罢了,将来的事情究竟如何,谁又能说得准呢?”
蔡邕闻言点了点头,不再考虑这件事,转而问道:“桥公,你觉得我这弟子能不能成功行刺檀石槐?若是他失败的话……”
桥玄漫不经心的饮了一口茶,微笑道:“你呀,这是关心则乱罢了。你这弟子做事向来有分寸,而且他不是还请了颍川荀攸来相助于他吗?可见你这弟子也知道此事的难度。只要他精心谋划,不要急于成事,想来行刺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说到这里,桥玄抬头看了蔡邕一眼道:“倒是伯喈你,老夫有些担心啊!”
蔡邕闻言笑道:“桥公说笑了,邕行事但求问心无愧,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问心无愧?你觉得光凭一个问心无愧就能保证你安然无事吗?”桥玄听了顿时大摇其头:“如今天子虽然信任你,但这份信任却未必能维持多久。就如你那弟子说的一样,你性格太过耿直,太容易得罪人,若是将来你的仇家报复起来,你可未必能保全自身啊!”
蔡邕听了顿时一窒,随即却又笑道:“桥公还说邕的性格太耿直,却不知桥公你自己也是如此吗?”
桥玄闻言叹息道:“是啊,所以像你和老夫这种人,性子都太直,是注定难以登上高位的,更别想有什么大成就;或许也只有像你弟子还有曹孟德那种性子的人,将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吧!”
说到这里,蔡邕和桥玄二人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落寞之色。
国家衰落到如今这种地步,再加上天灾横行,民怨四起,明知道继续这么下去天下必将大乱,却又无法阻止,这种无力感不管是蔡邕还是桥玄心中都极为难受。
他们所能做的,或许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吧!
第八十六章逃奴()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草原,呼吸着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段增感到仿佛心中所有的消极情绪,都已经消散一空。
那天在与蔡邕交谈过后没过几天,韩广和荀攸二人就先后来到洛阳,与段增等人汇合。
因为时间紧迫的缘故,所以段增没在洛阳停留多久,便与家人告别,带着荀攸、韩广、王越、典韦等人启程前往塞北。
他们这一次的目的地乃是代郡的高柳县,这里也是段增的姐夫、护乌桓校尉夏育的驻地,是汉军对抗鲜卑人的前沿,距离鲜卑人的王庭所在弹汗山只有三百里的路程。
一行人从洛阳经过河内、上党、太原三郡,在经过近一个月的赶路后,如今已经过了雁门郡的平城,距离目的地高柳县已经很近了。
四周的环境开始变得空旷起来,时不时的还能见到一些游牧部族,听同来的段鹏介绍说,这些部族都是乌桓人。
乌丸族与鲜卑人最早乃是一源同出,皆为东胡人的后裔,所以他们的语言、生活和风俗习惯等都和鲜卑族人一样,如果不仔细分辨,很难认出来。
乌桓人因为受到匈奴人的强大攻击,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陆续向大汉国内迁移。
乌丸族的各大部落以向汉朝效忠为代价,换取汉朝皇帝允许他们居住在荒凉的边塞以内。
汉朝皇帝接纳了这些愿意归顺自己的胡人部族,并且设立护乌桓校尉负责管理他们;当有战事的时候,护乌桓校尉往往会征召一些乌桓骑兵为汉军效力,所以这些乌桓人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汉朝的雇佣兵。
如今的汉朝不管内部有多么的衰退,但至少在外人看来,它还是那个威震四方的大汉朝,所以如今乌桓人对于大汉还算恭敬老实,不敢有什么异心。
所以这段时间里,段增他们遇上的乌丸牧民,个个对他们一行人非常客气,热情招待他们,似乎唯恐招待不周一般。
这天,刚刚告别了一个乌桓部族,段增等人继续向高柳进发。
这时候,众人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密集的马蹄声。
段增等人立即本能的警觉起来,转身向背后望去,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有十几骑向着他们飞驰而来。
不用谁提醒,众人就开始警惕起来。
他们这一行人除了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