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盛唐-第5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懿宗理直气壮地道:“什么慷他人之慨?莫非你崔京兆,在长安杯中有份子?”

    “我”

    按照朝廷规定,在任官员不得经商,在自己辖区内经商更是大忌中的大忌。所以,崔耕尽管持有长安杯三成三的份子,但那是通过其他人代持。从名义上讲,长安杯还真跟他毫无关系!

    崔耕被堵得直翻白眼儿,深吸了一口气,道:“就算本官没份子,那其他勋贵的份子呢?”

    “他们啊?”武懿宗不屑道:“既然这些人屡犯朝廷禁令,长安杯当然就没他们的份儿了。”

    “说道轻巧关键是,凭什么啊?”崔耕怒道:“你凭什么把长安杯蹴鞠赛,收归官府所有?”

    、武懿宗伸出三根手指,理直气壮地道:“原因有三:其一,蹴鞠赛事,观众各有支持。争执起来,大打出手,就是殴伤人命都不是不可能。所以,必须严格管制,不能交与私人打理!其二,有蹴鞠就有博戏之事,败坏民风,还是必须严加管制!还有最关键的”

    “什么?”

    武懿宗冷然一笑,道:“蹴鞠比赛,少则聚集数百人,多则两万余人。若有心怀不轨之徒,以此为理由啸聚,出了什么乱子,你崔耕崔二郎,担待得起吗?”

    “这个”

    崔耕明白,前两条都是扯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已。但是,这最后一条,可实在是太要命了。无他,以这个时代的观念来说,人家武懿宗的命令还真在理上!

    玄武门之变,李二陛下才动用了几百人。若是有心人,借着蹴鞠之名,聚集上万人突然发难。有心算无心下,武则天也得跪啊!

    这种担心,还真是不无道理。

    当然,话说回来,善财难舍,再有道理又怎么样?

    崔耕又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五好青年,指望空口白牙,三言两语,就从他手里夺去那么大的利益,怎么可能?

    所以,崔耕第一时间,就排除了让出长安杯利益的可行性,开始心思电转,考虑翻盘之计!

    武则天却不知崔耕和武懿宗打的什么机锋,看向在场的扎达木玉道:“长安杯蹴鞠赛,到底是怎么回事?扎达木玉,你说!”

    “您最卑微的仆人,愿意为您效劳!”

    扎达木玉抖擞精神,将蹴鞠赛的火爆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他消息极为灵通,甚至连长安杯内股份的情况,都摸了个清清楚楚。虽然没点崔耕的名子,但女皇陛下已经一听就懂了。

    武则天深感这事儿不好处置。

    平心而论,武懿宗这事儿干的漂亮极了,众勋贵求的是钱财,自己求的是粮食供应充足稳定。

    原来,这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但是现在,经过武懿宗的折腾,祸水东引,二者完全分开了。想要钱,就抓稳长安杯蹴鞠赛。想要粮食,就抓稳郑白渠。双方很容易就能达成妥协。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长安杯蹴鞠赛,跟武懿宗完全无关啊!

    就算他有千种道理,万般理由,损害了朝廷重臣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无理——若光讲道理就有用的话,自己严禁在郑白渠上修建水磨的旨意都下了七八次了,管用吗?

    女皇陛下想了一下,道:“崔爱卿。”

    “微臣在!”

    “郑白渠上的水磨,关系到关中粮食的产量,乃至长安的安危,朝廷的稳定。若是能通过蹴鞠比赛把此事解决,朕当然乐见其成。不如你就委屈一下,答应此事。朕可以”

    若是别人,武则天的手指缝里,随便漏点东西,就足以收买了。但是崔耕?此人年纪轻轻,就富可敌国身居高位,一时间,武则天还真拿不出什么交换的手段。

    她也只得道:“朕可以追封汝父为五品朝散大夫,不知崔爱卿意下如何?”

    “这”

    说实话,崔耕还真没想到,武则天会提出这么个交换条件。

    一般来讲,为官之人追求的,无非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然而,封妻荫子好办,五品官即可,朝廷自有定例。但是,光宗耀祖,也就是追封祖先,就很不常见了,非有大功不能得之。

    别觉得这种荣耀虚伪,以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来讲,这可比什么封妻荫子实在多了。

    按规矩,武则天追封崔耕的父亲后,崔耕就可以给他爹修坟改碑,荣耀无比。

    再说的现实一点,崔耕如果有什么兄弟姐妹的话,就可以以此为根据,向朝廷讨官。崔耕虽然是老哥一个,但这个情,他不能不领。

    当然了,也由不得崔耕拒绝这个追封。要不然,一顶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他还活不活啊?

    武懿宗看向崔耕道:“崔大人,将长安杯蹴鞠赛收归官府,利国利民。追赠令尊,光耀崔氏门楣。陛下这个处置,堪称两全其美,你还犹豫什么呢?”

第715章 二郎翻盘计() 
当是时,除了崔耕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认为,他还有别的选择。不过,事实上,对于拥有后世记忆的崔耕来说,要翻盘也不是那么难。

    他心中暗暗琢磨,本来我对京兆尹的职司没什么兴趣,但既然你老丑鬼武懿宗不仁在先,那就莫怪我崔二郎不义了。哼哼,长安杯我要,追封先祖我要,京兆尹的职司,我还要!

    想到这里,他抖擞精神,双膝跪倒,道:“陛下,您同意河内王的要求,以长安杯的利益,换取众勋贵拆除郑白渠上的水磨。此举是为了确保长安的粮食供应充足稳定吧?”

    “确实如此。”

    “那如果微臣也出个主意,可确保长安的粮食供应充足稳定。不知陛下可否不将长安杯收归官府,并且继续追封先父?”

    武则天讶然道:“你有什么法子?”

    “微臣已经写好了条陈,请陛下御览!”

    言毕,崔耕从袖兜中将事先写好的奏章,拿了出来。

    这份奏章,还真不是为武懿宗准备的,而是崔耕为了解决长安的粮食供应问题,写好的奏章。

    解决的办法,就是对漕运进行改进。

    对于任何一个朝代来说,漕运都是一件大事,崔耕既然为大周之臣,为朝廷献计献策实在是理所应当。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因为漕运艰难,日后几十年内,长安内饿死的百姓数以万计。崔耕既然为京兆尹,就绝不可能袖手旁观。

    那么,如何改进漕运呢?

    崔耕也没想什么奇谋妙计,主要是采用了后人的故智。

    首先,是解决三门峡天险的问题。

    此地之所以叫三门峡,就是因为好好的河道,被两座小山隔开,形成三门:鬼门、神门和人门。三门以下,暗礁遍布,水流湍急,船只稍一不不慎,就是舟毁人亡之局。

    崔耕对此的解决方案就是:忍了。三门峡太过险要,我怕了,干脆不从这过了。

    他准备在从洛阳到长安的路途中,分置数个大粮仓。在长江走的船,不过黄河。在黄河内走的船,不到渭水,全部通过粮仓转运。至于最难走的三门峡一段么直接陆运。

    简单地说,崔耕就是把漕运一船到底的制度,改为了分段运输。

    别小瞧这点小小的转变,历史上,宰相裴耀卿就是用这个法子改进漕运,一年输送给长安百万石粮食,解决了长安的缺粮之忧。

    绕过三门峡之后,整个漕运的瓶颈就是渭水了。此地水浅滩多,曲折多变,船只难行,一年的通行量,最多也就一百多石。

    解决这个问题,没什么巧妙的法子,崔耕还是采用了后人的故智:重修广通渠。

    其实,渭水难行,早在几百年前,就引起了当政者的注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代开挖了几百里的“漕渠”。到了大隋朝的时候,又以此为基础,开挖了“广通渠”。

    只是现在,广通渠年久失修,运输能力还不如渭水。

    只要把广通渠修好了,按照历史的记载,可岁运四百万石。当然了,四百万石就不光是粮食了,最终运来的肯定还有天下各州的货物。粮食充足,天下财货云集,唯如此,长安才不愧大周国都之名。

    与崔耕提出的这个宏伟计划相比,武懿宗那点毁水磨之功,也就着实不算什么了。

    武则天看完了崔耕的奏章,眼中简直能放出光来,道:“崔爱卿,你果真有把握,一年运输四百万石?”

    崔耕笃定道:“臣有把握!”

    “既如此,那追封汝父,当无问题。另外,呃”

    武则天想了一下,字斟句酌地道:“朕有言在先,从三个方面考核崔爱卿与河内王。现在,这个考核结果已经明了:第一题,整治长安、万年两县的治安,崔爱卿赢了。第二题,拆毁水磨,河内王赢了。至于第三题,解决三门峡天险么你这个方案,只是避开三门峡天险,不算解决。所以,京兆尹之争尚未结束。”

    武懿宗可不知道,崔耕刚才提出了一个多么宏伟的计划,道:“还请陛下再出一个题目,以决定京兆尹之位的归属。”

    “再出一个题目?”武则天意味深长地道:“确实如此,崔耕听封!”

    “微臣在!”

    “朕命你为水陆转运使,漕运沿途各州军民百姓,俱应听命!所需经费,行文诸州,不得有违!若两年后,漕运达四百万石,就撤雍州牧,独留京兆尹。至于现在么雍州牧治朱雀大街以西十一县,京兆尹治朱雀大街以东十一县!”

    “微臣遵旨!”崔耕早有心里准备,跪倒谢恩。

    武三思当时就急了,道:“这个转运使的职司,前朝所无。陛下的命令,也太过含糊。什么叫运沿途各州军民百姓,俱应听命?难不成从扬州开始,漕运两岸的数十州府,尽在漕运转运使的管辖范围内?”

    武则天道:“不错,确实如此。不过,水陆转运使的命令,必须和漕运有关,不得随意插手。”

    大周虽然有三百六十州,但与漕运有关的这几十个州府,却是最为繁华的州府。扬州、洛阳、长安皆在其列。

    即便有这个限制,这个水陆转运使的的权力也相当大了。道理很简单,与漕运有关,这玩意儿又没什么严格的标准。崔耕要插手民政,完全说当事人是漕帮的人。要插手军政,直接调动几百军队,乃至弹劾某个军官,谁能说出个不是来?

    武三思道:“那这个水陆转运使的权力,简直超过一道之安抚使,直追宰相之职了。”

    武则天点头道:“一年运输四百万石,关系到朝廷稳定。若崔爱卿之言没有夸大,给他加个同鸾台阁平章事,又有何妨?”

    “什么?四百万石?”

    “确实如此。”

    然后,武则天命人把崔耕的那份奏章念了一遍。这回大家都没脾气了。四百万石意味着什么?在场之人都是人精,简直太清楚了。

    另外,完全可以说,谁坐上了这个位置,谁就必须得是宰相之职,要不然绝压不住场子。

    别的不说,那沿途上州的刺史都是三品官,你不是宰相,人家听你的吗?

    至于说,不让崔耕捡这个便宜?别开玩笑了。你行你上啊!现在的漕粮是十几万石,你来执行崔耕的计划,把漕运提高到四百万石?在场之人,没一个人敢站出来打包票。

    至于说崔耕的年龄问题?这个计划是两年成功,到时侯崔耕都三十多了,也不是完全不行。

    难不成,现在真没什么理由,阻止崔耕踏上这条青云之路了吗?三十多对的宰相,真是惊世骇俗啊!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眼中尽是惊骇之色。

    忽然,武三思眼珠一转,道:“微臣还有个疑问若两年后,崔耕达不成年运四百万石的目标,又当如何?”

第716章 陕州有天妖() 
武则天面色一沉,道:“那就是崔耕大言欺君,京兆尹、乃至水陆转运使的职司,一应革除!”

    武三思道:“既然如此,臣无异议。”

    武则天正色道:“漕运大事,关系到天下安危,若有人为一己之私,从中做梗,莫怪朕翻脸无情!”

    武三思知道女皇陛下是警告自己,缩了缩脖子,道:“微臣不敢!”

    “哼,最好是不敢!”

    这场风波,以武懿宗枉做小人,崔耕得到了宰相的门票而结束。一时间,崔耕的名望更上一层楼,其风头甚至盖过了宰相之首的张柬之。

    道理很简单,张老头今年都快八十了,权势再大,还能折腾几年?崔耕可不一样啊,拜相的时候三十多。就按他活七十来算吧,这还有三十多年呢。

    宦海沉浮,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怎么也能拜相个四五次吧?谁要是现在得罪了他,就算自己可保无虞,难道就不怕牵连到自己的子孙后代?

    所以,当天散朝之后,崔耕就接到了无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