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话两代人,三位官家都想除掉这颗大宋的毒瘤,可他们实在太庞大了,而且错综复杂已经与大宋紧紧的捆在一起,要想对付他们必须徐徐图之!”

    赵祯微微点头道:“我现在做的就是在把他们慢慢的从大宋的身上剥下来,一点一点的削弱他们在大宋的力量。”

    “吾家有此麒麟儿大伯甚慰,你还小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对付他们,把棋局做的漂亮些,等收官的时候便轻松了。”

    赵元佐说完便慢慢的站起身沿着原路返回,赵祯上前扶起他的手臂道:“宗室是我大宋的重要力量,如果运用的好便是子弟之兵,但约束的律法也要跟的上,不然会失去控制的,这些还要劳烦伯伯和各位长辈好好商议一番,赵元俨之事不能再有!”

    “六哥儿是要把我这老骨头给榨的干干净净才算完,也罢,反正是应下六哥儿的,只要我天水赵氏的后辈能崛起,我这一把老骨头算什么!这就去找你的叔伯分说!”

    赵元佐苦笑着答应下来,但赵祯接下来的话让他一喜,“等宗室书院建好了,大伯便让允升,允言进书院吧!”

    “这是定然!”

    宗室的老人在看见赵元佐带着赵祯进入小树林以后眼神就没离开,他们知道赵元佐是干什么去了,这位族长一辈子都在为宗室考虑,这次怕是为赵元俨家的小子求情去了。

    不少人摇头,在他们看来这位年轻的官家虽然素有仁孝之名,可却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谋逆这种大罪怎么可能就单单贬为庶民就算了?

    “四哥儿,你看赵元佐去寻官家的事情能成不?”

    说话的是赵廷美的第七子赵德润,显然他的话引起了所有宗室的注意,数道目光投向他口中的四哥儿赵德雍。

    “能不能成等堂哥出来就知道了。”赵德雍随意的说道,这么多人盯着让他感觉稍稍有些不自在转脸对弟弟说道:“以后不要直呼其名,毕竟是堂哥又是宗正!”

    赵德润嘿嘿一笑道:“怎么连四哥儿也开始怕他了?不就是官家的亲大爷吗?这有什么,赵元俨还是他亲叔叔呢!”

    “从哪学来的市井俚语!可不要小看赵元佐,这个人才是宗室中最明白的一个,没有非分之想,又懂得进退,谁都能说他的不是,唯独我们不行咱们欠他的情!就单单为父亲的事情敢顶撞太宗便可知晓他的刚直,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得官家的青睐?”

    赵德雍的话让人深思,赵德润听了微微点头道:“他当宗正再好不过,可官家能不能给他这个面子还难说……”正说着赵德润突然僵住,赵德雍顺着他的眼神看去也跟着惊呆,身为官家的赵祯正扶着赵元佐慢慢的走出来,脸上一副有说有笑的表情!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所有的宗室看呆,难道赵元佐真的说动官家放荣王一系子孙的生路?

    赵祯扶着赵元佐走进人群,宗室赶紧躬身行礼,赵祯微微回礼道:“诸位叔伯无需多礼,此处只有长辈晚辈之分没有君臣之别。”

    “官家虽不介意,可我等宗室却要循规蹈矩,无礼不成家,无礼也不成国!”赵德雍赶忙开口道。

    赵元佐听了赵德雍的话笑眯眯的点头道:“德雍所言在理,官家就勿要推让了。”

    这一幅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场面让宗室心中觉得这位年轻的官家也是个不错的后辈,最少对他们这些叔伯是没有成见,反而有些尊重的。

    赵祯与诸位叔伯寒暄一番就离开,留下一群人巴巴的望着赵元佐。

    “大哥此次和官家说的怎么样?”赵德润首先忍不住开口问道,一旁的赵德雍拉了他的手臂一下。

    赵元佐笑着说道:“相谈甚欢,官家的本意便是放过荣王的子孙后辈,既然贬为庶民就不在追究,无论富贵且由他们去吧!”

    “这倒是难得……”赵德润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感慨道,一旁的赵德雍开口训斥:“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什么叫难得?官家仁慈的性子怎么会做出赶尽杀绝的事情,既然被贬为庶民就没了威胁,官家自然不会追究,况且赵允良等人又没和他父亲一起。”

    赵元佐开口道:“此事不要再提,但有一点,各家资助点钱财给他们,都是同族子弟,你们现在拔根毫毛也别他们的腰粗,光靠着王妃一人之赐钱恐怕难以度日,咱们多是父辈叔伯,能周济点就周济点。”

    赵德润酸酸的说道:“原先他家巨富,现在潦倒了咱们便要周济?”

    赵元佐不喜刚要开口训斥,一旁的赵德雍伸手便给了弟弟一拳头怒声喝斥道:“这话说的全无兄弟之情,亲友之义!原先你出入荣王府少了吗?哪次不是大包小包的带东西回来!怎么现在人家潦倒,你却舍不得些许?”

    “舍得舍得,只不过是觉得他家突然这般有些不舒服。”

    赵德润被四哥教训,连连点头,在这些宗室中他谁也不服,就是服四哥赵德雍。

    果然赵元佐欣赏的点了点头:“德雍不愧是四叔的长子,做事说话有礼有节,秦王一系当隆昌!”

    “大哥过奖了,不知大哥与官家商议许久就是为了荣王一系的事情?”

    “你倒是看的通透,确实不光光是这事,还有别的事情,你们都过来,让晚辈围在外面,除宗室以外谁也不能靠近!”赵元佐说完便招呼同辈聚到一起。

    等靠近火堆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他才详细的把赵祯的计划说出来,一时间整个宗室群体默不作声,但各自的表情却很精彩,有激动难以自抑挥拳头的,有皱眉面露怀疑的,有瞪大眼睛还在惊讶的……但无论是谁都被这条消息震惊了。

    “大哥所言真是官家所说?!”赵德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对赵元佐开口问道。

    “一字不差!”

    “这么说来真是好事了!咱们宗室已经好久没有人从官了,如今官家居然给了这么好的机会,是该把子弟送到宗族书院中去才是……”

    赵元佐摇头道:“德雍你想的简单了,官家这次可不是说从在书院中混上两天便能入朝为官,而是要有真本事,不光如此,我宗室书院还要向士人开放!习的也是兵法军阵之术,没有文资。”

    赵德润听了失望的开口道:“说了半天出来还是当个厮杀汉?那学它干甚!”

    赵元佐微微一笑:“官家是要提高武人在朝的地位!宗室本就贵胄,再拿到兵权和官职,文人还能看不起吗?时日长了便能提高武将和宗室的地位!咱们可不比将门。”

    赵德雍在听到赵元佐的话后眼神一凝微微感慨道:“果然是天资聪慧的官家,这是一石三鸟之计,我宗室明知是棋子却还要自己把自己架在火炉上烤啊!”

    赵元佐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明白了?”

    “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赵德雍还没反映过来对四哥奇怪的问道。

    见在场的宗室中也有些许人慢慢点头,赵德雍便开口解释道:“官家此计是用我宗室投石问路,既能提高武人在朝的地位,又能压制将门,更为难得的是文臣中有不少来自寒门的子弟,科举是他们的捷径,可武人几乎都是出自将门,没有一个平民百姓或是军中士卒,开了咱们这宗室书院后,平民子弟也能有了出任武将的可能,你说这算不算是文武并举?官家说了通过书院考核的武举,便最少能当个七品虞侯,这可不是小事,与文人科举也差不多了。”

    赵德润听了后喃喃自语道:“这下朝堂要变天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阅奏章() 
赵祯悠闲的渡步进入自己的帐篷,薇拉正在铺床叠被整理东西,三才指挥着内侍忙前忙后摆放器具,赵祯笑道:“不过是住一晚没这么多规矩,一方书案便可,顺便在火堆上架个铁壶。”

    三才笑眯眯的说道:“那可不行,您现在是官家,这里就相当与您的行宫,东西都是在后面的板车上的,般下来就成!官家还请稍坐,用茶歇息一番,晚上再写字看书对眼睛不好。”

    看着薇拉送到眼面前的茶碗,和她满是关心的眼神赵祯笑着接过茶碗,一汪碧绿的茶水让赵祯心情更加舒畅,“你还真是跟随朕多年,知道这炒茶是朕的最爱,这次路上带了多少?”

    三才竖起五根手指道:“不少嘞!整整五大箱笼,可官家您吩咐带这么多茶叶干什么?”

    “当然是赏赐喽!过了巩县之后且先不回京,去洛阳城住上几天再走,到时请一些名家大儒之人,却不好让人空手回去。”

    “还要住上几天?!这……朝中的相公可是已经派人来询问行程了,看样子是在催促呢,这还要在西京住上些时日……”三才的声音越来越小。

    赵祯奇怪的问道:“相公们派人来询问,带没带写奏章?怎么朕的书案上空空如也!”

    “带了,带了,王相公正在对密押,一会便能送到。可官家这大晚上的……”见赵祯眼神不善后三才立刻改口,“奴婢给您加蜡烛。”

    初春的寒意一点也不比三九天差,只一个来回王曾的脸上便被冻得有些发紫,手中的奏疏他已经全部对过密押,确保无误后方才向赵祯的大帐走去,两边的禁军站的笔直,手中的手中的长刀贴在裤腿上散发着寒意,这恐怕是大宋最为精锐的力量了,王曾稍稍感慨便加快脚步,他刚刚从急脚递的口中得知这些文书中有不少的急件,必须连夜返回。

    官家的大帐中还亮着灯火,一个少年的身影正坐在书案后面低头品茶,王曾心中感慨,已经到了亥时,宿卫的禁军都换了两次,官家居然还没休息,如此勤政就如当年的先帝一般。

    三才的帐篷就在大帐的外围,从撩起门帘的帐篷中看到王曾后赶紧上前,“王相公来了,快快到奴婢的帐篷中烤烤火,奴婢这就去通报!”

    王曾点头道:“也好,最上面的是紧急公务,今晚就要有官家的御批,急脚递还要赶着送回去,下面的官家明日再看也不迟。”

    三才点头道:“多劳王相公费心了,官家这架势怕是不看完不行。”

    “那你便劝劝官家,这……诶,少年称帝便如此损耗,日后可怎生是好!”王曾无奈的叹息一身便进入小帐中烤火,他能看出来官家是在文臣较劲。

    三才急急的把奏章送到官家的案头,见赵祯放下茶碗便开始批阅心中有些不忍,“官家,这奏疏中上面的紧急公务,您先批阅了,其他的等明日在慢慢看可好?”

    赵祯看着奏章头也不抬的说道:“什么时候内侍能干涉朝政了?朕批阅奏章的时候就是在坐朝理政,你不会不知道吧?”

    三才惶恐的跪下口称不敢,赵祯笑道:“后宫不得干政早在周朝便有,你忘记也就罢了,可内侍不得干政乃是太祖所立,你难道也能忘记不成?且去请王相公进来,朕有话要问他。”

    “是,奴婢这就去……”三才惶恐的站起应道。

    见他有些委屈,赵祯开口道:“你要记住,你是朕从东宫中带出来的,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切记以身作则!”

    这话让三才心中舒服许多,官家这是在保护自己嘞!

    赵祯在三才离开后才抬起头,看着他的背影稍稍皱眉便在一封名黄色的奏折上写下宦官不得干政几个字,又在后面批注,“命将作监制铁碑一块,上书后宫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立斩不赦!”

    薇拉在一旁不断的给赵祯研墨,王曾坐在书案的下首看着官家的旨意心中翻起惊涛骇浪,如此年轻的官家就拥有这样的远见和杀伐果断的大气魄怎么能不然他惊讶?

    合上诏书王曾跪倒在地:“官家圣明!以雷霆手段震慑禁中实乃圣君之举!”

    赵祯笑道:“这样就是圣君?自周武王开始便有了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的话,汉武帝更是杀妻立子,唐朝权阉之祸亦不在远,只不过是前车之鉴罢了。”

    王曾微微摇头:“官家的作法是在给大宋立下祖宗之法,从此以后便永成定制,实乃大宋幸事!”

    听到祖宗之法四个字赵祯眉头一皱,“祖宗之法乃是祖宗之时定下的,完全符合当时的情况,斗转星移之间已过去甲子岁月,如何能顽固不变?朕觉得每代君王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适当的改变祖宗之法,方可与时俱进。”

    王曾听了赵祯的话后大惊失色:“变法乃是不孝,祖宗之法不可变啊官家!”

    “放肆!王曾你任参知政事多年岂能如此糊涂?你且看看如今之大宋和开国之时有多少变化,万事万物都在改变,祖宗之法却不变?一年之中还有春夏秋冬之变,人还有生老病死之变,国还有兴衰之变,可见变乃是天道,顺天而昌逆天而亡你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