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的话让马元方惊讶,但是依然想也不想的回答道:“农人占天下百姓十之六七。”

    “我大宋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也就是说土地可以随意买卖,而世家大族常常以高价或是巧取豪夺霸占农人土地,长此以往下去会怎么样?”

    赵祯的反问让马元方说不出话来,农人靠什么养活自己?当然是土地的产出,没了土地的农人便成为佃户,但世家大族的土地中需要多少的佃户?

    随手把晏殊的奏折扔在马元方的面前赵祯道:“你好好看看,这便是晏殊对次旱灾的总结!”

    马元方翻开奏疏只看了几句就被惊呆,晏殊描绘的是所去汝州的惨状。

    “农人之土地十不存七八,一村一镇之土地皆归世家豪族,农人倾家破产、流离失所,此末世之兆也!为何百姓在大灾面前毫无自救之能?非无财也,实乃粮商囤粮待价而沽!州城之粮铺满盈若溢,而官仓粮食无几,百姓去则非但不售亦提高粮价,此乃祸国殃民之道!

    而粮商之背后何人?世家豪族也!

    臣又自汝州向南走,越是向南越是忐忑,直至江陵府转道而回,臣此时才恍然大悟,唐时太宗有云: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望陛下审慎之!”

    马元方看完手中的奏疏双手微微颤抖,瘫坐在地喃喃自语道:“这……这可如何是好!”

    赵祯不屑的看着他道:“怎么?这就受不了了?朕实话告诉你,大宋的州府或多或少的都有世家豪族的身影,他们想通过控制土地达到控制大宋的目的!

    土地多了佃户也就多了,这些都是他们手中的资源。贫家子弟可以在他们的学堂读书,优异者参加科举入朝为官,便成了他们在朝堂的助力。所以朕必须除掉世家!”

    马元方一下子仿佛老了很多,喘着粗气的站了起来道:“陛下打算用眼前的丑闻毁坏世家一直以来的声誉,然后再把世家清理掉?可陛下知道当朝有多少官员和世家有牵连吗?世家手中又掌握多少土地吗?”

    赵祯哈哈一笑道:“朕早就做好打算,世家手中不是有土地吗?那朕便让粮食变得不值钱便是,朕现在不会动世家手中的土地,但朝堂中的世家必须清理,除非他们对朕的改革闭嘴一心一意的跟着朕!”

    “如何能叫和世家有牵连的官员一心一意的跟着官家?”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赵祯的话让马元方一惊,随即不再言语。

    这是快刀斩乱麻,壮士断腕的好方法,所谓长痛不如短痛。

    官家想要进行土地改革,必须要去除朝廷中的阻力,而最大的阻力便是来自文官集团中的世家豪族,灵寿韩氏,三槐王氏等等。

    通过仔细的观察赵祯发现,世家的基础其实就是手中的土地和长时间积攒下来的好名声。

    那就先把世家丑恶的一面揭露出来便是!

    伸手拿起御案马元方带来的证据,“三才!传旨下去,张生一案御前亲审!地点就定在朱雀大街。”

    “是!奴婢这就去准备!”三才点头便一路小跑的去传旨。

    看着三才离去的背影,马元方知道世家多年积攒下来的好名声算是彻底完了!

    东京城的百姓蜂拥的向宣德楼前朱雀大街赶去,此时的东京城变得和年节一般热闹起来,原因无他官家要在这里设御案亲审张生一案!

    朝中的官员中有不少人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官家这是要把张生一案闹大啊!

    虽然疏反对,但官家却一律驳斥,理由很简单,难道朝中官员也和张生有牵连不成?只一句话就堵得疏官员无言以对。

    朱雀大街乃是御道,早早的便有朱红叉子分割道路,也形成天然的观众席,百姓只要站在朱红叉子两边便能相安无事。

    此时的御道已经架好高台,连官家的御座也被搬,百官被特许站在两边旁听。

    宋哲作为初次审理的官员站在赵祯的身旁为他解说审理的经过,赵祯看了看眼前黑手的情报微微点头,这下张生一案便成为铁案,绝对没有翻案的可能。

    不得不说宋哲的谨慎,为了防止张生等人和李敬被暗害,派遣所有提刑司的衙役看管,并且不给他们吃喝,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在饭菜中下毒什么的?

    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彭七带着殿前司的禁军不断的维护秩序,阻挡推搡的人群穿过朱红叉子,百姓们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毕竟皇帝亲自审理案件属实少见,一辈子能碰到几回,而且大家都像看看年轻的官家是如何审案的。

    赵祯抓起手中的龙胆拍下,清脆的声音立刻使得百姓的喧闹变成鸦雀无声,连孩童都被大人捂住了嘴……

    “带人犯!”

    三才见官家发话立刻用他尖利的声音喝到:“带人犯李敬,张生,王启明,朱耷又,韩少堂!”

    提刑司的刘大战战兢兢的把五人用铁链拖到御前便逃也似的离开,官家虽然年轻,可身的威势着实吓人的紧!

    之所以是拖,主要是因为这几人已经吓得瘫软在地,有些人甚至微微有些失禁,一股尿臊味惹得围观百姓连连喝骂。

    赵祯开口问道:“张生,朕问你,家中的钱财从何而来?”

    他的话音刚落,自有提刑司的衙役把一车铜钱推送到张生面前,还有将作监的大匠和蔡记的学徒以及卖胡饼的张大婶。

    张生知道人证物证俱在由不得自己抵赖:“草民有罪,这些铜钱是驸马府管事李敬给草民的。”

    赵祯瞅了一眼装铜钱的小车道:“为何给你?”

    “李敬让草民和王启明,朱耷又,韩少堂等人在蔡记的燕来楼散播谣言用天罚降灾之说诋毁官家圣誉……”

    张生的话刚刚说出口便被百姓的喝骂声打断,在百姓的眼中年轻的官家就是大宋的

    天,是大宋所有人的家长,众人的君父!

    更何况官家自登基以来为东京城乃至整个大宋做了多少的好事?

    勤劳执政秉,体恤百姓疾苦,赈灾与灾民同食,就连工厂也是在官家的蔡记带动下建设起来的,解决了多少人的温饱?

    居然敢诋毁官家?张生的所作所为乃是无君无父,大逆不道!

    围观的百姓恨不能食其肉,拆其骨,寝其皮!

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韩亿() 
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非常良善的,深受儒家思想的千年熏陶,仁孝爱人几乎是妇孺皆知,大宋的百姓更深层次的贯彻这一思想。

    封建时代大多是以孝治天下,世人奉行:在家若能尽孝,为国方能尽忠。

    这也是宗族制的核心,地方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便是宗族制,皇权不下县也就是靠宗族制进行维护。

    孝道被升到继位崇高的地位,在家孝顺父母,在国效忠君王。

    在每个宋人心中皇帝都如自家的家长,所以才会有君父这样的称呼,而张生这样诋毁官家,便是不孝,百姓岂能容忍他们这种诋毁君父的行为。

    连早就策划好一切的赵祯都没想到,自己在百姓的中的地位居然如此崇高。

    面对怒骂张生等人的百姓,彭七只能带着御前班直使劲的抵住朱红叉子放止百姓一拥而,眼下的百姓中有不少人状若疯狂,看向张生的眼神中带着浓浓的仇恨。

    赵祯拍下龙胆道:“尔等肃静,此案才刚刚审理,张生也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查出幕后之人才是要紧的事!”

    百姓们逐渐安静下来,没错,这张生只不过是人家的一条狗而已,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挑唆这一切!

    文官看见百姓的模样感慨万千,有连连点头的,有微微摇头的,更有甚者瑟瑟发抖掏出手绢轻轻擦拭脑门的汗珠。

    作为龙图阁大学判大理寺的韩亿已经快站不住了,官家这样追查下去,纸如何能保得住火?

    想想儿子和自己说的话他就火冒三丈,这么隐秘的事情怎么能留下书信落人口舌?!

    还好书信没有留下名字之类的东西,到时候还能辩驳一二,韩亿想到这里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王随,这王家的家主还真是大的一手好算盘!

    这么大的事情居然越过自己直接找纲儿,哼!他是怕自己不同意才这么做的吧!

    现在好了韩家被他当成挡箭牌放在最前面,成为世家冲锋陷阵的孤骑,这时候哪家帮韩家哪家倒霉,谁会为韩家说话?!

    就在韩亿无助的时候,身旁的龙图阁直学士刘煜开口道:“韩学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要想救韩家只能放弃掉令郎,否则整个韩家都会遭受牵连,到时间就真的是回天乏力了!”

    刘煜的话让韩亿亡魂大冒:“此话怎讲?难道要让我儿在官家面前认罪然后一力扛下?官家倒是能信吗?”

    “现在只有这个办法稳妥些,总不能看着整个韩家倒霉吧?你认为其他的世家还会帮你不成?再说你韩家又不光韩纲一个儿子,你韩宗魏可是足足生了八个儿子少了一个,还有七个能光耀门楣的。”

    “你去告诉那几位,如果不帮便是鱼死网破!我韩家过不好大不了牵连出所有的世家,老夫倒要看看是帮我韩家来的划算,还是世家都暴露在官家的眼前来的划算!”

    韩亿说完便一甩长袖冷笑的望着刘煜,他也是没办法,韩纲是家中长子,一旦事败被官家问责,他韩家如何能脱得了干系?

    还不如拉别的世家一起,这样反而能有一线希望。

    韩家也是世家中的大族,他岂能不知壮士断腕乃是王家常用的手段,居然连王旦这位自己的老丈人家都能舍弃,何况是韩家?

    想想自己的妻子韩亿就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王旦的女儿嫁给自己后韩王两家也算是沾亲带故,可自从丈人去世,妻子的娘家便开始走下坡路,王随这个族叔居然能看着王旦家破败都不施以援手,可见他的谨慎和无情。

    韩亿下定决心后就不再理睬身旁的刘煜,在他抬头的一瞬间却看到站在三司使计相位置的丁谓冲他微微一笑,韩亿大惊,这丁谓现在是谁的人大家都清楚,就是他当年有意整治王旦家的,现在又开始把矛头对准自家?

    案件的审理愈发的清晰,在李敬咬出韩纲后,便升到了世家的层面,这时候的王随才叫苦不堪言,没想到韩亿居然舍不得他的宝贝儿子,这样一来世家别无他法只能权利营救,否则整个世家都会遭受牵连。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王随稍稍咬牙的出班道:“启禀陛下,这韩纲乃是韩学士的儿子,岂能和李敬这样的人混在一起?仅凭一封书信便下定论怕是不妥的,况且这纸的字迹就一定是韩纲的吗?”

    王随的话得到了许多朝臣的附和,也让百姓开始犹豫起来,毕竟这话是没错的,王相公只是提出自己的怀疑而已。

    韩亿微微点头,这信不可能是一个小小的管事能拿到的,之前自己问纲儿的时候,他说了这信他是亲手交给李驸马的,而且李遵勖这人小心谨慎,绝不可能留下信件,官家手中的书信定然是伪造的!

    可他忘了越是小心谨慎的人就越有可能留下破绽,他哪知道冀国大长公主已经背着驸马转向官家了?

    “王参政所言既是,朕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朕自有办法,来人取碳笔来!”

    王随韩亿等人本打算看好戏,可官家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百姓们也是伸头探脑使劲的往前挤,就想看看官家是如何证明这书信是出自韩纲之手的。

    三才取来一支炭笔,这是赵祯命将作监的大匠人特意制作的,里面还混合了铅,与后世的铅笔基本差不多。

    赵祯拿着炭笔在信件的左下角轻轻扫动,不一会便微微一笑,果然有自己要的东西!

    “三才穿给王参政和给为大臣看看,这是不是韩纲的私章?”

    信件在群臣的面前传阅,寇准首先看到的便是:灵寿韩纲,四个字……心中大骂蠢材,这明显是一张纸的印章用力过大留下的印迹!

    如此重要的信件居然留下破绽,这韩纲和李遵勖两人居然都没发现,怎么能叫人不气愤?

    王随在看到印章后无力的摇了摇头,对着赵祯躬身行礼道:“官家慧眼如炬老臣叹服!”还有一句话他没说,韩纲不能救了,韩亿你知道该怎么办!

    本是有些得意的韩亿在看到儿子的印章后大喝一声:“畜生!”便软软的瘫倒下去。

    这出好戏演的真是精彩,赵祯不相信韩亿到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宝贝儿子卷在其中,但表面还是露出关心的神色道:“快把韩学士扶下去,请御医给好好瞧瞧。”

    赵祯说完便对宋哲使了个眼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