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动的百姓为了一睹西征大军的凯旋都挤在路边等待着,直到黄昏将近的时候,地面才开始微微震动,赵祯作为皇帝肯定是不能在城门口迎接的,理由居然是这样做给他国使臣看不体面,显得皇帝小家子气了。

    上邦天朝的威仪主要展现在皇帝的身上,气度雍容方是天子仪态。

    于是赵祯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王曾和曹玮两人身穿华丽的朝服前往南熏门,来代替他这个天子举行首礼,而自己却要面对鲁宗道不断的挑剔,一会是衣服不合适,要穿着帝王御铠,一会是佩剑要系在右边距离腰带三寸的位置。

    搞的赵祯头大无比,这老倌现在是愈发的执着了起来,一丝不苟的履行他的职责,恐怕整个大宋也只有他敢对赵祯整个大宋官家如此无礼了,而且还无礼的有礼有节……

    这话看似冲突实则不然,身为右言正的鲁宗道几乎在履行一个谏官的所有职责,虽然有很多在大宋乃至唐朝就名不副实,可他依然乐此不疲,而且朝臣们无不对他这种找死的行为大加赞赏,于是只要他不犯错就谁也动不了鲁宗道,他也在距离成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鱼头参政的名声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朝堂之的大臣无论文武都是一句鲁肃公的盛赞,谁也不会提及鱼头这不文雅的两个字。

    百姓说那是亲切,朝臣们说就变成了失礼。

    在赵祯接受包装的时候,身旁的皇后王语嫣也没逃过鲁宗道的“魔爪”,身为皇后的她要亲自为出征的将士卸甲,当然不能有丝毫的差池。

    但相对于赵祯的别扭,王语嫣的一举一动便要从容的多了:“鲁师,您瞧本宫是用箭袖还是广袖妥帖些?”

    一句鲁师让鲁宗道微笑点头:“娘娘思虑周全,箭袖在为将士卸甲的时候更为方便些。”

    夸赞就夸赞吧,非要瞧一眼自己是什么意思?赵祯心中满满的不服,可表面上还要微笑配合着点头。

    “薇拉娘娘,你把今日的流程和官家圣人的服饰都记好,以后就算老臣不在了,也不会有差,这是大礼不可懈怠!”

    薇拉努力的点头应道:“奴婢记下了!”

    “您可不能再自称奴婢了,要说我,好歹也是侧妃娘娘,万不可自称奴婢让外邦人笑话。”

    鲁宗道这是第一次承认薇拉的地位,毕竟赵祯对薇拉的册封是以中旨的形势下发的,许多朝臣多少有些瞧不上她的封号。

    赵祯突然发现今天的鲁宗道和往日有些不同,笔挺的脊梁稍稍有些弯曲,黝黑的脸上显得一丝苍白。

    “鲁相公你没事吧?朕瞧你的脸色不太妥帖,是不是有恙在身?”

    鲁宗道的身体微微颤抖,随即露出轻松的笑容道:“官家多虑了,老臣到现在还是饭三斗,无肉不欢的……”

    “三才!宣胡远来给鲁相公瞧瞧。”

    多年的师生情谊使得赵祯一眼就看出鲁宗道的勉强,心中瞬间一痛,在自己面前都能表现出来,怕是鲁宗道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了。

    自从赵祯登上皇位以后,和鲁宗道单独相谈的机会便少之又少,身为帝师的鲁宗道也自觉的开始避嫌,能不留身奏就尽量的在朝会上上奏。

    可现在看着脸色苍白微微颤抖的老人,赵祯岂能不难过?

    在赵祯的强烈要求下,胡远在大殿中的一旁给鲁宗道把了脉,从他的脸色上看就知道病情十分严重,微微的叹了口气,胡远当着赵祯的面埋怨起鲁宗道来:“鲁公一心为国为民,但岂能不顾自己的身体?这是积劳成疾,浑身的精气已经耗干了,再不好好修养怕是熬不过明年……”

    赵祯和王语嫣二人大惊失色,没想到平日里摇杆笔直的鲁宗道居然命不久矣,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瞧见赵祯和王语嫣二人的表情,鲁宗道微微一笑道:“无妨,无妨,老臣这才是鞠躬尽瘁嘞!能为大宋耗干最后的元气,即便是死也值得了。”

    赵祯亲自扶着鲁宗道坐下也不顾什么君臣之礼了:“鲁师傅就不要强撑,朕不让你死,朕还要让你看到大宋收回燕云之地呢!”

    鲁宗道觉得此时的官家又回到了当年在东宫时的模样,笑眯眯的说道:“官家如今已经成了翱翔九天的神龙,再也不是老臣要守护的太子了,老臣也走不动了,是该好好歇歇了,本打算过两年再请辞,如今看来还是急流勇退的好,这次卸甲大礼后,请官家应允老臣的请辞奏疏!”

    “应允,朕一定应允!”

    鲁宗道伸手整理一下赵祯身上的铠甲:“那老臣就多谢官家了!”

    大军凯旋还朝,东京城中响起了黄钟大吕之声,伴随着大地的微微震颤,一只百战雄狮出现在东京城百姓的视野之中,安静肃穆的气氛,默默行军的战士,无不给人以发自内心的震撼。

    不少老人感慨万千:“多少年了,咱大宋朝终于有了秦锐士,魏武卒一般的雄兵了!”

    王曾和曹玮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看到的都是激动和兴奋。

    “嘿嘿,孝先你说有这样的大军咱们大宋距离收复烟云还远吗?”

    “当然不远,宝臣你发现没有,杨怀玉和狄青两人就是官家培养的将帅之才,两人的军功几乎一模一样!”

    “那是当然,棋逢对手将遇良材……你这老倌又诓我入局!都多长时间的事了,我将门早已不复当年,谁家的虎子不是打破头的往军武院里送!还揭我的短试探我干嘛?”

    王曾微微一笑:“习惯了,总是对你们武人不放心……”

    “哼!连官家都放心你有什么不放心的,我还是那句话,将门完全听从官家的安排,等我们这帮老家伙百年之后你再看看,到时还有没有将门的存在?哦!我不在的时候你也该走了,你王孝先只不过比老夫小了俩个春秋而已,哈哈!”

    王曾苦笑道:“你还真是嘴上不饶人,别说了,大军快到城下了,你我现在最要紧的是共迎王师凯旋!”

    “是极!是极!”

    两人把臂而行,好不痛快,这是大宋多年来的第一次胜利,即便是当年的檀渊之战胜利也没让他们兴奋多少,而今日的西征大军却是给足了大宋人骄傲。

第三百一十章树碑立传召忠魂() 
轰隆隆的脚步声响起,大军慢慢的穿过南熏门,所有围观的百姓惊讶的张大嘴巴,队伍的最前面是一面巨大的招魂幡子,原本是一身黑甲的队伍回来的时候却一片白茫茫,几乎每个人都是披麻戴孝的模样。

    文武百官大惊失色,王曾连忙上前拦住彭七:“彭七混帐东西!你这是干什么?大军凯旋而归,岂能身披素布?此丧礼之制如何能用在卸甲大礼上?!”

    曹玮对他就没那么客气了,上去就是一个暴栗:“你有几个脑袋够官家砍得,还不让军士们换了身上的不祥之衣?”

    彭七知道这是曹玮在帮自己,可还是微微摇头:“曹相公有所不知,出征的时候我带走西征大军整整六万之众,因为彭七的疏忽,现在只回来了四万多人,彭七辜负了官家的期望,也辜负了军中家属的期望!”

    曹玮苦笑道:“外出征战哪有不死人的,即便是你损失了一万多人,也不必如此自责……”

    彭七挥手打断了曹玮的话:“要是战死沙场末将便也无话可说,但其中有不少人是因为我的疏忽而死,彭七岂能无罪?我西征军情同手足,袍泽魂归,当然要招展白帆引路,身披素服为英灵祭奠!还请王相公和曹枢密成全!”

    彭七说完便翻身下马,本打算为他亲自牵马的王曾尴尬的看了看曹玮道:“这倒如何是好?”

    “突生变故,只能请罪与官家了,大军不可错过吉时进城,放他们进去吧!”

    王曾微微点头:“也只好如此,城中的百姓和军属已经等候多时,在拖延下去更不好遮掩,而且他们这副样子怕是早就有人敲的清楚,已经在城中宣扬开了吧?也说明我军中将士的情同手足,仪仗开路!”

    随着王曾的话,早就等候多时的亲卫司虞侯大喝一声:“亲卫司!接兄弟们回家,不管是站着的还是躺着地都给我照顾好了!”

    “喏!”

    前面是亲卫司的虎狼之师开道,后面是文武百官的相随,这种待遇别说是相公,就是官家都极少使用。

    但这些还不是最震撼人心的,当一只身黑甲披着白布沉默而行的队伍出现在朱雀大街上之后,围观的百姓都说不出话来,不是因为激动,而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阵阵杀气。

    杀的人多了,身上自然会产生杀气,即便是不经意间也会散发出来,杀气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负面的能量,古代的大将军杀人杀的多了总会有些不太正常的地方,史书上有明确记载。

    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几十万降卒,一个理智的人绝不会这么做,而且在事后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后悔,连曹操那样的一代枭雄都会被噩梦缠绕着,而导致偏头痛。

    四万多杀气腾腾的大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住的,光是弥漫在大军中的滚滚杀意便让胆小者两腿瑟瑟,甚至有人被吓得尿了裤子,但这时谁也笑不出来。

    厚重的盔甲上满是刀痕箭簇,虽然武器被斜跨在身上,但位置绝对是最为顺手的,即便是这样西征大军的脚步也是整齐划一,这种节奏仿佛已经沁入他们的骨子里了。

    原本喧闹的人群变得安静,连最为活泼的孩子都不敢说话,凡有一个敢吱声的都会被母亲死死的捂住嘴。

    大军过处寂静无语,甚至心中有鬼的人开始逃窜,没办法,他们的眼神实在过于恐怖,仿佛看什么东西都如死物一般没有生命,这就是大军没有卸甲的后果,纪律严明的禁军在没卸甲之前依然处于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

    这时候谁要是阻挡在大军的行进道路上,绝对会被滚滚铁流碾成齑粉。

    如山入墙般的军队一路从南熏门直直的开往宣德门,此时的赵祯正站在宣德门的城楼上,直到大军开近才带着王语嫣走下城楼。

    黑云一般的大军站满了城中的主干道朱雀大街,当赵祯走到大军之前,轰隆一声,高大威猛的战士单膝跪地,瞬间整个街道变得宽阔了许多。

    彭七拜倒在赵祯脚下:“起奏陛下!臣殿前司都点检彭七率军西征,如今携将士们凯旋归来,献俘授馘!”

    赵祯亲自扶起他道:“大军征还,北击党项,扬我国威。收回中华故土,使我大宋金瓯稍全。朕为将士贺,为大宋贺!”

    一时间钟鼓齐鸣,黄钟大吕之声连连不绝,看着将士们身上的白色素袍,赵祯微微点头:“献党项战俘与庙,以告慰我赵氏祖先在天之灵!饮至、大赏!”

    彭七等人应道:“末将遵旨!”

    蓬头垢面的战俘被拉了出来,即便是胡子拉车的模样百姓们也从他们地中海的发型看出了党项人的身份,一时间叫骂声不绝。

    一位老者用拐杖击打党项人怒喝道:“作孽啊!就是你们这帮畜生把我大宋儿郎变成了这般模样!”

    在大宋百姓们的思想中,是党项人先动手围困延州城的,而朝廷的大军之所以西征,责任都在党项人的身上,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大宋百姓的心中。

    骄傲的东京城百姓用最激烈的方式迎接这些战俘。

    腐烂的蔬菜,碎石子,还有猪下水,凡是用不上的东西统统砸向他们。

    一时间群情激奋,要是搁在早先的时候,谁没事招惹党项人?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西征军这块坚强的后盾,大宋百姓的腰杆也硬了起来,

    太庙献俘隆重而肃穆,自此之后,赵祯带着王语嫣亲自上前为彭七,李酒,赵力,等人卸甲,每做一个动作,三才都在一旁高声呼喊。

    狄青杨怀玉两人脸上露出一丝红晕,对他们来说由官家和圣人亲自卸甲,有着不可言喻的骄傲和荣誉,两人在面对党项守军的时候都没有一丝颤抖的肩膀,在赵祯为其卸甲的过程中微微颤动。

    “你们都是好样的!大宋的武将未来便落在了你们的肩上,戒骄戒躁不可再犯简单的错误!”

    面对官家的劝勉,狄青和杨怀玉对视一眼深深的自责……

    见目的达到,赵祯也不在过分的为难他们,轻轻扶起跪倒在地的两人走向台面前面的广场,这是赵祯亲自奠基的纪念碑,上面刻有所有战死的将士姓名,籍贯等等。

    光是镌刻便用了数十位工匠整整三天的时间。

    赵祯对着广场上高耸的石碑微微一礼:“此战我大宋牺牲将士一万五千人,每个人的名字都被刻在这块纪念碑上,从此以后你们便享受我皇家的供奉,儿女高堂由我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