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才赶紧赔笑道:“那是,这皇宫种在后苑,得的是皇家的福祉,自然不同”
赵祯笑着摇了摇头:“什么皇家福祉,不过是温泉的水好罢了,没有一点硫磺味不说,还带有一丝的清甜,殊为难的啊!许久未作诗了,拿笔来。”
三才赶紧应下端过笔墨纸砚,赵祯喝了一小盅白酒在白色的宣纸上写下:“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微物不能增寿命,万钱一食是何心!”
皇帝的诗自然是御诗,无论是什么时候写下的都要收藏起来,为以后创建御诗集做准备,三才小心的吹干墨迹收好诗稿,官家文采非凡,但却不常作诗,这一篇无意中流传下的诗稿将会成为崇文院中的宝贝。
清爽的黄瓜沾上独特的酱料,味道自不用说,一口咬下满口清爽,在配合凉拌豆腐真是相得益彰,虽不是小葱拌豆腐,但也算得上一清一白。
酒香浓烈,如今大宋的白酒已经能区分酱香型和浓香型两种了,赵祯独爱酱香型,味道悠长甘甜,虽然不如浓香型那么炽烈,却有着悠悠然的感觉。
饮酒境界之类的赵祯不懂,他只觉得微醺是最好的状态,即便如此白酒还是太浓烈的一点
想到这里赵祯微微苦笑,自己是想的太靠前了,只考虑到白酒而忽略了淡爽的啤酒,啤酒的原料和工艺相当简单,比大宋如今的白酒酿造要简单的多,而起所用的原料也都能在大宋境内找到。
制作啤酒只需要三种原料,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度酒,后世常常称其为“液体面包”这是相当妥帖的。
大麦芽随处可见,而酒花在大宋的学名叫做蛇麻草,一般的白酒酿造厂都能生产啤酒,只不过需要一点时间让大宋百姓适应而已,而赵祯打算作为推广啤酒的人。
一边吃饭一边吩咐三才记下所需的东西:“三才你去给朕准备一个木桶,还有一担大麦芽以及蛇麻草,别忘了还有酒曲,朕要自己动手酿造一些新酒出来。”
三才有些错愕,官家为何要自己酿酒?
“官家,咱们六尚局中的存酒还有许多,即便是蔡记的清泉白也还剩下百八十瓶,新酒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喝嘞!”
赵祯笑道:“朕酿的新酒可不用等,酿好便可饮用。”
赵祯打算自己亲手酿造一桶全麦芽啤酒,在后世,好的全麦芽啤酒可是价值不菲,原料全部采用麦芽,不添加任何辅料,生产出的啤酒成本较高,但能吐出麦芽香味。
米饭配合糖醋咕咾肉那是没话说的,两者的结合就像是天生一对,少了谁也不可。
风卷残云的消灭掉桌上的食物,赵祯舒服的打了个饱嗝,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偶尔放纵一下自己,被政事缠着许久,赵祯打算今天下午利用一下午的时间把啤酒搞出来,然后便是等着漫长的发酵了,两个月之后便是品尝劳动果实的时候。
小小的午睡一会,赵祯便被鼻孔传来的痒痒感觉唤醒。
阿嚏
打了个喷嚏过后便瞧见灵儿红彤彤的笑脸,赵祯捏了一下便皱眉道:“怎生穿了这么多,待会淌汗了再脱非得得了风寒不可!”
灵儿吐了吐舌头道:“大娘娘让穿的,非说女女不穿好衣服就是失德”
赵祯笑道:“那既然是大娘娘说的,咱们就不乱跑了,叫上你的俩个弟弟,父皇下午带你们去酿酒如何?”
灵儿睁大眼睛的说道:“酿酒?!好,灵儿这就去叫弟弟去!”
看着一蹦一跳离开的灵儿赵祯微微点头,如此之小就明白不因爵位而分亲疏远近,自始至终赵祯都从未听她叫过太子弟弟或是晋王弟弟,而是一视同仁的都叫弟弟。
赵旭和赵昀则是毫不在意,随便灵儿怎么叫都是欢天喜地的答应下来,三个小家伙居然自觉的维护起天家最为难得的亲情,这让赵祯觉得无比欣慰。
第四百八十六章龙生九子()
位居高位者一般发号施令便可,三才对于官家这位大宋主宰的理解自然也是发号施令的。
赵祯惊讶的看着眼前站成一排的内侍对三才问到:“你招来这么多人是干嘛?!朕只是让你准备东西而已!”
三才呐呐的说道:“史记都说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贵为天子岂不是比千金还值钱?这种粗使活岂能让陛下做,我等奴婢来就行……”
灵儿一见自己的快乐就这样被三才剥夺,当然是不肯的,指着三才等人叫道:“父皇,三才又抗旨不尊了!”
对于灵儿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公主三才是真心的喜欢,但也真心的头疼。
赵旭就要和蔼的多,笑眯眯的说道:“三才大官的话不假,确实出自史记,明面上是说身份尊贵,不轻易涉险,但其实是讽刺那些家中积累千金的富人战战兢兢,坐卧不靠近堂屋屋檐处,怕被屋瓦掉下来砸着。”
三才无语的望着俩个孩子,而剩下的那个晋王殿下则是威胁的捏了捏小拳头,这为晋王殿下可是出了名的喜欢捉弄人……完全没有他哥哥太子殿下的仁慈。
此时的三才总有一种好心办坏事的感觉,明明是自己不希望这些粗活累着官家和皇嗣,到头来反而成了他的不是。
无力的对内侍挥了挥手道:“官家您随意,几位龙子龙孙随意……”
赵祯无声的笑了笑,灵儿活泼可爱,赵旭宽仁有度,即便是反对也说的有礼有节,而赵昀则是……直截了当。
看来三个孩子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也对,经过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绝不会是死守陈规陋习的迂腐之人,必将成为人中龙凤,赵祯比谁都清楚孩子的发散式教育。
接下来便是父亲和孩子的欢乐时光,赵昀端着一个大大的药舂正不断研磨麦芽,粉碎后的大麦芽在热水中浸泡,释放放出麦芽糖,形成麦芽糖汁,甜美的味道让孩子们忍不住想尝尝。
赵祯用筷子沾了一点分给孩子们,这种糖和麦芽糖没有区别只是没有麦芽糖那么浓稠而已。
过滤网随处可见,毕竟大宋的皇宫中是不会缺少丝绸这种最佳的过滤材料,灵儿随便从宫中的廊柱上扯下一段用小竹条一编就成了过滤网,这和女红用的刺绣很像,但在赵旭和赵昀眼中端是神奇。
麦芽糖汁与谷物分离后被倒进大锅中煮沸,这时候赵祯小心的拿出麻蛇草来调味,麻蛇草的多少直接决定啤酒的口感,多了发苦,少了又没有啤酒独有的香味。
小心的放了一点之后,赵祯觉得差不多了,便把这些烧好的麦芽汁冷却后灌进带有龙头的木桶之中,然后投入酒曲进行封存发酵。
为了老少皆宜,赵祯还专门为孩子们酿造了一桶果酒,他只要度数低的酒类,孩子们也还能适当饮用了,总比他们偷偷喝酒要来的好些。
赵旭在赵昀和灵儿的诱惑下可不止一次喝醉了,也不知怎的,赵昀和灵儿对酒精的抵抗力要比赵旭高很多,三两盅酒都没问题,可赵旭则是一点也不能喝,闻到酒香都有些醉意……
“好了,这就是咱们自己酿造的酒了,等上三五个月之后,酒就会变得香醇,也到了年关,再取出饮用别有一番风味,这可是你们自己酿造的酒!”
三个孩子兴奋的连连点头,赵祯从小就教育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一些东西,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都要知道香喷喷的米饭是从何处来,身上华美的丝绸是怎么一丝一丝纺织出来的。
为此赵祯不惜带领孩子们亲耕亲种,养蚕抽丝,即便是遭到王语嫣的反对也是强硬的要求他们这么做,作为皇天贵胄谁不用农忙养活自己,但一定要知道其中的幸苦,赵祯可不希望孩子们闹出“何不食肉糜乎!”的笑话来。
对于孩子们的教育赵祯看似在放羊,但却从未松懈过,每日几乎都要带着他们学习各种知识,赵祯一直觉得先贤的知识有那些大儒传授就已经足够了,自己所要教授孩子们的是自家的知识,是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
危机管理,这是为了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因应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与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单单这一项就够孩子们终生受益的。
赵祯更多的是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获得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道理。
同时赵祯对三个孩子的教育方向也是完全不同的,赵旭是大宋的太子储君,未来的接班人,赵祯需要的接班人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多少的雄才大略,只要一个安分守己,勤政爱民的守成之君便可,所以他培养的赵旭也多时仁爱居多,况且这孩子天生的就是纯洁善良,他母亲身上的那一点商贾的市侩气一点也没有。
任谁看了他都要夸赞一句宽仁有度,即便是要求严格的两代帝师鲁宗道也是佩服的夸赞:“不属乃父!”这是相当难得的评价,能从鲁宗道嘴中说出的话价值千金。
而赵旭的弟弟赵昀则是完全相反的方向,赵祯说过得到皇位的孩子一定不是最优秀的,赵昀确实比赵旭要更加优秀些,但这是在赵祯的眼中。
几乎大宋所有人都认为赵旭是最优秀的,而忽略掉赵昀这个看似只会舞刀弄枪的少年,说实话赵昀的才智并不输与他哥哥赵旭,甚至单单说智慧的话更胜赵旭一筹,对待人心的观察也是相当的准确,并且能把自己掩饰的如此人畜无害,但他做这么完美就是为了否认自己,小小的赵昀知道,大宋不需要他这样的官家。
定位自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赵旭是接受了别人的定位,而赵昀则是自己定位自己在大宋的位置,以他的能力,只要没有外力干涉,争取太子的储君之位还是有希望的,但他知道,父亲一定不会同意,所以他直接放弃了那个如牢笼般的位置,情愿潇洒的快意一生。
这才是最让赵祯满意的地方……
灵儿就简单的多,她就希望姐弟三人好好的,兄友弟恭的过完一生,快乐总是常伴她的左右,自然也习惯了这种快乐,谁都是宠着她的,自然她就没有忧愁,唯一担心的也只有俩个弟弟,所以她总是小心翼翼的维护三人之间的感情。
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宫中的五角星()
第四百八十八章迁都旧事()
五角建筑的优越性很容易被体现出来,当朝臣们看到外朝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后被这样的设计惊呆了,一张平面示意图就放置在原先下马石的地方,所有的朝臣在经过的时候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五角形的建筑每一个角都代表大宋的一个重要衙门,两府三司被划到三个院落,而其他俩个院落则是安排门下省和尚书省的,原本靠近外朝的殿中省被搬到了大庆殿的后面专门负责外朝的杂务。
对于三司放在和两府一样的高度,有些人颇有微辞,毕竟三司掌管的是国家财计,而两府则是掌握天下兵事和政事,岂能相提并论?
大庆殿的朝会上赵祯知道朝臣们的疑惑,随即开口道:“祖宗参酌古今之宜,建立三司,所领天下事几至大半,权任之重,非他司比。推原其意,非以私三司。事权分则财利散,虽欲求富,其道无由。”
这话一下让许多人闭上了嘴,毕竟三司的丁谓也算得上是朝廷的相公,计相也是相公不是?
大宋的万事万物都是围着皇帝转的,皇帝自然是金口玉言出口成宪,既然皇帝都把三司看得如此之重,那朝臣也就无奈的接受这个事实。
曹玮出班开始了下一个议题:“起奏陛下,彭七发来奏报,上呈枢密院,我大宋征伐南海诸国,虽有旗帜,却无以徽号,夷狄不知王师所占之地,每每冒犯,还请陛下下旨,明确我大宋旗号,方能震慑宵小。”
没想到彭七居然发现了国旗的这一观点,真是意外收获啊!
赵祯点头道:“曹枢密所言极是,我大宋如今威扬海外,当以旗号为慑,让四海八荒之名皆知我大宋天威!着枢密院中书两府策办不得有误!”
两府官员躬身:“臣等遵旨!”
在古代自秦朝以来直至清末,绝大多数年代是没有国旗的,只有楚汉相争时汉军使用的火凤旗有类似于国旗的性质。
赵祯看来,国旗是一个国家必有的东西,国徽自然也不能缺少,国旗交给两府设计制作,而国徽则是要留着自己设计,不仅要好看,还要有特殊意义才行。
国徽,军徽,军旗,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东西,别小看他们的微不足道,有的时候却能焕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身为宰相的庞籍出班,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