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欠裾季萦攀贫蓟岢肪卦媳V缕衲苁谴笏蔚亩允郑客蔽飨牡睦钤恢灰簧稻妥匚�
宋小乙想到这里心中一片火热,辽朝在两面夹击之下一定疲于应付,而大宋一旦收回燕云十六州有了屏障之地后,根本就不担心辽朝骑兵的反扑,险要的地势配合上长城的守卫,燕云之地再也不可能丢失!
转身向城中走去,宋小乙还有另一件事要做,把辽朝的经济搞崩溃才是他此行的首要目的,经济上的手段有的时候甚至比大军压境更为恐怖,但是它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来,而这段时间就是让大宋商贾撤离的最佳时间!
宋小乙必须带领辽朝的大宋商贾安全的撤离到燕云之地,保护商人和他们的财富安全撤回,这是赵祯交代的严旨。
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
今年的东京城虽然经历了一场大雪,但皑皑的白雪并未减少百姓们的热情,反而有了瑞雪兆丰年的吉景,元旦新年这是一年中最值得欢庆的日子,也是所有节日中最为重要的。
皇宫的后苑自然也是欢乐无比,赵祯带着孩子们铲雪堆雪人,甚至还亲手给他们盖一座爱斯基摩小冰屋。
其中的科学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冰较低的热传导性,把热量留在了冰屋里。
对赵祯建设冰屋的作法王语嫣和杨采薇大为不解,在她们看来冰只会让人更加寒冷,怎么可能让人暖和起来?官家还说能在里面放上暖炉,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官家说的是那么的肯定,并且坚持自己制作冰屋,还要让孩子们在里面过夜,王语嫣等人知道官家从不会拿孩子的健康开玩笑,半信半疑之下也只好试试看。
赵祯才不管那么多,带着孩子们在地上制作冰砖,三才准备上前帮忙但被他推开道:“你想剥夺朕和皇嗣们玩耍的快乐?”
三才看了看脸色不善的公主和二皇子哭笑不得的说道:“奴婢不敢,只是这种粗活”
赵祯摆手道:“朕的身体好的很,不用内侍插手,把朕给昀儿做的斗车拿来,待会还要用它。”
所谓的斗车其实就是赵祯利用后世吊车的滑轮与杠杆原理给儿子做的大玩具,但用来搬运冰砖最合适不过。
选择一大片向阳的空地,赵祯带着孩子迅速的开始制作冰砖,在四人的努力下没一会有做好了一大堆经营剔透的冰砖。
打好地基,剩下的就简单的多,赵祯带着孩子们搬运冰砖,从底层开始每叠加一圈,向内收缩一点,圆圈愈来愈小,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半球形圆顶。
赵祯用锋利的长刀在南面一方开一小窗,小窗上方在加上一块伸出板形的雪块,既可掩挡雪花飘打窗户,亦可折射太阳光线,使其能直照室内,而不是照在北面的大雪砖上。
因为冬天,太阳角度低,早晨的光线有时是从南方的地平线上斜照过来,所以,窗户上方的这块大雪板正好是一个折光镜,让太阳把屋内照亮,而不需要蜡烛之类的照明。
晶莹剔透的冰屋在阳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仿佛通话里的世界,孩子们围着冰屋欢乐的又蹦又跳,赵祯解说着其中的原理,并用毯子在里面铺好,再放上温暖的铜炉里面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王语嫣不信邪的进入冰屋,温暖的感觉瞬间让她惊讶的合不拢嘴:“这真是神奇,没想到冰雪做成的屋子居然如此暖和,一点也不比大殿内寒冷。”
赵祯笑道:“那是当然,所谓格物一道就是要搞清楚万事万物的道理并施为己用,赵旭,赵昀,赵灵儿,你们三人可记住?!”
三个孩子仰着红扑扑的小脸齐声道:“孩儿谨记父皇圣谕!”
把三个孩子打发到冰屋中玩耍,赵祯站在后苑的假山上看着城中飘起的炊烟微微感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才一边飞快的记下诗词一边赞道:“官家此乃大作,好诗,好诗啊!”
王语嫣和杨采薇熟读经史子集,对于诗词一道也是很有见解,赵祯的诗句一出口两女便眼前一亮,王语嫣口中默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好意境,好诗句官家的诗词一道又有所精进了呢!”
被自己的女人崇拜是一种相当美好的事情,赵祯也不能例外,何况自己的女人粉颈桃腮美若天仙?但这首诗终究不是自己所作,赵祯也不好意思腆着脸的炫耀,稍稍打岔道:“不过是偶有所感罢了,今日乃是除夕,过了午夜便是新的一年,今夜咱们全家登宣德楼,与大宋百姓一同守岁如何?”
与民同乐!
这当然是王语嫣等人最欢喜的事情,王语嫣和杨采薇喜欢这种被人尊敬的感觉,而薇拉却是单纯的喜欢这种温馨与快乐。
皇帝与民同乐当然不简单,三才要去准备娱乐节目,还要通知朝臣,连皇帝都和百姓守岁,朝臣们岂能不到?
大宋的春节可不一般,赵祯这几年的感受让他发现大宋的春节比之后世更有人情味,碰上了前几日那样的大雪,朝廷虑及细民不易,通常还会给都城的贫民发救济金,同时减免租住公屋的人家三日房租,而赵祯自己出钱免去了整整一个月之多,让百姓们大呼官家仁慈。
这仅仅是赵祯这个皇帝的善举,在这个时代非常奉行财富越大责任越大,赵祯看到的慈善是活生生在眼前的,遇上大雪之日,有些富户会沿门亲察孤苦艰难的人家,遇夜以碎金银或钱会插于门缝,以周其苦,或者遣心腹人,以银凿成一两、半两,用纸裹,夜深拣贫家窗内或门缝内送入济人。
受接济的人家第二天早晨起床,展户得之,如自天降,以为是老天爷突然显灵,却不知其实是哪位善心人发的慈悲。
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慈善可比那些高调慈善来的亲切的多,施人恩惠却不寻求任何利益与回报,这便是君子的德行。
入夜的东京城才是最精彩的,各色各样的花灯活灵活现,有的甚至还在马车上行进,四周百姓跟随欢呼,一片热闹非凡,今天东京城的小商小贩不会受到任何限制,除了主干道以外的地方随便摆摊!
还有一年一度的花魁评选,但优胜者不会得到赵祯的赏赐,而是王语嫣这位国母亲自封赏,虽然不如皇帝,但受到身为母仪天下皇后的封赏,花魁的身份算是被敲定,以后也能轻松从良,不会再有什么人说三道四的了。
所有人都在狂欢,当然朝臣们也不例外,赵祯在宣德楼上赐宴,无论官职大小皆可赴宴,上至朝中相公,下至开封府判事,皆可饮宴与此,但做的地方却不相同,上下尊卑还是要有的
赵祯坐在酒席的上首,这一桌上皆是是两府三司的相公,官员的女眷自然交给了皇后王语嫣和贵妃杨采薇招待,巨大的暖炉让众人脱去了身上厚重的棉衣。
赵祯这次不光光是和百姓守岁,他还要召集两府商议北伐之事,东京城的喧闹景象与赵祯这桌的沉默格格不入,因为在座的众人都知道官家这次饮宴意味着什么北伐在即,剑指烟云!
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气魄()
皇帝的酒桌和其他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没有一个侍从伺候,环绕在周围的不是内侍,而是从里到外透着精干的侍卫亲军司。
即便是在酒桌上召见两府相公也依然要吃菜喝酒的,赵祯也不想让两府相公们过年还愁眉苦脸,笑着举杯道:“诸位相公满饮此杯,一来为这佳节助兴,二来为新年祈福。”
众人举杯庆贺,遥祝赵祯:“官家仁德此乃天下之福,百姓之富!”
在他们看来恭祝皇帝就是恭祝整个大宋,整个天下。皇帝是带领天下人前进的,也是所有人的君父,帝王仁德则天下仁德,天公自然作美,风调雨顺……
毕竟每年的正月十六官家还要去城郊祭天为百姓祈福。
赵祯已经习惯了这种恭维,但习惯归习惯,他并不享受这种礼遇,这个时代天下系于一人,从朝臣们的话语中就能看出来对自己的期望有多高,皇帝英明则天下大治!
被人期望是好事,可赵祯此时却不得不说一些让两府相公们失望的事情:“诸位应该知道朕此次不光是宴请尔等欢度佳节的,还有要事相商。”
来了!
众人心中惊叫,官家还是提起北伐之事,多少年了北伐已经成为困扰在大宋头顶的梦魇,挥之不去百般缠绕!
太祖没来得及北伐就驾崩,太宗两次北伐失利挥霍掉大宋开国之初积攒下来的百战雄兵,从此宋人一提到北伐无不战战兢兢,这是一种本能的畏惧。
赵祯理解朝臣们的心思,也理解围绕在大宋头顶上的恐惧,但他必须北伐!排除所有先决条件不说,单单是这份恐惧赵祯就要打破它!
作为一个王朝,一个帝国,如若没有兵锋所指所向披靡的气魄和勇气,那这个王朝便已经丧失了他的骄傲!何谈天朝威仪?
自秦以降,中原王朝哪个不是向外展露狰狞?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大唐兵锋莫敢敌焉!就连国祚仅仅三十八年的隋朝都能出兵大败突厥,一场白道川大胜乘胜追击致使突厥帝国由盛转衰,往日的雄风一去不复返!
在赵祯看来中原王朝必定要战胜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只有如此才能称得上是煌煌天威的上国,才能称得上是四海八荒的真正霸主!才能让国内的百姓获得上邦天朝的自信!
赵祯看的清楚,所谓的民心很简单,国家繁荣昌盛,外敌不敢犯其锋芒,这便是一个盛世,比之所谓的文治强上百倍!
两府相公们各怀心思,有人心中激动甚至兴奋诸如丁谓夏竦等人,有人则是心中忐忑诸如庞籍吕夷简等人。
“陛下我大宋如今国库充盈,甲坚兵利,众将士莫不虎贲,北伐之事乃志在必得!”
夏竦的话引起了庞籍的不满:“夏参政此言差矣,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北伐燕云更是倾举国之力,所费何止巨万,士卒不可胜计,大宋如今之昌盛来之不易,北伐是否得不偿失?”
这是保守派的观点,也是大宋如今流行的主要观点,在许多朝臣眼中,北伐真的有必要吗?
如今大宋的国力远胜先帝和太祖太宗朝,百姓安康,物阜民丰,只需拱卫疆土便国无战事,如今的西夏在西域征伐不断,而辽朝还未从萧耨斤遗留下的乱政中走出,完全不能成为大宋的威胁,何必去招惹?
赵祯轻叹一声:“诸位的想法朕都知道,所谓得不偿失却是不察不明,何谓得不偿失?我大宋收回故土,北御强敌,得中原屏障,复华夏金瓯有何得不偿失?!”
赵祯的语调越来越大,充满慷慨,气冲霄汉,述说着华夏天威,凛凛之气宛若天神,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仿佛官家的话就是天理,就是大道,无人可以违背……
一时间保守的相公大为骇然,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是一只软弱的绵羊,庞籍和吕夷简对视一眼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胆怯和懦弱,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软弱的人,庞籍和吕夷简自然也不想,赵祯的话给了他们很大的震撼,想想如今的大宋和辽朝,慢慢的他们也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于谨慎了?
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只是有一种不安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这种感觉说不出道不明,但晏殊一开口他们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陛下所言无可厚非,我大宋自然是应该收回燕云故地完璧金瓯,可陛下打算御驾亲征……”
随着他的话两府相公脸色一变,他们终于知道自己担心的是什么了,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谓天子亲自率兵征讨,一般而言皇帝御驾亲征,以万乘之重,驭百万之师,自然人心踊跃,争效死功,理应攻则必胜、战则必克,然而诡异的是华夏历史上的御驾亲征总是半半之数……
汉高祖刘邦是第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自他之后共一十八位帝王御驾亲征,胜负参半!
在两府相公眼中,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皇帝御驾亲征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加大此次北伐的危险程度,一旦皇帝被俘或被杀都将会给大宋带来严重的灾难。
即便是在大军环绕之下,这种事情也是说不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的时候偏就会赶上这一万中的万一!
对于两府相公来说,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概率他们也不能忽略不计,并且要彻底根除这个万一,在他们看来这万一就是无限大了……
庞籍和吕夷简起身离座,在赵祯面前大礼拜下:“臣等恳请陛下三思!”
宰相的职责就是维护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