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2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的话道出了大纵深作战的精髓,后勤保障与蚕食战略相结合,看似大军突进实则稳扎稳打。

    大宋的军队之所以敢长驱直入燕云,主要是因为它的机动性已经被赵祯改造的相当惊人,马车作为既能作战又能运输的工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后勤保障就更不用说了,各种口味各种营养的压缩军粮不仅体积小方便运输和储藏,更是口味奇好深受将士们的喜爱。

    最重要的一点,这玩意不耽误行军,大军开进最忌讳安营扎寨起锅造饭,袅袅的炊烟会成为给敌人示警的狼烟,毕竟是深入敌境,要说没有辽朝的眼线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但赵祯可以说密探的速度绝对赶不上大军移动的速度,探马今天汇报大军越过宋辽边境的浣水,明天大宋军队说不定就到了飞狐岭之下!

    大军直取飞狐岭这一重要的关隘之后,再兵分三路向北进发,用兵的路线和太宗的北伐路线基本上如出一辙,但赵祯的军队,速度更快,所需的补给更少,武器更为先进,装备更为全面。

    当年太宗能一路轻松的打到涿州,赵祯相信自己率领的禁军能更快的抵达辽朝的南京,这里距离后世的北京只不过几里地而已,辽人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为其命名为析津府,也是当年太宗的目标幽州

第五百三十四章宋军突至() 
大宋的军队就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十万大军是一个相当冗长的队伍,在跨过宋辽边界的浣水之后,整个军队的速度没有因为公路的消失而减慢,反而加快了些许。

    蔡伯偂穆沓涤凶畔嗟焙玫募跽鹦Ч馐侵谢拿骼飞系牡谝恢旨跽鹇沓担彩堑谝恢肿源业募跽鹇沓怠�

    自古以来马车的速度都是相当快的,而车辆的减震措施却很小很小,好一点的用轻木制作车厢,并用较大的车轮减震,在车轮上包裹麻绳或皮革,但这些简陋的措施却是收效甚微。

    为什么古代战车会被淘汰?要知道这些战车从商朝就已经出现,中国是使用战车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秦军的重驷马战车更是有名的战场利器,在那轰隆隆的车流碾压战场的时候,战车的强大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就在战车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却又如流星划过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原因很简单,步兵骑兵的发展和强大,使得战车这种颠簸却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与创新的猛兽沉睡了下去。

    为什么士大夫喜欢乘坐牛车,而不是骏马拉扯的马车?

    因为牛车的速度很慢,车辆速度慢的时候震动自然减小,也更加舒服和惬意。

    赵祯之所以选用蔡伯偂恼匠翟蚝芗虻ィ恼匠导跽鸱浅5暮茫造踔徊还退婵谒盗艘幌录跽鸬脑砗褪褂眯滦筒牧隙眩湍苤谱鞒黾跽鹦Ч绱酥玫穆沓怠�

    蔡伯偂恼匠党迪岵捎昧诵业纳杓疲迪岵⒉皇侵苯佑氤抵嵯嗔切以诔导苌系模⑶也捎昧说筛肿魑跽鸬牟牧希技跽鸬男Ч浅:谩�

    赵祯的马车和禁军们乘坐的基本上没有区别,尤其是在减震原理上更是如出一辙,如果非要说区别的话,怕是也只有弹簧钢的数量不同罢了。

    马车飞驰并不那么颠簸,有的禁军甚至能在两辆马车之间传递打开了的水壶,这体现了大宋战车的稳定。

    相对于整个辽朝来说,燕云十六州的道路相对要发达的多,这里主要是汉人的聚居地,也是辽朝农耕经济的中心,现在也逐渐成为辽朝的商业中心,因此燕云的道路相当好。

    战车决定了大宋军队的速度,十万人的队伍除去六万人的骑兵之外,剩下的四万人左右都是步兵,而且是重装步兵,在赵祯看来骑兵是迂回机动的最佳兵种,灵活机动,迅捷如飞才是他的真谛。

    有如此灵活的骑兵,那如何让重装步兵跟上骑兵的脚步?那只有运用战车运输了。

    战车运输的成本底,效率高,速度快,机动灵活也不输与骑兵,唯一的缺点只有部署和收敛的速度要比骑兵慢一些罢了,但大宋的步兵最重要的一项训练便是如何快速的上下战车收拾装备。

    就像后世的装甲步兵一样,上下车的时间都规定在了十个呼吸左右,这样能最快的让战车中的士兵投入战斗。

    不远处就是飞狐岭,说是飞狐岭其实就是利用地势建设的城寨而已,辽人自信有飞狐岭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飞狐岭不失,辽朝的援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蔚州向燕云增援。

    赵祯决定大军务必要拿下飞狐岭之后,再兵分三路向析津府进军并且最后在那里汇合。

    在距离飞狐岭五里地左右大宋的军队停了下来,此时是进攻前夕,自然可以安营扎帐,生火早饭,此时赵祯并不担心所谓的暴露问题,大军已经跨过了那条大宋从来就没有承认的边界,辽人绝不可能没有准备。

    赵祯从容淡定,他有这份自信,十万大军围着飞狐岭,飞狐岭上的城寨基本上没有逃脱的可能。

    这是一场歼灭战,赵祯要让收复燕云的大宋第一战成为最为响亮的一战!

    此时飞狐岭的守军将领耶律英惊骇的说不出话来,前日探马来报大宋的兵甲还在五回岭,怎么会这么快的出现在飞狐岭的城下?!

    在接到守城传令兵来报的时候,他愤然站起喝道:“不可能,难道他大宋的兵甲能长出翅膀不成?还是你在戏弄本将军!”

    传令兵早已被大宋的突然而至个吓蒙了,面对耶律英的质问凄惶的说道:“小的看的真切,连大宋皇帝的龙旗都在岂能有假?”

    “大宋皇帝的龙旗?!不可能不可能”

    耶律英颓然做到在虎皮座椅之中,身体不自觉的开始打颤,在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宋皇帝御驾亲征了!

    之前探马来报只有大宋数万车驾向飞狐岭而来,具体的人数和有谁指挥都不清楚,开始的时候耶律英还觉得不过是宋人的一次偷袭而已,现在看来绝非如此。

    宋人不是因为大辽和西夏作战捡漏来的,而是一次有预谋有计划的大举进攻!

    耶律英瞬间就联想到大宋的前两次军演,以及这一次打着军演旗号进攻燕云的行为,转头对传令兵道:“快去请副将耶律宗信前来!”

    耶律宗信乃是辽朝名将韩德让之子,因父亲被赐姓耶律隆运,皇帝特赐他与自己同辈的宗信为名,并且让他成为契丹贵族,驻守在飞狐岭以多加历练。

    身为名将之子,耶律宗信自小熟读兵书,文武全才,在飞狐岭守军中历练不过是为了增加他的资历罢了。

    当他得知大宋皇帝御驾亲征,而宋军远不止万余人之后也是大惊失色,但毕竟是出生将门又是契丹的贵族,多少让他有处变不惊的沉稳,转头对耶律英道:“将军此时应当固守飞狐岭,派出快马向上京城求援!”

    这话和废话有区别吗?

    耶律英苦笑道:“求援的快马早已派出,在大宋禁军越过浣水之后本将便已经报与朝廷,但谁知这次是大宋皇帝御驾亲征!咱们飞狐岭不过三万余人,而大宋足有十万雄兵啊!此次北伐定然是宋人皇帝谋划已久的,不知宗信可有良策?”

    耶律宗信苦笑道:“末将也无克敌良策,现在你我能做的只有把大宋这次进攻的详细写下,飞报朝廷了,坚守飞狐岭是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战前夕() 
耶律宗信的话说完,耶律英便颓然一倒,他知道所谓的坚守待援也不过是空等罢了,陛下率领十万精锐的大辽勇士西征李元昊,怎么可能抽兵援助远在几千里之外的飞狐岭?

    即便上京城中还有一些军队也不可能援助这里,毕竟上京城的安危要比小小的飞狐岭重要的多。上京城是整个辽朝的中心,南京道不过是辽朝占领下的汉地而已,虽然农业和经济都是出自这里,但在辽人的心中它还远远比不上上京城。

    多年驻扎在燕云之边的耶律英比所有族人看的都清楚,燕云之地对辽朝的重要一点也不弱于上京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上京城中的大商人都来到了南京道,分散在燕云各地,使得燕云的商业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发展,繁荣的样子就如大宋一般一时无两。

    耶律宗信还是那副淡然的样子:“无妨,我大辽在燕云重镇之中皆有驻兵,更不要说那重中之重的析津府了。”

    耶律英微微一叹的说道:“那我飞狐岭如何在大宋的千钧之下固守?”

    耶律宗信脸色严肃的说道:“比起析津府,我等所在的飞狐岭却是不可拱手送人之地,将军常驻与此,当然知道飞狐岭的重要,朝廷从西北来的援军皆要从这里进入燕云,大宋皇帝看的真切,否则也不会直趋而来,越是如此我等越来固守,一旦放弃便会成为大宋克制我大辽的咽喉之地!”

    听了耶律宗信的话,耶律英彻底绝望,他本打算劝说耶律宗信和自己一起撤军,毕竟三万余人绝不是大宋十万禁军的对手,况且守城本就不是辽人擅长的事情,出城作战,游走袭扰才是上策。

    但谁知道耶律宗信居然打算死守飞狐岭,这是在克制大辽骑兵的长处,用短处应对宋人啊!

    “按照宗信的意思是让我大辽摒弃擅长的袭扰而不用,下马和大宋的步卒打守城之战?”

    耶律宗信毫不避讳的点了点头:“便是如此,我等现在占据优势,飞狐岭地势险要,与山坳之间耸立,猿猱欲度愁攀援,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轻易放弃岂不可惜?将军所想宗信知道,可将军有没有想过大宋的骑兵已经不弱于我大辽?往日的袭扰还能收到成效吗?”

    听到耶律宗信说大宋骑兵不弱于大辽,耶律英马上瞪眼,不服的说道:“不可能,我大辽骑兵纵横天下难逢敌手,其实宋人能匹敌的?!不是老夫瞧不起宋人,即便是他大宋男儿各个成为马上英雄怕是也找不出那么多的战马吧?”

    耶律宗信笑了笑道:“将军消息闭塞了,据我所知,如今大宋有两军,一曰背嵬,皆是号令统一冲杀不退之士编成,上了战场便如臂挥指;二曰踏白,皆是武艺高强的将门虎子与能人异士组成,虽军纪不如背嵬,但战力和马上功夫却是一等一,两者各三万余人,跟随大宋鬼面将军狄青南征北战多年岂能小视?”

    耶律宗信的话刚说完便见耶律英要开口反对,摆手打断道:“将军莫急,末将还没说大宋的战马如何,大宋之马非我等契丹马,亦非西域马,乃是从大食人那里引来的大食战马,这些可不是骟马,而是种马。大宋又获西夏贺兰原百里草场且略有蚕食,如今虽未有号称的千里之巨却也差不了许多,休养生息多年供给万匹战马又和困难?”

    耶律英被他的话惊呆了,开口问到:“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些的?”

    耶律宗信微微一笑:“大宋有密谍,我大辽自然也有,只不过是东京城的密谍遭到捕杀而已,并未牵连到宋夏之边的密谍。”

    耶律英略带嘲讽又有些无奈的问到:“眼下宋人就在我飞狐岭的城寨之外,即便知道这些又如何?”

    “宋人这次一反往日,以骑兵和步卒配合作战,那半半之数的骑兵对攻城有何作用?孙子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咱们三万余人,依托飞狐岭之险要,对付那四万多的大宋步卒,即便大宋攻城之利也无所惧也!”

    经过耶律宗信的分析,慢慢的耶律英放下心来,是啊!守城之战本就是有利的,自己手中的三万多人依托城墙和地势之险,宋人不可能一鼓而下。

    “宗信言之有理,是本将多虑了,现如今该如何做?”

    对于耶律宗信的信任让耶律英开始以他的建议为主,不自觉的在危险中靠近有能力的人是人的本能。

    “当今之际最为重要的是把宋人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传回朝廷,有道是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耶律英明白他的意思,恨恨的点头道:“好!本将派出一队最精锐的契丹勇士日夜兼程向朝廷飞报,再派一队精锐骑兵从南门出吸引宋军注意!”

    耶律宗信赞赏的点头道:“将军妙计!如此甚好。”

    大宋的禁军已经做好的攻城准备,这次攻城他们准备的时间只用了两顿饭的功夫,扎营,吃饭,准备攻城器械,排兵布阵等等

    效率是一个军队的生命,尤其是在封建时代更是一条生死线。

    此次攻城作战完全是由狄青指挥的,他的经验最为丰富,全程赵祯都没有任何的干预,只是给他看了车队中除了自己马车外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