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砬袄矗俊�

    亲兵答道:“并未有多少兵马,不过是萧帅的亲兵十余人而已,已经入城,城门四闭。”

    韩艳德露出悲愤的表情,望着耶律达道:“萧惠欺人太甚!此次刘六符前来必是责备将军挑衅宋人,甚至夺您的兵权。他萧惠就是要让将军无所作为,成为大辽的马前卒!”

    耶律达脸色难看的说道:“既然如此,他萧惠不仁休怪我耶律达不义,传令下去密布刀斧手数人藏于帐中,让那刘六符前来便是,如若真如先生所言,本将摔杯为号,尔等尽出把那老狗剁成肉泥!”

    韩艳德稍稍点头,这是最好的法子,刘六符前来最少也是该询问情况,到时间只要稍稍引导便能激怒耶律达这个脾气暴躁的武夫,刘六符必死无疑!

    刘六符迈步走如耶律达的大帐,虽然萧惠的亲兵都被留下,但他毫无所查,毕竟耶律达是大辽皇族,也是奉义城的守将,他还不知道宋辽现在正在和谈,这次前来斥责一二便是。

    看着上首安坐的耶律达,刘六符心中稍有不满,此人太过无礼,自己好歹也是名义上的长宁军节度使,按理说他耶律达应当出帐相迎,现在居然大刺刺的坐在上首望着自己。

    心情本就不好的刘六符被如此态度的耶律达一激便怒道:“你可是奉义城守将耶律达?!”

    “正是本将军,你是何人?”

    “我乃长宁军节度使刘六符!此次受南院大王萧惠之托前来督战,为何你奉义城守军不听号令擅自挑衅宋人?宋人的砲石便是警告!如有下次……”

    耶律达哈哈大笑的打断刘六符的话:“没有下次了……他萧惠贵为一军之帅,面对宋人居然不敢主动示威,这不是把我大辽的脸面丢尽了吗?两军阵前畏首畏尾,我奉义城守军摇旗呐喊以壮军威反倒是错了不成?或是说萧惠就是不打算也宋人作战,准备乞和不成?!左丞相张俭打出使者节钺入宋,他萧惠又是约束我等按兵不动,此番种种本将越看越不对劲!”

    刘六符脸色一变,这一切在不知情人的眼中确实有乞和之嫌,但上京城的事情又不能告诉这些武将,那便坐实了乞和之名,难怪耶律达会有如此反映。

    就在刘六符心思急转,准备把耶律重元谋反的事情说出来的时候,韩艳德已经察觉了其中的不妙,他虽然没有什么出色的本事,但在察言观色奉承迎合一道上颇为精通,立刻摔杯为号并且大喝:“尔等果然是打算乞和降宋!”

    刘六符惊讶万分,还未反映过来的之时,帐中刀斧手尽出,乱刀砍向刘六符,并且诛杀了帐外跟随他前来的萧惠亲兵,一时间血肉模糊,刘六符还没来得及解释便成了一团肉泥……

    耶律达心中还有些懊悔,好似自己不该直截了当的杀了他,这样一来便没有任何退路,只能跟随耶律重元一条道走到黑了,这时的他猛然回想起父亲曾说过的一句话:“万事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否则便没有了回旋之地。”

    瞧出耶律达患得患失的表情,韩艳德笑道:“将军无需担心,耶律重元贵为皇太弟,陛下在世的时候又曾说过“百年之后传位于他”的话,如今我大辽母壮子幼,一对孤儿寡母如何能担待得起江山社稷?

    皇太弟耶律重元乃众望所归,一旦辅佐他登基为帝,那将军便有了拥戴之功,到时的荣华富贵还会少吗?区区一个刘六符啥了就杀了便是!”

    耶律达想想也是如此,眼睛中闪过一丝暴戾的光芒:“传令下去,今日收拾器械甲胄等一应物资,舍弃重物轻装上阵,带五日口粮!入夜三更造饭,五更出城!大军向焦山而进,不得拖延!”

    …………

第六百八十九章什么情况?!() 
    

    古代的夜晚乃是非常寂静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人的基本生活规律,即便是两军交战也不会有多少改变,最多便是晚上的城防稍稍严密些而已。

    入夜的奉义城也是如此,城中并没有多少灯火,只有城墙上火把闪烁人影错错,城中的篝火取暖,其他并无多少异动,监视奉义城的宋军探马稍稍停留便回转大营,将军有令不得擅自袭扰奉义城,否则隔三差五的甩几颗火药弹也能使辽人不得安生嘞!

    但看似寂静的奉义城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辽人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士兵们虽然并没有发出多大的声音,但动作迅速,这些守城的士兵都是大辽的精锐,也是辽圣宗时便留下的宝贵财富。

    耶律达和韩艳德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中无数的黑色铁流移动,心中激动,可这两人的激动完全不是一回事,在耶律达眼中这些都是他东山再起的资本,而在韩艳德眼中这每一个士兵,每一匹战马,每一件兵刃,都是他献给耶律重元的礼物。

    只要这些契丹勇士顺利达到上京道,那自己在耶律重元面前的地位也就稳固了下来,在加上耶律达这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莽夫,一旦耶律重元顺利登基,自己便是取张俭而代之的左丞相!

    夜色城中,即便是升起的浓浓炊烟也无法看清,夜色成为了最好的掩护,五更天的时候正是人最为放松最为疲劳的时候,此时已经吃饱喝足顺便休息好的奉义城守军在耶律达的率领下聚集在了北侧城门。

    韩艳德的手下在军中传递各种谣言,军中的将士早已得知自己是被萧惠所抛弃的弃子,此时与其等着被宋人的利器破城消灭,还不如转投到皇太弟的帐下效命,说不得还能混个荣华富贵,于是也都顺其自然。

    耶律达向全军将士宣布,率军赶回上京城,支持皇太弟耶律重元继位,军中凡是不响应自己的将领早已经被韩艳德秘密处决掉,剩下的将领无不拥戴耶律重元,大军也自然跟随他们支持皇太弟。

    随着耶律达的一声令下,北侧城门大开,守城的三万辽军如洪水般涌出城门,向北方的焦山一拥而去,城中只剩下奉义城寥寥无几的百姓以及那些忠于耶律宗真将士的尸体。

    即便是在耶律达走后,也没人敢上街收拾他们的尸体,百姓是最为求稳懦弱的,守军的离开意味着他们已经被大辽所抛弃,如今他们能做的便是在家中瑟瑟发抖,祈求宋人不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奉义城中的辽人百姓,凡是愿意加入归顺的都已经跟随耶律达北上了,剩下的不是汉人便是契丹的老弱病残……

    天光大亮,大宋的探马再此来到奉义城的附近徘徊,但空无一人的城墙和无数的火把草人却让他们大吃一惊,稍有经验的虞侯立刻下令斥候继续监视,而自己则是调转马头快速的向白登山军营而去。2yt。org

    这很有可能是辽人唱的一出空城计,昨夜他们看到城墙上明火执仗甲士无数的样子就是这些火把和草人所掩饰的!

    而此时的辽军斥候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虽然稍稍有些吃惊,但他们觉得,这很可能是耶律达偷懒,让将士们休息而故意欺骗宋人的计策而已,当不得真,毕竟奉义城的三万守军要是撤走,必会向西面的大同府方向,而不会去往别的地方。

    稍稍有些头脑的辽朝斥候策马向奉义城赶去,他要京城看看是否有刘六符的书信或是口信要带给大将军萧惠,毕竟刘六符进城之前曾经交代,他们这些斥候要作为信使只用,与大军保持消息畅通。

    当辽朝斥候抵达奉义城西门的时候,无论怎么叫门都没有人理睬,于是转到去了北门,北门大开的景象让斥候大惊失色,急急进入奉义城,他看到的是满地的尸体与血水,除此之外连个人影也没看到。

    而城中的百姓也是十室九空,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他的心头,连连踹开十几家房门之后终于看到一个契丹老者颤颤巍巍的从门缝中伸出头来,斥候上前抓住老者的衣襟大声喝问:“城中守军何在?城中百姓何在?为何有那么多的尸体?十室九空!”

    老者胆颤心惊的说道:“回军爷的话,昨夜守城大将军便带着三万余兵卒从北门出去了,不从者皆被斩杀与路上,听说是投奔皇太弟去了……”

    斥候脸色猛地变得苍白,望着人去城空的奉义城狠狠的一跺脚便走,此时他要把消息传递给大军,没想到耶律达这个懦夫居然临阵脱逃,但他为何要投奔皇太弟耶律重元?

    在大同府,耶律重元欲图谋反的消息除了萧惠,张俭,刘六符三人还没有别人知道,斥候走了没两步便又转会,对那契丹老汉问道:“你可知昨日来的使者可在何处?”

    老汉摇了摇头,但又指了指城中的方向道:“老汉不知,但如若是上差应该在城中的将军大帐。”

    斥候心中一凛,如若真是如此,那位上差怕是凶多吉少,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斥候还是咬牙进入其中,当他看到一团身穿锦袍的碎肉之后便彻底心冷,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在他的心头,想也不想便翻身上马飞驰向大军。

    狄青得知消息之后心中也是惊讶,没道理啊!辽人怎么会突然放弃奉义城,并且还唱了一出空城计?大宋并没有打算对奉义城动手,即便是空城计也毫无作用!

    “再探,如若接近奉义城而辽人无所动作,便想办法进入城中!一定要探查清楚奉义城到底怎么回事!”

    待虞侯离去,狄青和彭七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开口道:“什么情况?!”随即两人苦笑连连,现在连他们都被辽人的突然动作搞的不知所措。

    彭七想了一会道:“该不会是辽人撤军了吧?那我们是不是派人占下奉义城为上?毕竟一座城池空空如也的在那里,不占下来有些对不起辽人送的见面礼……”

    狄青则是摇头道:“不对,此事蹊跷,辽人驻守奉义城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即便是在我大军压境之下也没有后撤一步,前些日更是挑衅我军,不该如此撤走,难道是有什么突变不成?”

    随着狄青的话,彭七与他两人齐齐的转头大叫道:“莫不是与辽朝皇太弟耶律重元有关?”

第六百九十章巷战() 
    事出有异必有妖,狄青与彭七两人缓缓坐下,互相对视一眼,狄青开口道:“如若是和耶律重元有关,那事情便复杂了,其中的蹊跷我等也是不知啊!”

    彭七一拍大腿道:“反正无论如何当迅速出兵占领奉义城才是,好歹也是坐卫城,一旦拿下奉义城,以此为据,可挡辽人兵马数万,以白登山为掎角之势,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岂不大善?!”

    狄青皱眉道:“但官家的旨意已到,令我等不可擅动刀兵,如此一来岂不是违背官家旨意?”

    彭七指了指狄青郁闷的说道:“汉臣啊!汉臣!领兵打仗端是个奇才,可就是对于这些事情转的太慢,白登山距离析津府多远?等咱们的奏报传到官家手中,官家的旨意再次传来,还不知多少时候,这奉义城早就被辽人重新占下了!当务之急是拿下奉义城再说后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狄青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奉义城是一座空城,那派兵拿下也没什么问题,就算辽人前来强攻,大宋也是不怵他们的,如若官家再有旨意而下,那便再按照旨意行事便可。

    “也罢!”狄青猛然站起道:“来人!传令下去,派遣前军三万人入奉义城,如若真是空城一座,那便占下,布制城防,修缮城墙,戒备辽人!”

    门口的传令亲兵喝了一声:“领命!”便转头而去。随着命令的被传下,整个前军开始忙碌起来,三万人的队伍迅速动员起来,整装待发的向奉义城扑去。

    大宋行军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前军在接到命令之后飞快的扑向奉义城,速度之快让人怀疑,既然是要守城,那最适合的便是步卒。相比以往的步卒,大宋的步卒算得上是机械化部队了,他们乘坐特殊的马车作战,车箱由铁板封闭,普通的箭弩基本上无法洞穿。

    由两匹战马拉着的战车速度自然也不会慢,前面马车开道,后面步卒相随,这是一种大宋独有的重逢模式,沉重的车厢和马蹄发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出来。

    但这股气势对于空无一人的奉义城来说根本就是小题大做,连大军撞击城门的时候都没人出来阻挠,城门的巨大门闩在撞车的攻击下应声而断,大军涌入城中看到的是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与食腐的乌鸦。

    眼前这一幕把大宋的将士们惊呆了,这个城池居然没有一个守军,地上还是横七竖八的尸体,从这些尸体的伤口上来看,好似这些人死了没有多久,地上的血液还没有干涸。

    辽人的探马要比宋人先发现奉义城的异动,但他们的速度却没有大宋来得快,但进入奉义城的时间却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