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3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仁和的话语,亲切的动作都让庞籍舒坦,他甚至被带入了一种君臣和谐的环境之中并且非常享受这种君臣之间的信任与体谅。

    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臣愿陛下躬揽大权,凡庶府建白,制诰拟旨,特留清览,时出独断,则臣下莫能测其机,而政柄不致旁落矣。”

    说完这句话庞籍便后悔了,他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么说,可能是因为眼前的帝王实在太过出色,要是换做任何一个他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是在怂恿皇帝乾坤独断啊!与自己原本的意思完全相悖,但庞籍还是说了出来,没办法他对眼前的帝王实在太过信任了些。他天圣元年开始作为御史,之后一直在朝中任职,对赵祯的了解非常透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都熟悉非常。

    可以说就是因为对皇帝的了解他才会如此信任皇帝,并且说出时出独断这样的话来,这是下意识的,不假思索的,就如同信任最亲近的人。

    赵祯惊奇,据他所知庞籍不是个墙头草,认定的事情也不会轻易改变,之前的话显然是不满皇帝的独断,而现在的话却又是让自己独断乾坤,这老倌今天是怎么了?

    稍稍一想便也明白,看来自己在庞籍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他这是典型的劝诫之言,赵祯知道独断的后果很严重,独断独夫,一字之差,相距非常之近,皇帝运用手中的权利稍有不慎便很可能变成天下人唾弃的独夫。

    “朕可不愿做一个天下人唾弃的独夫,自幼先帝便时刻教诲,独夫,民贼也!朕不屑为之!但知道为什么朕现在要独断乾坤吗?”

    庞籍茫然的摇了摇头,随即醒悟过来:“陛下是欲迁都之后再……”

    赵祯摆了摆手:“不,朕不光是要迁都,迁都只是一个开始,加强对草原的控制,朕要收复的疆土远不止燕云,若不能恢复汉唐盛世,朕的大宋岂不是止步于此了吗?后世子孙何以超越?!何以超越汉唐?!”

    庞籍被赵祯的话语所震惊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官家居然是要恢复汉唐的盛世,汉唐的疆域有多广阔?在唐最盛时,西域不过是它的陇右,而辽人的上京道不过是关内道而已!

    庞籍猛然回首,那副挂在中枢正厅之中的乾坤舆图说明了一切,如若按官家所说,那大宋的版图甚至会超越盛唐,变成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干咽了一下口水,庞籍小心的说道:“官家,如此浩大的规划,不知所需几岁?”

    赵祯摇了摇头:“不知何年,但朕要尝试,并且带着大宋尽量的走的更远,至于皇权,朕亦会限制。如今谏官已经不能满足与上谏之事,朕打算在迁都之后在做加强,统建以谏言为主的谏院,与御史大致相同,虽品级较低,但却能上谏皇帝直达天听!上官由中枢上官兼任!”

    庞籍惊讶的点了点头,如若真有此谏院,那对大宋来说却是天大的幸事,相公兼职谏院长官,对君王亦是一种约束,能最大程度上的平衡君权……、

    “官家能放手如此之大的权利,已然是难得!老臣叹服!”

    赵祯站在舆图前凝神说道:“那么庞相公愿意帮助朕吗?或是说愿意帮助朕完成丰功伟业吗?!迁都之事迫在眉睫,早一日迁都便能早一日开始朕的计划,毕竟留给子孙后代朕觉得……有些不靠谱!”

    庞籍无视掉皇帝的嬉笑之言,起身说道:“陛下,老臣愿助陛下一臂之力开疆拓土,也愿助陛下收束皇权!”

    这话就很明显了,庞籍愿意帮助自己成为开疆拓土最坚实的基础,但也要成为约束皇权的人,这说到底也是一场交易。

    赵祯欣然点头,这自然是要同意的,庞籍最为收束皇权的人是不二人选,换做是别人他还不放心呢!赵祯迅速起身道:“朝臣那边便交给庞相公了,朕相信有识之士自然是能看出迁都的好处。”

    庞籍苦笑道:“官家的人选怕是已经拟定好了,一帮朝臣当中依然有一部分是愿意迁都的,他们也多是官家提拔之臣,如范仲淹,欧阳修之流,还请陛下召见劝说便是。包拯等人,老臣自去游说。”

    赵祯点了点头看向庞籍笑眯眯的说道:“嗯,如此甚好,庞相公多多费心。”

    见官家离去,庞籍长舒一口气,伴君如伴虎,他知道刚刚如若坚决反对,官家完全可以罢相让自己出外……

第七百四十五章后苑传出的消息() 
    迁都一事在东京城中继续发酵,很快百姓们便在年关之前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一切的流言谣言全部被终结,官家下旨迁都了!朝中的相公们一致的支持官家这个英明的决定,朝臣们或是支持,或是闭口不言,连平日力最为喜欢挑刺的御史都装聋作哑。

    所有人都知道,迁都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已经是腊月了,百姓们却开始提心吊胆,在开封府府衙的八字墙墙上已经贴上了关于迁都的甚至,但却没有说明怎么迁都,何时迁都。

    连普通的百姓都知道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非数年之功不可得,说到底谁都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谁也不想从原本的天子脚下变成陪都子民,东京城是何其的繁荣?又有一部分人不想离开或是不希望官家迁都。

    但既然朝中的相公们和朝臣们都没反对,那自己这个平头老百姓又有何可以反对的?既然迁都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只能为自己争取最好的局面了,而首先是要弄清楚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眼看就要过年了,东京城的繁华相比往年却有些萧条,在没确定和自己有关的政策后,谁也过不好这个年,大宋自官家继位以来,历来都有新年新政的习惯,新政往往是在过年之后的第一天开始实施。

    这种情绪影响了朝中的文武百官,他们也都担心自己会在这次迁都中被舍弃,这不亚于一次官场地动,所有人都担心自己,这就和南郊祭天一样,谁跟不上皇帝的队伍,谁就会被裁撤,这同样的是一次利益划分和实力重组。

    冬天万物凋零,但后苑中却有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皆因一眼温泉穿过,赵祯和孩子们亲自动手为后苑的花花草草挖掘了一条温泉可以流淌的小溪,灌溉这里的植物,也算是对即将要离开的皇宫做出的最后一点贡献,表达自己的心意。

    “朕小的时候可是在皇宫中堆过雪人,盖过房子的,东宫后面的小别墅便是朕和蔡伯偂黄鸶堑门叮≡趺囱鹁咭桓癜桑俊�

    赵旭连连点头,但王语嫣却戳穿了赵祯:“臣妾可是见过那别墅乃是匠人所作,官家和蔡伯偂蹦瓴还窃谄渲凶笆我环选�

    “反正这座皇宫之中朕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朕登基于此,大婚于此,也是在这里有了你们……”

    三才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他可不愿得罪皇帝,刚刚的事情权当作没听见,虽是寒冬腊月,可有这一眼温泉便使得这里稍稍暖和些,皇子与公主在一起嬉戏打闹,皇帝与皇后相依在一起,当然还少不了两位皇妃的陪伴。

    这样的天家可是难得,在这里三才甚至看到了一般人家的温馨,谁会想到皇帝的后苑居然是这么一番景致?哪有什么宫中的规矩,哪有什么皇仪的约束……

    陈彤小心的走了过来,在看到三才凌厉的眼神后止步,避开地上的鹅卵石从草地走来:“大官,官家命奴婢打听的消息,奴婢打听到了,这年关将至,东京城中确实没有往年的热闹,百姓和官员怕是……”

    “先别说这些,官家难得好心情,待会再上奏便是,这后苑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气氛嘞!”

    陈彤顺着三才的话向内看去,其乐融融的景象让他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奴婢知晓了。”

    赵祯瞧见了陈彤,对他远远的招了招手,三才无奈的拎着陈彤走向赵祯道:“官家,陈彤已经把您交代的差事给办好了。”

    “嗯,陈彤你说说城内现在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陈彤干咳一声道:“和往年差不多,街上也是人挨人人挤人,不过都是在谈论迁都的事情,稍稍有些惶惶罢了。”

    一旁的王语嫣脸色难看,赵祯苦笑道:“现在朕就怕这个!”

    “官家早些把迁都的具体事情说出来不就好了,百姓知道朝廷对自己的安排也就不会如此了,自然是心安,也能过好这个年了不是?拖得越久事情便越多。”王语嫣在一旁开口道。

    赵祯皱眉:“这是朕考虑的不周全,算了朕这就去中枢寻众位相公商议,三才,命开封府先下一封安民告示,让百姓安心等待,不可非议迁都之事。”

    三才点头应下便带着陈彤离开,而此时王语嫣开口道:“官家,城中百姓对迁都一事的具体细节一无所知,显然这是触及了他们的利益,所以百姓才会如此惶惶不可终日,陛下当审慎之!”

    赵祯点头道:“朕当然知晓,可其中涉及许多,并非能说的清楚,还需假以时日才能妥善安排……”

    王语嫣突然笑道:“官家这是怎么了?百姓们只是担心迁都之事对自己的影响,官家把话给他们说清楚了,百姓自然便会不会随意猜测,哪怕时间长个三年五载百姓也不会有疑议啊!”

    还真是这么个理,赵祯一拍脑门道:“对对对!朕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实在是糊涂!陈彤,拟词头送与翰林院,凡东京城在籍之百姓皆可迁往析津府,但朝廷却不强制他们迁走,愿意留下的也可留下,愿意跟随朕迁走的朝廷会统一安排,不必他们自己雇车筹备。”

    迁都还能带着百姓,这已经皇恩浩荡,现在官家还要把百姓的车马问题也给安排了,这岂能不让陈彤惊讶,连连点头道:“奴婢这就去传旨,百姓们若是知道了,这个年也能过得踏实的很嘞!”

    瞧见陈彤一溜烟跑走,赵祯和王语嫣相视一笑,这几天陈彤可是积极了,他家人口可不少,而且他又是个极为顾及亲族的人,当然希望得到点好消息,以点及面,向陈彤一般的东京城百姓亦不在少数。

    赵祯从软塌上起身,把前面的火盆挑了挑,披上一件貂裘的外罩道:“你们便在这里休息一下,过段时间有你们忙的,京中的诰命夫人之类的定然会前来探听虚实,倒是你们可要放出消息去,免得她们当家之人瞎猜!”

第七百四十六章辽朝动向() 
    腊月二十八,东京城的百姓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家准备面食,而是聚集在了东京城的开封府府衙前,今天皇帝下旨,把迁都的具体细节和安排都贴了出来。

    不光有官家的大印,还有相公的印信,这是出自中书门下的圣旨,乃是皇帝与朝臣协商好的,并且这圣旨用的不是四六文,而是稍稍识字的人都能看懂的大白话。

    这道圣旨与以往的不同,非但不是简短扼要,还特别的冗长,每一项,每一点都说的非常清楚,甚至不需要衙门的小吏宣讲,普通百姓也能看得懂。

    人一多,七嘴八舌的议论也就多了,自然有好事者在其中向看不见的百姓解释,人们也乐的让别人来说,毕竟开封府的八字墙即便再大也容不下这么多的百姓。

    外面的人看不见,自然就开口向前面的熟人问到:“刘家二哥,圣旨上都说的些什么?俺在这里实在靠不过去。”

    刘家二哥回头瞧见是自己的街坊,哈哈一笑的挤了过来:“我道是谁,原是周掌柜没想到你也来了!不过你莫要着急,虽然这圣旨就一份,可开封府衙门的差人会去每个街巷宣讲,不过我这就能告诉你!”

    一旁和周掌柜一般的人太多了,急急开口问到:“这位好汉,既然知道圣旨,可否给我等宣讲一二,早一刻知道也心安啊!”

    刘老二笑道:“好说,好说,今日的圣旨可是不比往常,说的可清楚了,诸位都是东京城在籍的吧?”

    “是是是!”围观之人连连点头,在这里的有几个不是东京城户籍的?

    “那就好办了,不在咱们开封府户籍上的可就不好办了,若是东京城户籍那便更好,城外的百姓和城中的可不一样,城内的百姓可以迁居到析津府城中,城外的也可迁往析津府但不能住在城中,和现在一样归属析津府治下。”

    众人连连点头,这点倒是公平的很,和现在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刘老二接着道:“诸位可不要觉得一样,咱们开封府的地可没有析津府的多!谁家要是在城外,嘿那可是赚到了,圣旨上可是说了,城外百姓可开垦荒地,除了上缴朝廷的一小部分以外,开垦多少就算多少!这可是难得的事情,开垦的越多,落下的便越多啊!”

    哗……四周的百姓炸开了锅,现在开封府的地价可是连连涨,土地的价值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