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4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率崆�

    十贯钱!这是一个汉子在工厂幸苦三个月都不能赚取的财富!一时间街头巷尾都传遍了这个奇迹,同时也让大宋所有的妇人都瞪红了眼,从未听说除了花魁以外的女人能一个月赚取这么多的钱财。

    这仅仅是靠双手就可以触手可及的财富!那女子也被人叫做杜十娘……因为恰巧她姓杜。

    当然,为了推广毛衣赵祯以及他的后宫也是功不可没,在月初的大朝会上,赵祯便把一件件精美的毛衣赏赐给了朝臣,而王语嫣身为中宫皇后更是积极配合。

    朝中的诰命夫人,宗室外戚,只要是能入宫的女眷便每人赏赐一件,其中甚至包括嫁出去的公主赵妙元……

    毛衣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衣服第一次出现在大宋之后便很快风靡起来,保暖又舒适,更重要的是只要穿在外罩长衫的里面便一点也不影响观瞻,有些人甚至故意把高领竖起来露在长衫的外面。

    不光毛衣兴起了,在大宋同时兴起的还有棉布和棉衣,它们同毛衣一样保暖和美观,只要晕染的好,棉布也能变成精美的服饰,再配上毛衣,一种全新的风格在大宋上演,虽然还是长袍儒衫,短襟外罩,襦裙夹袄之类的但却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东京城引领着整个大宋的时尚,而大宋引领世界的潮流,很快这些棉衣,毛衣便成为大宋的重要货物,天下期翼供不应求。

    而作为毛衣的原料,而人们都把这种毛线纺织成的东西叫做褐,因为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经有了毛衣,也叫做褐衣,但那时的毛衣并不舒适,后来麻线以及丝绸的出现逐渐代替了褐衣。

    如今大宋的褐衣都被叫做毛衣,实在是因为它的质地柔软,保暖防寒,经过数道工序的处理已经与原本的褐衣完全不同,穿在身上完全不觉得粗糙扎人,里面再加上一件棉布做成的里衣,真是舒服极了。

    而这时作为毛衣以及其他羊毛制品的原料羊毛便非常紧俏,大宋的羊毛完全不够用,何况宋人最爱的便是羊汤,羊的数量在提供鲜美羊肉的同时已经不能满足工厂的需要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向别国进口羊毛,而生产羊毛的国家便是西夏……大宋商人不惜重金向西夏人收购羊毛,带动了西夏的畜牧业发展,朝中文臣有不少人看出了这点对西夏帮助,提议赵祯在大宋境内养羊,毕竟羊不像马一样“娇贵”。

    可赵祯却全数否决,甚至置之不理,因为这才是他计划的开始。

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芦里的药() 
    大宋对羊毛的急需一下成为党项人赚钱的东西,相比辽朝的完善的经济基础,西夏更为迫切的需要财富。

    原本对宋朝,党项人是极为吃亏的唯一能从大宋换取财富的青盐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物,李元昊紧迫的需要钱财来补充他的军队,需要钱财来满足自己的内库,更需要钱财来填补财政上的缺口。

    榷场的交易显然不能满足他,但大宋对羊毛的需要给了他巨大的机会。

    世上还有这种好事,羊毛在党项人眼中本就是一文不值的东西,没想到宋人却对此趋之若鹜,不但大量收购,还给出了相当高的价码,能从大宋商人手中赚取财富,这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于是李元昊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下旨鼓励党项的百姓养殖山羊或是绵羊。

    一来可以长出羊毛,二来羊肉还能吃不是?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河套地区的繁荣,在这里农业与畜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并且羊群众多,党项的许多贵族富人在这里专门放牧养羊,大批量的羊毛买卖使得大宋的钱财如流水般流向他们口袋。

    甚至连李元昊都忍不住插上一脚开始在这里修建皇庄牧场。

    当所有人都对这一切繁荣景象感到欣喜的时候,唯独野利仁荣感到深深的不安。

    “陛下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何老臣完全不知道…”

    李元昊露出关心又惭愧的表情道:“尚父不知也情有可原,这段时间为我大夏创立文字实在是辛苦了。这宋人现在急需羊毛,作为纺线原料,这世上还有比我大夏羊毛更多的地方吗?”

    “宋人需要羊毛纺线干什么?”

    李元昊微微一笑对野利仁荣解释道:“宋人以羊毛纺线制成衣物,即轻柔又保暖,宋人贩卖毛衣,我大夏贩卖羊毛,如此一来宋人便离不开我大夏了!即便是他们的毛衣价值千金又如何?毕竟羊毛掌握在我大夏的手中。”

    野利仁荣的眉头没有舒展,依然如川字一般皱在一起:“难道这一点大宋皇帝看不出来?”

    李元昊笑了笑:“他赵祯当然看得出来,但又能如何?谁让他大宋在商贾一道上独占鳌头,即便是想停也停不下了大宋的商贸已成大势,即便是他赵祯也难以停下。”

    见李元昊如此笃定,野利仁荣慢慢的摇头道:“陛下应当了解您的对手,大宋皇帝绝不是肯吃亏的主,往往在给出好处的时候收回更多的果实。比草原上的狐狸还狡猾。”

    李元昊摆了摆手道:“尚父放心,朕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如若他赵祯有什么手段,朕便立刻下旨禁绝大夏的羊毛卖于大宋便是。”

    在没有发现敌人的阴谋时也只有这样了,野利仁荣微微点头,毕竟羊毛的生意给大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这钱却给野利仁荣深深的不安。

    见他不再言语,李元昊暗叹自己这位尚父是真的老了,连这点小事都惴惴不安起来,开口说道:“尚父的大夏文字如何了?这可是咱们党项摆脱汉家影响的重要手段,朕可要好好看看嘞!”

    一提到西夏文,野利仁荣心中微微激动,现在已经很少有事情能让他如此激动了,这是他费尽心力,三年始成,虽然只有共五千余字,但形体方整笔画繁冗,也借鉴了汉家文字的写法。

    但李元昊看到这些繁复的文字后就被这文字吸引住了,虽形似汉字但又有其特点。用点、横、竖、撇、捺、拐、拐钩等组字,斜笔较多,没有竖钩。单纯字较少,合成字占绝大多数。

    这些文字使得李元昊非常满意:“尚父造字可比华夏之仓颉!”

    野利仁荣赶紧摆手道:“老臣岂能与仓颉相比,只不过老臣觉得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斤斤言礼义可敌哉!”

    李元昊大笑着击掌道:“说得好!这也是朕的想法,父皇那套用汉文化取代咱们党项文化的法子不管用,只会让我党项变成汉家文化的一部分,汉人最具侵略性的东西不是刀剑,亦不是劲弩,而是他们的《论语》等经史子集,咱们党项也有党项的文化,不能被汉人给同化了!”

    看着眼前这些文字都将是西夏崛起的重中之重,李元昊当即让野利仁荣开始先教会自己识字,并把这些繁复的文字定为国书,西夏人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字书写。当然为了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字,李元昊还特意下旨要求编写了字典。

    这种在文化上的独立使得西夏找回了强烈的民族自尊,也让西夏彻底摆脱汉家文化对它的影响。

    瞧见李元昊的高兴模样,野利仁荣心中微微发苦,自己的君主总是把事情想象的太过美好,大夏有了自己的文字又能有多大的改变?

    在大夏,不,所有和中原王朝有关的地区汉家文化已经无孔不入,任何一个国家都摆脱不了,在细雨无声之中渗透到所有的角落,不说原本的党项,即便是辽朝,女真,甚至远隔大海的倭国都受到了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瞧见李元昊的模样,野利仁荣欲言又止,现在还是不要打击皇帝的兴奋为好,眼前的羊毛一事才是野利仁荣最为担心的,他总觉得羊毛贵如金不是一件好事情,尤其是对大夏这个牧场广袤的国家来说。

    同时在辽朝的上京城皇宫中,和野利仁荣一样担心的人还有大辽的太后萧挞里,她也不相信大宋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用重金收购西夏人的羊毛必定有别人不知道的好处,只不过她也不知道原因。

    如今羊毛变成了财富的代名词,称为趋之若鹜的存在,但在这个时候,大宋却规定,任何的土地除非之前已经作为畜牧只用的以外,不允许任何农田荒地作为草场,一旦发现治以重罪!

    羊毛赚钱便都去养羊了,那必将影响农业上的产出,毕竟民以食为天,而国家要保证足够的粮食,避免产生饥荒,早着呢了不希望羊吃人的事情在大宋出现。

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 
    很少有人能像野利仁荣和萧挞里一样看清事实,更多的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羊毛所带来的财富在惊人的增长,大宋的商贾又不是白痴,怎么会一直重金采购羊毛?

    大宋的毛衣已经悄然买到了上京城中,但萧挞里第一次看到这种样式新颖色彩绚丽的贸易后便被彻底征服,女人对漂亮衣服天生就没有多少抵抗力,既保暖,又舒适,还非常的好看和贴身。

    当萧挞里站在巨大的铜镜前望着自己的身材被毛衣勾勒的凹凸有致的时候,不禁心中微微骄傲,而一旁的侍女眼睛都看直了,这是多么漂亮的衣服啊!

    萧挞里暗自叹息,自己的年岁与大宋的皇后差不多,但已经是太后了,这个好命的女人不但拥有了无上的地位还有一个至尊的男人啊!而自己的丈夫……

    把毛衣的下摆理好,露出一段白莲藕使得小腿,紧致毛衣从上之下,包裹住了萧挞里的身躯,葫芦似得的身材让侍女们们炫目,这件纯白色的长毛衣侍女们这辈子也没有见过。太后仿佛天上的圣女,木叶圣山上的雪莲!

    皇后萧观音在一旁连连夸赞:“太后穿着这件毛衣简直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没人比您更适合了!”

    萧挞里笑道:“你这张小嘴真是甜如蜜,本宫穿着毛衣也没人看,又有何用?不如送与你……”

    萧观音连连摇头:“妾身担待不起,即便是穿上也暴殄天物,太后穿过了妾身更是自惭形秽了!”

    萧挞里笑道:“难怪陛下那么宠你,连本宫都被你说的心安理得起来,也罢,既然是大宋皇帝送的,你便不好穿在身上,且等一等,只有这世上有的东西,咱们大辽的上京城便有得卖!”说罢便瞧见一份明黄色纸张的国书放在白锦的小几上极为显眼,萧挞里无奈的叹息一声道:“递过来!”

    侍女恭敬的拿起这份上有辽朝太后亲启的国书递给了太后,这是大宋皇帝特意差人送来的,并且一道而来的还有这件纯白的山羊绒毛衣。

    萧挞里黛眉微皱,说实话,这毛衣她很喜欢,但这国书却是刺人的很,大宋皇帝给她这位辽朝太后亲写国书,实在是太过不妥了些,在名义上自己还是他的弟媳……

    果然在国书的开头便瞧见了皇弟媳三字,萧挞里微微嗤笑,而国书的内容也是满篇的家常话,仿佛在述说简单的家事一般,与萧挞里之前的猜测完全不同,在她看来大宋皇帝一定会提到让耶律贾带回的话,小心党项,但是却没有。

    这让萧挞里很奇怪,而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她惊讶,赵祯居然在国书中要求大辽和大宋的榷场地点开设在大同府,并且称大宋与西夏的榷场也在此处。

    萧挞里放下国书抬头道:“观音婢传人把舆图拿来!”

    萧观音点头便起身出去,她虽然年纪还小,但却知道这位太后才是现在大辽的主人,自己与皇帝还担当不起辽朝的江山社稷,其实按照礼仪来说,自己还是太后的小表妹,因为父亲是太皇太后萧耨斤的弟弟,而太后则要管太皇太后叫一声姑姑……

    很快舆图便被送到了萧挞里的寝宫,在整个皇宫中这里是一处禁地,除了太皇太后的宫庙以外,这里绝不会有内侍出入全数是侍女或是强壮的女兵。

    舆图还是舆图,只不过上面的燕云之地以及奉圣州已经成为了大宋的疆域,每当看到这张舆图的时候,萧挞里心中便满满的都是凄苦,和自己男人的性命比起来,燕云之地算得了什么?!

    燕云之战是大辽最为憋屈的一战,宋辽主力并未正面交锋决战,而御驾亲征的皇帝便已经战死,如果不是宋辽两国皇帝交锋,有大宋皇帝赵祯亲自动手,鸳鸯泊一战将会变成整个辽朝的耻辱,亦是侮辱了契丹的镔铁之名!

    萧挞里不情愿的把目光投向了大同府,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