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朝这一战别人不知道赵祯自己却知道,辽朝几乎倾尽了国力,单单是从上京城绕道奉圣州前往榆林便是困难重重,与以往不同辽朝的大军根本无法直接穿过奉圣州抵达榆林,而是要从北方绕一个大圈。

    这对辽朝来说简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急行军,更为重要的是太后萧挞里亲自率军迁往榆林增援,一个国家居然要让一个女人领兵出征,这本就是这个国家疲软的象征,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还好有萧太后的先例在前,这也没什么,毕竟萧挞里赢得了战争。

    而西夏在赵祯眼中本就已经完蛋了,羊毛的计策在西夏大获成功,当李元昊的皇庄也开始圈地养羊的时候,赵祯便明白李元昊自己也掉进了大宋的全套之中,占据良田千顷,水源充沛的西套之地,肥沃的宁夏平原居然开始退耕畜牧,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在北京城漫步,突然赵祯看着极具犹太人建筑风格的寺庙大为感叹,这建筑在大宋罕见的采用了卷、拱等式样,主要特征很是明显,厚实的墙壁、窄小的窗口、半圆形的拱顶、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大的塔楼,并大量使用砖石材料。

    充满异域特色的建筑自然也让人好奇,但在北京城的百姓眼中,这样的寺庙和袄教基本一样,只不过是番人的寺庙的造型奇特一点罢了。

    但他们不知道,就是眼前独特建筑中的人才为大宋的金融提供了大量帮助,无论这种帮助是一赐乐业人主动的或是被迫的。

    赵祯不得不承认犹太人天生就长着一颗经济头脑,并且兼具了政治智慧在其中,但他们文明的战斗力却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对于犹太人的历史,赵祯了解的并不比拉比这个年老的智者要少。

    所以在赵祯面前,拉比总是睿智的不去和赵祯争辩所谓的历史,因为他发现自己说的越多,大宋皇帝给出的答案便越多,自己发现本族的黑历史便越多,以至于他不愿与赵祯谈论一赐乐业人的过往。

    特殊的建筑自然有着特殊的花园,这里的花园种植着一赐乐业人最喜爱的银莲花,甚至有几个少见的戴胜鸟出现在花园之中,头上如凤冠般的羽冠让这只鸟变得无比高贵。

    “怎么样,大宋提供的武器与军备已经在明州装船很快就会运送到阿巴斯,朕信守承诺。”

    拉比躬身行礼道:“官家的守信如金子般宝贵,我一赐乐业人感谢陛下,复国之后便会定期还款……只不过我一赐乐业人能参与大宋的羊毛战争吗?”

    随着拉比的话赵祯骤然起身,而护卫在赵祯身边的亲卫迅速而整齐的拔出腰间的横刀,刀光乍起声音如一,直直的伸向毫无反抗能力的拉比以及目瞪口呆的塔利班,他不知道为何拉比的一句话就把他和自己推向了地狱的大门。

    拉比并没有一点变化,依然气定神闲的坐在原地一动不动,显然他知道赵祯不会真的杀了他。

    即便是被拉比吃的死死的,赵祯也只能无奈的挥了挥手,待亲卫退下,赵祯才再次开口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难怪赵祯惊讶,羊毛之计乃是大宋的绝密,虽然声势浩大,商贾也是大张旗鼓的收购羊毛,但知道这是对付党项计策的人,在大宋绝不会超过五个,其中还包括赵祯本人。

    拉比微笑着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上帝赐予了我们经商的脑袋,对于财货之道,一赐乐业人拥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就如人对香臭的区别一样。西夏人占据了大片的草原,原本养羊也不过是满足他们的需要,但大宋对羊毛的重金购买却使得西夏开始大规模的圈养本不需要的东西。恰恰又是山羊而非绵羊。”

    话已经说的足够明白了,党项人大量养殖不需要的东西,必然会影响他们原本需要的东西,草场再大都是有定数的,羊的数量多了,自然会影响马的数量,山羊这种温顺的动物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往往是毁灭性的,它虽然性格温顺,但却会用坚硬的蹄子刨开冬日里僵硬的土地,咀嚼草根,待第二年开春,青草便不会再次生长。

    而山羊身上的山羊绒却是大宋商人最为青睐的“宝物”,价格高的吓人。破坏是缓慢的,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看出来,而拉比却看到了表面便明白内里。

    赵祯缓缓坐下,自己还正是小看了拉比的智慧,或者说拉比善于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

    “你觉得党项人多久会发现这个问题?”被拉比这么一说赵祯突然觉得心中没底,稍稍忐忑的闻到。

    “成数之低犹如在浩瀚的沙漠之中遇到绿洲。人总是会被眼前的东西蒙蔽,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党项人不会也不能舍弃这个好机会,如果我猜的没错,大宋应该已经大量囤积毛线了吧?”

    赵祯再次捏了捏手指,真想杀了眼前这个老狐狸啊!第一次觉得聪明人很讨厌……

    但从智者的身上却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需要智者的原因,拉比分析的没错,别说是西夏的普通百姓,就连西夏的贵族,甚至是皇帝李元昊本人都对圈地养羊趋之若鹜。

    谁和钱过不去?西夏与辽朝和大宋的环境不同,往往是通过掠夺的手段让本国繁荣富裕起来,所以这种财富挥霍起来很快,渐渐地有人发现,西域已经被掠夺的差不多了,可财富的消耗非常惊人,如果没有新的收入,那自己习惯了的好日子便会很快到头。

    谁也不愿再回到原先的日子,这时大宋采购羊毛便成了瞌睡送枕头,也是党项人的救命稻草。

    西夏人怎么会放弃这种轻松发财致富的机会,再说羊群多了也是在为西夏储备粮草不是吗?

    身穿窄边细柳花纹的皇城司官员走进一赐乐业人的街区,把手中的密信交给了亲卫转身就走。

    圈地是一场可怕的灾难,据皇城司的密谍回报,兴庆府周边已经有大半的土地变成了草场。这还是西夏的京畿之地,别的地方便更加不堪了,尤其是距离大宋较近的州城,圈地养羊之风愈演愈烈,有些州府连一块农田也没有。

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两面() 
    冬日里的寒风最是凛冽,所到之处百草枯萎万物凋零,地上的薄薄干干的积雪在寒风的吹拂下形成一阵狂暴的雾霭,在空中狰狞的飞舞着。

    如此寒冷的天气里赵祯的乾宇殿却温暖如春,六个巨大的铜炉树立在大殿之中不断的向外散发着惊人的热量,没办法,乾宇殿实在太大了些,要是现在这里进行朝会,就只能用上这种办法。

    为此赵祯不得不在今天的超会上宣布,冬日里的大朝会全部改在文德殿进行,瞥了一眼包拯,果然这货连连点头,三司的节流差点被他做到极致,而蔡伯希的开源亦是如此。

    朝臣们表面上说蔡伯希这一外戚不该任职三司副使,但在背后夸赞他干得不错,最少朝廷的钱包鼓了,但对于包拯……朝臣们则是表面上夸他一丝不苟,铁面无私,在背地里却说他是冷面无情,榆木不开窍。

    往日里的包拯即便古板也不是不会变通,怎么担任三司使一职就如此木讷了呢?

    文德殿本就是留身奏事的地方,大朝会散了之后赵祯就直接点名留身奏事的朝臣。

    “三司使包拯,副使蔡伯希留下,朕有事和你们二人详议。”

    朝臣们都知道这是一定的,最近的三司可是出尽了风头,节流之事遭到朝臣非议,开源之事使得大宋富裕的同时也带动了西夏的富裕,朝臣们不理解,为何要让西夏如此受益。

    大宋的朝堂之中不缺乏聪明人,既然官家这么做必有其中的道理,某些聪慧过人的,如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隐隐揣测这是官家的疲敌之计。但他们自然不会上疏,赵祯也没有在朝堂中解释。

    三才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一座木雕似得,这是官家在训斥朝臣,自己不能表露出任何一丝的表情,否则得罪朝臣的内侍可没有好下场,朝臣的数次参奏就会让官家把宫人训斥一顿,重则责罚,谁没事找这罪受?

    但不得不承认,官家骂人……还是很有新意的……

    “包拯你是榆木做的脑袋吗?瞧瞧这些奏疏,小山似得都快比朕高了,全都是参奏你的!旁的事情也就罢了…你怎么连人家翰林院的公事钱都克扣了?”

    包拯古板的说道:“启奏陛下,所谓的公事钱就是翰林院去蔡记吃吃喝喝的钱,臣在蔡记的账册上看到,付钱的人是……”

    “朕不想知道是谁付的钱,公事钱本就是衙门自用,人家用不掉了,长官请下属吃饭又如何,总不能让人家退回三司吧?”

    “陛下圣明!”

    “嘎?”

    包拯的不卑不亢的样子让赵祯一时间错愕?待看到蔡伯希在一旁热泪盈眶这才恍然大悟,包拯这货是在为蔡伯希减轻压力啊!

    “你倒是挺会护着下属,为了蔡伯希这小子你倒是愿意得罪人。”

    包拯摇头道:“陛下谬赞了,国之公帑岂能随意奢费?三司主管天下财计,每年消耗万巨,单单是这公事钱便浪费颇多,陛下让臣主管节流,臣不敢不尽心,翰林院官员完全可以自掏腰包吃喝。”

    见包拯不承认,赵祯也不说什么,毕竟这种话也不可明说,点头道:“此话有理,但这种事情便不要追究了,公事钱本就有招待下属只用,你也不要克扣了,太多的参奏对你自己也不好。”

    包拯躬身道:“臣遵旨!”

    见包拯应下,赵祯也算是放心了,这包拯是个难得的管家,虽然在财计一道上并没有多少开源之策,但节流和剔除三司的蛀虫却是一把好手,账册清楚,复查仔细,甚至还派人到各个衙门查验,否则绝不入册上奏,为此揪出了不少的贪腐,让朝廷节省了大量的钱财。

    **是一个国家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如今的大宋可不能重蹈覆辙,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一旦朝廷**,百姓必有怨言,对朝廷的信任也会每况日下,民意四起。

    所以赵祯才会让包拯主持三司,当年丁谓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蔡伯偂硪桓霰闶前饺烁饔谐ごΓ匆哺饔卸檀Γ造醢蚜饺硕挤湃肴荆獠湃〕げ苟蹋勾笏喂獬溆�

    这段时间大宋的国库之丰盈,实属罕见,别说是超越了太宗,真宗,即便是比之盛唐也多出数倍!有钱了自然好办事,甚至都不知晓该把钱花在哪里。

    这其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改变,原先大宋的钱财都用在了养兵,养官,岁币身上,现在三冗三费解除,大宋的开支骤然减小,盈余便越来越多了。

    “蔡伯偂阌惺裁匆献嗟模俊闭造踉缇头⑾植滩畟‘的手在衣袖里乱翻。

    见官家终于点了自己的名,蔡伯偂Υ有淇谥刑统鲎嗾鄣莞诺溃骸捌糇啾菹拢馐墙衲耆镜挠啵科奈耍⒏餮妹乓丫烊×丝ВO碌谋闶浅嫉囊坏憬ㄒ椤!�

    赵祯翻开奏折,过亿贯的收入让他惊呆,虽然知道大宋收取的税赋关税颇多,但从未想到能过亿,这还是盈余下的钱财,除去了正常的开支,以及兵饷等等。

    “毛衣的数量够多吗?”

    赵祯突然开口问到,让蔡伯偂行┟蛔磐纺裕荒苁祷笆邓档溃骸懊略谖掖笏蔚南可鹾茫谕獍钪馗且皇鄱眨踔帘鹊蒙纤砍裼氪善鳌R凳坑Ω没褂幸恍!�

    赵祯想了想道:“羊毛的补贴如何?”

    这句话让蔡伯偂成陨阅芽矗骸捌糇啾菹拢⒍陨碳止郝蜓蛎牟怪欠裉嗔诵暇共怪那瓶刹辉谏偈Φ奔跎俨怪!�

    赵祯摇了摇头道:“不行,补助依然照旧,朝廷也可以给商贾大量的订单。维持商贾的收入。”

    包拯开口道:“陛下的意思是把这些毛衣配给军中?!”

    谁说包拯古板,他的脑子转动的还是很快的嘛!赵祯点头道:“没错,军中需要大量的毛衣,而商贾为了满足朝廷的需要,必然会增加羊毛的购买数量,间接的加大党项人养羊的力度。”

    蔡伯偂桶允右谎郏橇饺硕贾来笏蔚难蛎疲庋蛎墓πб丫夯旱南月冻隼矗蠢垂偌艺馐怯行碌闹家庖麓锪恕:笮钚抡陆冢牍刈�

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 
    冬天的寒冷使得大宋的将士颇为受罪,尤其是在中原呆久了,刚刚搬迁到燕云之地的将士们,他们住在军营之中可没有北平府百姓之家的暖炕,最好的取暖工具不过是铁炉子而已,即便如此,石炭的供应也是个大问题。

    最好的保暖手段还是要靠自己,身体要强壮,吃得饱,穿的暖,再加上半天的训练,半天的巡逻,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