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西夏便成为了他们的手中之物,西夏已经不是拓跋家的西夏,而是没藏家的西夏,那么很有可能连这场父子之间的人伦大逆都是由他所策划……最大受益者往往就是幕后的黑手,赵祯从皇城司的情报中早已看出端疑,没移氏的进宫与宁令哥的刺杀都与没藏讹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显然宁令哥就是没藏讹庞的一个棋子,而没移氏也将成为牺牲品,因为她的肚子里也有着李元昊的血脉,万一生下来是个男孩便会对李谅祚的皇位产生动摇,这个孩子留不得。

    文德殿中安静异常,所有人都被没藏讹庞的这份心机所震撼,一个外戚,一个人臣,居然有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手段,怎么让人不寒而栗?

    “陛下,当务之急是决定大军的动向,据狄青奏报,我大宋加上收拢的残兵已达十六万之巨,所需用度每日剧增,若是依然静观其变,消耗将更加惊人!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身为三司使的包拯开口打破大殿中的宁静,他的话也让众人回过神来,没错,现在不是关心西夏朝局的时候,而是怎么样做才会对大宋最有利,李元昊死了,这是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并且他曾经也是立国称帝的英主,单单是这一件事便给了他名垂史书的荣耀。

    赵祯看了看包拯道:“狄青和杨怀玉若是已久屯兵西平府大概还能坚持多久?”

    包拯皱眉想了想道:“若是以各州府全力供给,在由朝廷向州府援助,这样一来应该还能多支撑一些时日,可那些被我大宋占据的州府依然需要朝廷的援助,若是要等他们能自给自足怕是尚需时日,最少要到明年开春!”

    赵祯点了点头:“这么说朝廷不光要负担大军的消耗,还要负担那些归于王化的州府所需?”

    包拯躬身道:“陛下圣明!所以我大宋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钱财供给大军了,或是……或是让大军自己想办法解决!”

    自己想办法解决?所有人都惊讶的望向包拯,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大军去掠夺西夏的城池?这不像是包拯能说出来的话啊!

    赵祯笑眯眯的望向包拯道:“哦?你倒是说说如何解决,莫不是让我大宋军队去掠夺当地百姓?”

    包拯躬身道:“臣万万没有此意,臣的意思是让狄青命令将士屯田自用!若是陛下打算在西夏长久驻兵,便应当以此为法,一来可以增加将士们的口粮,而来也可开荒土地,为今后的迁徙百姓打下基础!”

    这是以战养战的方法,用战争获得的人力物力财力继续进行战争,最本国的消耗会大幅度的减少,但对将士们的压力却会增加,毕竟驻守屯田会给人一种遥遥无期的感觉,这样一来士气便会受到打击。

    赵祯缓缓在御座上坐下,显然这是个小小的麻烦,大宋军队现在之所以能保持这么好的战斗状态不光是因为武器装备的领先,更多的则是一种凯旋心理,他们认为现在距离西夏的兴庆府不足百里,建功立业,灭此朝食便在不久的将来,熬过这段苦日子便是苦尽甘来,荣归故里了。

    可一旦大军驻扎下来,开始屯田自给自足,那便会对士气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怕是会减少他们的锐气,之后在用便会士气不足。

    赵祯想了想忽然开口道:“屯田也不是不行,但却不能用将士们,这样做只会给他们增加心中的负担,削减他们的战力,与其如此,不如迁徙百姓前往屯田吧!”

    此言出口满朝皆惊,包拯连连摇头道:“陛下万万不可!虽然这些州府已经被我大宋拿下,可现在仍是战火两天,如何迁徙百姓前去开荒屯田恢复生产?若是强行迁徙,必会引起民怨!到时不光是陛下的圣名有损,百姓也很有可能躁动!”

    “若是不用朕的逼迫,百姓自己前往呢?”

    赵祯的话让包拯张口结舌:“这……这……如何可能?”朝堂之中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赵祯笑了笑,如何不可能?大宋百姓的胆子已经被自己喂的很大了,之前迁徙百姓从东京城来到析津府,几乎第一批跟随自己而来的百姓家家积蓄万贯,而只要是迁徙而来的便会得到朝廷的照顾,发放一些补助的同时,迅速在析津府扎根安家,稍稍动动头脑便能从达官贵人手中赚取大量的钱财,连浆洗衣服的老妇人都是月入十贯钱,放在东京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西夏的土地不必大宋差,黄河两岸更是沃野千里,良田千顷,若是牧马放羊也能大赚一笔,多好的机会啊!蔡伯偂笞帕车乃盗思富兀造醵济煌馊貌碳锹蛳麓罅康耐恋兀衷谡浅鍪鄹傩盏暮檬被�

    这些土地是卖的?!

    当朝臣们知道赵祯的打算后惊讶的合不拢嘴,战后的荒地本就应该让百姓开垦,开荒多少都应当算是百姓自己的,朝廷如何能卖这些荒地?他们是在想不通官家要干什么……

第八百三十九章战争债券() 
    随着西夏的丑闻在世间传的愈演愈烈,李元昊也算是名声扫地,一个建国称帝的枭雄就这样背负起骂名着实有些让人意想不到,但舆论的导向显然已经被儒家思想刻进骨子里的士人所主导。

    但在这个时候大宋却并没有异动,甚至连往日骚扰西夏的游骑都大为减少,让世人猜测这是在给西夏国丧是以尊重,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在赵祯眼中,李元昊这样的昏君,暴君,这样的死法是罪有应得,现在大宋按兵不动其实是在下更大的一盘棋。

    北平府北京城,这座大宋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在大宋城市化早在真宗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国力的愈加强盛,大宋的城市化得到了更快的推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如今的北京城比之东京城更加繁荣喧闹,但早晨依旧沿袭了宋人原本的生活节奏,并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变得有何不同,生活的越来越好,使得人们抓住早晨的时间难得的放松一下,之后才会进入一天的繁忙之中。

    买面汤的小贩依然在走街串巷,冬日里的热面汤最是畅销,只不过与在东京城不同,面汤不是放在保温的大同中挑着,而是放在一辆木制的小车推着,下面则是一个小火炉冒着不大不小的火焰,面汤的大桶地下也换成金属的底座,这样一来便可保持水桶中的水一直是热的,这么做的原因是北京城要远比东京城大得多……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在家洗漱,同样的,有些早茶铺子也一样提供热面汤的服务,只不过价钱要比小贩的贵一点,但着实方便,起床之后浑浑浑噩的走进早茶铺子,点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趁等待的间隙,来一盆滚烫的热水热毛巾敷面,这在冬天的早晨最是舒服不过。

    相识的几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或是说着有关朝廷的事情,或是讨论西夏李元昊丑事,待吃完七宝五味粥后便舒服的歇一会准备做活去了,而这个时间却是闲扯的最好时光。

    “听说了吗?朝廷要卖地了!”

    “卖地?卖什么地?咱们北平府的地可是价值千金,朝廷能舍得发卖?侯三你这是从哪得到的消息?莫不是被人诓骗了吧?”

    一旁的人不屑的笑容让侯三大为恼火:“你这鸟人,俺好心告诉你,你不信就算了,俺家二郎在朝中高官家中当差,这点消息还能不知道?再说过几天公文就会下来,到时间看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再说了谁说发卖的地是咱们北平府的?就不能是别的地方,比如西夏的?”

    西夏的土地?随着侯三的话所有人都惊讶起来,不少人开始嚷嚷:“这倒是新说文,你倒是说来听听!”

    侯三笑道:“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西夏的土地当地百姓都不种粮食,而是放羊剪羊毛,这土地或是荒废,或是被糟蹋了,朝廷的大军既然占下了这些土地,自然要把他们利用起来,于是便开始发卖喽!”

    “这如何使得,往日里不是谁开垦多少荒地都算谁的吗?怎么朝廷还要发卖起来,难道现在什么都要钱了吗?官家可是仁义的紧,万万不会这么做的!”一旁的帮工赵氏麻利的收拾桌子一边不相信的说道。

    侯三窜了起来道:“嘿嘿!这你们就不知道了!西夏的土地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嘞!俺家二郎说了,那叫河套,自古便是肥沃的良田,往日里泛滥的黄河在那里可是温驯的很,抓起一把土都能掐出一把油来!这样的好地可是世间少有,知道朝廷为何把地买了吗?因为只要买下这些地超过十亩,朝廷便给良种,说是从东海对岸带回来的,亩产高的吓人嘞!”

    一旁木器坊的老板周泰哈哈大笑道:“你是癔症了不是?这土地再好可在西夏,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咱们的根可是在北京城啊!”

    周泰的话让很多人赞同,自己家在北京城,往西夏去买什么地?即便是买了何人耕种?

    而侯三却露出狡黠的笑容道:“你们要知道,这些荒地都是朝廷的,必须有地契才能发卖,咱们买下地契,难道就没人卖了不成?以后若是朝廷的大军灭了西夏,这些地是谁的?”

    众人被他的话提醒了,没错,现在这些土地都是荒地,需要开垦才能种植粮食,若是现在买下来等待大军胜利,那这些土地的价格一定飞涨,到时间定然能赚上一笔!

    周泰不愧是当了多少年的掌柜,瞬间就明白了侯三的意思,上前拱手道:“侯兄弟,此事消息可靠与否?若是可以,老夫愿出资购买!”

    随着周泰的话,整个铺子炸开了锅,连这早茶铺子的掌柜都嚷嚷着要卖这些荒地,周泰连连摆手道:“小声些!这事情可不是谁都知晓的,你们要是宣扬出去,免不得一些神通广大的人知晓,到时间都被商贾认购了,咱们可就连汤都喝不着!”

    众人这才安静了下来,但都在各自盘算着自家的门路,看是否能托人先一步买到这些土地,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强,很快当这些人来到工厂或是商号之中的时候便发现,所有人都在说着和西夏土地有关的话题……

    既然买地的人多,土地便变的弥足珍贵了,谁不想要那一把能掐出油的土地,谁不想要朝廷赏赐的良种,这两年大宋的粮价虽然没有涨多少,可却是比以前要高得多,只要有着大片土地,出产足够多的粮食,不出两年便能赚的盆满钵满。

    或是把这些土地以高价卖给当地人,这样一来便也可获得可观的收益,于是百姓们便躁动起来,因为这些土地的发卖公文出来了,并且上面写的清楚,任何人都有购买这些土地的权利,且无论是你的钱有多少都能购买,想要发财前提是只要你的钱够多。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土地都将以朝廷发给的特殊交子作为印证,持有这些土地地契的人不需要前往西夏去经营,只不过可以获得土地铲除的一定利润,为期五年……

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 
    战争债券这种东西的突然出现并非偶然,这是大宋帝国扩展的必然结果,赵祯就是采用类似战争债券的东西筹措军费,现在的大宋已经到了必须这么做的时候了,国土庞大获得更多资源的同时,开销自然也是惊人。

    一边要维持庞大的开销,一边还要维持军队的开费,这对大宋来说实在是勒紧腰带,大宋是不差钱的,但却缺少粮食,在古代不是说你有钱就能获得粮食和,而是需要国内有粮食才能供给。

    随着大宋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大宋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赵祯所做的不过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一边赚钱一边让土地运转起来,而且土豆,地瓜这些耐寒作物也能在西夏的土地上大规模种植。

    有了战争债券的支持,朝廷的军费便非常富余了,并且这些钱财会运往前线作为大军的军饷,而将士们可以心安理得的拿钱屯田,一旦这些荒地在将士们的手中变为良田的时候,那还会没有百姓前往耕种吗?

    到时便会有官府发放地契,每年收取一定的税收充入战争债券的获利之中发放给北京城的百姓,这样一来便是形成一大波的资金流动,让大宋的财政缓上一口气,即便赵祯富有四海也不能掠夺百姓的财物,战争的融资也是一步一步进行的。

    百姓有钱了,大宋便有钱了,既不能提高税收,又不能强行征税,只能用这个法子,对此包拯这个三司使都赞不绝口,在他看来完全可以把这种事情公开得了,这样一来大宋以后的军费都要找落了,可晏殊极力反对,理由也很简单,他认为这种战争财会促使百姓和官员乃至整个大宋变得好战!

    细思恐极,这话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