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4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看桌上的美酒,赵祯指了指一大坛美酒道:“喝了这些酒,朕便恕你无罪!”

    内侍看着装在坛子里的清泉白,稍稍望了一眼赵祯便开始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清泉白是大宋出了名的美酒,也是出了名的烈酒,蒸馏酒。

    内侍在喝了一半之后就基本上已经不省人事,赵祯望着蔡伯偂溃骸罢庀旅蝗酥懒税桑俊�

    蔡伯偂懔说阃罚骸俺宋⒊贾饩兔蝗酥耍羰钦饽谑谈倚孤冻鋈ィ匀皇撬谱硎焙虻姆杌啊!�

    赵祯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只不过这诗句也是极好的,朕稍稍改一下便可,否则如此佳作岂不蒙尘?”

    蔡伯偂陨曰匚兑环宸牡阃返溃骸氨菹碌摹肚咴按骸肥的松仙现鳎翘熳拥橇倬胖莶豢傻茫∪羰潜菹律约有薷谋闶羌茫皇俏⒊疾恢杉己鼓耸呛稳耍课蔚靡砸淮旖镜某坪簦俊�

    赵祯脸色逐渐难看下来,深吸一口气道:“此人是朕杜撰出来的人物,成吉思汗乃是草原上的王族,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之地的人。代指辽朝太祖之意!”

    蔡伯偂腥淮笪颍侨绱耍徊还菹轮芑淞沙妫稳赐吮芑渥约业奶妫狻懔耍凑膊皇亲约焊霉艿模徊还獬杉己褂迷诹沙嫔砩鲜翟谟行┎煌祝砂⒈;趺茨艹莆涤兴暮5娜耍考幢闶枪偌易约憾蓟姑挥凶龅健�

    赵祯提笔在纸上改了一下写道:“隋祖唐宗稍逊风骚,一代天骄耶律亿,只识弯弓射大雕。”

    耶律亿是耶律阿保机的另一个名字,这样的诗词便完全没有问题,不过赵祯却是觉得非常别扭,成吉思汗这个名字让他陷入了沉思,现在这个强大到让整个世界颤抖的男人还未出世,而蒙古这个草原深处的部族也未兴起。

    一切都还赶得上,还有时间避免灾难的发生。赵祯回想起史书上的记载,这个黄祸对世界文明的摧毁是灾难性的,不光摧毁了繁荣的汉家文明,使得中原文化出现断崖式的毁灭,也使得世界上的许多文明遭遇了灭顶之灾。

    蔡伯偂涿畹目醋抛诘厣系恼造酰丝痰乃路鹪诠偌已壑锌吹酱游闯鱿止目志搴偷S牵饷炊嗄昀矗胝造跸啻Σ欢蹋壑械恼造跤涝抖际悄敲吹淖孕怕涝抖际悄敲吹闹侵樵谖铡�

    赵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只是看到了史书上的记载便如此惨烈,史书都是胜利者所编写的,更是为尊者讳的产物,已经用了春秋笔法的美化,即便是这样都显残酷的历史,当时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惨状?

    中华文明是灿烂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它遭受的破坏与满目疮痍也是骇人的,西晋的五胡乱中华,对华夏汉室的伤害之深,创伤之大到了中原陆沉、中原沦陷之重!

    而晋朝皇族和北方黄河流域的百姓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这与历史上的南宋是多么的相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不光是汉人才有的想法,在外族之中同样也有这种思想,史书《晋阳秋》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汉家百姓数十万,诸多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并且这些屠杀同时在数个州府开展。

    这是外族文明对中华汉室的创伤,同样的那个时代许多卓越的文化,灿烂的文明,精巧的技术都失传了,赵祯仰望星空,回忆着史书上的细节,他惊人的发现,若不是那三次文明断代,中华王朝绝不可能变成后世任人宰割的样子。

    三次断代赵祯很清楚,五胡乱中华是第一次,元蒙崛起第二次,满清入关最后一次。

    蔡伯希小心的上前坐在赵祯的身侧道:“官家何故望月而叹?”

    赵祯望了他一眼:“蔡伯希,朕问你,若是我煌煌大宋被一般草原深处的鞑子给毁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突兀,蔡伯希一时间被惊呆,转头望了一眼呼呼大睡的彭七,带着哭腔道:“官家何故语出不祥?”

    一口酒下肚,赵祯再次开口道:“朕问你该怎么办!”

    蔡伯偂艘幌屡至车溃骸吧保∮莱蠡迹∥搴抑谢銎衲苤匮荩浚 �

    赵祯哈哈大笑,使劲的拍着蔡伯偂暮蟊撤⒊雠九镜纳斓溃骸安淮恚芩裁蠢穹ǎ芩裁慈拭抟颜庑├5痰囊涎ㄍ惩辰嗣穑 �

    蔡伯偂俗约好魅返拇鸢福笏蔚陌参#菏业陌参1仁裁炊贾匾贝笏瓮瓿苫囊煌车氖焙颍褪亲约褐匦缕粲媚堑莱痉庖丫玫摹吧焙睢敝薄�

    到那个时候,所谓的胡人便是草原上不归王化的蒙古人,就像当年汉武帝驱逐匈奴,大唐王朝驱逐突厥一样,大宋要把所有的蒙古人驱逐出大宋的目光所及之处。

    匈奴人这样被灭亡了,突厥人一部分逃走,建立了间接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突厥汗国,对付这种中原王朝不易控制的游牧民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的打趴他们,让他们自己迁居别处。

    正是应了太祖的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第八百九十九章兴庆府的动荡(上)() 
西夏的兴庆府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城墙上的守卫变得极为单薄,没人关心兴庆府的安危,西夏的朝堂之中流传着一段消极且听着好似有几分道理的话。

    “既然大宋军队来了也挡不住,不如大开城门算了,此时的西夏需要议和,而非征战。”

    议和这一话题在西夏起初不受待见,许多西夏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打算与大宋议和,在他们看来所谓的议和就是在向大宋拖延时间,争取喘息之机以待寻觅战机。

    但很快没藏黑云便运用她手中的权利玩起了手段,她坚决的主张与大宋议和,并且要向大宋称臣,而遣宋使张望回来之后带来了更加惊人与刺激的消息。

    大宋皇帝赵祯同意西夏归附称臣,但要求西夏的所有党项人内迁内附,大宋将会为归附的党项人准备衣食住行,甚至连田地,粮种与耕牛都一应俱全,而另一个条件便是西夏太后没藏氏必须嫁给大宋皇帝。

    一时间兴庆府再次出现动荡。

    朝堂的一般文臣与垂帘听政的太后讨论出的结果是,西夏抵挡不住大宋的进攻,内迁内附已经是必然的选择,至于太后嫁给大宋皇帝……也不无不可,若是太后入了大宋宫廷内苑,最少党项人的利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并且太后没藏氏并不抵触入嫁大宋,这自然是这些文臣最希望看到的事情,那接下来的问题便简单许多,文臣最擅长什么?自然是引导舆论,在西夏所有的百姓已经唯这些文臣马首是瞻,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

    太后为了西夏百姓的安危,为了百姓避免刀兵之祸,征战之苦,国破家亡之痛,牺牲自己原意嫁往大宋,同时也为西夏百姓争取更大的利益,这种舍己为国的大魄力使得兴庆府乃至定州,怀州等地的西夏百姓大为感动,称其为:圣后!

    确实,若是真的如此,没藏黑云的确能担当得起一代圣后的名誉,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事情根本就不是这样,没藏黑云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与荣华富贵,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没藏家而这么做的。

    西夏一旦成为大宋的河西,那党项人便成为了宋人,而她没藏黑云则是变成大宋皇帝的女人,这和她当初成为西夏皇帝的女人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牺牲的不再是那个宁令野利遇乞,而是李元昊和她的哥哥没藏讹庞。

    西夏人也不全都是傻子,兴庆府中的贵族知晓没藏黑云的打算,他们猜也能猜到,其中定然有一场阴谋,或许这一切都是没藏黑云与大宋商议好的!

    否则为何使者刚刚出城赶赴大宋的时候,宋军便后撤十里?否则再嫁他人妇的羞耻没藏黑云怎么会轻易妥协?她是西夏的太后,至高无上的存在,嫁给大宋皇帝,虽然辈分持平,但名分上却是差了一截,这对妇人来说难道就不是奇耻大辱?

    这些西夏贵族也有自己的打算,现在他们还是贵族,一旦到了大宋一切可就说不定了,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煽动民意,与大宋继续抗衡,即便是战死也不能让笼罩在自己身上的光环消失。

    为此这些党项的贵族聚在一起秘密的谋划了一次夺取政权的谋逆,而他们的目标很简单,杀死皇宫中的太后,继续用力未满一岁的皇帝作为他们控制西夏的筹码。

    西夏并不是没有任何兵力,相反,西夏还有不少的力量,衡山步跋子、平夏铁鹞子他们并未全部殆尽,即便战争在残酷大宋的军力再强也不可能杀光整整三十万伏兵。

    现在的兴庆府中加上原本的守卫,也堪堪抵得上三十万之数,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也是西夏手中仅存的力量,这是没藏讹庞打算用来和大宋继续对抗的本钱。

    只不过现在却被太后没藏氏接管了军权,而这些贵族要做的很简单,杀了掌兵的文臣,重新夺回他们手中的权利,带领党项人继续与大宋斗争。

    兴庆府的百姓瞧见了城防的薄弱,以及洞开的城门,开始的他们还在试探的出入兴庆府城与别处的亲友走动,在大宋军队并未阻拦和杀戮的情况下,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城进城,兴庆府俨然变成了和平之地,若是没有十里外的大宋军营便和原先一样。

    渐渐的,兴庆府百姓和定州,怀州等地的的百姓开始来往,兴庆府再次变成西夏的繁荣之地。

    只不过这繁荣有些怪异,一边是大宋连营十里的大军,一边是西夏来往的百姓,甚至有大宋的商贾已经带着货物开始进出兴庆府,兴庆府的守军在得到朝廷的命令后只能放行。

    渐渐的,大宋商贾开始向西夏百姓宣扬大宋的繁华,其实这些都是他们知道的,用不到这些商贾宣扬,但是每当听到商贾说出大宋为西夏百姓准备的东西时,他们都不自觉的放慢脚步。

    “大宋真的能为我等平民百姓准备耕牛?你莫不是诓骗我等?老朽可是听说耕牛在大宋金贵的很!”

    商贾嗤笑了一下道:“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哟……现在我大宋的耕牛多得很,你们到了大宋不光有耕牛,还有田地,官府都是准备好了地契,等着你们认领嘞!

    还有房舍!若是被分到了上等的赤县,嘿……我跟你们说还有房舍可供挑选,独家独院的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你们兜里的钱足够买下就好,普通的房舍朝廷都不会收钱,不过毕竟没有白吃的东西,还需你们自己修补就是了……”

    商贾说的都是真话,大宋确实准备了这些,不过不是白白准备的,大宋从西夏获得的好处要远超这些党项人所获得的,但这一切对西夏百姓来说却是免费的午餐。

    大宋商贾穿的是绫罗绸缎,连帮工的伙计穿的都比西夏人穿得好,瞧见他面色红润饱满的样子,一看就是吃好喝好的,若是自己到了大宋也能这样,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大宋?

    人活着图个啥?还不就衣食无忧,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与家人,若是在大宋有屋有地有耕牛,嘿,这日子能过得不好?

第九百章兴庆府的动荡(下)() 
消息,自然不能偏听偏信,西夏的百姓又不是傻子,这商贾的话还不知有多少水分,但他们可以从面相老实的伙计身上打听更多的消息。

    不过伙计的回答让他们惊呆了:“俺家没什么田地,只有五亩水田五亩旱地,家中的兄弟多,爹娘把这五亩水田看的比命都重要,不过俺有一把子力气,胆子又大,便随着顾掌柜到处奔走,大同府,洪州,盐州俺都去过,赚的也是不少,顾掌柜照顾俺,每月给了五贯的月钱嘞!”

    吓!五贯钱,这在西夏已经是一家人数月的用度,若是稍稍紧一些,能撑的上半年!

    这小伙计居然一个月便有这么多,众人惊疑不定的瞧着他,甚至有人在一旁啐道:“呸!就你这怂货还能一月有五贯钱的进项,莫不是这位掌柜的疯了?!哈哈……”

    顾掌柜急急的摆手解释,但一旁不屑的笑声便愈发的多了起来,他们认定这是顾掌柜和这伙计在诓骗众人,小伙计急的满脸涨红,一个劲的挥手道:“你们爱信不信,反正俺就是一个月五贯的工钱,穷包真是恼人的紧!”

    随着他的话音刚落,大车的后面跳出一个汉子,抬手就是一巴掌道:“你说谁是穷包?!我党项人也曾豪气过!”

    这话一下便挑起了党项百姓的豪气,是嘞!党项人也曾经豪气过,也不想想当年卖羊毛时,党项人从大宋商贾的口袋里赚了多少钱……怕是一日的进项便吓得你站不起来!

    但随即围观的党项百姓发现,原来这汉子穿得和那伙计一样的衣服,但说的话却是带着党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