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彤躬身行礼道:“奴婢恭候娘娘贵驾!”
陈彤就是没藏黑云与赵祯之间的纽带,互通消息全靠他,待他返回大宋军阵之后便把没藏黑云的话一字不落的告诉赵祯。
稍稍一想,赵祯便明白,没藏黑云并不希望辽朝从西夏的土地上获得任何好处,而是期望自己击溃由耶律洪基所率领的辽朝骑兵,显然没藏黑云想要让所以西夏人看到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大宋的强大西夏确实抵挡不了。
“依附强者并不可耻,我大宋就要向西夏证明我们是可依附的强者,只有这样这些党项人才会真心真意的归附,就像当年他们归附李唐王朝一样。狄青,召集众将于白虎节堂。”
狄青躬身一礼:“末将遵旨!”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大宋将士们积极的讨论着战术战法,赵祯并没有插嘴,术业有专攻,他只负责定下大方向,剩下的事情就应该由这些将领具体负责,充分给予将领灵活性,这样才能发挥军队的最大实力,帝王的御下之道不过如是。
漫漫长夜,蜡炬成灰,即便是到了天光大亮的时候,白虎节堂中的讨论依然十分激烈,这些军人对兵事有着极高的热情,不断的做着沙盘推演。
赵祯已经困得不行,辽朝的军队还有三日才能抵达兴庆府,现在推演再多也没什么作用,但接下来将领们的话让他惊呆了,狄青上奏道:“起奏陛下,众将领推演之后发现,我大军当前往定州迎头痛击辽人,此地适合奇兵险用,若是早早设下伏兵,可击敌与意料之外!”
赵祯看了看舆图上的各种红圈黑线,他发现现在的大宋军队已经越来越专业了,尤其是在用兵上,颇有后世风范。
从舆图上看,这是一场完美的伏击战,大宋的埋伏圈可以很轻易的封住辽人的退路,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在数十万人的战场上,能挫败辽人的图谋便已经很不简单了,更别提击溃辽人。
大宋现在要做的不是对付辽人,而是保护自己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这是一场对大宋来说输不起的战争,必须要拿下,否则前期的投入有很多都会付诸东流。
最后赵祯还是没有同意众将士的计划,因为他不放心西夏,自始自终他都不信任西夏,更不信任没藏黑云,再说与其主动出击在定州击溃辽兵,不如在兴庆府,在西夏人的国都旁,如此一来岂不是更有震慑之力?
赵祯相信,大宋军队有能力抵挡住辽人的南下,更有能力抵挡住西夏人的反扑,若是西夏人打算与辽人合伙进攻大宋那他们的如意算盘便是打错了。
大宋在西夏已经占领了许多城池,西平府便是一个重要的据点,大宋在此囤积了大量的军粮器械,完全足够数十万大军一个月之久的用度,这已经是相当庞大的一笔储备了。
大宋在兴庆府与西夏伏兵之间都能击溃数十万伏兵,何况是辽人的八万铁骑?相比西夏的灭国之战,辽人更没有必死之心和背水一战的勇气。
赵祯笑了笑,强者本就要展示他的锋芒,否则怎么能称得上强者,怎么能让世人仰望?这是个信仰力量的时代,在赵祯看来这依然是个乱世,除非大宋统一整个华夏!
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抢女人……()
辽人的行动很迅速,这一点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即便是西夏也没准备好这位“盟友”的到来,但辽人确确实实的来了,他们向世人展示了强大的机动能力,并且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赵祯的面前。
师出有名是必须的,辽朝如此大动干戈的赶到兴庆府外程兵十万为的是什么?自然是为的“道义”和“天理”!
于是赵祯看到了一篇极为虚假又可笑的檄文,辽朝檄文的目标是大宋,在檄文中,辽朝很可耻的与这位曾经的盟友,而后又打的谁也不认人的西夏仇人站在了一起。
显然这一次辽朝不打算与西夏互相伤害了,而是真正希望救西夏与水火之中,成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拯救者。
若是不了解实情的人看到这份檄文,真的会被辽朝的“义举”所感动,世界上还真的有如此正派的王朝啊!
但这一切在赵祯眼中却如跳梁小丑般可笑,甚至连西夏人瞧见这些前来救援他们的辽人也是这种感觉,毕竟…………
你辽朝刚刚在大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占领了西夏人的后套之地!
若不是与大宋交战正酣,西夏人怕是早就拼了老命前往杀的你屁滚尿流,哪有你现在站在这里说着虚伪之言的机会?
更加致命的是,这片檄文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发出,不光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大宋的行为无道,更是对西夏人产生了巨大的伤害,原因很简单,辽朝认为自己现在是来帮助西夏的,给予西夏苟延残喘的机会,让西夏的国鼎得以保存,让西夏王朝得以延续,但他忘了,西夏人手中依然存有十万可战之兵……
檄文在宋人眼中不过是个笑话,大宋什么时候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再说了战争本就是赤裸裸的,宋夏两国光明正大的出兵对战,大宋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华夏一统出兵西夏,与西夏打的难舍难分的时候,你辽朝乘机夺取后套,并且在西夏眼看抵挡不住打算归顺的时候“帮助”西夏,其中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辽朝不就是希望大宋与西夏拼个你死我活,然后乘机寻找机会“捡漏”吗?灭国之战的代价非常巨大,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便是如大宋准备的如此充分,损失依然惊人。
在此之前赵祯已经做好了自认为是完全的准备,但他依然小觑了大宋所付出的代价,伤兵已达三万人,这些还不包括那些能带伤作战的,而大宋所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三司使包拯已经开始列出详细的省钱计划发往军中,仿佛耳提面命。
将士们出征数年,思乡之情愈发的浓重了,若不是胜利近在眼前还不知会如何。若是西夏与大宋拼得鱼死网破,大宋所付出的代价恐怕会更多,这也是为何赵祯一定要通过联姻的方式拿下西夏的原因。
强悍若斯的大宋也已经打不起了……
此时辽朝横插一脚,这怎能不让赵祯愤怒?这是赤裸裸的打劫,是赤裸裸的挑衅!当然在这个追逐权利与利益的时代,这算不得什么,毕竟大宋当年也是这么做的。
但有一点,什么时候开始是你辽朝说的算,但什么时候结束却是大宋说的算!
既然他耶律洪基敢御驾亲征,那就要准备好和他父亲一样在战场上付出代价,而这小子到现在不过是毛还没长齐的少年,赵祯很奇怪为何萧挞里会冒着如此大的风险让仅有的儿子出征西夏。
有些秘密是瞒得住的,有些则不可能,显然自己与没藏氏之间的密谋已经被辽朝知晓,这种事情赵祯并不意外,即便是大宋的消息再严密,千疮百孔的西夏也很有可能漏出去。
赵祯不禁怀疑自己迎娶没藏氏真是多灾多难,既然辽人急眼了,那自己就必须顶住这股压力,他相信没藏氏不会反悔,因为反悔了对她也没有任何好处,大宋依然是西夏的最大威胁,辽人能护住她一时,却不可能护住她一世。
赵祯抬头望向远处的兴庆府城墙微微一笑,这个聪明的女人也许就是在观望吧,若是大宋不敌辽人,那很可能改变她现在的想法,不知她的心中到底支持哪一方。
很快赵祯便接到一份来自陈彤的密报,密报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数语,但赵祯看过之后脸色一阵铁青,不禁站在御帐之前指着北方破口大骂,四周的将士见了加快脚步低着头飞快的离开,有些话不是他们该听的,尤其是官家骂街的时候……
密报上的内容很简单,辽皇耶律洪基居然也派出使者向西夏太后没藏氏求亲,而辽朝给出的条件更加丰厚,西夏不用内迁内附,只需向辽朝称臣便可,连纳贡都不用,这是一份相当大的诱惑,但有一个条件,辽军要驻守在兴庆府中,美曰其名:保护西夏国都的安危。
这基本上就是殖民主义啊!并且利用西夏面临的威胁而进行的殖民主义。
赵祯不认为没藏氏会同意,不过耶律洪基的挑衅却让赵祯非常不爽,居然想纳没藏氏为妃,和自己这位大宋皇帝抢女人,就是个十六岁叛逆期的小屁孩的一时兴起,估计这一点连辽朝太后萧挞里也不会想到。
这小子怕是想通过这事羞辱自己让自己难堪,出丑,自己与没藏氏之间在辈分上并没有差距,但这耶律洪基却是实打实的“晚辈”他要是真的娶了没藏黑云,那便是真的于礼不合。
赵祯忽然笑了笑,转头对正在喝水的蔡伯偂溃骸按迹沙鍪钩记巴沙校形牧沙实郏抟⑺盖祝沙笙籼⒗镂 �
嗖……一道水箭从蔡伯偂谋强咨淞顺隼矗翘檠劾峋呦碌牟滩畟‘连连咳嗽道:“咳咳咳……官……家!”
赵祯歪了歪脖子:“朕知道这话有些……荒唐,一时赌气而已,莫要被呛死了!”
蔡伯偂槐卟潦帽翘橐槐吡阃罚馄裰故腔奶疲珊榛还歉雒ё采倌辏偌胰匆丫硕⒅赅希『伪厝绱思平稀�
第九百零七章战前()
西夏兴庆府,这座西夏的都城在不经意间成为焦点,这里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西夏人一时间有点蒙了,大宋辽朝两位皇帝都要迎娶自己的太后,这太后到底有什么好的?
百姓之中永远不缺乏聪明人,很快一个消息便在西夏人中传播开,大宋和辽朝两国皇帝之所以争抢着要娶西夏的太后,就是因为谁娶了她,便可把西夏纳入国中!
是了!西夏人也不傻,他们从辽朝的迫切之中猜到了一些真相,但却不知辽朝给他们的带来的不光是支援,还有战争。
西夏的朝堂中传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有人认为此时是西夏的最后机会,若是能与辽朝联手,西夏很可能击溃大宋,城外的十万辽兵是西夏的最后救命稻草。
原本口径一致的文臣也出现了分裂,有支持降宋的,有支持降辽的,不过在没藏黑云看来,这些人无论降宋降辽都是一样,他们都期望以后进入大宋或是辽朝的时候,向他们的皇帝证明是自己支持归降的,他们要从中获取好处。
嗡嗡的朝堂有些混乱,让人烦躁的想要离开,珠帘之后的没藏黑云皱了皱眉头,坐在前面御座上的儿子已经开始哭闹仿若忍受不了这些朝臣的嘴脸,而这些朝臣本跟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断的争吵着该归降谁。
在这些争论中,没藏黑云感受到一种屈辱,自己仿若是货物一般,哪边给出的条件更加丰厚,自己就该嫁给哪边,这是原先她从未感受到的感觉,现在却犹如钢针不断的刺激着她。
辽朝也好,大宋也罢,自己必须要前往一个国家,但这些朝臣难道就不考虑自己的想法?自己怎么能嫁给辽朝皇帝,这耶律洪基不过才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即便他是辽朝的皇帝,可在辈分和名分上都和自己相差甚远。
若是自己嫁给大宋皇帝,那一切还说得过去,但若是嫁给辽皇,于情于理不和,自己岂不是被整个天下人耻笑?一想到被人戳脊梁骨的无奈,没藏黑云心中郁堵。
从实力上来说,选择大宋比选择辽朝要好得多,最少自己的名声在大宋并不差,陈彤对她说过,即便是在大宋的朝堂中,许多朝臣都对自己归附大宋之举大为赞赏,并且已经有人称她是女中尧舜,这对女子来说算得上是非常高的评价。
虽然没藏黑云已经打定主意率领西夏归附大宋,但此时的她却没有办法直接拒绝辽朝,辽朝的强大虽然不及大宋,但怒火依然不是西夏所能承受的,并且她担心一旦与辽朝交恶,宋人很可能会袖手旁观,眼睁睁的看着辽人攻伐兴庆府,眼前的局势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
既然如此,那就一步也不走了,没藏黑云打算让辽朝与大宋互相攻伐,此时西夏不能倒向任何一方,只需顺从最后的强者便可,当然她更希望赵祯获得最后的胜利。
自己这么做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入嫁大宋的她才能获得她想要的生活……
从珠帘之后起身,没藏黑云抱起嚎啕大哭的儿子,这么小的孩子就坐在这高高的御座之上端是幸苦:“尔等不必争执,我大夏只需静观其变即可,若是辽人胜了,归附宋人有何意义?若是宋人胜了归附辽人也是不可!传本宫旨意,我大夏战兵只可固守府城,万万不可寻衅出击。”
随着没藏黑云的话,大殿中的争吵这才停止下来,确实是这样,若是现在选择对大夏都是不利的,对自己来说也是不利的,万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