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没藏黑云的话,大殿中的争吵这才停止下来,确实是这样,若是现在选择对大夏都是不利的,对自己来说也是不利的,万一站错了队,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不是?
兴庆府原本松松垮垮的城防开始变得严密起来,城墙上再次出现了大量的士兵,而洞开的城门再次关闭,做好了防御的万全准备,因为此时城外的气氛已经一触即发。
宋辽两国的皇帝御驾亲征,双方的兵马早已摆开阵势,大战一触即发!
赵祯站在军阵的帅帐之中,不断的听着斥候的来报,但相比他的紧张严肃,狄青却显得很从容,赵祯已经问过他数次宋辽之战的把握,但狄青都是不说,只不过从他的表情看得出来,大宋胜利在望。
“报……启禀狄帅,千牛卫巡游胡铁元有紧急军情上呈陛下!”
虽然赵祯是一国之君,但在这白虎节堂之中却并不是主帅,这是他自己早早定下的规矩,为的就是皇帝不干预主帅的决断,所有奏报都是集中给主帅一人。
狄青眼睛一亮的点头道:“快快请进来!官家,这千牛卫来的果然及时,陛下料敌先机之能末将叹服!”
赵祯老脸一红,这哪里是自己的料敌先机,根本就是小聪明,让千牛卫跟在辽军之后,只不过是让赵力找准时机,在辽人与西夏人大战正酣之时,抽冷子给辽人来一下,谁知道此时居然能在这时派上用场。
白虎节堂外风尘仆仆的闯进一位骑士,他的盔甲上满是灰尘,眼睛中充满血丝,胡铁元根本没工夫整理仪容便上前单膝跪地道:“启奏官家,我千牛卫与辽军东北六里处扎营,只等官家调用!”
赵祯笑了笑便从怀中掏出半块牛形虎符,伸手交给了狄青道:“此刻狄青为主帅,尔等听命调动,配合大军攻伐辽人。”
胡铁元抱拳道:“唯!”转身向狄青开口道:“千牛卫随时听后狄帅调遣!”
狄青点了点头转向舆图,伸手拿了一根杆子指着舆图对赵祯解释道:“官家请看,此时的辽军越过西夏的定州城直奔兴庆府而来,为的是阻止西夏与我大宋联姻,辽军主力驻扎在兴庆府之北,定州城之南的来水原,边上就是唐来河,而千牛卫此时距离定州城最近,若是他们能拿下定州城,以此为据,切断辽人退路,辽军必当军心动荡!”
赵祯看了看舆图转头对胡铁元确认到:“千牛卫距离定州城有多远?半日可否抵达?”
“回禀官家,千牛卫只需三刻便可抵达定州城外,只不过大军为了灵活多变,并没有携攻城所需前来,但火药弹却是足够,若是需要,千牛卫可三日内拿下定州城!”
攻城作战本就困难,千牛卫又没有火炮的援助,只能靠硬拼,三日已经是相当可观的结果了,狄青击掌道:“好,若是能三日之内拿下定州城,我大军便可直扑辽军,击溃辽人不过尔尔!”
赵祯笑道:“那便依此为计,三日之后,无论定州战局如何,大军开拔兴庆府城外与辽人一较高下!”
众将应声答道:“唯!”
第九百零八章出乎辽人意料的战争()
此时的西夏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无论谁胜谁负,西夏都将不再留存在这个世上,或是被大宋吞并,或是被辽朝所属,这个曾经虎踞西北一时的强大王朝就要灭亡了。
既然灭亡不可避免,那就应该归附强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若是不然何必归降?
而此时选择大宋还是选择辽朝就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兴庆府中的百姓们谈论最多的便是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归附大宋所得到的实惠远远高于辽朝。
虽然归附辽朝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不用内迁,但西夏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好处,更别说辽人还要在西夏驻兵。
这简直就是生活在辽人的刀锋之下,若是有一天辽人把他们变成奴隶该怎么办?西夏人的奴隶便是那些从西域掠夺过来的人口,他们深知奴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现在西夏人却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等待宋人与辽人之间决一胜负,最后的强者将会决定他们的命运,以及未来前进的方向。
几乎所有的党项人都在祈祷宋人获得胜利,因为这最符合他们的利益,但辽人曾经给西夏留下的强大力量也让他们开始怀疑宋人是否能在这次争斗中获得胜利。
这是一场最为精彩的战斗,大宋,大辽的皇帝全都御驾亲征,仿佛宋辽之间又回到了燕云之战的状态,只不过……辽人的皇帝是当年辽皇的年轻儿子,而宋人皇帝依旧是赵祯。
双方之间剑拔弩张,小小的摩擦都会导致战争的突然开始,正因如此,宋辽双方都在极力的克制,皇帝也都在约束着手中的军队,使臣已经开始了交锋,宋辽之间互派使臣前往对方的军中。
这是示威,也是一次交流和试探,宋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辽人,二十万大军的数量足以横扫西夏,但辽军的十万铁骑却也不是白给。
不过大宋也是吃亏的,因为对西夏的不信任,二十万大军有一半是要提防西夏人的,这就意味着大宋能拿得出手的兵力也不过十万人左右,十万对十万,辽朝不是没有赢得胜利的机会。
这也是为何耶律洪基不断挑衅赵祯的原因,如此年轻的孩子就会使用激将法,虽然手法稚嫩了些,目的过于暴露,但能有这样的本事对一个少年来说已经是相当出色的了。
即便是赵祯自己在第一眼看到耶律洪基的国书后都大为恼怒,最后才被自己的荒唐想法给气乐了……由此可见这个孩子在萧挞里的调教下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合格的皇帝。
赵祯率领大军在兴庆府之外驻扎了三天,这三天时间宋军在面向兴庆府的方向构筑了大量的工事,这种挖地三尺行为让没藏黑云大为恼怒,沟壑密布,拒马成墙,这显然是为了防止西夏偷袭大宋的背后!自己一个堂堂太后的话,到了大宋皇帝那里难道就如此不值钱?!
兴庆府城墙上的士兵发出不屑的嘲讽,声音之大连赵祯都能听见,显然这是西夏人在表达不满,蔡伯偂P牡耐蚬偌遥淳鹊姆⑾郑造跣⌒牡拇踊持谐槌鲆桓龀こさ男∠蛔樱蚩笄崛岬牟厦娴木浪咳蓿桓こさ墓茏颖愠鱿衷诓滩畟‘的眼前。
在赵祯轻轻的拉扯中,铜制的小管子便一下子变长,而此时的官家一手把住一头放在自己的眼前,另一头对准了兴庆府的城墙,蔡伯偂笪唤猓造踅酉吕吹幕叭慈盟泳取�
“嗯……身穿太后霞冠,应当是没藏黑云无疑了,难怪西夏守军如此,怕是这小妞生气了。”
蔡伯偂纳粝炱穑骸肮偌遥叔难踩绾危墒乔愎愠牵蓝懒ⅲ俊�
“太远了看不清,不过朕瞧着她的身材却是……你这杀才说的什么浑话!”
赵祯稍稍咂了咂嘴,这么远的距离确实看不清,这是他第一次在西夏的土地上看到没藏黑云,若说不好奇是不可能的,谁也不希望自己娶的女人难看,即便是附赠的也好值得收藏才算是一箭双雕!
不过当年的惊鸿一瞥之间,赵祯依稀记得没藏黑云的眼睛,那双宛如秋水般的明眸在那远山似得的眉毛之下,一转一动之间扣人心弦……
就在赵祯还在回味那双秋水明眸时,咚咚……隆隆的鼓声响起,呜呜……辽人对应的吹响了沉重的号角声,双方大军如潮水般开始向着对方拍打过去!
辽人吸取了教训,冲锋在最前面的骑兵中并没有辽皇的大旗,显然他们不打算再次让皇帝冲锋在前提升大军的气势,耶律宗真的死影响了辽军往日的战术。
大宋一方也是如此,现在的赵祯更加求稳,绝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稳坐中军已经是最好的手段,既能激励将士,又不会有大多风险岂不是最好?
这场战争已经积蓄了太久,但当辽人看到铺天盖地与自己一样清一色的骑兵冲过来的时候大为惊讶,这场战争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骑兵作战,陌生的是宋人居然也是清一色的骑兵!
当年与宋军争夺燕云之地的时候,辽军更多的是与大宋步卒征战,他们知道如何克制宋军步卒,如何躲避弓弩的射击,如何闯过强大的陌刀阵,如何冲击大宋稳固的步兵阵形。
但当遭遇武装到牙齿的大宋骑兵后他们便蒙圈了,这是他们从未遭遇的骑兵,尤其是挺着两米长的骑枪疯狂加速的骑兵更是让辽朝骑兵心生恐惧。
大宋木质长枪上涂抹了油光发亮的颜料,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如金色的长枪一般,在辽人眼中觉得不可思议,两米长的巨大铁质长枪,宋人居然能单手夹在腋下疯狂冲击?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怪事!
噼啪……随着第一声骑枪的这段,继而传来的是响彻天际的骑枪折断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辽军的骑兵阵形仿若刀切豆腐一般迅速被大宋骑兵分开,钢锋之名便是如此。
这是完全出乎辽军意料的,在他们的预测中,宋军肯定是派出步兵冲锋,最多是骑兵在两翼策应以待包围,大辽只需冲破宋人的步兵,杀入宋军的中军大阵之中,便可使得宋人的阵型完全破坏,因为宋人的皇帝就中军!
可现,宋军给辽军上了震撼的一课,骑兵也可以像步兵一样分成许多种类,各司其职,威力惊人。
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辞凤阙()
汉人作为农耕民族很好的继承了先辈的钻研精神,这种流淌在民族血液中的好奇被发挥到了极致。
这是汉人对科技不断探索的主要原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成为了华夏先民追求科学的重要手段。
如今的大宋科技,文化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无数的知识积累使得现在的大宋拥有极强的科技基础,赵祯的格物推广给了科技发展强大的温床。
赵祯相信,大宋是古往今来历史上科技最为发达的朝代,凝聚华夏智慧的四大发明或是在这个时代出现,或是在这个时代突飞猛进,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犹如华夏的璀璨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不断闪耀。
早在商代便已经出现了强大的骑兵,姜太公的《六韬》中有着专门关于骑士的记载名曰《六韬·犬韬·武骑士》,武骑士篇精准的定位了选拔骑兵的标准、条件和方法。
首先年龄在四十岁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其次是身体健壮,骑木精湛,箭技高超,能够“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
春秋战国时代证明了骑兵的强大价值,而两汉时代却是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而在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却是重甲骑兵的时代,即为人马具甲,甲骑具装,并且骑兵的武器也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马上专用武器,但到了隋唐代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唐朝以武功开国,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于使用骑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骑被称为昭陵六骏。所以唐对骑兵的建设也是很重视的。但这一时期骑兵装备战术发展并不大,已不象南北朝时代那样注重于重甲骑兵,军中虽仍有甲骑,但是以中型骑兵为主马无甲人重甲。主要发挥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优势,对抗敌国。
现在的大宋却回到了两汉时代,周围游牧民族的威胁使得大宋有必要也必须发展骑兵,不过后唐,五代时的旧疾使得西北的产马地区基本掉失,而大宋无论是通过在边地买马,换马,或设置监牧等方法,始终都不能满足需要,还有那些文臣想当然的官僚制度,使得马匹根本就不能达到所需。
连马都没有还发展什么骑兵?所以大宋才不得已的采用以步制骑的战略,不是他们不想改变,而是手中没有骑兵啊!
但现在不同了,大宋当年从西夏以步兵悄然夺取的盐州,洪州两地成了大宋牧马的温床,再加上从阿巴斯王朝弄来的良种阿拉伯战马,大宋已经能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也是为何赵祯北伐燕云的重要原因,因为在那里有着他急需的牧马之地,察哈尔大草原。
其实这么多年来,赵祯的用兵方向一致都是在追逐牧场的方向,侵入西夏获取马匹为的是进兵燕云,从燕云到奉圣州夺取牧场是为了再次进攻西夏,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进攻方式,卓有成效。
而现在西夏的甘肃军司已经落入大宋的手中,两汉时代建立的山丹军马场也将落入大宋的手中,被人不知道,但赵祯知晓,这座军马场在后世乃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马出产地!
可以说赵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