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忝靼琢艘桓龅览怼�

    信心才是官子的最终保障,只要满足百姓的信心,那加印多少的官子也不会出现问题,这显然是一个愚蠢的自欺欺人的悖论。

    但眼前的这一切着实让人“信服”,大辽并没有填补这个窟窿,当百姓相信钱庄总有钱能兑换的时候,当百姓相信之所以没有足够的金银来兑换只是因为还没运到的时候,很多人便开始继续使用官子,而有一部分人开始把金银再次兑换成为官子了。

    于是大辽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太平,官子甚至达到了刚刚发售时的最好状态,一贯官子等于一贯交子,等于一两白银,等于一千文钱……

    这个经济并不成熟的国家居然出现了以信用主导纸币的价格,而不是金银储备作为主导,当赵祯看到来自辽朝的密报时候震惊的喷出了口中的茶水。

    这是多么嚣张的举动啊!即便是在后世也通过了无数代的摸索才敢以信用货币作为主导,辽朝为此甚至专门颁布律法规定市面上只能以官子进行交易,要想兑换金银只能去朝廷的钱庄!

    也就是说在市面上,这些官子它与贵金属完全脱钩,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只是能用这些官子去朝廷的钱庄兑换金银而已。

    这即便是大宋都不敢做的事情,却被辽朝最先应用在了经济之中,赵祯有些恍惚,落后的辽朝居然超过了大宋一举完成了金银本位货币向信用货币的转变。

    赵祯并不是感叹辽朝的思想先进,而是感叹辽朝官员甚至是皇帝耶律洪基的愚蠢,没有充足的金银储备就敢玩弄信用货币,这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

    即便是以现在大宋的金银储备,赵祯也不敢碰触饮用货币的分毫,因为他知道,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后世黄金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都会出现金融危机。

    随手把密报放在宫烛上烧掉,赵祯陷入沉思,既然辽人已经开始要把官子向信用货币转变了,那自己是不是该添一把柴?

    格物院中还存放了大量仿制的天衣无缝的大辽官子,若是把这些官子投放到辽朝的市场当中去,说不得这些官子便会成为引爆辽朝的“炸弹”……

    但赵祯觉得自己没必要这么做,随着大宋商贾的撤离,随着绵延的长城筑起,辽朝的官子只能在辽朝流通,但大宋却完全不承认它的地位,这便不会波及到大宋。

    信用货币最大的缺陷便是政府会无节制的印刷,华夏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明朝的宝钞就是这样走上了一条毁灭的不归路。

    即便是以法律的形势规定了纸钞的价值,可若是不注意控制,一旦滥发,便会出现灾难,明朝的朝廷便是这样,市面上的旧纸钞不收回统一销毁,继续大量发现宝钞,最后便是导致宝钞的价值从原来的一贯合九百文变成了废纸。

    贬值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现在辽朝同样如此,即便是印刷的再精美又有什么用?即便是把官子改名为交钞又有什么用?没有金银作为储备的交钞一触即溃!

    赵祯笑了笑便把这件事置之不理起来,现在的大宋完全不用搀和其中,辽朝自己的经济制度很快就会崩溃起来,而大宋即将对女真用兵了…………

    对于赵祯来说,女真人就如一颗定炸弹盘踞在辽朝的东面,辽人自己觉得没有问题,可一旦宋辽之间发生战争,女真人绝不会袖手旁观,必然会起事脱离辽人的控制自己走向王朝之路。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历史上的大金便是如此,女真人原是辽朝臣属,在完颜部一统女真诸部后便起兵反辽,并与大宋达成协议瓜了辽朝。

    但之后的结果却是把大宋也再次推向毁灭,历史证明这是在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如今大宋与女真已经达成贸易往来,虽然没有重要的战略资源运输到女真,但充足的粮食便能使得女真人强大起来。

    大宋的陈粮有了新的销路,在运送到女真之后便价格倍增,完颜部大量是收购粮食,因为地处北方,寒冷的天气使得这些粮食得以保存一段时间,但终究是不长的,所以完颜部只能以最快的速度用这些粮食拉拢小的部族。

    而大宋在女真东海岸的边上已经筑城数坐,规模虽然不大,但个个都是坚城壁垒!

    并且以品字形筑城,这样边能最大程度上的驻兵,保证城池的安全,而大宋的榷场就在三座城池的中间,被牢牢的保护起来。

    赵祯早已下旨调遣水军并从禁军之中抽调精锐,踏白,背嵬二军自然也不能幸免,组成新军二十万人分三年时间前往倭国这个中转站,在他们停留在倭国的期间对倭国的武装门阀进行清理,名义上是帮助倭国女王清理叛逆,统一倭国,实际上是在宣扬大宋的存在,并且练兵磨刀…………

    大宋的海东都护府开不是形同虚设,要让倭人切肤之痛的感受到大宋的压力,这才是目的。

    二十万人对付女真完全足够,女真人虽然不在少数,但他们多时以部落的方式定居,而赵祯用兵的方向并非是受到辽人控制的熟女真,而是在北方的生女真。

    这便最大程度上的避免了宋辽之间的冲突,当然在辽人的后苑攻伐女真,辽人要是不惊惧是不可能的,但赵祯早已相好对策,若是辽人打算援助完颜部,那大宋就在北平府的长城边上集结重兵……

    这是一种对辽人的战略讹诈,让辽人误以为大宋要进行北伐,从而把注意力调转到中京道而不是放在死活与他们何干的生女真上。

    完颜乌古乃有一个小名叫……胡来,年轻气盛的他就是用这胡来的精神,利用大宋的粮食和精美的瓷器收买了小部族,并征服了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五部。

    使得完颜部一举成为女真诸部中最为强大的存在,而赵祯便觉得现在的女真已经足够了,不能在让他发展下去了,辽朝也应该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东京辽阳府开始增加兵力,并招募熟女真进行武装,提防完颜部的崛起。

    虽然完颜乌古乃是辽皇的“忠犬”可谁也不能保证他不会反噬其主,大宋便在这个辽人与完颜部互相龌龊的时候出兵了…………

    。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内海() 
大宋进攻女真的前期工作按部就班,女真人甚至一点反应都没有,完颜乌古乃留了个心眼,对于宋人的筑城他早已生了防范之心,密切关注宋人是否派出了大军。

    但现在却没有什么发现,最近大宋与辽朝之间的互市中断了,这在他看来是个绝好的机会,辽朝的消息绝对瞒不住他,官子受到的冲击他早已知晓。

    如今的辽朝最缺乏的就是大宋的物资,若是自己能拿到,再悄然卖给辽朝,不单单能大赚一笔,甚至能获得辽皇耶律洪基的信任,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完颜部最有利的事情。

    为此他对大宋的使者提出了一个小小的建议,既然大宋失去了辽朝这个“客官”,自己这个女真却是一个新的“客人”,完全能用女真的产出购买大宋的货物。

    他甚至保证绝对会用真金白银购买大宋的商品!

    这一次大宋的使者并没有一口否则,而是沉思良久,并说要上疏朝廷,完颜乌古乃暗道一声妙极,看来大宋是真的需要重新寻找一位“客官”,否则他们的货物有些滞销啊!

    对于乌古乃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不能放弃,为此他对大宋筑城一事便漠不关心起来,只要有人盯着,怕什么,要想征服女真,少说也需要数十万人,这数十万人怎么可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进来?

    别忘了,女真与大宋之间还隔着一个辽朝的东京道,除非大宋对辽朝发兵,否则不可能摸到女真来,至于海上……最多能有数千兵甲便是顶天了,更别说数万人。

    可就是这一自认为完美无缺的防线却漏了,他忘了大宋向来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赵祯的战术思想完全是贯彻兵不厌诈来进行的,一切能迷惑敌人的手段都可以用上,包括欺诈。

    为此不惜答应女真人的条件进行通商互市,对女真人有求必应也不是不可以。因为赵祯比谁都清楚战争的残酷,输赢就在一瞬之间,没有什么是不能使的手段。

    大宋的海船容量惊人,不说那数艘神舟巨舰,就是一般的商船也能装得下数千人!

    倭国的石见码头,倭人的渔民月余不敢出海,只因大宋的庞然大物停靠与此,相比大宋的巨舰,倭人的海船简直就是虾米,巨人一般高耸的战船桅杆直刺苍穹。

    刘德召要驻守倭国,他是大宋海东都护府的武将都护,但石元孙这个曾经被排挤的将门子弟却一飞冲天,担当了辽东军的主将,二十万大军全权由他指挥!

    刘德召想不通,为何原本被排挤的石元孙都能去女真,而自己这个被官家夸赞的都护却只能镇守倭国?!

    他哪里知晓赵祯的用意,刘德召中规中矩只适合稳定一方,要让他率部出击,在战场上左突右奔,冲杀敌阵,还是差了些。

    而石元孙却不尽然,身为开国名将石守信的子孙,一身的好武艺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能审时度势,该出手时就出手!

    还有就是蔡伯偂蛘造跫ν萍鍪铮鹂此歉鼋抛樱猿⒑驼造跏蔷缘闹行模钪饕氖钦造醮硬滩畟‘那里得知,石元孙的报国心切,他的满腔热血。

    相比刘德召,他敢作敢为,敢于拼死一搏,敢于在逆境中向敌人亮剑,这种亮剑精神可比刘德召精妙绝伦的剑舞强得多…………

    落日的余辉之中,大宋的士兵进入石见军港的码头,这些都是从各军中抽调来的精锐,进行有序,整齐划一,军械由专人统一管理和运输,他们每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背后打着整齐的背包。

    突然涌入倭国的二十万大军让良子和整个倭国朝堂惊慌失措,在大宋设立都护府的那一天起,整个倭国都怀疑大宋的目的就是统治,现在他们觉得大宋开始动手了。

    良子立刻召见了都护府的长史张维,对于倭国女王的召见,张维早有准备,他是大宋的文官,本就是准备好了说辞。

    在皇居之中侃侃而谈“殿下,此乃我大宋助阵倭国之举,为的是讨伐门阀之乱也!巩固王权,以及大宋的利益,纷乱的倭国并不利于您的治下!也不利于倭国和大宋之间的关系。”

    良子冷冷的望着张维道“大宋数十万兵甲骤然出现倭国,如今把我倭国王权置于何地?”

    张维皱眉道“此乃利国之事,何来揣度之说?我大宋二十万大军到此只为平定倭国之乱局,待治世将至,兵甲尽归矣!”

    张维的话让良子无可奈何,如今大宋就如一个强壮的巨人,而倭国便是幼小的孩童,双方角力之下,倭国没有一丝一毫的胜算。

    张维走了,走的时候是那么的潇洒,那么的肆无忌惮,仿佛倭国的皇居是大宋的公衙一般。

    不出三日,大宋的军队便开始了行动,在倭国的土地上攻击门阀,事实上这确实有利于倭国王权的统治,在奈良末期,倭国朝廷与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

    也是为了削弱权势贵族和僧侣的力量,桓武天皇决定从长冈迁都到山城国的平安京,在那里筹建新都,命名为平安京,希望借此获得平安、吉利、安宁与和平。

    贵族门阀一直是倭国的纷乱的毒瘤,相比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倭国还差得很远,大宋军队的出现有利于结束这种纷乱的局面,事实上收益的不光是大宋,还有倭国朝廷。

    良子最终默认了大宋的这一行为,因为她没办法与大宋对抗也确确实实获得了好处。

    倭国的贵族门阀力量在大宋军队面前不值一提,二十万大军说要做的便是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种战术是他们最为熟练的。

    当倭国境内的贵族门阀被清理或是被迁徙至平安京后,倭国原本动荡的局势得到了有效的稳定,倭国朝廷的政令也可以直接下达到地方上去,这便是有效的转变。

    赵祯在看到张维的奏疏后放心的点了点头,随手在舆图上的倭国位置画了个红色的圆圈,红线是沿着倭国的海岸线和女真的东海海岸线划分的。

    赵祯为何要拿下倭国?

    原因很简单,若是把世界地图横过来看,倭国群岛正好和高丽,女真的海岸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而日本海就是大宋的内海!

    。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历史的答案?() 
一旦把倭国这个最外围的环节加上,整个日本海,不应该说是东海都将成为大宋的内海,大宋的舰船将可以抵达四周的任何一个地方,包括高丽,包括女真,当然也包括辽朝的领土。

    对于高丽赵祯实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